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与市场·

2012-08-15 00:45
河南化工 2012年4期
关键词:催化剂

“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评估与应用研究”项目验收

10月18日,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评估与应用研究”项目验收会。会议由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司长马燕合主持,工业信息化部节能司司长周长益及财政部经建司相关同志等出席会议。会议邀请殷瑞钰院士、金涌院士、何文远教授等担任验收专家,听取了清华大学陈吉宁教授代表项目组的汇报,审查了相关文件,经讨论和质询,认为达到了预期目标,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该项目是实施全民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重点任务之一。2008年,科技部将该项目纳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由工业信息化部担任项目组织单位。三年来,在工业信息化部精心组织下,清华大学等39家参加单位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项目目标与任务。该项目提出了节能减排技术分类和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开发出多属性综合评估、生命周期评价、成本效益分析和专家辅助综合评估等4种定量化评估方法,完成了钢铁等11个重点行业600余项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的筛选与评估,编制了《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目录》、《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指南》、《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案例》等指导性材料,为相关行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遴选、评估及使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实用案例。在此基础上,项目组开发了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包括11个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数据库、应用企业案例库和行业节能减排专家库,构建了技术初筛系统、辅助评估系统,可实现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定量评估、技术比选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已实现业务运行,将为工业节能减排技术遴选与评估、信息与服务提供管理系统平台支撑。

美探索生物法煤制甲烷

最近,美国一些公司正在试验用一种食用煤炭生产甲烷的细菌将原本不可开采的煤矿转化为天然气矿。

据了解,许多煤矿都含有大量甲烷。近年来的发现表明,这些甲烷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由食煤细菌制造的。美国劳伦斯利物莫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胡里奥·弗里德曼表示,近几年,研究者们已探明不同细菌协同消化煤炭、生产甲烷的机理,同时解决了这些细菌需要生长在何种煤层环境,依靠何种营养物质,以及如何抑制其他种类细菌生长等问题。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了让这些微生物制造更多甲烷的方法。

据了解,美国未来能源公司则已利用相似的技术,在美国怀俄明州一座原本不含甲烷的煤矿中,生产出了甲烷。这一成果显示了将原本不可开采的煤矿转化为天然气矿的可能性,同时,也意味着这项技术将在中国等亚洲国家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据悉,由未来能源公司建设的技术示范工程已分别在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启动。 (百 川)

中科院开发氨氮废水处理新工艺

近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申报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及其培养方法和用途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用该菌株处理废水工艺简单,脱氮效果稳定。

传统的氨氮废水处理是通过自养硝化菌的硝化作用与异养反硝化菌的反硝化作用使氨氮转化为氮气,工艺冗长,能耗高。该所科研人员通过研究获得的高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能够有效脱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及其混合物,还可同时去除有机废水中的COD,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含氮废水、无机含氮废水的处理,并在脱氮过程中不产生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积累。 (仲 科)

有机垃圾可生堆肥

近日,华丽环保(Ecoplast)旗下全资子公司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华丽)与巴斯夫联合宣布,武汉万科润园堆肥试点项目取得了骄人成绩。该项目可使有机垃圾生产出肥效优异的堆肥。如果中国所有有机垃圾均按项目成果进行处理,有望每年减少4500万t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采用填埋方式处理有机垃圾会产生大量甲烷,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3倍,因此对环境危害极大。而且有机垃圾含水量较高,焚烧时需消耗大量能源,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因此也不适合通过焚烧处理。该项目是将有机垃圾装袋后直接送至工业堆肥场进行处理,无需将有机垃圾与垃圾袋分离即可加工成优质堆肥。当地堆肥场及实验室测试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肖波表示:“测试显示,试点项目生产的堆肥质量优异。当地社区中关于垃圾分类和使用通过认证的可堆肥垃圾袋的宣传,也对提高堆肥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项目中所采用的可堆肥垃圾袋有助于实现有机垃圾的清洁收集,它具有良好的抗撕裂性,能防止液体泄漏、异味逸出。

据悉,试点项目生产的堆肥将在万科润园和武汉新洲农场用作有机肥料,以减少化肥用量、防止土壤侵蚀。截至目前,在参与此次项目的600户万科润园居民中,有80%的人亲身体验到了使用通过认证的可堆肥、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对有机垃圾进行分类的好处,并愿意继续使用。

美国研发新型铁催化剂植物可制普通塑料

由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和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铁催化剂。在实验室中,该催化剂可高效将以植物为原料制成的氢气、二氧化碳合成气转化为普通塑料的主要成分——乙烯和丙烯,且转化过程不会大量产生无用的甲烷等副产品。

此前,生物塑料主要以玉米等农作物为基础在微生物作用下制成,可再生且环保,但使用范围有限,无法取代由石油或原油副产品制成的塑料。

利用新型催化剂制成的塑料与利用石化产品制成的塑料一模一样,所以具有更广泛的用途,但它同样不能生物降解,尽管原材料也来自可再生资源。

研究人员表示,《科学》杂志刊登的只是初步研究,相关技术还需大规模测试和相关项目的检验才可能大规模投入市场。研究人员还计划利用快速生长的树木或草取代粮食作物做原料生产普通塑料。

化学所利用低黏附超疏水基材制备窄带隙聚合物光子晶体研究取得新进展

光子晶体以其特殊的周期结构和可以对光子传播进行调控的特性被称为“光学半导体”,被认为是未来光子工业的材料基础。近年来,光子晶体的结构、制备和光学特性研究受到全球范围内的高度关注,并在各类光学器件、光导纤维通讯和光子计算等领域呈现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化学所有机固体和新材料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针对目前光子晶体制备和应用开展了广泛研究。他们通过结构设计,制备了具有硬核—软壳结构的乳胶粒,制备了具有特殊紧密堆积结构的高强度光子晶体。利用这种具有特殊乳胶粒结构的胶体晶体实现了在高灵敏度检测、光信息存储,界面浸润性调控等方面的应用,并实现了单晶光子晶体膜的制备。

在以上研究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基于超疏水低黏附基材制备具有窄带隙光子晶体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光子晶体反射光谱半峰宽可达到12nm。胶体乳液在超疏水低黏附基材上干燥过程中形成回缩的三相接触线,及时释放了由于乳胶粒收缩产生的应力,从而避免了光子晶体膜产生裂纹。这种简便的制备窄带隙光子晶体的方法将为设计和制备新型光学器件提供新的思路。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国化学会志》上。

美研制出具有原子特征的胶体微粒

来自纽约大学、哈佛大学和陶氏化学公司的研究人员首次研制出一种新型微粒材料,该微粒子可以像原子一样进行自我聚合后形成分子。这种可以按预设模型形成分子结构的新粒子,对于制造先进的光学材料和制陶业等具有重大意义。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油漆、牛奶、胶制品、玻璃和瓷器等皆属于胶体分散系,但用它们创造出新材料的潜力则尚待开发。由化学家、化学工程师和物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选择这些游悬于液态媒介中胶体的特征及其构造优化作为研究对象。

过去,科学家已经用胶体成功地建造出一些基本结构,但使用胶体设计和组装复杂三维结构的能力则难以进一步提高,这种三维结构对于设计高级光学材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原因是胶质之间缺乏直接的关联,因为这种关联不仅对于控制粒子的相互组合很有必要,而且对于保持组合后的结构完整也很重要。

“我们选择的方法目的是使用原子的自然属性,再把它们应用到胶体世界中。”项目主要参与者、纽约大学化学教授马库斯·维克介绍说。

为使用原子属性开发胶体,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类似电脑程序中使用的化学“补丁”,此“补丁”能产生方向绑定物,该绑定物利用粒子之间的少许联系组合成三维网络,这也是许多先进材料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若没有方向绑定物,形成的结构将不会稳定。

研究人员通过使用DNA单链,在“补丁”上确立了绑定能力,纽约大学的科学家过去曾用这种DNA单链组织过小粒子。这些DNA链充当“黏性末端”,而粒子“补丁”则附着其上。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能够让某些粒子附着在补丁上,而且能够对它们进行编制,所以只有某些特殊种类的粒子可以附着在这些补丁上。”纽约大学物理学教授大卫·帕因解释说,“这给我们设计三维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灵活性。”

新研制出的这种微粒大小只有人头发丝直径的百分之一,它们可以自发地将自己聚集在一起,像普通原子一样形成分子。

研究人员补充说,“补丁”之间DNA相互作用的特殊性意味着具有不同特性(如大小、颜色、化学功能和导电性等)的胶体,能够产生新的材料产品。它们的潜在用途包括使用三维电线网络或光学晶体,增强许多消费产品的光显示功能,以及改善计算机芯片的速度等。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有抗氧性的酚酯型基础润滑油研制成功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经常或者长期在较高温度下长时间接触空气的缘故,润滑油会发生氧化变质造成黏度增加并产生凝胶和杂质,从而加快设备的腐蚀和磨损。基础油在润滑油中所占比例一般为70%~90%,基础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润滑油的产品质量。为满足特定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各种功能添加剂成为改善润滑油性能的重要成分,抗氧化剂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添加剂。

抗氧化剂可以消除润滑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和游离基,有效延缓润滑油的氧化变质,延长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但是,抗氧化剂的加入也给润滑油的使用带来不便之处,如:抗氧化剂和润滑油的相容性问题以及其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性问题,此外,某些抗氧化剂生产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着色,破坏润滑油的色泽。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精细化工工程中心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具有抗氧性的酚酯型基础润滑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分为两步酯化反应,将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与多元醇进行一步酯化反应得到具有抗氧基团的羟基化合物,再将所得羟基化合物与单元有机酸充分酯化,最后得到抗氧性的酚酯型基础润滑脂。

通过该方法合成的基础润滑脂除具有一般润滑脂的润滑性能外,最大的优点就是自身具有抗氧性能,无需再另外添加抗氧化剂,从而消除了抗氧化剂与基础润滑脂相容差的影响。同时,通过该方法合成的产品除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外,还具有较高的生物可降解性,更加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菊芋乙醇得率提升至80%

近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团队在菊芋乙醇整合生物加工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获得了一株温度耐受性菊糖代谢酿酒酵母菌株,该菌株在40℃下乙醇得率为79.7%,这是目前报道的非工程酿酒酵母菊芋乙醇发酵的最高得率。

菊芋又名洋姜,是一种新型能源植物。以菊芋或菊芋工业废渣为原料生产乙醇,是发展燃料乙醇的重要方向之一。菊芋中可以转化为乙醇的主要多糖成分是菊糖,通过整合生物加工工艺将菊糖酶产生、菊糖水解和乙醇发酵整合为同一过程,可以直接发酵菊芋生产燃料乙醇。

酿酒酵母是乙醇规模化生产的最佳菌种,但以往发现的酿酒酵母菌株不具有菊糖水解能力。该团队通过酵母菌资源筛选和抗逆性评价,获得了一株温度耐受性菊糖代谢酿酒酵母菌株,该菌株在40℃下发酵200g/L菊芋粉,产乙醇65.2g/L,乙醇得率为 79.7%。

据悉,该团队下一阶段的目标是将菊芋乙醇发酵的乙醇得率从79.7%提高到90%以上,并将这一项目推进到中试阶段。 (王 云)

环氧树脂产业协同发展提上日程

在10月下旬苏州召开的2012环氧树脂产业发展论坛上,关注环氧树脂关键配套产业固化剂的发展方向和改性技术,促使环氧树脂产业加快协同发展,解决国内环氧树脂行业产能超前、需求不足的局面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焦点。与会专家从环氧树脂应用领域深入挖掘,列出了固化剂的六大发展方向:

一是功能性固化剂。由于开发全新结构且富有优异性能的环氧树脂进展不大,从而适应树脂改性要求,具有特殊功能的固化剂将成为市场宠儿,与传统固化剂相比,功能性固化剂通常具有快速固化、低温固化、增韧、阻燃等优异性能。

二是低毒、无毒固化剂。目前业内不仅关注固化剂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毒性及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重视废弃环氧树脂制品的长期污染问题,据介绍,在发达国家中,毒性较大的多烯多胶、芳香胺已全部被无毒或低毒的改性胺所取代。

三是能适应特殊环境的固化剂。比如在潮湿、水下、户外等较恶劣环境下性能保持良好稳定的固化剂。

四是电性能、力学性能、机械性能优良的固化剂将得到很大发展。

五是电子束和光固化型产品愈来愈引起重视。

六是随着环保型产品的走俏,粉末涂料、水性环氧树脂涂料专用固化剂,和单组分胶黏剂固化剂前景广阔。

对于固化剂的这六大发展方向,业内专家也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具体改性技术,如:脂肪胺改性、环氧树脂香胺改性(尤其是间苯二胺、间苯二甲胺改性)、酸配改性及液态化、双氰胺改性及液态化、咪唑改性及液态化等。

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秘书长杨宪一认为,环氧树脂产业加速协同发展迫在眉睫,在符合环保安全法规和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朝系列化、专用化、配套化、精细化发展是固化剂生产企业的长期任务。同时他建议,为了环氧树脂产业加速协同健康发展,环氧树脂、固化剂生产厂应当结成伙伴关系,相互促进,这是整个行业成功的有效途径。

手性芳香螺缩酮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手性芳香螺缩酮是一些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化合物和手性配体的重要结构单元,虽然已有一些合成方法报道,但如何直接通过催化过程对映选择性地获得手性芳香螺缩酮一直没有可行的方法。上海有机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丁奎岭课题组运用他们发展的SpinPhox/Iridium(I)催化剂,首次实现了通过α,α’-二(2-羟基亚芳基)酮的不对称催化氢化—缩酮化反应合成芳香螺缩酮化合物的方法。初步研究表明,手性铱络合物在该反应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是催化 C═C双键的不对称氢化,二是促进反应中间体的缩酮化过程。此方法已被成功地应用于芳香螺缩酮骨架的手性双膦配体(SKP)的合成中。该工作发表后,德国化学家Reissig教授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的Highlights栏目进行了专题评述,评价这一方法为“impressiveandelegantapproach”,并期待有新的发展。

正如Reissig教授所预期,该课题组与中科院化学所刘利课题组合作,进一步将上述方法合成的手性SKP双膦配体成功应用于Pd催化的芳香胺对Morita-Baylis-Hillman加合物的不对称烯丙基胺化反应中,以高的化学收率及优秀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得到一类α-亚甲基-β-氨基羧酸衍生物,这些产物还可以方便地转化为相应的手性β-内酰胺化合物,为多种具有潜在生理活性分子的合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同时,该催化体系还被成功应用于手性药物依泽替米贝(Ezetimibe)的不对称合成中,避免了传统方法中手性辅基的使用,简化了合成步骤。相关工作发表在Angew.Chem.Int.Ed.2012,51,9276-9282上,有关成果还申请了4项中国发明专利。

国产降凝催化剂获大面积推广

近日,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炼化公司获悉,由该公司与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合作开发的FDW-3临氢降凝催化剂性价比高、经济性好、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已经在国内炼油厂推广应用,并成功进军中亚及东欧市场。高效降凝催化剂国外产品一统天下的格局被彻底打破。

据介绍,FDW-3催化剂具有活性高、使用寿命长(比国外同类催化剂长8个月以上)、价格低、低凝柴油产率高、品质高等优势。专家指出,我国北方现有4000余万t/a柴油加氢能力,全部使用FDW-3催化剂,可增产低凝点、高十六烷值柴油100万t,节本增效100多亿元。同时,柴油加氢装置综合能耗可降低10%以上。

显著的性价比优势,使FDW-3催化剂自2010年以来,在全国尤其北方炼厂迅速推广应用。目前,除中石油大庆、哈尔滨等少数炼厂外,全国绝大多数炼厂均已使用FDW-3催化剂。延长石油集团炼化公司永坪炼油厂、榆林炼油厂、延安石化厂共四套合计220万t/a柴油加氢装置使用表明:与进口高效降凝催化剂相比,使用FDW-3降凝催化剂,柴油加氢单元的物料入口温度可降低10~18℃,装置反应条件更加温和;柴油产率提高2.5%以上;低凝柴油的十六烷值提高3个单位,而其价格只有进口催化剂的一半左右。

降凝催化剂主要用于石油炼制装置的柴油加氢单元,与加氢催化剂协同使用后,不仅能减少柴油中的磷、硫、氮等杂质,还能大幅降低柴油的凝点,提高柴油品质。为使柴油适应低温条件下的应用需求,北半球以及我国北方炼厂普遍使用降凝催化剂以生产低凝点柴油。我国此前多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FDW-1临氢降凝催化剂。但这种催化剂虽可生产-10#、-25#甚至 -35#柴油,却存在能耗高、柴油收率低、产品十六烷值低等不足。一些炼厂为了获取优质柴油产品只好高价进口高效降凝催化剂,但该产品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

以中石化抚顺石化院高级工程师孟祥兰领衔的课题组,结合FDW-1临氢降凝催化剂及国外高效降凝催化剂的优缺点,最终开发出FDW-3临氢高效降凝催化剂。2007年,该催化剂首次在延长石油集团永坪炼油厂20万t/a柴油加氢装置试用。课题组与延长石油炼化公司技术人员针对实际应用暴露的问题,分析、改进和优化催化剂配方与加工工艺,最终成功开发出各项性能指标优良的FDW-3催化剂。

煤化工产业政策有望近期发布

业内人士透露,《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及《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有关部门达成了共识,有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发布。据介绍,“十二五”期间,煤化工产业总体将处于理性发展阶段,通过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和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并实现产业化。

据了解,现有煤化工项目规划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主要有烯烃、煤制气、煤制油、乙二醇等。数据显示,全国拟建及规划的煤制烯烃项目规模超过2500万t;拟建及规划的煤制油项目规模超过400万t。

当前,煤化工示范装置需要优化升级。一些核心技术初次商业化,工艺流程和技术集成尚待进行优化,全流程选择也没有定型,在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许多工程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原料消耗、水耗、能耗等下降空间较大。

“十二五”期间,煤化工产业将探索发展新模式,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在褐煤、长焰煤等中低阶煤丰富的地区建设大规模煤炭分质利用项目;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推进煤化工与发电、石油化工、钢铁、建材等产业间的整合,建设煤化电热一体化项目。

煤化工行业要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新型煤气化及合成气净化技术;新型催化技术;重大装备和关键设备研制(大型合成反应器、专用泵、阀、仪器仪表)。到2015年,基本掌握20~30万t煤制乙二醇、180万t煤制甲醇等大规模成套技术、具备项目设计建设和关键装备制造能力。

我国废塑料行业将重建产业秩序

第八届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传出信息,中国的废塑料回收和再生利用产业正在经历着一场重大的洗牌过程,将重新构建新的产业秩序。具体而言,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节能环保以及依靠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的行业新特征将改变分散、无序、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的旧格局。对此,有专家提出,要将废塑料回收处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除了要加快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扶持政策外,建立废塑料回收和处理产业园区将是改变旧格局的有效途径。据相关统计,每加工利用1t废塑料,可生产再生塑料800kg,降低生产成本70% ~8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t多。

未来中国化工布局将远离城市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近日在出席由大宗商品平台金银岛举办的《2012中国石油行业年会》上表示,随着全社会节能减排与环保要求日益提高,政策上要求,未来化工布局均需远离城市,化工企业都要进化工园区。

“总体来说,今年前三季度行业整体盈利情况不错,个别行业如化肥、盐化工等经济指标不太好,新材料、精细化工等表现尚可。”不过,她同时指出,2011年至今,石油石化行业亏损企业数量和亏损额加大,预计碳减排等要求会使未来行业成本进一步增加。

白颐认为,目前石油石化行业正在进入产业转型的关键期。其中,石化产品结构性短缺现象仍在持续,落后技术产能仍占较大比重,重复、低质化建设在地方企业表现突出。与此同时,资源短缺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最新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出台,化工利用天然气将受限制,而煤化工的发展将受到水资源的制约。

农药创新要落到实处

2012年,在国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农药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竞争加剧、利润下滑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农药企业感受到了生存危机。自主创新是国内农药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必须要做的功课,没有其他的捷径。然而,创新必须有的放矢、落到实处、获得实效。

一是要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农药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大力支持新农药、新剂型的创制研发,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农药的研发。建立科技创新的公共平台,进一步加大农药行业创新力度和成果转化力度。同时,要进一步鼓励和加大企业专利申报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二是要加大农药创新资金的投入。重点农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应达到5%以上,农药全行业的这一比重则要达到2%以上。到2015年,农药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要有较大提高,大型企业主导产品的生产要实现连续化、自动化;新开发品种的技术指标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部分老品种的质量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现有的各种产品协作组要进一步做好产品的提质改造、降本增效工作,同时要做好新剂型研发、抗药性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及可替代产品研究等工作。要走一条仿制、仿创、完全创制“三结合”的产品创新发展之路。

四是要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要加强农药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技术集成的开发,加强重要农药中间体的研发,加强高效、环保型新品种、新剂型、新助剂的研发应用。要通过科技扶持、经济政策引导等措施,支持农药新产品发展,加快高污染、高风险产品的淘汰和替代,促进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要重视加快小宗作物用药的研发,进一步拓展农药在环境卫生、动物保健品、家庭园艺和花卉草坪养护、工业抗菌防霉以及交通运输、隔离带除草、特殊场所驱鸟、避兽等非农业领域的应用。

五是要抓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好生化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高浓度废水焚烧技术等,抓好“三废”收集处理;研发应用绿色生产工艺,提高行业节能减排水平。要通过努力,促进农药产业向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使用转型。

总之,农药行业要始终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在产业转型中走出一条特色产品鲜明、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产业链完善、清洁生产全覆盖、生产与生态和谐发展之路。唯有农药行业齐动员、共参与,我国农药工业由大变强才能早日实现。 (汪建沃)

化肥行业面临三大挑战

日前在上海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复合肥技术及装备交流研讨会上,华南农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热带亚热带土壤研究室和新肥料资源中心主任廖宗文教授指出,化肥工业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发展到今天,面临着增量增产模式转变、资源短缺价格上涨及碳减排三大挑战。

传统的化肥增量增产模式急需向增效增产转变。经过几十年的长期发展,增量施肥获得增产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近10多年来,长期沿用的增量增产的模式暴露的问题尤为尖锐,单位化肥增产幅度日益降低,增量施肥获得的增产幅度急降,同时污染程度却急增,污染事件频发。这种锐减和锐增近年趋向明显,表明继续增量施肥所获得的增产是增量低效的低幅增产,其代价是污染成本大升。

这无论从经济效益或是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肥料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已有的旧模式山穷水劲难以为继,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欧洲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这种转变,德国、法国粮食单产增产51% ~52%,而化肥投入下降31%~47%,这说明通过化肥增效实现增产是可能的。

资源短缺导致化肥价格上涨日趋严峻。石油、煤和磷矿资源短缺引起化肥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7年我国硫黄进口依存度达70%。2007年国际硫黄价格暴涨数倍,导致国内磷肥价格急剧攀升,半年内磷肥涨幅达1倍多,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冲击。虽然2008年10月硫黄和磷肥价格回落,但今年仍将在高位运行,将使农民无力购买磷肥而国家也难以长期补贴,因而迫切需要在磷肥生产技术上取得节资节能和高效的重大突破。

化肥行业节能降耗碳减排任务艰巨。作为一个高能耗产业,肥业负有重要而艰巨的碳减排任务。肥料的原料开采—生产—产品性能——使用等各环节均与肥业碳减排有密切关系,全程碳足迹明显。

如何应对三大挑战、使我国化肥工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是肥料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任务。

巴斯夫将建欧洲最大汽车催化剂厂

近日,巴斯夫宣布将投资9千万欧元,将2012年底前在波兰新建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汽车催化剂工厂,计划于2014年第一季度开始生产。

巴斯夫表示,随着欧洲欧VI汽车排放新标准的实施,其需要将欧洲汽车催化剂产能增加一倍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波兰新工厂将生产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此外,还包括巴斯夫汽车用臭氧分解催化剂实验室和生产线。

新工厂投产后,巴斯夫还将进一步增加投资。到2016年,完成总投资额1.5亿欧元,建设共计10条轻型和重型汽车用尾气催化剂生产线。

中国将从五方面推动绿色低碳领域全球贸易投资合作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在近日举行的绿色创新发展大会上表示,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能源发展。展望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领域的贸易投资合作,推动全球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创新发展大会以“绿色创新低碳发展”为主题,由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主办。大会主要研究中国“十二五”时期绿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交流绿色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探讨世界经济低碳转型的新趋势,提出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新举措。

商务部副部长李金早表示,绿色发展、低碳转型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007年以来,商务部会同环保部、科技部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创建了17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对加快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金早说,商务部未来将从五个方面推动绿色低碳领域的全球贸易投资合作:

一是推动环境产品贸易便利化与自由化。加强各国协作,落实好会议成果,着力消除各种贸易障碍,防止“绿色壁垒”,让绿色经济发展惠及更多国家和企业。

二是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参与中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各种特殊经济区域的生态环保建设 为国内外投资者打造绿色经济和绿色技术的政策高地,将绿色产业、清洁生产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吸收外资的重点领域。

三是大力推进科学消费和流通领域节能减排。进一步引导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模式,继续推进流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尽快建立完整、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废旧家电回收拆解水平。

四是积极开展绿色低碳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多双边经贸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在人才、资本、产业联盟、创新基地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碳排放贸易,制订相关技术标准,营造有利于国内外绿色创新企业公平竞争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是深化南南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大物资援助力度,帮助有关国家建立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农业抗旱节水、森林可持续经营、海平面上升监测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加大培训力度,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辽化投用首套100t/a苯加氢均相催化剂装置

近日,记者获悉,辽阳石化公司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建设的国内首套100t/a苯加氢均相催化剂装置已累计生产8个批次、5.44t苯加氢均相催化剂产品。所产催化剂在公司所属尼龙厂环己烷装置应用表明,苯转化率和环己烷产物选择性均大于99.9%,质量稳定可靠,合格率达100%,完全满足苯加氢制环己烷装置的生产需求。目前,国际上只有辽阳石化研究院和法国石油研究院(IFP)拥有苯加氢均相催化剂的制备技术。使用辽阳石化研发的第二代苯加氢均相催化剂生产的环己烷纯度高于99.6%,同时生产中无废弃物排放。

钴催化剂:使氢能源低成本化

法国研究人员日前使用钴合成两种可以替代铂催化剂的新材料,从而使氢能源制取低成本化成为可能。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成功合成两种可在中性环境下工作的钴催化剂,其中一种由钴纳米粒子组成,它具有两种不同形态,可分别对生成氢气和产生氧气的反应起催化作用。该催化剂可在这两种形态间相互转换,成为不含贵金属的可转换催化剂。

猜你喜欢
催化剂
直接转化CO2和H2为甲醇的新催化剂
铝镍加氢催化剂在BDO装置运行周期的探讨
如何在开停产期间保护克劳斯催化剂
如何在开停产期间保护克劳斯催化剂
新型钒基催化剂催化降解气相二噁英
掌握情欲催化剂
碳包覆铁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表征
V2O5-WO3/TiO2脱硝催化剂回收研究进展
负载型催化剂(CuO/TUD-1,CuO/MCM-41)的制备及其在一步法氧化苯合成苯酚中的应用
浙江大学开发出用于1,3-丁二烯聚合的钴系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