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编舞技法课程加入到中专教学大纲的必要性

2012-08-15 00:48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个人风格编舞启发性

孟 超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507)

试论编舞技法课程加入到中专教学大纲的必要性

孟 超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507)

在以往的中专教学中,大多数的艺术院校都是以解决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从而忽略了学生思想上过于简单,或者是有内在的情绪,却不知该如何正确的释放与表达。笔者认为通过编舞技法的训练,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意向,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

编舞技法;启发性教学;舞蹈表演;个人风格;

舞蹈是肢体语言的艺术,注重情感的表达。而在以往的中专舞蹈院校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技术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内在情绪的表达,成了一种模仿式教学的体系。模仿是学习舞蹈的基础,但是模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自己的二次加工,自主创新,实践出自己的个人风格。这才我们在舞蹈表演中需要学会的。通过编舞技法这门启发性的课程,可以使我们在编舞中挖掘自己,在编舞中学会跳舞,编出自己的艺术气息,舞出自己的个人风格。

一、当下中国中专舞蹈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在当下的中专舞蹈教学中,重技术,轻艺术形成了一种主流的趋势。我国的舞蹈教育一直追求“高、精、尖”的技艺。这种状况也与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有关。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人崇尚难的东西。”在舞蹈表演中,谁的腿控高,谁跟头翻得好,就会赢来观众的阵阵喝彩。所以,一些学院就这样从中专开始抓起,着手培养这样技术性的人才。再加上中国舞蹈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口传身授的模仿式教学体系,片面的把传授技巧,完成技艺作为教学目的,导致中专毕业的大部分学生,极其缺乏创造力。只会跳老师教的那些东西,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缺乏个性。中国自古以来的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传统思想,却没有在舞蹈教学中体现。从技能传输蜕变为智能开发,才是孩子们最迫切需要的。所以,我认为把编舞技法这门启发学生创造精神的课程,加入到舞蹈院校中专的教学大纲,是十分有益的。

二、编舞技法的启发性教学与自主创新的功能

(一)编舞技法启发性教学的作用

编舞技法即舞蹈编排的技术与方法,通过对各种编舞手段的掌握与合理运用,来充实舞蹈作品,使作品变的更赋有观赏价值。这种技法包括对动作,时间,空间的转换与运用,对动机的深度挖掘,发展手法的变幻莫测与不离其中。对舞段的安排如何恰到好处的体现主题思想等等,这些都属于编舞技法的范畴,而本文所强调的编舞技法,主要是指,在大致的掌握上述的技法后,通过即兴舞蹈,最本质的折射出个人的艺术思维和创作理念。通过编舞学会跳舞,通过个人对编舞的理念与感觉,挖掘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气息与舞蹈风格。

在我认为,人的潜力是无可限量的。尤其是思想上的潜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每个人都是智者。因为我们每个人降临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自己。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来说,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启发我们说话,启发我们行走,启发我们读书,启发在我们的成长,这些对我们认识这个客观世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诸如此类的启发,那么人与普通的动物毫无区别。当我们告别了孩童时代,有了自己的主观思维之后,我们开始以自己的想法去重新认识身边发生的一切,我们的思想开始蜕变,那就是从模仿到自主思想的蜕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舞蹈也是一样,我们都是从模仿开始,在老师的启发下,在自己的实践之中,发现自己想要的,观众想看的,社会需要的。编舞技法这门课程的启发性,对于使学生从模仿蜕变为实践最为直接,也是最奏效的方法。因为这门课最重要的主体是学生本身,老师起到的仅仅是启发性的作用。老师能做到的仅仅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的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并不可以像基训课那样,斩钉截铁的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不对的。所以这就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去自由发挥,去发掘自己心中的艺术,亲手呈现自己想要的舞蹈。

(二)如何引导学生在编舞技法上提倡自身的创造力与表现力

技法是要有一个实践中总结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受到启迪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要求思索幻想的过程。因为编舞技法的核心不是编什么而是怎么编,所以它对一个人的思维要求是要具备广阔的想象力、准确的判断力和周密的组织能力。在现代教育中,编舞技法是极为符合培养现代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中国一直以来都在自我反省学生所缺失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问题上进行反思,是因为在基础的教育中就缺乏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式,编舞技法的开创与发展是艺术素质教育中不能缺少的原因就在如此。

例如在基础教育中,中小学生对动物、植物和生活的模仿和表演,既包含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又包含了对生活的想象。尤其是在“即兴编舞”的课程上,它能给学生打开另一片天空,留给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学生通过舞蹈脱离死板的模式,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在空间和时间中用自己的肢体勾勒出他们所想象的和他们想创造的,从而也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挖掘学生潜在的想象力,激励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培养出的不只是“听话”的学生,而是有自己思维和思想的学生。这样一来,无论是舞蹈的表演还是作品,都将呈现出一幅百花齐放的景象。

三、编舞技法加入到中专教学大纲的意义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做“赶早不赶晚。”随着当今社会的繁荣与昌盛,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快。从娃娃抓起,也就愈加的成为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座右铭。虽然我很反对,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从而抹灭孩子的天真,丧失了从游戏中学习的天性。少年时期正是思维活跃的一个新的阶段,他们开始对身边的事物,有了一个深一层次的认识,想象力也变的更加深刻,更加感性。因此,我更加认为把编舞技法这门开启学生思考大门的课程加入到中专的教学大纲是十分有益的。模仿是创作的基础,而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或许有人认为,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学习这门比较有深度的课程,是否言之过早。我的认为恰恰相反。因为孩子的想象力,是大人们无法揣摩的。而这种想象力,是需要旁人来引导与激发的。把这门课程加入到中专的教学大纲,并不是为了使学生们掌握多么高深的技法运用,也不是迫切的希望,万众瞩目的舞台上出现一个孩子的作品。我们更多希望看到的是,孩子们有着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抱着一颗不服输的心,和一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想象力。这样一来,孩子们对舞蹈的兴趣,便会大大的提升,经过老师的启发,指引,孩子用最淳朴的动作,表达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情感,这才是我们迫切希望看到的,也是中国舞蹈的文化所需要去弥补的。

四、编舞技法对舞蹈表演的作用,以及如何形成个人风格

(一)编舞技法对舞蹈作品的作用及重要性

在中国的舞蹈文化中,有着这样一句谚语。“一个好演员,不一定是个好编导。而一个好编导,一定是个好演员。”这个观点也普遍的得到了广大舞蹈人的认可。事实确实如此。我们应该如何给“好演员”这三个字一个恰当的定义呢?身体条件与素质达到一个高层次的水平,情感的表达淋漓尽致,达到编导与观众审美趋向的一致认可,这就是一个好的演员。而一个好的编导呢?首先我认为,作为一个好的编导,他首先应该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其次,他要考虑观众想看到的是什么,最后,他要深度的挖掘自我,去创造一个“新”的作品。而这个“新”,便是在挖掘到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情感之后,升华在肢体上个性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千篇一律共性表现。编舞技法对舞蹈表演的意义就在于此。我们拿著名舞蹈家,编导家杨丽萍来说,杨丽萍以孔雀舞《雀之灵》闻名于世,之后她的作品《月光》使她的表演与编导事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随后的《云南印象》,《藏迷》也相继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于此同时,学术界上的一些专家认为,杨丽萍打着原生态的旗号,跳的却不是原生态的舞蹈,《雀之灵》除了那个标志性孔雀手型之外,没有任何傣族舞蹈的影子。而《月光》更是如此。这些专家的观点,我认为非常有道理。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却认为,杨丽萍之所以成功,便是成功在这个地方。她的几部作品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这是史无前例的,观众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她的作品,反映的并不仅仅是一只美丽的孔雀,一个温柔的傣家少女。她去掉了种种固定的套路,把自己内心中的向往,最直接的表达在肢体上,同时她也最直接的抨击了当时的舞蹈文化。所以,杨丽萍少年时在云南学会了跳舞—模仿。在民族大学进修时,通过老师的启发学会了编舞。在民族歌舞团表演时,他学会了如何把二者合二为一,呈现在舞台上,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之后她成立了自己的舞团,用自己的编舞的理念与方法,表达自己想要的艺术形式,这种纯朴的表演,是老师教不会的,也是无可复制的,这种纯朴,正是观众想要看到的。这种从骨髓里流露出的真情,是舞蹈表演最可贵的,也是中国舞蹈最需要的。

(二)个人风格在舞蹈学习中的表现及影响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通过编舞技法这门课程,抓住自己的个人风格呢?风格是一种不可复制个人气息,而这种气息,是在不经意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的。这种气息的源泉便在于个人的理念,这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一个人的性格。通过编舞,这种性格的体现就更加直接的反映在我们的肢体上面。把这门课程加入到中专的教学大纲中的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就在这。通过这门启发性的课程,让学生更早的了解自己的性格。就拿编舞技法中的一个性格练习来说,“狂喜”,每个人对“喜”都不陌生,而这个“狂”字,就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想象力与创造的空间。有的同学可能会狂的前仰后合,有的同学可能会狂的不可控制,在底下打滚。但是,有的同学,坐在地上哭!这就是想象力,乐极生悲!这就是个人的风格。用自己内心最想表达的方式,去呈现同一件事物,而呈现出的效果,各不相同,这就是个性,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个人的舞蹈理念。

五、结语

吴晓邦先生曾经提出:“从生活出发,有新的社会生活内容的舞蹈作品,如果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统一,而且又是前所未有的,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精神的新作,就可以称为创作。这是一个非常光荣的称号,因为它标志着新的创造,系他人所不能代替的。”这段话简单的概括了舞蹈创作的根源、过程及主题性。试问舞蹈作品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想应该是通过舞蹈作品传达时代的风貌并体现出当前的民族精神及文化内涵。编舞技法不是阔谈的理论,它是来自生活的实践,是来自心灵的颤动,是来自文化的滋养。但是编舞技法又需要理论的支撑与总结,使感性的认识升华至理性的认知。所以,让学生从小就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思考的进行学习,在大学的学习中,更加真挚的去表现自己的舞蹈理念。抓住了这样的理念与风格,在不断的学习与进步中,日复一日的完善自己。

[1]桂迎,赵丹丹.舞蹈欣赏与创作[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杨仲华,温立伟等.舞蹈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3

[3]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民族出版社,2006

The Necessity to Add Choreography Techniques Course to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 Syllabus

MENG Chao
(Guang 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Guangzhou Guang dong,510507)

In the past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 teaching,most of the arts institutions are to address mainly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students,but the students thought was too simple,or was inherently emotional,and didn't know how to properly release and express.This paper points out,through the training of choreography techniques,the creative spirit can be inspired to find the intentions they really want to express and form their own unique personal style.

choreography techniques;inspiring teaching;dance performance;personal style

G632.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3974(2012)02-0094-03

2011-12-24

孟超(1983-),男,大学,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猜你喜欢
个人风格编舞启发性
金陵八家的绘画艺术及其个人风格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谈舞蹈的编舞动作设计
中老年舞蹈编舞选材刍议
2017北京舞蹈双周 2017.7.18—30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克制的宣泄——钢琴家普列特涅夫:浪漫主义、现代审美和个人风格的混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