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中数字模糊语义翻译的信度与效度*

2012-08-15 00:54王莹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效度信度意图

王莹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外语系,吉林长春130012)

谚语中数字模糊语义翻译的信度与效度*

王莹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外语系,吉林长春130012)

英语中常见的具有模糊语义的数字略多于汉语中常用的模糊数词。译文读者通过译文(被重新编码的信息意图或前提),结合“共有语境”,来推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不同语言谚语中数字模糊语义也不同。对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处理更加多样化。在众多译文中,使译文读者较容易的推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的译文效度较高;反之,译文效度较低。

模糊语义;共有语境;翻译信度

一、英汉数字模糊性特征

在英汉中共同存在的模糊数字有一、九、十、百、千、百万。汉语中特有的模糊数字有“三”和“四”。例如:“三言两语”、“朝三暮四”等谚语中数字“三”、“四”已经丧失了数字作为精确表达的含义;英语中特有的模糊数字有seven,twenty,score,forty和dozen,例如:英语俗语“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等。

在汉语中,“三”、“十”、“百”、“千”、“百万”等具有模糊语义的数字使用频率较高;而英语中ten,hundred,Thousand,million,a thousand and one等极为常用。由于英汉双语的计数单位不同,英汉民族在使用数字模糊语义表达“多”与“极多”之意方面所使用的数字也不同。汉语中多用“百”、“千”、“万”来表示;而英语中多用hundred,thousand,million,billion及复数形式来表示。

二、数字模糊语义翻译的效度

关联理论把交际定义为“明示——推理的行为”,认为语言交际是有目的、意图的活动,交际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听话人理解。交际原则区分了说话人的两种意图:信息意图(informative intention)和交际意图(communicative intention)。信息意图即话语的字面意义,用以刺激听话人,为听话人提供必要的推理依据。即说话人向听话人提供他要表达意图的证据(前提),引导听话人捕捉和猜测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交际意图即语言背后的意思,交际的目的所在。听话人根据这些证据,结合“共有语境”,推断出说话人的意图。“交际的成功与否在于说话人的目的或意图能否被听话人识别。交际活动的效果如何,即效度”,就是说话人的目的和意图多大程度上被听话人识别。翻译作为读者与原文的桥梁,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使译文读者通过译文识别原作的交际意图”,进而扩大原文的读者和影响力。因此,我们说译文的效度就是译文实现原作交际意图的程度。

数字的模糊含义在修辞中起到积极的作用,用来表示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人发生联想、让人回味,能够突出形象、烘托环境、增强语势的作用。谚语中,数字与其他词语结合,产生了相对自身而言的模糊含义。如“百折不挠”、“千变万化”、“垂涎三尺”、“五十步笑百步”“九牛二虎”中的数字已经完全丧失了确切数字的意义,在这里只用作表示夸张、对比等一种修辞手法。原文作者通过对数字的使用,向原文读者传递了信息意图;而数字的模糊语义则承载了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原文读者通过对数字的接收、对数字包含的模糊语义的分析、推理,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实现交际目的,交际活动成功。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不同语言谚语中数字模糊语义也不同。对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处理更加多样化。在众多译文中,使译文读者较容易的推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的译文效度较高;反之,译文效度较低。

例如:五十步笑百步

a.Those who retreat fifty paces laugh at those who retreat a hundred paces.

b.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

谚语“五十步笑百步”,是一种提喻的修辞手法,原指“打仗中向后逃跑五十步的人比向后逃跑一百步的人胆小”是《孟子》中的典故。用“五十步”和“一百步”均“指代没有认识到自己不足和过失的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译文a保留了数字“五十”和“一百”,保证了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在推理过程中的前提相同,但这种编码的相似程度高是以增加译文读者解读努力为代价的。因为这个典故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的“共有语境”发生冲突,译文读者付出了较多的解读努力,那么从关联角度来说,该译文的效度低。要想保证译文读者对原作交际意图的识别与原文读者相同,我们不仅要考虑前提(话语信息)还要考虑“共有语境”(相同的生产、生活经验产生的对语言现象相同的认识)。如果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与原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重合,提供相同的信息意图(前提),自然能得出相同的交际意图(结论)。但如果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与原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冲突或是欠缺,那我们只能通过修改信息意图的方式来保证推理交际意图相同,因为修改认知语境的方法通常是行不通的。

译文b放弃了与原文“形似”翻译策略和对数字的翻译。通过在译文读者认知语境中寻找具有相同交际意图的话语进行替代,修改了译文读者的推理前提,使译文有足够的语境效果,译文读者付出最小的解读努力即能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有效地识别了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翻译效度较高。

三、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信度

翻译是一种较强势的交际方式,涉及对语言符号解码-再编码-再解码的交际行为。在评价译文质量时,仅使用效度概念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到语言符号本身的特点。但译文在编码的过程中如果仅仅追求与原文语码在各个语言表征上的相似,仅在“意、形、音方面向原作趋同”,译文读者则不能或者付出较多努力才能识别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翻译活动失败。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在保证效度的前提下,追求译文“在意美(logopoeia)、形美(phanopoeia)、音美(melopoeia)方面辩证统一地向原作趋同”即提高翻译的信度。

在保证翻译效度的条件下提高翻译信度,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特别注意原文语码在各个层次上出现的各种文体特征,以及通过何种修辞手法达到艺术效果,尽量在译文的编码中保留这种特征,以提高译文的信度。做到意美、形美、音美与交际目的高度统一。

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a.Three cobblers combined outwit a mastermind.

b.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同样,谚语中“三”失去了数字的表意精确的概念。这里用以分别指代“多”的含义,译文a和b均使译文读者识别出原文的交际意图,即“多人的智慧加起来胜过一个人”,实现了译文的效度。但在“形美和音美”方面,译文a用词更古、更文、较能体现对古语谚语的翻译倾向;结构上保留了原文语码中的押韵规则,用combined和mastermind来呼应原文中“匠”和“亮”对称结构,这一点与原文的文体风格相似,做到了“意美”、“形美”、“音美”的高度统一,个人认为信度更高。

四、统一数字模糊语义翻译的信度和效度

英国批评家查理兹说过,翻译很可能是整个宇宙进化过程中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一种活动,翻译无法使之成为像自然科学某个学科的公式、定律那样“有法可依”,在翻译标准的评定上,势必会存在界定困难、界限模糊。由于历史遗留的习惯用法和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得数字的模糊语义具有较鲜明的民族性,使得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发生欠缺或者冲突。为了达到最接近等值译文,对数字模糊语义进行翻译时,应尽量遵循翻译语言交际的目的,把使译文读者识别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语境效果和感受放在首位,即首先保证译文的效度。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保证译文读者的推理结论相同,然后再尽量保证推理前提的相同,使译文语码再现原文语码的各种文体特征和艺术效果。即首先追求译文“意美”,其次追求译文“音美”和“形美”。换言之,译者要在保证效度的前提下提高信度,切不可本末倒置。

[1]吕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Catford,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OUP,1965.

[3]Sperber,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ation[M].2nd edition.Oxford:Blackwell,1995.

[4]赵彦春.翻译学归结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9,(3).

[6]唐韧.歇后语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7]司显柱,刘莉琼.论文的效度额信度[J].中国翻译,2008,(3).

[8]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9]张肖鹏英汉数词的模糊性对比分析[J].社科纵横,2009,(9).

H03

A

1006-5342(2012)05-0066-02

2012-02-22

猜你喜欢
效度信度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科技成果评价的信度分析及模型优化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