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性别二元对立,构筑两性和谐
——双性同体视角下《女勇士》与《骨》中主要人物分析

2012-08-15 00:49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双性女勇士同体

林 燊

(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广东潮州521041)

消解性别二元对立,构筑两性和谐
——双性同体视角下《女勇士》与《骨》中主要人物分析

林 燊

(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广东潮州521041)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男性和女性两个力量,两种力量都应该是相互交融、和谐统一的,任何一种力量的缺失都会打破两性间的平衡,造成不平等。汤亭亭的《女勇士》仅将双性同体理论用于塑造融合两性优点于一身的女勇士,却未能将该理论运用于对男性及两性关系的描述中,也便无法真正消除性别二元对立。而伍慧明的《骨》中的男女主人公不仅各自具备两性的优点,且和睦共处,达到真正的二元融合。在当今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应全面深入地理解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正视性别差异、互为补充,以实现两性和谐。

性别二元对立;双性同体;两性和谐

一、引言

“由于千百年父权社会性别体系的作用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两性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性别特征:男性勇猛坚强、积极能干、富于竞争、充满活力、重理性;女性柔弱、温和、被动、消极、顺从。”[1]不难看出,在传统的性别二元对立关系中,男性被赋予了积极肯定的价值观,而女性却是消极否定的。对此,英国女权主义思想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当她看到一男一女钻进出租车这一自然交融的场景时,她产生困惑:头脑中的两性是否与肉体中的两性相对应,他们是否也需要结合起来,以实现完整的满足和幸福?而后得出结论:睿智的头脑是双性同体的,生活中的两性并非不可调和的对立两极,相反,两性必须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幸福。[2]120由此可见,她所提倡的是男女力量的和谐统一。

早期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是一部辛酸的血泪史。他们备受排挤和歧视,不为主流社会所接受,生活异常艰辛,其形象也遭到主流文化的扭曲。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压抑与被消声之后,不少美国华裔女作家以笔为武器奋起抗争,致力于塑造华裔新形象,并重新审视两性关系,对消解父权制度下的性别二元对立作了多方面的尝试。其中,在汤亭亭的《女勇士》与伍慧明的《骨》中,两人均从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视角入手,对其做出不同的阐释,以期颠覆男女二元对立,构筑新的两性关系。

二、《女勇士》与狭义的双性同体

双性同体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同一身体具备雌雄两性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所塑造的女勇士便是“双性同体”的具体体现。代父出征时,女勇士“穿上男装,披挂上甲胄,头发挽成男式”,年轻女子以英武的男性装扮示人,显得如此协调,引得大家由衷地赞叹:“啊,你真美!”[3]33从而显示了两性精诚合作对人的外观所呈现出的良好效果,这也是双性同体在形态外观层面的体现。在她怀孕生育时,汤亭亭更把两性混杂渲染到了极致。女勇士和其他孕妇一样挺着大肚子,背上却像岳飞将军一样刺着誓言。分娩后,“我把孩子放进背兜,栓在胸前,罩上铠甲,催马杀向战斗最激烈的地方”[3]36。从孕育生子过程中的种种行为描述,汤亭亭意在表明女勇士不仅遵循女性的生理特征,承担传统女性生儿育女的的义务,更打破了传统对女性的桎梏,担负起男子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的重任,从而也具备了男性的身份特征。

把孩子送回老家后,她依然坚守战场,英勇作战;另一方面,作为一位母亲,她时刻牵挂、思念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甚至“有点魂不守舍”。[3]37这一看似矛盾的行为实则凸显出女勇士如男子般的坚强、刚毅,同时又不乏母性的慈爱与温柔,以强调男性与女性的性格特征并存于女勇士这一单一的个体身上。她的性格不仅剔除了女性消极被动的一面,更融合了两性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见,女勇士在外观层面、社会层面和思想层面上都较为彻底地消解了男女二元对立,体现了两性融合、互补的双性同体观。

但在《女勇士》中,汤亭亭着眼于运用双性同体的思想来塑造优秀的女性形象,却忽略了对男性展开正面的叙述。丈夫出场的次数极其有限,所耗费的笔墨也极少,仅仅是作为女勇士的陪衬而存在的,其身上的男性特征及男子气概也被弱化了。此外,汤亭亭对于两性之间的关系也缺乏积极的描述。女勇士的丈夫深爱着她,甘愿为她做鬼夫;而她却缺席了人生最为重要的婚礼,丈夫的痴情与她的不在场形成强烈的对比,映衬出丈夫在夫妻关系中的被动地位。二人在军营重逢,当他“见到我背上刺刻的字,他哭了”。[3]36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不管是由于国仇家恨,抑或心疼爱妻,如此感性掉泪在传统观念中,向来都是女子软弱的表现。也就是说,丈夫身上无法体现出男子理性、坚强的性格特征。分娩前丈夫坚持留在妻子身边,而不愿回到战场。产房所寓意的是女性的世界,而战场则是专属于男性的天地,丈夫离开战场暗示着他对男性身份特征的背离。当孩子满月后,“我把孩子交给丈夫,让他送回老家”。[3]37领命返家的丈夫所肩负的责任便是如传统意义上的母亲一样,悉心照料、抚养儿子,而女勇士则像男人一样驰骋沙场。两人身份的戏剧性置换,彻底颠覆了父权制度下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由此可见,在汤亭亭笔下,当两性进行正面接触时,女性显得更为积极主动,男性则显得较为消极顺从;女性更多地表现出其身上的男子特征,而男性则更倾向于显露其男子特征的缺失。

伍尔夫指出:“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最正常,最适宜的境况就是在这两种力量一起和谐的生活、精诚合作的时候。”[2]120她的双性同体观并不排斥男性,男性也不是站在女性的对立面,她所强调的是,无论是头脑中还是现实生活中,两种力量都应该是相互交融、和谐统一,任一种力量的缺失都会打破两性间的平衡,造成不平等。如果说女勇士代表了两性完美融合于一体的女性形象,丈夫所代表的男性形象则恰恰缺乏男性的力量,是有缺陷的,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暗示着女主男次的不平等。因此,汤亭亭的《女勇士》虽然消解了以男权为中心的性别二元对立,却力图将女性抬升至高于男性的地位,又有意无意地构筑了另一种以女性为中心的性别二元对立,未能真正结束性别二元对立。因此,女勇士及其丈夫的形象未能完整、准确地阐释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

三、《骨》所阐释的两性和谐

事实上,“现实生活里,美国华裔男女之间的关系并非‘水火不相容’。女性的获得绝不意味着男性的失去。相反,美国华裔男女之间总是相互支持,而且经常携手并肩与白人种族主义作斗争。”[4]伍慧明对此深有体会,也意识到单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抵制男权并不切合实际,而“关怀男性的处境也同样赋予少数民族女性力量”[5]162。因此,她尝试从“两性和谐”的角度来理解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她认识到,两性之间的差异,换个角度来看,也是他们各自的优势。双方应该互为补充,共同建立男女平等的和谐关系。《骨》中梅森与莱拉的形象充分体现出她了解并尊重性别差异、兼顾男女双方、追求两性互补共存的理想境界。

虽然莱拉身上不乏冷静、理性、坚强等男性性格特征,梅森也显现出女性善解人意、关怀体贴等气质,但伍慧明更着眼于描述两性各自的优点。在莱拉身上,女性善良、体贴、善解人意、孝顺父母等特性非常明显。妈一直是她最牵挂的人,亲眼目睹妈这大半辈子所遭受的不幸,莱拉为她感到难过,真诚地希望她能幸福,以至于不愿把结婚的喜讯告诉她,因为女性的敏感使她意识到自己的幸福只能更加反衬出母亲婚姻的失败,勾起她的悔恨。她深知继父利昂在美国社会处处受排斥,身份卑微、地位底下,但她并不以此为耻,相反,她与他非常亲近,甚至比亲生女儿更能理解他的谎言与内心的痛苦。安娜死后,“利昂成了一个老流浪汉,妈又是整天痛苦不堪的样子”[6]47,身为长女的莱拉体恤父母的不幸,像一位尽职尽责的母亲一样,用女性的温柔细心照料着他们,维系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女性的善良与包容使她不仅关注自己的家庭,也非常体谅新来的华人移民,理解他们生活的艰难,同情他们的无助,更乐于向他们伸出援手。“我尽我所能(帮他们),多工作一个小时又算什么?”[6]15

在赋予莱拉许多女性的优秀品质的同时,伍慧明也坦率地表露出了对华裔男性的关怀,将梅森塑造成极具男性魅力的华裔男子形象。他不仅长相帅气,身材挺拔结实,而且热爱运动,喜欢滑雪。此外,伍慧明三次强调他“头发里总有一股淡淡的金属味道”[6]40,透露出男性的刚强气质,有力地推翻了主流文化将华裔男性女性化的刻板印象,充分展示出一个外形健康、活力四射且充满男子气概的华人男子形象。

梅森不仅具备健康男性的外形特征,男性的性格特征也在他身上得到具体体现,“他很大度,有些事能让它过去就让它过去”[6]16。他不仅独立性强,而且很有上进心,工作脚踏实地。此外,他遇事很理性有主见,不盲从。他讨厌表弟一副白人腔调,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自豪,但也能理性地看待中国文化,摒弃其中的糟粕。他注意到许多中国人沉溺赌博,承认“那事太中国味儿了”[6]172,并为此现象感到难为情,自己则洁身自好,从不涉入。

在处理两性关系时,伍慧明有着更为成熟的态度。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并不是志在抵制或颠覆来自本民族的男性霸权,用女性的力量去与之抗衡或取而代之,她的态度也并不是在两者之间做任何调和,她所追求的是超越性别之间的二元对立,坦诚地面对两性共同面对的艰难处境,汲取两性共同的力量,用积极的合力来破除二元对立中的霸权意识”[5]162。

首先,独立的经济收入为两人的相互平等及相互尊重做好铺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人分别有各自的职业,固定的收入决定了他们生活上的独立性,无需过度依赖或受制于对方。再加上西方平等自由理念的影响,他们深知,恋爱中的两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应该是平等的,且相互尊重的。因此,他们从不对对方的事情横加干涉。即使对莱拉的一些处事方法不太赞同,尤其不满她对婚事一再拖延,梅森也从不指责她,只是委婉地建议或简单地提醒。同样,莱拉也从不愿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梅森考虑和齐克合伙开修车店时,莱拉对此有所保留,却并不妄加评论,“我又把话咽了回去。这话不该我说,毕竟那是他们的生意。我得给他们留些余地”[6]35。

其次,两性关系应该是相互交融的。相爱多年使得他们感情深厚,相互依恋,心灵相通。梅森对外人冷漠,“对我(莱拉)是敞开的”[6]35。事实上,他早已将莱拉视为知己,乃至灵魂的伴侣。而对于莱拉而言,梅森则是她的精神支柱、力量的源泉、幸福的港湾。家庭的不幸每每令她陷入无尽的痛苦与困惑之中,梅森总是倾其所能协助她打开心结,为她排忧解难,使她得以顺利走出困境。对此,莱拉回报与他的则是百分之百的信任。甚至当母亲提醒她梅森以后可能会变时,莱拉坚定地回应“他不是那样的人”[6]178。因此,两人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与理解的基础上,互为补充、共同完善。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莱拉决定搬出唐人街,开始新生活的时候,她并非孤身一人,梅森一直陪伴着她并载着她离开。这意味着二人将作为一个共同体去开创新生活。此时,他们的关系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男尊女卑,取而代之的是平等互敬,和睦共处,携手并进。

伍尔夫虽然认为一个人的大脑应该是双性同体的,同时她也承认并尊重性别差异:“女人如果像男人那样……,也会让人大为惋惜,想想世界的浩瀚和繁复,两个性别尚且不足,只剩一个性别又怎么行?”[2]77在她看来,两性各有特色,缺一不可。仅仅将两性的力量集中于某一性别中是不够的,男女双方不仅需要吸取对方长处,也应保持自身的特性。伍慧明有意识地突出两性各自的性别特征,旨在将伍尔夫的观念置于生活中的两性关系加以诠释,即“两性和谐”——男女双方在不丢失各自的性别优势的同时,彼此间相互汲取养分,和睦相处,以真正实现二元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彻底颠覆两性的二元对立,达到两性和谐。

四、结语

在当今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将事物发展要素置于不可交叉的两端的视角显然不利于正确地检视和解决两者的矛盾”[7]。因此,《女勇士》片面地理解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念,简单地把两性的优点集合于女性身上而忽略了男性,势必形成一种新的性别二元对立,不利于两性关系的健康发展。相比之下,伍慧明对双性同体的理解更为全面深刻,她于《骨》中所阐释的双性同体既共存于女性身上,也存在于男性身上,既体现在大脑思维上,也体现在生活中。事实上,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伍尔夫承认两性的差异,既不忽视也不排斥两性特色,而是提倡把两性的优点融合起来,形成完美的互补,创作出一个两性交流、和睦相处的和谐文化。因此,全面深入地理解伍尔夫的理念,正视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才能真正实现两性平等,达到两性和谐,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1]柳星.“双性同体”:性别二元对立的消解[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91.

[2]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王还,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3]汤亭亭.女勇士[M].李剑波,陆承毅,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4]尹晓煌.美国华裔文学史[M].徐颖果,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274.

[5]陆薇.走向文化研究的华裔美国文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6]伍慧明.骨[M].陆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7]刘怀玉.试论美国华裔文学中性别二元对立的消解[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3):77.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Woman Warrior and Bone from the angle of“androgyny”,pointing out that Tang Tingting applies the theory only to the creation of the female image,which fails to deconstruct the gender antinomy.Meanwhile,the hero and heroine in Fae Myenne Ng’s book possess the merits of both genders and live together harmoniously,which achieves real binary fusion.Therefore,in the modern society of diversification,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Woolf’s theory of androgyny comprehensively,respect gender differences and absorb merits from both genders,in order to realize gender harmony.

Key words:gender antinomy;androgyny;gender harmony

责任编辑 韩 江

Deconstruction of the Gender Antinomy,Reconstruction of Gender Harmony——An Analysis on the Main Characters in Woman Warriorand B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drogyny

LIN She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 521041)

I106.4

A

1007-6883(2012)02-0072-04

2011-10-13

林燊(1980-),女,广东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双性女勇士同体
“同体”之爱与朱熹社仓的创设
欲知二力可平衡 是否同体首看清
《兄弟同体》:一段青春奇幻爱情物语
《女勇士》中女性人物的阿尼姆斯原型分析
《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身份建构问题研究
《女勇士》中鬼的意象分析
在文化改写中建构第三空间
《飘》中斯嘉丽的“双性同体”意识
伊利莎:“双性”和谐的渴望者
突出“双性”,激活中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