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班级建设问题实证研究

2012-08-15 00:50吴衍涛李广松
关键词:班集体班级建设

□吴衍涛 李广松 宋 伟 许 盈

高校学生班级建设问题实证研究

□吴衍涛 李广松 宋 伟 许 盈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元,是高校实施教育管理工作的基层组织。学分制的冲击、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个体呈现的新特征、传统班级建设模式的弊端,都对高校班级建设提出新要求。本文拟就高校学生班级的班风、学风、组织、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建设问题作一实证分析,探索新时期班级建设新途径。

高校;班级建设;磐石工程

大学班级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及参与各种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阵地,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载体。班集体建设不仅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今天,全面提高高校教育培养质量,积极探索班级建设规律,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高校班级建设的重要意义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元。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和思想交流所依赖的集体,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体组织,是学生完成社会化的途径和渠道,承载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学生个体构成班级,班级建设依赖于班级中的学生个体,是学生个体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的锻炼平台。班级通过班级建设凝聚班级成员,班级建设创造的良好班风又使得每一位班级成员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可以说,班级面对着每一名学生,影响着每一名学生,教育着每一名学生,也直接培养了学生的个性与共性。

班级是高校实施教育管理活动的基层组织。班级是大学教育教学的最基层组织单位,也是学校行政管理的基层单元。在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的组织和管理一般由学校、院系、年级、班级这四级体系组成,绝大多数院校在学生课堂组织、日常管理、宿舍安排、活动参与等方面均依此进行。班级建设是高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教学、德育等工作的落脚点。学校的社会功能与教育功能都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在班级这一群体中,大多数教育教学和管理决定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班级来传达并进一步付诸行动。班级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风、校风的形成和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直接作用于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直接影响着大学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当前高校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学分制的冲击、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个体所表现出的新特点、传统班级建设模式存在的矛盾,都对高校班级建设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一)学分制的影响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富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是建立在广泛的自由选课基础上的,允许学生自主、灵活地选择学习时间、授课教师和所学课程。学分制的实行,有利于建立一种符合社会进步和个性发展需要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但同时也弱化了班级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在学分制下,学生班集体越来越松散,学校、院系、专业、年级、班级的传统管理模式受到了极大冲击,学生班级的作用大大弱化,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社会环境影响

班级建设离不开共时共存的社会环境。在信息化时代和多元化价值观已经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的今天,单单依靠传统形式进行班级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已经越来越感到吃力。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的发展,学校的生活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电视、电话、电脑已逐渐进入了学生公寓,学生除了在教室学习,在图书馆阅读外,有相当部分时间停留在宿舍,宿舍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取代了以班级为主的活动方式,以宿舍为单元的群体逐渐模糊了班级观念,影响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学生群体呈现新特征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导致学生个体差异化越来越明显,给班级建设带来新挑战。一是班级中学生层次差异明显。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容易导致文化的冲突。二是学生学业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勤奋好学,严格自律,文化基础扎实;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求知欲望低,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弱,学业底子薄。后者如不经过教育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对班级的学习风气产生不良影响。三是学生学习目标多元化。学习目的不同也导致部分同学对自己目标以外的其它事情不闻不问,认为参加班级活动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因而拒绝参与,给班级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四)传统班级建设模式自身不足

目前,在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无论是政治学习还是学生活动,以及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虽是千针万线,但最后还是穿在了班级这个针眼上。但传统班级管理的重心始终围绕日常教学和常规管理,注重班级内部的、单个孤立的班务事件,属于一种由外向内、由上到下单向和权威服从关系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没有把握好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学生自主参与的成分较少,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服从”、“统一”,漠视已进入成人阶段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尊重和自我成长的需要,因此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使班级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高校学生班级建设的核心元素

(一)班风建设

班风是班集体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上的、言论上的、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一个班集体的作风、风气和精神风貌。班风能对班级成员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使大多数学生选择服从班级集体利益的行为,以达到同化班级成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功能,进而实现大学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发展目标。在班风建设中,学生工作人员应始终坚持深入一线,关注细节,结合学校班级建设论坛、各项奖优评定以及学生安全、卫生、文明常态化检查,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爱国爱校、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培养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的道德素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凝聚力、战斗力的学生班级,以强烈的班级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二)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生通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优良的学风可以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业,可以促进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是优秀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在班级学风建设中,要从新生入学开始,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指导班级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中期、长期学风建设方案,并将之渗透到班级活动计划中。结合班级学风建设方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业规划,让学生到前台,成为主角,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规划有机结合。紧密结合学校学风建设精品工程和“启益人生”名师名家讲坛活动,充分发挥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重要作用,全员参与、全员育人、全程指导,教育引导班级成员依托第一课堂,发展第二课堂,抓好课程学习,强化动手实践,注重创新创业,在班级内部努力形成勤于学习、肯于吃苦、敢于争先的良好氛围,开创班级成员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专业思想稳定、学习习惯良好的有利局面,确保班级成员日常学习有成效、科技创新有特色、总体成绩有提升。

(三)组织建设

在班级组织建设中,要设有班级信息员,畅通学校、学院、辅导员、班级、宿舍五级信息网络渠道,建立健全班主任、班主任助理、班委会团支部、宿舍长、信息员“五位一体”的班级组织建设体系。推行学校领导干部兼任班主任、青年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度,配齐配好新生班级班主任及班主任助理。选拔出品学兼优、关心集体、责任心强、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同学们中有一定威信和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加强班干部工作指导和培训,在思想、工作、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关注、关心、关怀班干部的成长;建立完善班干部考核、奖惩机制,落实班委会及团支委的联席例会制度,调动全体班团干部的工作热情,明确责任分工,形成集体领导,实现齐抓共管。突出学生在班级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创造性地建设好班级、管理好班级、发展好班级。

(四)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实施制度化管理,不仅是班集体建设水平的标志,也是班集体得以形成并向优秀班集体发展的有力保障。班级制度可包括班级发展及建设规划、科学的班级考评体系、规范的综合测评、评优评奖、贫困生认定等方面工作程序等。在班级制度建设中,要从班级实际需要出发,形成一套宽严有度、奖罚分明、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管理体制。班级制度一定要精练、具体、可行、便于操作,要旗帜鲜明的体现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发扬什么、限制什么,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从而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学生更加明确应从哪些方面来要求自己,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五)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一个班集体内所有成员共同承认并遵守的一种价值观和审美趋向。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能让班级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使班级成员的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行为方式朝着有利于班级文化的方向发展,自觉的把个人利益与班级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呼吸、共命运”。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学校、学院通过组织开展班级文化艺术节,大力宣传班级文化,帮助学生打上班级的烙印,将班级精神鲜活地内化成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并把班级文化辐射到更宽广的领域,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的专业、班级特色的标识文化、修身文化、学习文化、制度文化、网络文化、宿舍文化,丰富班级文化层次,彰显班级文化特色,提升班级文化内涵,将活动成效内化为学生成长成才的自觉行动,实现班级建设成果的凝练与传承,切实提高班级成员的综合素质。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2]田建国.大学文化与道德建设[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7).

[3]王锦宝,刘亚军.学分制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燕山大学学报,2006,(4):37-41.

[4]嵇景涛.深入学习《规划纲要》科学谋划高校发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0,(2).

G47

A

1008-8091(2012)01-0095-03

2011-12-15

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山东 泰安,271018

吴衍涛(1969- ),男,山东栖霞人,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委员会书记、学生工作处处长,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李广松(1971- ),男,山东巨野人,山东农业大学武装部部长、学生工作处副处长,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宋 伟(1979- ),女,山东蓬莱人,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南校区学生管理部副主任(正科级),研究方向:大学生规范化管理;许 盈(1981- ),男,山东泰安人,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学生教育管理科科长,研究方向:大学生规范化管理。

猜你喜欢
班集体班级建设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爱我的班集体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不称心的新班级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