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猪场如何控制猪瘟

2012-08-15 00:47张仕权
四川畜牧兽医 2012年2期
关键词:母源猪瘟猪场

张仕权,张 闯

(1.江苏省滨海市睦邻开发区畜牧总站,江苏 滨海 224500;2.江苏省滨海市睦邻开发区养殖基地,江苏 滨海 224500)

1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

1.1 免疫程序的影响 在我国一般采用20日龄首免,55~60日龄第二次免疫的免疫程序。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原有的猪瘟免疫程序已不能解决生产问题。因而往往加大免疫剂量而没有根据猪群抗体水平制定免疫程序,造成母源抗体干扰等免疫失败问题。

1.2 母源抗体的干扰 母源抗体对初生仔猪有保护作用,但也会影响仔猪的免疫效果。因此,在给仔猪使用高质量疫苗时,能否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与母源抗体滴度有关。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实施免疫接种,疫苗病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不起保护作用。因此,在实施免疫接种前要考虑母源抗体的滴度,同时还要注意母源抗体的整齐度,具体做法是免疫接种前测母源抗体滴度,调整母源抗体的整齐度。

1.3 疫苗效价的影响 有些疫苗不是正规厂家生产,或者疫苗未经过严格检验就出厂,这样的疫苗就达不到规定效价。此外,疫苗在运输、保管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稀释液中含有影响疫苗效价的活性物质,稀释后的疫苗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或置于高温环境下等,都会影响免疫的效果。因此,生产中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和稀释液,严格按规定运输、保管和使用,才能确保疫苗效价。

1.4 药物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使用弱毒疫苗前后一段时间,不应使用抗病毒药物。研究证明,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对动物体内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因此,在防疫前后,要注意不能使用这些药物。

1.5 种猪与子猪带毒、排毒 有资料表明,母猪配种和妊娠期免疫,会引起胎盘感染或导致仔猪首免时发生过敏性休克,胎盘感染不死的仔猪往往成为亚临床感染者,可能长期带毒、排毒。这些猪常具有免疫耐性,对猪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很低,易发生温和型猪瘟。母猪带毒则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差,并能垂直传播给下一代,从而引起温和型猪瘟。

2 采用“猪瘟超前免疫”预防猪瘟

猪瘟超前免疫,又叫仔猪乳前免疫,是指在仔猪出生后立即给其注射猪瘟单苗进行免疫,两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初乳。采取这种方法与各地猪瘟发生规律的变化以及仔猪抗体的产生特点有直接的关系。通常,仔猪免疫能力的获得,是从母乳特别是从初乳中获得的。但是仔猪通过吃奶获得的免疫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增强时,仔猪同样会被感染。同样,当母猪给仔猪提供的抗体不足,即便外界的病原毒力不变,仔猪也会被感染。近几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母猪的母源抗体不足,致使仔猪在哺乳期内暴发猪瘟。而传统的免疫程序,是在仔猪断奶后体内母源抗体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猪瘟免疫,这种免疫方法显然不适应,迫使人们必须将免疫注射时间提前,可以避开仔猪吃奶后体内产生的母源抗体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干扰。

3 如何避免猪瘟免疫失败

3.1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定期开展猪瘟免疫抗体的监测,了解猪群的抗体水平和注射猪瘟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

3.2 重视疫苗的管理工作 猪场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并严格按照规定运输、保管和使用,冻干苗应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和保存,稀释后应立即使用,不能存放过久。

3.3 防止霉菌毒素的危害 猪场外购饲料或原料时,应尽量了解饲料的来源和收获、加工、贮藏、运输等的条件。尽量采购质量较好、水分含量低的新鲜原料。鉴于目前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严重超标的情况,猪场应提前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严重和中度发霉的饲料必须全部废弃,不能用于喂猪,特别是母猪。

3.4 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 近年来,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等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趋势,导致猪瘟免疫失败。猪场应通过完善免疫程序、改善饲养管理,做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3.5 减少继发感染 在发生猪瘟与其他常见疾病的混合感染时,抗生素虽然对病毒无效,但可控制或治疗细菌的危害,从而防止或减少猪发生继发感染。在仔猪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4周,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等效果较好的药物。

3.6 定期消毒 在没有疫病发生的情况下,规模猪场每周应消毒1~2次,当发生疫病时,每天应消毒1~2次。注意消毒药应经常更换使用。

4 猪瘟诊疗的失误

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由于近几年多表现为慢性型(温和型)和非典型病例,往往被误诊为弓形体病、猪肺疫、副伤寒、流感等病,引起免疫和防治上的失误。

有不少猪瘟病例通过多次反复用药,症状会有所改善,体温也有所下降,就排除了猪瘟。其实这是病程的延长,不是病情好转。以有否注射过猪瘟疫苗来区分是否猪瘟是不够科学的,应考虑多种免疫缺陷和失败的因素。诊断时仅把解剖病变作为绝对依据,而忽视临床、流行病学的综合分析,从而出现误诊。实验室诊断时,或因病料采集、送样和检测方法等问题,有时可能会出现假阴性。

如果在用过了多种广谱抗菌药、激素、退热剂和磺胺类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兽医人员仍不考虑猪瘟的可能性的话,继续大量用药就会导致失误。

猪瘟的发生会引发多种疫病的继发感染,反过来会掩盖猪瘟的病变症状,从而造成失误。

5 非典型猪瘟的发病特点

非典型猪瘟主要发生于经猪瘟疫苗免疫过的猪群,3月龄以内的小猪多发,尤以30~60日龄的保育猪多见。发病率不高,病后不表现猪瘟的临床外观症状(眼屎脓状糊两眼、高烧发抖腰弓起、皮肤指压不退色、先排干屎后拉稀),但致死率较高,仔猪死亡率高于大猪。

病猪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在没有继发感染的情况下体温一般正常,采食量明显下降,病程稍长者流口水,排黄色稀粪,渐进性消瘦,后期衰竭死亡,一般情况很容易误诊成营养缺乏。剖检病变主要发生在胃和肾脏,胃黏膜大面积脱落、充血,肾脏不肿大,呈土黄色,肾表面有少量出血点,血液稀薄如水,流在地上很少凝固,其他脏器病理变化不大。

传播途径不明,针头传播可疑性极大。发病无规律,病猪时多时少,似乎接触传播可能性不大,而频繁注射和针头消毒不严可能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6 发生猪瘟如何处理

发生猪瘟的地区或猪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发生疫情后,应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包括发病猪数、死亡数、发病地点及范围、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疫结果,并逐级上报至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由县级或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对疫区实行封锁,控制疫区内猪及其产品的流动。扑杀病猪及同群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消毒场地、猪舍、用具;污水、污物要严格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受威胁区的健康猪一律采用猪瘟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注射时每头猪要换一个针头,并可适当增加剂量,但不得应用二联苗或三联苗。详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上、下游地区传染情况。对疫区以及周边地区进行监督。最后1头病猪死亡或扑杀后,经过1个潜伏期的观察,并经彻底消毒,可报请原发布封锁令的政府解除封锁。

7 非典型猪瘟的控制

7.1 强化母猪免疫 如猪场确诊存在非典型猪瘟和猪瘟持续感染时,可优先采用猪瘟兔体脾淋毒疫苗来加强母猪的猪瘟免疫。1年免疫3次,每次每头用1~2头份。也可采用加大常规疫苗剂。

7.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如诊断确实存在较严重的猪瘟,可在仔猪出生后立即接种猪瘟疫苗,注苗后间隔2 h,再哺以初乳。强化母猪猪瘟免疫后,应根据猪场猪瘟免疫监测的结果和猪瘟抗体消长规律制定免疫程序,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

7.3 检出隔离或淘汰带毒母猪可用猪瘟诊断试剂盒或活体扁桃体荧光抗体等方法检出猪瘟带毒母猪。对检出的带毒母猪进行隔离,加强免疫,或者直接淘汰。

7.4 控制伪狂犬病等 猪场存在免疫抑制性病原如伪狂犬病毒、猪蓝耳病毒等时,容易造成猪瘟免疫失败。如要在猪群中进行伪狂犬病免疫接种时,注意猪瘟免疫在前,1周后再进行伪狂犬病免疫。

猜你喜欢
母源猪瘟猪场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