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应坚持“四结合”原则

2012-08-15 00:43杨湘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四结合素质思政

杨湘红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江苏 南京 210031)

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质的规定性。高职教育即职业型高等教育是与研究型高等教育相并行的、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它兼具高等性、职业性和教育性,高等性表明其层次,教育性表明其范畴,而职业性则是其与其他教育的区别所在。[1]34因此,高职教育体系下的课程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应体现出职业性这一本质特点。就高职思政课教学而言,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从教学目标上看,大多仅定位在思想政治导向层面,在教学中体现不出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教学内容上看,知识本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课程内容过多地停留在对理论的挖掘和阐述上,忽视“实际”和“实用”的原则。从教学方式上看,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基于此,笔者认为,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应坚持“四结合”原则,体现“职业性”特点,在传授知识和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修养,使之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

一、教学目标上,坚持思想政治导向与就业导向相结合

高校思政课具有明确的思想政治导向,其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政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思想政治导向也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思政课的共同之处。

但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是就业导向的教育。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创始人黄炎培之所以大力倡导职业教育,就是因为有感于社会生计之恐慌,百业之不改良和广大青年的失学失业。他认为,人出生以后,“其本在求生”,也就是说,最起码的需求在于“求生”,为了能使自己在世上生存,人们就要求知。为此,他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初创阶段,就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2]68。他从个人的生存发展和国家社会的人才需求两大方面对职业教育作了明确的定位。后来,他把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提炼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3]321。教育只有与就业、职业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应该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在职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高职学生不仅应具备高超的技能,还应具备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基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毕业后顺利实现“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化,从而实现学校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应具备就业导向功能,所以,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要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及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的实际,定位于学生职业发展所必须的素质培养,如:职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职业活动中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上,坚持知识传授与职业思想渗透相结合

高职思政课主要包括两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系庞大,内容丰富。思政课教学应在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下,适当精减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基本知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此外,为了学生能顺利就业,组织教学内容时,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挖掘教材中存在的显性或隐性的职业因素,突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存在着众多显性的职业要素,可以利用这些显性的职业要素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端正学生职业态度。职业意识是职业活动的基础,职业意识影响着个人的职业生涯,对于未真正体验职业生活的在校大学生而言,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尤为重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可以围绕理想信念对学生开展职业意识教育;围绕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并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引导学生探讨今后所从事职业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要求;围绕择业和创业激发学生的职业动机和职业情感;围绕人生价值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取向等。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显性的职业要素不多,但可以挖掘出更多隐性的职业要素。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同时也是我们进一步创新的重要思想武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过程,对学生开展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教育。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当代社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创新素质已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提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而创造的实质就是发现与发明,即创新。可见,创新素质是一流人才的必备素质。人才的创新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竞争的成败,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只有具备创新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教学方式上,坚持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

职业能力是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它由多种能力复合而成。通常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特需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两种。职业特需能力是从事某种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来培养;职业通用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活动都应具备的一般通用就业能力,如:解决问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很多。其中,思政课教学是增强学生职业通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思政课教学在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关系时,应突出实践教学,相对增加实践教学学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实践可以开展讨论、辩论、演讲、新闻播报、团队作业汇报、学生讲课等形式,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更动脑。通过课内实践,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将来面试和从业有帮助,因为无论在面试中还是在职业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与人沟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最基本的前提;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和能力。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等运作方式,都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课外实践是课内实践的延伸和扩展。课外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比如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锻炼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磨练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校外实践以专业实训基地为载体,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认识,也让学生感受职业氛围,体验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让学生了解具体的职业道德要求,为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四、教学评价上,坚持知识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

思政课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性、知识性教学,其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内化为其思想观念,外化为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鉴于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高职思政课应实行一个更加全面的、开放的评价体系。

从评价理念上,应坚持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知识、素质考核并重,以素质考核为主的原则,突破以期末考试和平时出勤为依据的评价模式,因为这种简单的评价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学生仅仅只是为了考试而去学,更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从评价内容上,应减少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适当增大运用基础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试力度,让学生跳出“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有笔记,考完扔笔记”的怪圈及惰性的思维习惯,避免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时抄袭等不良行为。从评价方式上,应坚持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重,以过程考核为主的原则。结果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过程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平常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质和思想素质,如:工作态度、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

总之,基于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并采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必须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深化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1]周明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2]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3]沈灌群,毛礼锐.中国教育家评传: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4]童加斌.高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5]张国宏.职业素质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6]占建青.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4).

猜你喜欢
四结合素质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党员远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语文“四结合”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大数据专业方向的《JavaWeb基础》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