走进李清照
——坚毅刚健、婉约清新*

2012-08-15 00:54王兰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赵明诚李清照词人

王兰芳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走进李清照
——坚毅刚健、婉约清新*

王兰芳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读李清照早年的词,会读到一种纯纯的少女情怀和闺中朦胧的情思;读李清照婚后的词,会读到一种甜甜的幸福以及别离丈夫后,思念丈夫的离愁别绪;读李清照晚年的词,会读到一种社会动荡、流离患难之苦、国破家亡之恨;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是中国文学史上才气不输男儿、成就最高的女词人,她的词不但是她生活的写照更是南宋王朝的缩影,从妩媚秀丽、格调清新到凄清哀婉、苍凉悲楚。她的凄美、她的愁苦、她的才情、她的高洁傲岸、她的坚毅刚健、婉约清新全部都从她的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她的词中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愁”,本文主要从李清照的经历和词中分析她的性格。

李清照;词;坚毅刚健;婉约清新

李清照,字易安,她经历了表面繁华、却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社会动荡、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一位才女,她不仅学识渊博、才华卓越,而且志存高远,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是宋代词坛上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犹如寒冬的梅花孤芳自赏、傲视群芳。李清照的词根据她的经历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下面就从这三个不同的时期来分析李清照的人物性格。

一、少时的繁华

1.李清照婚前:李清照的少年是在人杰地灵,风景如画的家乡度过的,家族富裕,从小就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并且饱读诗书,打下坚实的文字功底,而且擅长书、画。她出身士大夫阶层的书香门第,不象乡野地主家的传统女子一样封建闭塞,所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还时常到东京街头观赏花灯和城市的繁华,这些都丰富了她的精神世界。在李清照年少时,北宋表面的繁华,让统治者和臣民都生活在一种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所以她年少的锦衣玉食、社会的繁荣太平使得她的词,常常描写的是优美的自然景物、美好的爱情以及字里行间的一种纯纯的少女情怀。

2.李清照婚后:李清照18岁嫁给赵明诚,婚后他们一起搜集整理金石书画,共同进行学术研究,志同道合,生活美满幸福。这时的李清照的生活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同时她同丈夫一起创造了大量的词,她的词的创造历程就是她其实生活的写照,此时的李清照生活悠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闲来时候“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何等的洒脱和闲适,偶而和丈夫作词吟诗,谈笑风生,对酒吟唱,有时闺房绣户,好不乐哉。美满的婚姻和幸福的生活是她此时的梦想,她沉醉在当时甜甜的幸福之中,但是正是有了这一番安逸舒适的幸福生活,才使得在以后国家沦陷、家破人亡后她的满腹“愁苦”,她的恨,更加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少时的繁华主要集中在南渡之前,这时的北宋还是表面繁华、暗处却是危机四伏,这时的李清照生活幸福、闲适安然,所以她的词大多是以格调清新、细腻婉转、妩媚秀丽为主。同时还表现出李清照不像其他封建女子一样“无才便是德”,而是表现出卓越的才气,犹如是一株冲破封建社会种种束缚和禁锢的奇葩。

二、中经丧乱

李清照的词不但是她自己生命历程和感情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南宋王朝的缩影。在赵明诚出仕以前,夫妻生活幸福美满,她的词主要表现的是甜美的爱情、幸福的生活以及北宋王朝带来的表面的繁华。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离散,生活上出现了小小的变故,如胶似漆的丈夫外出做官,这时李清照的词随着生活的变故,更多的是表达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每句词都“语尽而意不尽”感情至深、立意新颖,她不追求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采用白描的手法,表达对身边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微并借此表现自己丰富的感情,其中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表现了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新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中的刻骨的相思之苦的美好心灵。作者委婉清新的格调,不落俗套的用身边简单的实物表现自己的离愁别绪,表达真挚动人的情感和读后微微作痛的心。此外还有“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最简单的“帘卷西风”“黄花瘦”表现李清照对丈夫深深的思念,文中没有直接说如何对丈夫的思念,但是“帘卷西风”就表现出词人独自一人、孤独落寞的心境,“人比黄花瘦”则表现的是由于长期的对丈夫的思念不能自拔而日渐消瘦,未用思念之词,却将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靖康之变,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在战乱中弃城逃跑,后由于内疚羞愧,郁郁而终。李清照心灰意冷。这时她的词除了羞愧赵明诚之外,更多的就是表现了自己的孤独以及山河沦陷的愁苦。这时的“愁”不同于年轻时的愁,年轻时的愁更多的是被甜蜜的生活慢慢的冲淡化解,而此时的愁更多的表现了丈夫亡故,国运举步维艰,是一缕家破人亡、国家沦丧的愁苦。李清照后嫁给了张汝州,可是张汝州利用虚情假意欺骗了李清照的一片深情以及万贯家财。清照在极度绝望时选择了坚强,她把张汝州送进牢狱,自己也经受了牢狱之苦。词人最终家破人亡,受尽磨难,人生命运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随之她心境和她的创作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此时的词“声声慢”就是她生活的最大的写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和词人年轻时的“一处相思,两处闲愁”对比,词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巨变后,满心的愁苦已经无法言表,已经不是一个“愁”字能够表达得了的。作者南渡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满心的国破家亡之恨、流离患难之苦,词人身居南方,但是一直心系中原故土,可是统治者偏安南方,软弱无能,作者的满腹才情只能通过文字排解,但是当时社会的封建,思想的禁锢,使得她在学术上的愁苦,真可谓是“怎么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中年由于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命运的变故,词大多表现的是苍凉悲楚,凄清哀婉之情。

三、晚年凄凉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久居南方,没有亲人的挂念,没有爱人的相随,思念中原故土,但是统治者不思亡国之恨,偏安享乐,百姓生活民不聊生,词人在用文学表达自己的满腹的悲情,却不料被当时的社会以“学问非女子做也”更加增添了词人在学术上的愁苦,但是这些并没有打败她。尽管心里满腹愁苦,一个人生活孤寂落寞,经历了衣食无忧的繁华,到家道中落,丈夫病亡,受骗,国土沦丧等,把她从最幸福的高端一下子拉到了悲伤的低谷,但是她依旧没有放弃的是对自己事业的追求。命运的巨变反而让她在词的创造上突破了传统,自立一家,语言清新秀丽,不写愁,但是字字表现愁,并且随着自己生活的变故以及命运的变化,愁苦更急更加深沉,词人用身边最简单的实物刻画最深的情感,尽管无数的打击迎面而来,但是她依旧不变的是对文学的追求以及对自己忠实的事业奉献的精神和满腔的爱国之情。表现出她作为一代女词人的高洁傲岸的情操。

四、李清照以词表现情

作为一位杰出的女词人,一位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她并没有把自己完全的封闭起来,而是经常到大自然中感受自然之美,陶冶情操。在她的词“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两首词反映出女词人情怀的博大与心性的仁善。她的词描写自身爱情和亲历的国家由繁盛到沦丧的过程,其中的《一剪梅》满怀至真至情,自然率真,体现了少女的细腻和灵性。尔后的《声声慢》《永遇乐》等字字含泪、字字写愁,一篇凄楚,动人心弦,就是这般“载不动许多愁”,不停留的“千行泪”诉说着“万千心事”,这些全部都是词人在经历了变故之后发自肺腑的愁苦的心声。词人由于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里,词人的前后的作品也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自身的遭遇所有变化,不但是感情发生了变化,愁苦不断的加深,慢慢的由表面深入到词人的骨髓里,词风也是迥然不同。把词人的满腹愁苦放在历史的高度去审视,那么人物的形象就具有更加典型的意义了。词人通过文字表现感情时,句句词发自内心,把对国家山河破碎的悲怆、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的愤慨,对亲人的离愁别绪和阴阳两隔的思念,都根植于词人的真实内心世界,国家巨变、人生的坎坷与沧桑,以及那个多灾多难的时代都赤裸裸的表现在作者的笔下,所以词人“载不动许多愁”呀!

五、总 结

李清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女词人,一生经历了从衣食无忧,幸福美满闲适的生活,闲适时可以到大自然中纵情山水,陶冶情操。尽管那时的“一处相思、两处闲愁”也早已被甜甜的幸福所冲淡,后来家道中落,丈夫病故,被骗万贯家财,山河沦陷,被迫南渡,身在异乡,思念中原故土,可恨统治者偏安南方,无心收复失地,词人久居南方,孤独寂寞,这时的愁就变成了“怎一个愁字了得”到“载不动许多愁”,词人晚年凄凉孤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是作者内心情景的表达。从表面的能被幸福冲走淡化的愁,到现在伸到骨髓里的“愁苦”,没有任何的幸福能够带走这般的愁。这个愁是渗透了国破家亡,词人半生的颠沛流离,坎坷经历而形成的,至亲至爱的人已经阴阳两隔,一片爱国之心无以表达的愤慨的愁苦。但是尽管词人的命运悲凉、身世凄苦,但是词人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执着以及对自己忠诚的文学事业的追求,词人凭借自己独特的经历,所写词,清新秀丽,委婉优雅,用简单的实物刻画细腻的人物感情,句句不写愁,但是句句却言愁,并且语尽而意未决,李清照作为一位罕见的女词人,其作品中所表现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在艰难困苦面前不妥协,以及她的爱国之情,不断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还深深的值得我们学习。从某一方面来说,李清照是一位在封建社会桎梏下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新女性的形象,并且在今天,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下,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上都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I207.23

A

1006-5342(2012)05-0059-02

2012-02-18

猜你喜欢
赵明诚李清照词人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词人的职业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婚姻的真相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Egan, Ronald. 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 The Poet Li Qingzhao and Her History in China
李清照,错付了情爱与旧时光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