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蛔虫 鞭虫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2-08-15 00:47胡祖余汪家国沈国安
四川畜牧兽医 2012年2期
关键词:鞭虫蛔虫虫体

胡祖余,汪家国,沈国安

(1.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动物疫情测报站,安徽 六安 237000;2.安徽省金寨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 金寨 237300;3.安徽省寿县安丰镇畜牧兽医站,安徽 寿县 232251)

1 发病情况

发病猪场为新建场,采用自繁自养方式用发酵床养猪,猪场共饲喂母猪22头、40~80日龄仔猪82头。由于建场不久,饲养管理经验缺乏,猪场从未给猪只驱过虫。2011年9月中旬,部分仔猪出现腹泻症状,经抗菌消炎、止泻、抗病毒等治疗,效果不明显。82头仔猪中,有腹泻症状的有36头,发病率43.9%,猪只发病后陆续死亡7头,病死率19.4%。

2 临床症状

病猪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精神不振,食欲降低直至废绝,皮肤及可视黏膜苍白。前期粪便黏稠,呈灰白色或深灰色,病程稍长者拉水样、紫褐色稀粪,粪便中带有肠黏膜碎片,严重者肛门失禁,后躯被粪便严重污染。此时病猪极度消瘦,可见肋骨突起,皮肤干燥、无弹性,患猪行走时摇摆不定,不久即卧地不起、衰竭死亡。

3 病理变化

病死猪严重消瘦,躯体沾有大量粪污。剖解可见:血液稀薄如水,心肌柔软无力;肝脏表面布有许多直径约为1~3 cm的云雾状、不规则的白色斑块,整个肝脏呈白色与本色相交的花斑状;肺脏表面有少量出血点。剖开肠道,见数条长约十多厘米的白色蛔虫成虫;肠黏膜弥漫性出血,有的肠段因黏膜脱落而变薄;盲肠黏膜表面密集附有大量毛发样的虫体,虫体一端钻入肠壁,另一端游离在肠腔中,拨出虫体,见游离端明显比钻入端粗壮,整个虫体长约5 cm左右。由于大量虫体钻入,盲肠黏膜呈紫红色。

4 实验室诊断

4.1 无菌取肝脏组织、肺组织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和普通肉汤,37℃培养24h,结果未见细菌生长;

4.2 称取10 g左右的病猪粪便,放入适量饱和盐水搅匀后静置半小时,蘸取表面液膜置于载玻片上后,加盖玻片,镜检,可观察到较多腰鼓形、棕黄色、两端有卵塞的鞭虫虫卵以及大量短椭圆形、黄褐色,两端有半月形空隙,卵壳表面起伏不平的蛔虫虫卵。

5 治疗

选用含伊维菌素和丙硫咪唑的复方驱虫药,全群拌料,连用5d,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加入适量抗生素。经一个疗程的用药,除一头病重仔猪死亡外,猪群腹泻症状缓解,食欲和膘情逐渐好转。

驱虫期间的猪粪应由专人收集,无害化处理,以防止重复感染。

6 小结

6.1 猪鞭虫病是由毛尾科毛尾属的毛尾线虫寄生于猪的大肠(主要是盲肠)引起的,患猪以顽固性下痢、贫血、进行性消瘦为主要特征;猪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猪小肠而引发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其主要引起仔猪发育不良和生长缓慢。这两种病均常见,但混合感染较少,尤其是采用发酵床养猪的猪场。

6.2 对寄生虫的诊断以发现寄生虫虫体或虫卵为确诊依据。本病例既在解剖过程中发现了成虫,又在实验室检测中找到了虫卵,故可确诊。

6.3 无论采用发酵床养猪还是用常规方法养猪都应建立定期驱虫制度才可避免本病发生。

6.4 猪驱虫后应注意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以防猪只接触粪便后重复感染。

猜你喜欢
鞭虫蛔虫虫体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猪鞭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犬丝虫性眼炎的防治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胆石症术后T管引流蛔虫堵塞2例
四种消毒药对犬蛔虫卵的杀灭作用试验
西藏阿热湿地秋季土壤肉鞭虫群落特征
吡喹酮衍生物DW-3-15对日本血吸虫PZQ抗性虫体的生物学效应观察
血卵涡鞭虫核糖体18S rDNA和ITS1-5.8S rDNA-ITS2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蚧虫初孵若虫采集、保存和玻片标本制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