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吕正声》存世版本知见录

2012-08-15 00:45王守伦吴有祥侯桂运
潍坊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中国艺术研究院藏书图书馆

王守伦,吴有祥,侯桂运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律吕正声》六十卷是王邦直律学思想的主要载体,因而全面充分地了解《律吕正声》的版本情况是对王邦直律学思想进行研究的基础,也是对王邦直律学思想进行正确解读的前提,《王邦直律学思想研究》课题组成员对目前所掌握的《律吕正声》的所有存本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下面就是《律吕正声》在全国各图书馆的存书情况。

一、北京大学图书馆存本

北大图书馆藏有三部《律吕正声》,典藏号分别是 SB/094.9/1024/C2、LSB/3497和 SB/094.9/1024。

其一,编号为SB/094.9/1024/C2的存本。此本一函,12册,有虫蛀。这12册按照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排列,半页10行,行20字,四周单边,白口,单黑鱼尾。版心上方刻书名,中间刻卷数及页码。12册所含的卷数,分别是王邦直自叙和李维桢序及1-4卷、5-9卷、10-14卷、15-19 卷、20-24 卷、25-29 卷、30-34卷 、35-39 卷 、40-44 卷 、45-50 卷 、51-56 卷 、57-60卷。也就是第1册和第12册各4卷,第10册和第11册各6卷,其他各册都是5卷。

其二,编号为LSB/3497的存本。此本看到了缩微胶卷。此书也是12册,也是每册分别以子、丑、寅、卯……的顺序排列。但此书第1册中的李维桢序与王邦直自叙的装订顺序与前本不同,前本是将自叙置前,而此本则将李序置前。这显然是装订时的差错,两书应属同一个版本。

其三,编号为SB/094.9/1024的存本。当时古籍部的工作人员说此本与编号为LSB/3497的缩微胶卷是同一个善本,这样,北京大学就只有两部《律吕正声》。按照规定,有了缩微胶卷就不能看这部书的纸本了,所以我们没有看到此书。因为四库存目丛书中的《律吕正声》所影印的是北大本,而存目的影印本是李序在自叙之前,所以,其底本就只能是这个制作成缩微胶卷的编号为SB/094.9/1024的存本,而不是自叙在李序之前的编号为SB/094.9/1024/C2的存本。但后来我们又把存目本跟所看到的胶卷进行对比,发现二者首卷首页所钤的印数不同:存目本的此页只有一个印,而缩微胶卷的此页有两个;而且两本的此页右下方虽然都有“北京大学珍藏”的印,但其位置不同。由此断定编号为LSB/3497的缩微胶卷的底本跟编号为SB/094.9/1024的善本不是同一部,这部编号为SB/094.9/1024的古籍应是北大图书馆的第三部馆藏《律吕正声》,并且它可能就是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据以影印的存本。

二、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存本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有三部足本的《律吕正声》。

其一为李卓然本。此本保存完好,两函12册。每册封面为淡黄色纸张,封面的左上边有白色书签,书签上有书名“律吕正声”,书名下分别写有每册的序号子、丑、寅、卯……。此本版式与存目本相同,两本应为同一版本。此本钤有李卓然等个人藏书章和“中国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研究所藏书”、“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资料室”等收藏章。这部书可能是李卓然赠送给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这个李卓然可能是中国工农红军著名领导人、解放后长期从事文化工作并曾任中宣部副部长的李卓然同志。

其二为恭信斋本。此本也是两函12册,封面为蓝色。封面右上边书签上有隶体书名“律吕正声”,书名下无子、丑、寅、卯等各册的序号,有楷体“恭信斋”阳文印。“恭信斋”为何人之斋名,待查①杨廷福、杨同甫所编的《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中未收录“恭信斋”。不过康熙年间有个赵子玉,号“淡园主人”、“恭信主人”、“敬斋主人”。但他是清代制蛐蛐罐名家,不知是否即此“恭信斋”主人。。此书版式与李卓然本相同,但虫蛀较多,纸色较浅,且书页的天头及地脚的幅度略小于前书。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部书经收藏者重新裁剪修订过,因此开本略小。此本有李维桢序,这与存目本相同;但此本还有林增志序,存目本则无。林增志序乃是林增志应黄宗昌之请而写,此序的写成当在1637年之后[1],则此本的问世约晚于李卓然本30年左右。

其三为田边秀雄本。田边秀雄曾任日本民俗音乐学会会长、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顾问。他在2003年捐赠给中国艺术研究院一批珍贵藏书和中国民间音乐唱片,这本《律吕正声》就是其中的一部古籍。此本共20册,分装四函,每函五册,函套上分别标着春、二、三、四的字样。此书各册封面为淡黄色,虫蛀之处甚多。因为经过修整,加了衬页,它比李卓然本和恭信斋本都要厚,天头地脚也更小。此本无林序,只有李序,且李序有缺页。第1册卷首天头有红色笔竖着书写的四行字:

萬曆三十六年

西曆一六〇八年

明神宗

(將軍德川秀忠)

德川秀忠担任幕府将军的时间为公元1605-1623年间。《律吕正声》刊刻于1608年,此年在明朝是万历三十六年,在日本是德川担任幕府将军的第四年。

三、山东省图书馆存本

山东省图书馆存本仅一部,是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 12 册本。

此本首册的最后有王寀廷的跋。此跋全文如下:

秦火之後,樂經云亡,後世無所依據,異說遂因以紛起。自漢唐迄趙宋,代有訂正。然謬誤相襲,缺漏實多,讀作者敘②“敘”字在原稿中由“總”字所而成。可得其大凡。是書徵引宏富,考定詳明③此处原稿中有“融會貫通,確有根據”八字,被墨笔划去。,視漢唐以來鑿空武斷諸說,殆不可同日語,今後有事正聲者得不依此為根據耶?庚辰長夏,書友自膠東來,云見有是書,而佚其首冊。余亟囑其重價函購不惜也。比及得隴,又時以非完璧為憾。正想像間,別一書友以《歐陽南野集》及是書求售,去得殘本尚未匝月也。因影抄一冊,而并記其始末於尾。濟南王寀廷識④此处有王寀廷印。。

止適齋影抄

此跋中有“庚辰长夏”四字。庚辰年为1940年,则王寀廷此跋当写于此年。跋中自称“影抄一册”,最后又有“止适斋影抄”五字。这是因此书“佚其首册”,故王寀廷另得全本之后,即照全本首册影抄一过。笔者以四库存目丛书中的影印本《律吕正声》前4卷跟抄本对照,发现不仅抄本每页的行数、每行的字数、每字在每行中的位置都完全相同,而且抄本的字体也与影印本非常相似。王寀廷自称此册为“影抄”,确实不谬。

据桓台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的《桓台历史名人》(1992)记载,王寀廷名淑蔼,字贡忱,桓台索镇马家庄人,生于1877年,卒于1952年。光绪丁未年(1907)考中末科进士,即任广东知县。上任不到一年,便弃官归田。民国初年,曾出任山东省副参议长。王寀廷酷爱文物,凡历代版本、碑拓、器皿、雕塑等均喜收藏,一经入眼,便不惜重金。晚年他把自己收藏的所有文物都献给了国家,则此山东省图书馆本当为王寀廷所献。

四、浙江省图书馆存本

浙江省图书馆善本部藏有两部《律吕正声》,其中一部既有李序又有林序,编号为善本5965;另一部既无李序又无林序,编号为善本767。

编号为5965的墨海楼本。此本也是12册,有李序和林序,两序和王邦直自叙都完好无缺字。此书经过了修缮,修缮时所加的衬纸在缺角、虫蛀处清晰可见。此本首卷首页除了钤有“浙江图书馆珍藏善本”的印,还钤有一个“墨海楼珍藏书画钤记”的印,可见此本曾是墨海楼的藏品。墨海楼是清末民初浙江宁波的著名藏书楼,为蔡鸿鉴所创,藏书近十万卷。1929年,墨海楼的所有藏书以四万银元的价格卖给了李植本,李氏建萱荫楼藏之。1951年,李植本后人李庆城将全部藏书捐献给国家,则此书应当也在其中。

编号为767的善本。此本第1册的开始就是王邦直的自叙,无李序和林序,这是与其他本不同的地方,因为其他本都或者有李序,或者既有李序又有林序。此本12册,封面为蓝色,既无书名,也无子、丑、寅、卯等序号,显然是后人在修缮时所加。

这两本书中,既有李序又有林序的本子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辽宁图书馆都有收藏,但另一个既无李序又无林序的本子则为他处所无。因为李维桢是《律吕正声》的定稿人[2],《律吕正声》中不可能没有李维桢的序,那么这个既无李序又无林序的存本应该是把李序佚失了,或者把李序和林序一起佚失了。

五、辽宁省图书馆存本

辽宁省图书馆藏有一部登记号为0561的善本《律吕正声》。此书分为四函,每函五册,共20册。函面为蓝色,竖黄条写有一、二、三、四的序号。书已旧,有修复痕迹。此本有李序和林序。首册李序的首页钤有两个印,一个印字迹模糊,无法辨识;另一个印是篆字“东北图书馆所藏善本”。第2册至第20册的首页都钤有“东北图书馆所藏善本”及“辽宁省图书馆善本”的篆文印。其中“东北图书馆所藏善本”为长宽各约3cm的方印,而“辽宁省图书馆善本”则为宽约1.5cm长约3cm的长方形竖印。

此20册本的首册为李序、林序、自叙和第1卷,其中李序缺第四页。其他各册分别是2-4卷、5-7卷、8-10卷、11-13卷、14-16卷、17-19卷、20-23卷、24-26卷、27-30卷、31-33卷、34-36卷 、37-39 卷 、40-42 卷 、43-45 卷 、46-48 卷 、49-51卷、52-54卷、55-57卷、58-60卷。

六、广东省社科院图书馆存本

此本在广东省社科院图书馆的登录号为10113,登录的版本信息为万历三十六年(1608)刻本。此本两函,12册,60卷,无林序。两个函很简陋,每函实则只是上下各一块胶合板。12册的封面都是蓝皮,较旧,封面上没有任何标记。每册首卷首页右下方都有两个篆刻印章,一上一下,上面的是“哲林图书馆印”,下面的是“八千卷楼藏书之记”。第1册首页天头有“四库附存”的印,其他无。八千卷楼即清代浙江钱塘丁氏藏书楼。清人丁国典因慕其宋代远祖丁顗曾藏书八千卷,故把他的藏书楼命名为八千卷楼。至其孙丁丙,搜罗益富,又增建后八千卷楼与小八千卷楼,别辟善本书室以庋藏珍本。丁丙是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与其兄丁申在其祖父丁国典、其父丁英藏书的基础上访求图书,或购或抄,在将近30年间聚书1.5万多种、20余万卷。查《八千卷楼书目》原刊本,在卷三第十五页有“《律吕正声》六十卷,明王邦直撰,明刊本”的记载,可证此书确是钱塘丁氏藏品。据广东省社科院图书馆特藏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该馆曾到江浙一带采购了一批古籍,而八千卷楼恰在浙江,此书当是他们的采购之物。

七、中国国家图书馆存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律吕正声》的馆藏善本索书号为t2492。因为图书馆装修,善本书都已装到箱子里转移到别处存放,无缘得见。根据在国图检索系统中查到的相关信息,此本也是万历三十六年刻本,也是六十卷,也是半页10行20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黑鱼尾。他本多是12册,此本则是16册。

八、甘肃省图书馆存本

甘肃省图书馆的古籍善本保存在山上仓库里,因而我们没有见到原书。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介绍下,知道此书有李序无林序,版本信息为万历三十六年刻本,每半页10行,行20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黑鱼尾,版面为24.2cm×14cm,开本为29.9cm×17.2cm,也是两函12册。则此本与存目本完全相同。从此书的书影可知,此本钤有“国立兰州图书馆珍藏”阳文印。

九、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存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所藏的《律吕正声》,其第1册卷首钤有“中华书局图书馆珍藏”的印章。中华书局1912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才把总部迁至北京。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前身是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所以它继承了中华书局的很多藏书,而这部《律吕正声》就是当初中华书局图书馆的藏本。此书共16册,未加封函,只用牛皮纸包裹。品相完好,纸张、墨色俱佳,有李序无林序。因为重新进行了修整装订,所以成了16册。

十、即墨市博物馆存本

即墨是王邦直的家乡,在即墨市博物馆(现馆址即原即墨县衙旧址)也藏有一部《律吕正声》。课题组成员在原即墨市政协副主席黄济显的带领下,来到市博物馆,拜会了博物馆的馆长。在馆长办公室我们看到了这部《律吕正声》。此部为十二册善本,每册封面左上角有竖排隶书书名:律吕正声。面淡黄、字黑色。有虫蚀现象,但无整修痕迹,整捆线扎,面、底有硬纸壳垫衬,侧面注有书名和收藏标签。此书有李序无林序,应是万历三十六年刻本。

另据王邦直后人介绍,他们本来有一套祖传的原刊本《律吕正声》,但在“文革”期间“破四旧”时被焚⑤“文革”始于1966年,结束于1976年。“破四旧”指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那时很多文物被砸,很多字画藏书被烧,王家祖传的古籍《律吕正声》,就是在当时被烧掉的。。

十一、中共北京市委图书馆存本

中共北京市委图书馆也藏有一部《律吕正声》。此书现被存放在首都图书馆,不能借阅,因而我们没有见到此本。

十二、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和中研院傅斯年图书馆存本

在台湾有两部《律吕正声》,分别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和中研院傅斯年图书馆。我们在台湾见到了这两部书,并已在《〈律吕正声〉的台湾存本与林增志序》一文中对它们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兹不赘言。

根据以上调查,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律吕正声》只有一个版本,就是万历三十六年(1608)的黄嘉善刻本;但大约三十年后,黄宗昌又用原板重印了这本书。王士禛在《池北偶谈》中所据以论述的版本和四库馆臣在写作《律吕正声提要》时所根据的版本,都是黄宗昌重印本。

第二,凡是只有李维桢序没有林增志序的,都是黄嘉善的初印本;凡是既有李维桢序又有林增志序的,都是黄宗昌的重印本。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三个存本、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李卓然本和田边秀雄本、山东省图书馆的王寀廷本、广东省社科院图书馆的八千卷楼本、甘肃省图书馆本、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本、即墨博物馆本、台湾中研院傅斯年图书馆本都是只有李序没有林序的黄嘉善初印本,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恭信斋本、辽宁图书馆本、浙江图书馆的墨海楼本、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本都是既有李序又有林序的黄宗昌重印本,两者的比例是11∶4。此外浙江图书馆编号为767的善本既无李序又无林序。

第三,《律吕正声》的初印本和重印本都是60卷,都被装订成12册,这12册按照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排列。后来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有些存本经过了后人的修缮,甚至经过了重新装订,于是就有了16册本和20册本。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善本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的存本都是16册,辽宁省图书馆本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田边秀雄本都是20册,其他的都是12册。

[1]王守伦.王邦直〈律吕正声〉的台湾存本与林增志序[J].潍坊学院学报,2012,(3).

[2]王守伦.〈律吕正声〉的成书时间及版本探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2,(1).

猜你喜欢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书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刘少宁《坚守·八步沙》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捐赠作品展
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十周年作品选登
珍惜每一本藏书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去图书馆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