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2-08-15 00:54陶绪金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机插大田基肥

陶绪金

(咸宁市行业管理办公室,湖北 咸宁 437100)

水稻机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陶绪金

(咸宁市行业管理办公室,湖北 咸宁 437100)

水稻机插具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产效果明显的优势.目前水稻机插存在诸多问题,提高秧苗素质和栽播质量、科学施肥、加强水浆管理是解决问题之策.

水稻机插;问题;对策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土地流转集中,农村种粮大户的培育掘起,零星分散的水稻生产方式逐步向集约化生产的方式转变.依靠大量劳动力人工栽插水稻已经不适应集约化生产要求.水稻生产机械化,育秧是关键,机插育秧质量直接影响水稻机械化栽插质量.目前我区水稻机插育秧技术还不很成熟,在育秧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技术难题,如何解决机插育秧技术难题,加强机插秧栽插管理,是充分发挥水稻机插秧效能,提高机械化栽插技术水平,保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首要问题.

机插秧的技术优势有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产效果明显.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水稻机插秧可选用旱地育秧或水育旱管育秧两种方式,在春旱秧田缺少情况下,能够保证适期播种;在减少育秧成本方面,机插秧育秧环节亩成本比水稻旱育秧节约育秧费用21.62元,节约47.8%,比湿润秧田育秧节约育秧费用 6.76元.节约14.9%;在降低移栽成本方面,而机插育秧和移栽生产成本较人工作业平均节约50%.提高生产效率.一台步式四行插秧机每小时可栽插每天可插秧15-20亩,相当于30个劳动力.而乘座式高速插秧机每小时可作业6-8亩.远远高于人工栽插的生产效率.实施机插后,水稻栽插效率提高,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增产效果明显.水稻机插与大面积人工栽插比较,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从2006年开始进行水稻机插以来,增加幅度13.4% -18.6%左右.四年加权平均亩增产85.8公斤,增16.2%.栽插密度增大,基本苗增加是水稻机插增产的主要因素.然而,目前的水稻机插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 水稻机插存在的问题

1.1 秧苗素质不高

(1)秧板质量差,营养土厚薄不均匀.主要是指双膜育秧,由于秧板粗糙不平整,导致沟泥、河泥或细泥等营养土出现厚薄不均匀,或营养土过薄,影响秧苗正常生长,出现生长不平衡性,秧苗长短不一,最终导致机插质量下降.

(2)用种量偏高或播种不均.由于农户对机插水稻的特点认识不足,常常出现增加播种量,增加落谷密度来想办法弥补机插的漏插现象,有的大户用种量高达每盘播量200克以上,甚至达到300克,这样严重影响了秧苗素质,出现秧苗细长、瘦弱;最后栽播时根系偏多易植伤,栽后秧苗瘦弱,分蘖缺位,延长了机插水稻的缓苗蹲长期,浪费了有效分蘖时间,导致穗数不足.同时由于人工撒播不均匀,出现过密的地方影响秧苗素质,出现瘦长苗;过稀的地方漏播缺棵增多.

(3)秧大田比例偏高.一般机插水稻秧大田比例1∶100左右,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均大于这个数,出现1∶120以上,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1∶200的现象.因此严重影响秧苗素质,出现缓苗蹲长期拉长,发棵分蘖推迟、分蘖缺位现象,最终导致苗数的不足.

1.2 栽插质量不高

(1)整地质量不高.机插水稻一般整地质量要求平整,高低最大不超过3厘米,但是往往在实际中的许多农户及大户不注意大田的平整度,出现田块高低不平,栽插水稻秧苗后,低的地方水淹芯叶死苗,高的地方阳光直射晒死,最终徒增补秧人工.同时机插水稻要求田块沉实1~2天,许多农户及大户在移栽阶段时间紧,任务重,仓促移栽,从而出现涌泥压苗现象,影响机插水稻移栽质量.

(2)栽插密度偏低.机插水稻行距是30厘米,已经确定,要想获取水稻高产,必须增加株距,适当合理的基本苗,才能确保机插水稻高产稳定,但是许多大户往往在秧苗不富裕的情况下,出现了贪多求快,以降低栽播密度来栽足栽满大田.一般常规稻仅仅栽1.6万穴左右,机插杂交稻仍旧老概念1.4万穴,最终收获密度出现常规稻仅仅为1.5万穴左右,杂交稻仅为1.3万穴左右.甚至去年最低的农户出现机插水稻1.2万穴的情况,这样的机插密度如何夺取高产,完全丧失了发挥机械化的优势,极大地制约了机插水稻的产量水平提高,某些年份可能的确不如直播水稻产量高.

(3)补秧人工增多.由于上述的播种质量,整地质量,机插密度等因素,最终导致一是机插水稻缺棵漏插率较高,一般机插缺棵率<3%就无需补秧,但在实际中往往大于这个数字.二是每穴支数不平衡性大,多的每穴7-10支,少的每穴1-2支,使得农户及大户不满意机插质量,需要增加人工来移苗补缺.因此补秧人工的徒然增多就会导致大户及农户对机插水稻的反感,从而增加了机插水稻推广普及的难度.

1.3 施肥不科学

(1)基肥使用不合理.一是基肥使用量偏多,部分机插水稻农户基肥使用标准和手栽水稻一样,亩用碳铵100斤以上,甚至达到140斤,而机插水稻由于秧苗很小,仅有4叶,根本吸收不了那么多肥料,造成农户肥料浪费,既多增加了农本,又增加了农业面源污染.二是肥料搭配少合理,有的农户基肥很单一,不是单用纯碳铵,就是单用复合肥,更有甚者白田下种,基肥都不施.

(2)中后期用肥不科学.机插水稻吸肥规律和手栽水稻完全不同.机插水稻由于小苗移栽前期第一次分蘖不宜太多,而许多大户仍按照手栽水稻的习惯或贪图省工,栽后一次重施分蘖肥,随后再施分蘖肥,长粗肥,后期穗肥少施或基本不施,结果是分蘖过头,苗数过多,过旺,最终成穗率较差,穗型很小,严重影响机插水稻的产量.

1.4 水浆管理不到位

机插水稻的栽后水浆管理与手栽水稻也有所不同.再加上近几年的秸秆还田面积增多,许多农户及大户仍按照以前手栽水稻的栽后深水活棵的方法,其结果是由于秸秆还田量多,秸秆在腐烂过程中产生了有毒物质严重影响水稻根系正常生长,造成水稻根系发黄、发黑,而新根、白根很少,甚至形成还原性中毒,影响了水稻的发棵、分蘖,造成蹲苗期延长,白白浪费了宝贵有效分蘖时间,最后造成水稻穗数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水稻减产减收.

2 水稻机插的解决措施

2.1 提高秧苗素质

(1)合理秧大田比例.一般要求秧大田比例为1∶100,最多不超1∶120,因此一定要留足秧地面积,为稀播育壮苗创造条件.

(2)精做秧板.主要指双膜育秧,要求秧板平、光、实、直,确保营养土厚薄均匀.

(3)营养土厚薄标准:应用高速插秧机的土层厚度掌握2cm~2.5cm,应用步行式插秧机的土层厚度掌握1.8cm~2.0cm,厚薄均匀,土面平整.双膜育秧床土厚度为边材厚度.

(4)示范推广育秧流水线,提倡机械播种.双膜育秧是一种简易育秧方式,它对我市推广普及机插水稻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几年来农村形势的变化以及高性能高速插秧机的推广及普及,它的复杂烦琐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因些我们今后的育秧方向也应向着高标准育壮秧的方向发展,逐步淘汰双膜育秧,积极推广普及软盘、硬盘育秧,示范推广机械化育秧.只有这样才能育出高标准、高质量壮秧,才能适应高速插秧机的要求.

(5)精确定量稀播.育出高标准壮秧.机插水稻一般亩用种量为常规水稻350公斤左右,杂交粳稻175公斤左右,具体应用到各种育种方式,双膜育秧,每平方播种发芽率90%以上常规稻有芽谷0.9公斤左右(约900~960克).杂交稻每平方播有芽谷0.55~0.6公斤(约550~600克).软盘、硬盘育秧,每盘播量常规稻有芽谷0.3公斤(三两左右)约150克左右,杂交稻每盘播量为0.22公斤(二两)左右约100~120克,人工播种还应注意按筛、盘称种,分次匀播,机械播种注意喷水量与播种量的调节,这样才能确保稀播育壮秧.

2.2 提高栽播质量

(1)精细整地:机插水稻对大田平整度要求较高,因此栽前大田力求田面平整,全田高低不超过3厘米.对于目前秸杆还田量多的情况,要充分使用大马力旋耕机,增加旋耕次数,把秸杆旋下去,使田面整洁,从而确保耕地、整地质量.同时注意一般上水旋耕整平后需沉实1-2天再栽插,防止田块过烂、过糊,出现涌泥压苗现象.

(2)提高栽播密度:近年来我市水稻栽种密度逐年下降,已成为制约产量提高的主要障碍,今年继续要在移栽质量重点抓好增加密度.一般机插常规稻要求亩栽密度在1.8万穴以上,每穴3-5苗左右,基本苗6-8万/亩左右;机插常优系列等杂交稻,密度选择1.6~1.7万穴,苗数2-3苗,基本苗4万/亩左右.

(3)薄水浅插:机插水稻秧苗由于秧龄小,苗高仅为15-20厘米,因此要求薄水浅插,如栽插时田间水过深,就会出漂秧现象,从而影响栽插质量.一般栽插时田间水深要掌握在1-3㎝的薄水层,插秧深度掌握“不漂不倒,深浅适度”为原则,充分调整机械使栽插深度至秧块入泥2厘米左右为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宽行浅插的要求,达到缺穴和漂秧率<3.0%的要求.

2.3 提高科学运筹肥料水平

全面推广精确施肥技术,不但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也能减轻肥料浪费,降低面源污染,起到生态安全、节本、增效的目的,要求一是降低亩总用氮量,大田每亩总用氮量控制在18-19公斤左右,二是改进施肥技术,基蘖肥用量占总用量的60-65%.大力推广化肥底施,薄水施肥技术,减少肥料流失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适当控制中期长粗肥使用,长粗肥占总用量的15-20%,增加后期穗肥的用量,穗肥占总用量的20%左右.三是优化施肥结构,减少P肥、增K肥用量,积极推广测土配方肥料,使N∶P∶K达到1∶0.2 ~0.3∶0.3 -0.5,从而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稻米品质的目的.

针对秸杆还田量多的情况,适当增加基肥氮肥用量,加快秸杆的腐烂.一般要求基肥亩施以45%高浓度复合肥10公斤左右,加碳铵30~35公斤,反对以前的纯氮肥的基肥施法.分蘖肥分二次施(由于机插水稻秧苗小),第一次栽后3~5天亩施尿素7公斤左右,第二次栽后12~15天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长粗肥以控磷肥为主,施高浓度或测土配方肥复合肥10~15公斤.孕穗肥亩施尿素5~7.5公斤.

2.4 提高科学水浆管理水平

精确定量,科学节水灌溉,做到寸水栽插、寸水施肥、寸水防病治虫、寸水孕穗开花,湿润水分蘖,湿润水幼穗分化,湿润水灌浆结实.机插水稻由于叶龄小苗小,为缩短其缓苗期应做到寸水栽插,浅水护苗活棵,醒苗后适当脱水露田1-2天通气促发根,同时也减轻秸杆腐烂产生有毒气体与还原性物质对水稻根系的影响,以后活水、薄水促分蘖,当苗数达到穗数苗的80%时就开始脱水多次轻搁田,直至7月下旬基节间伸长阶段,搁田程度加重,以后薄水孕穗,在8月20日后水稻进入减数分裂至抽穗扬花期以薄水层为主,防止颖花退化.后期间歇灌溉,防止断水过早,确保活熟到老.

S233.71

A

1006-5342(2012)06-0018-02

2012-03-28

猜你喜欢
机插大田基肥
不同基肥对湿加松生长的影响*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南粳51不同机插密度试验初报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
不同基肥对地笋某些农艺性状的影响
潭两优83在湘北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有机无机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的效应
贺大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