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台山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价值及可持续利用

2012-08-15 00:44亢海英郝明亮杨晓洲田智慧
河北林业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兰科草本华北

亢海英,郝明亮,杨晓洲,李 兰,田智慧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河北 蔚县 075700)

小五台山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价值及可持续利用

亢海英,郝明亮,杨晓洲,李 兰,田智慧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河北 蔚县 075700)

据调查,小五台山内分布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35种,它们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观赏价值和保护价值,该文逐一介绍了这些植物的保护级别、科属、保护利用价值、分布地点;并对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和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价值;利用;小五台山

小五台山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属冀西北山地,地形复杂,山势高峻,海拔变幅800~2882m。气候为暖温带大陆季风型山地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夏季昼夜温差大等特点,随海拔垂直分异显著。小五台山内的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植物物种基因库。现知小五台山分布有野生植物118科527属1387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35种,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保护价值。

1 小五台山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及保护利用价值

1.1 杓兰(Cypripedium calceolus L.)

又名黄花杓兰,一级保护植物,兰科杓兰属,多年生草本。地上部茎叶可入药,具祛风、解毒、活血之功效。分布于东北、华北,生于林下。

1.2 紫点杓兰(Cypripedium guttatum Sw.)

又名斑点杓兰,一级保护植物,兰科杓兰属,多年生草本。花的乙醇提取物有很强的镇静作用,并有发汗解热和利尿作用,用于各种神经、精神障碍、癫痫等症,也用于儿童高热所致的惊厥,头痛,上腹痛,亦可治疗癌症;根状茎煎剂治胃痛并能刺激食欲。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四川、云南、西藏、山东等地,海拔1650~2490m的山地阴坡林下或草地,河沟。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2200m以上的林下或草甸。

1.3 大花杓兰(Cypripedium macranthum Sw.)

又名拖鞋兰,大口袋花,一级保护植物,兰科杓兰属,多年生草本。花大而美丽,可栽培供观赏;根茎及根入药,有活血祛淤、祛风湿、镇痛之功效。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东、台湾,海拔1300~1900m的阴坡林下、山坡草地。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1500~2000m的林下或草甸。

1.4 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二级保护植物,麻黄科麻黄属,亚灌木。全草可入药,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感冒、肺热咳喘、支气管炎、水肿等症。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等省区的山坡、沙地、荒滩。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800~1300m的沙地。

1.5 木贼麻黄(Ephedra quisetina Bge.)

二级保护植物,麻黄科麻黄属,直立小灌木。根、茎可入药,有发汗、散寒、平喘、利尿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哮喘等症状;因喜光、忌湿,深根性,根蘖性强,也可作岩石园、干旱地绿化用。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等省区,多生于石山坡、沙地。

1.6 钻天柳(Chosenia arbutifolia(Pall.)A.Sku.)

又名顺河柳,二级保护植物,杨柳科钻天柳属,乔木。可供建筑,制作家具,造纸等用。因其小枝及雄花序的苞片在冬春季节呈柴红色,树冠优美,所以在冬、春季节于河流两岸形成特殊的景观,也可驯化作为观赏树种。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生于河流两岸及低湿地。

1.7 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Losinsk.) Tsien et.C.G.Ma)

二级保护植物,藜科驼绒藜属,灌木。在天然草场上,骆驼、山羊、绵羊、马四季均喜食其当年枝叶,它的叶片经霜后也不掉落,仍能很好地宿存,是良好的饲用植物,又是干旱地区建立半人工草地的良好半灌木。中国特有种,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南部和四川,生于固定沙丘、沙地、荒地或山坡上。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900~1200m的荒地。

1.8 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

二级保护植物,木兰科北五味子属,木质藤本。为著名的药用植物,有敛肺止咳、止泻止汗、益智安神之效。其叶、果实可提取芳香油,还可加工果酒和果汁饮料;种仁可作工业原料、润滑油茎皮纤维柔嫩,可制绳索。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宁夏、甘肃,生于山坡灌丛中。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1400~1800m的林内。

1.9 小丛红景天(Rhodiola dumulosa(Franch.)S.H.Fu)

二级保护植物,景天科红景天属,多年生草本。根茎可入药,有补肾,养心安神,调经活血,明目之效。分布于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湖北、青海、甘肃、四川西北部等地的高寒地带,大多数都生长在海拔3500~5000m的高山流石或灌木丛林下。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2400~2882m的石滩。

1.10 红景天(Rhodiola rosea L.)

又名蔷薇红景天,二级保护植物,景天科红景天属,多年生草本。是一种具有优良保健功效的珍稀药用植物资源,地下块根及根茎入药,可提取红景天甙,抗衰老、抗缺氧、抗疲劳、抗辐射、抗肿瘤、抗病毒,增强脑机能,改善心肌功能,广泛应用于抗疲劳、抗衰老和提高脑力和体力机能等方面。分布于吉林、河北、山西、新疆,生于海拔1800~2700m的山坡林下或草坡上。

1.11膜荚黄耆(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二级保护植物,豆科黄耆属,多年生草本。为常用中药材之一,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全国各地多有栽培,生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1800~2400m的林缘草丛。

1.12 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二级保护植物,豆科大豆属,1a生缠绕草本。茎叶可作饲料,营养价值高全草药用,健脾、解毒透疹、养肝理脾。种子可食用、制酱、榨油等。分布于除新疆、青海和海南外的全国各地,生于河岸、沼泽地附近的湿草地及灌木丛中。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800~1200m的湿草丛。

1.13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二级保护植物,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是一种补益中草药,根和根状茎药用,可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还可以用于食品工业和烟草工业。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及山东,生于向阳山坡草地、田边和路旁。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1000~1300m的荒地。

1.14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

二级保护植物,芸香科黄檗属,落叶乔木。木材坚硬、质好,可以制造家具、枪托及胶合板;果实可作驱虫剂及染料;种子含油量高,可制肥皂和润滑油;树皮内层经炮制后入药,称黄檗,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主治急性细菌痢疾等症。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宁夏、安徽北部等省区,生于山沟杂木林中。

1.15 软枣猕猴桃 (Actinidia arguta(Sieb.et Zucc.)Planch.et Miq.)

二级保护植物,猕猴桃科猕猴桃属,落叶攀援灌木。果可食,味酸甜,营养价值极高,内含糖分、果胶、蛋白质等。果实可入药;花可提制香精油,供糖果食品工业用为蜜源植物;茎皮可制绳索或做纤维工业原料。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生于山坡阴坡的杂木林中、山谷、溪旁或泉水附近。

1.16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

二级保护植物,五加科五加属,灌木。嫩芽或幼叶可食,根、皮可做“五加皮”用,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种子榨油,供制肥皂用。分布于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生于林内或灌丛杂木林中。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1700~2100m的林下或灌丛。

1.17 北重楼(Paris verticillata M.-Bieb.)

二级保护植物,百合科重楼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可治毒蛇咬伤。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安徽、浙江等省区,生于海拔1250m的林下、湿地或沟边。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1600~2200m的林下。

1.18 穿山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

二级保护植物,薯蓣科薯蓣属,缠绕性草质藤本。根状茎药用,可化痰止咳,祛风止痛,舒筋活血。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及四川西北部,生于海拔700~1400m的林缘或灌木丛中。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800~1300m的田边或灌丛。

1.19河北红门兰(Orchis tschiliensis(Schltr.)Soó)

二级保护植物,兰科红门兰属。具有观赏和保护价值。分布于河北、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生于海拔2300m林下或山坡草地上。

1.20 北方红门兰(Orchis roborowskii Msxim.)

二级保护植物,兰科红门兰属,根状茎纤细平伸。具有观赏和保护价值。分布于河北、甘肃、四川,生于高山林下阴湿处。小五台分布于海拔2300~2500m的草甸。

1.21 二叶舌唇兰(Platanthera chlorantha Cust ex Rchb.)

二级保护植物,兰科舌唇兰属,陆生草本。以块茎入药,补肺生肌,化瘀止血,用于肺痨咳血、吐血、衄血,外用治创伤、痈肿、水火烫伤。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生于海拔1200m的阴坡林下。

1.22 凹舌兰(Coeloglossum viride(L.)Hartm.)

二级保护植物,兰科凹舌兰属,多年生草本。适于做盆景。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湖北、云南、西藏,生于海拔1200~2200m的山坡草地或林下潮湿处。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2100~2500m的草甸。

1.23 角盘兰(Herminium monorchis(L.)R.Br.)

二级保护植物,兰科角盘兰属,地生草本。块茎药用,可提制人参皂苷,为抗衰老、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安徽、四川、云南、西藏,生于海拔1300m的山坡草地或沟谷中。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1600~2100m的林下或草丛。

1.24 二叶兜被兰(Neottianthe cucullata(L.)Schltr.)

二级保护植物,兰科兜被兰属,陆生草本。全草可入药,醒脑回阳、活血散瘀、接骨生肌,用于外伤疼痛性休克、跌打损伤、骨折。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及江西、浙江、福建,生于海拔1200m的阴坡林下。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1500~1800m的林下。

1.25 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L.)R.Br.)

二级保护植物,兰科手参属,多年生草本。块茎可入药,强壮、止痛、止血,可用于病后体弱、神经衰弱、咳嗽、跌打损伤、淤血肿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西部、河南、云南北部,生于海拔1600m以下阴坡林下或林缘,或高山草甸内。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1600~2400m的林下或草甸。

1.26 对叶兰(Listera puberula Maxim.)

二级保护植物,兰科对叶兰属,多年生草本。具有观赏和保护价值。分布于东北、华北、甘肃及青海等地,生于海拔1500m以上的阴坡林下阴湿处。

1.27 尖唇鸟巢兰(Neottia acuminata Schltr.)

二级保护植物,兰科鸟巢兰属,多年生草本。具有观赏和保护价值。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湖北、四川、云南,生于海拔1300m的阴坡林下。小五台分布于海拔1800~2300m的林下。

1.28 火烧兰(Epipactis helleborine(L.)Crantz)

二级保护植物,兰科火烧兰属,多年生草本。根茎药用,治跌打损伤、肾虚腰痛、毒蛇咬伤。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及黑龙江、河南、湖北,生于海拔700~1200m的山地丛林下阴湿处。

1.29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

二级保护植物,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块茎药用,有祛风、镇惊之效,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江西、浙江,生于林下土层肥沃阴湿处。

1.30 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Pers.)Ames.)

二级保护植物,兰科绶草属,多年生草本。全草入药,滋阴凉血,益气生津,并且是一种疗效很好的抗癌药物,其中所含的阿魏酸二十八醇酯(octacosyl ferulate)已被证实有抗肿瘤作用。花朵旋转着生于花轴,花形小巧独特,娇贵美丽,是迷你型的野生兰花,具观赏价值。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区,生于海拔1200m的山坡灌丛。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1300m的湿草丛。

1.31 小斑叶兰(Goodyera repens(L.)R.Br.)

二级保护植物,兰科斑叶兰属,多年生草本。可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消炎散结,用于治疗气管炎、肺结核咳嗽、骨节疼痛、跌打损伤,捣烂外敷治毒蛇咬伤、痈肿疖疮。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生于海拔1400m以下阴坡阔叶林的阴湿处。

1.32 沼兰(Malaxis monophyllos(L.)Sw.)

二级保护植物,兰科沼兰属,多年生草本。具有观赏和保护价值。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台湾、四川、云南、西藏,生于海拔1250m的山地阴坡林下。

1.33 珊瑚兰(Corallorhiza trifida Chat.)

二级保护植物,兰科珊瑚兰属,多年生草本。具有观赏和保护价值。分布于吉林、陕西、河北、甘肃、四川、新疆,生于海拔1500~2400m的阴坡林下腐质土层厚处。

1.34 核桃楸(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渐危三级保护植物,胡桃科胡桃属,落叶乔木。高级家具、工艺及建筑用材;核仁炒熟可食用,富含亚油酸,可作糕点、糖果原料种子榨油食用,有滋补润肠、降血脂、软化血管等功效,食疗价值颇高;树皮、叶、果皮可提取栲胶或作杀虫农药;可作核桃砧木适用于做荒山、厂区绿化树种。分布于东北、华北,生于海拔800~1200m的溪谷及杂木林中。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900~1300m的沟谷。

1.35 蒙古黄耆(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Bge.)Hsiao)

渐危三级保护植物,豆科黄耆属,多年生草本。根部作黄耆入药。分布于黑龙江、河北、山西及内蒙古,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小五台山分布于海拔1700~2100m的林缘草地。

2 小五台山珍稀濒危植物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2.1 加强宣传,完善保护制度

用实物、图片、文字标牌等工具,大力宣传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重要意义,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增强广大群众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意识,使保护自然资源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改善公众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参与途径。要尽快细化完善相关的保护制度,进一步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综合性手段强化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形成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达到保护、发展与应用相结合的目的。

2.2 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建立珍稀濒危植物的培育基地

小五台1983年被批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利用国家的专项资金,在基础设施、资源管护、科研宣教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建设,这对珍稀濒危植物的就地保护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当然,就地保护的范围还需要缩小,需要在不同生物地理范围内运用不同的措施和方法,还需要提高保护水平,要按照生物圈保护区的基本要求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另外,仅有自然保护区也不能完全维护其生存,还需要选择适宜区域建立起珍稀濒危植物的培育基地,担负起引种栽培和种子以及其它繁殖体的保存。

2.3 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开发利用价值的研究

保护区现有的35种珍稀濒危植物,已知有20多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大花杓兰和绶草还同时具有观赏价值,北五味子、野大豆、甘草还同时具有食用价值,大多数珍稀濒危植物都兼具多种用途,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2.4 建立珍稀濒危植物的引种驯化机制,对有利用价值的植物进行驯化和繁殖栽培

由于这些珍稀濒危植物的生境与平原地区的生态条件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有些种类的生长特性及对环境的要求还没有完全弄清,这给引种驯化和栽培管理都带来了很大的难题,进而制约了珍稀濒危植物的开发利用。所以要增加资金投入,组织相关院所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深入研究珍稀濒危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揭示濒危原因,寻求拯救对策,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要利用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手段进行快速育苗试验,做好引种驯化、栽培示范工作,使这些有重要利用价值的珍稀濒危植物实现可持续利用。

[1]赵建成,郭书彬,李盼威.小五台山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王振杰,赵建成.河北山地植物区系与珍稀濒危植物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S759.93

A

1002-3356(2012)05-0070-03

2012-07-26

猜你喜欢
兰科草本华北
草本心
彩墨绘草本
华北玉米市场将进入筑底期
武汉常见野生草本地被植物及园林应用
Literature Review on Context Translation Mode
Review on Registe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伊犁州野生兰科植物分布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珍稀兰科植物
周碧华的草本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