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文化教学

2012-08-15 00:43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母语外语词汇

刘 川

(江西财经大学 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2)

一、引言

文化的概念很广泛,它指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生活面貌等。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从而减少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误解和冲突。实际上,文化现象早已渗透语言学习的方方面面,如词汇、阅读、听力、写作等,都可以看到文化现象的影子,如英语专业等级八级考试中的人文知识测试就表明了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英语教学的日渐成熟,人们的视线不仅仅停留在语言本身,即培养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文化教学也已成为外语教学,尤其是专业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英语专业学习阶段所开设的英语国家国情文化、英汉语言比较、中外礼仪、英美文学等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文化知识,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但这些课程并不足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意识的缺乏及文化理解的欠缺仍旧是英语专业学生的薄弱点之一,这一现象在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中更加严重。钟华,樊蔚蔚,秦傲松(2001)通过社会文化试题对150名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测试表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低,他们的社会文化能力明显落后于语言能力[1]19-23。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文化的地位可见一斑。因此,寻找一条更好,更有效的提高文化能力的途径成为英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文化教学与英语教学

语言不能独立于文化,在教授语言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介绍该国文化背景知识。因此,语言的教与学,不能独立于文化教与学之外,反之亦然。(徐正华,1999)[2]56-59。以下从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听力教学三方面探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1.文化教学与词汇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词汇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反映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词汇与一个民族的自然环境、民族情绪、性别歧视、文化特异性、传统观念、社会阶级和个人价值息息相关(戴卫平,1999)[3]79-82,并渗透其中,充分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所导致的交际或理解失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例如milkshake,从字面上很难理解其真正含义,中国的消费者无法获知这到底是什么,事实上,其中文释义为奶昔,这个词出身于欧洲,是随着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后才被中国语言学习者所逐渐认知的。因此,如果学习者缺乏对词语的社会文化意义的足够认识就会导致理解上的阻碍,因为词语的文化意义受该民族语言的社会环境的制约。

因此在教学中作为教师除介绍词汇本身的含义外,同时,注意词义中所蕴涵的文化知识是语言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针对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理解和记忆的成语、俗语要通过对其表层文化现象的分析,引导他们理解其深层文化内涵,培养文化意识,促进文化习得,加深记忆。

2.文化教学与阅读教学

近年来,各种英语水平测试的阅读题型都选择了与文化现象有关的话题,其中很多出自国外的各大报纸与杂志,因此不论从实际生活出发还是从应试的角度都充分体现了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从笔者所教班级的期末考试中看出,阅读理解是考试中失分较重的一项,也是影响总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与同学们的访谈中得知,造成理解失误的最重要因素往往不是语言本身,即词汇和语法,而在于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或是词汇本身的文化内涵。由于学生没有适当正确的背景知识,常常想当然地灌上自己的想法,这不仅降低准确性,甚至会产生误导。因此,当学习者拥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时,他对文章的理解就越准确越深刻,事半功倍。

3.文化教学与听力教学

听力是人与人交际的重要一环,如果“听不懂”就不可能达成有效的交流。许多学生抱怨“听不懂”,其中有语速太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概念知之甚少。图式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是以图式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如果学习者头脑中的图式知识越丰富,其理解能力就越强 (苟红岚,2001)[4]85。听一些熟悉的材料时理解更容易,而遇到一些不熟悉的,尤其是专业性很强的材料时,困难大得多,如英语专业的新闻听力,除词汇因素影响外,学习者由于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如政治、地理、国情、社会常识等,很难理解新闻报道说了什么,而对于经常看新闻、报纸的同学的来说,理解就简单得多,甚至听到开头就能较准确地预测接下来的内容,这一点在与学生的访谈中得到了证实。

听力课上许多材料往往反映了目的语国家文化的许多层面,比如许多专有名词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意义,往往一课就可以收获很多文化方面的知识,折射出不同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听的同时有意识地学习那个民族的文化,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也可以提高上听力课的积极性。实际上在与学生的访谈中,当笔者提出“你对文化感兴趣吗?”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表现出对了解外国文化的渴求。

三、问题反思

以上只是英语学习中几个代表性的方面,可以看出,在英语教学中,文化的作用无处不在。由于我们的外语环境,学生对英语文化缺乏丰富的输入和输出,常常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习惯去理解母语者的行为,结果导致理解错误。既然语言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教学而独立存在,如何将这几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要使文化深入到学生的课堂和日常生活中,教师任重道远。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的基本知识,还应突破传统,让学生在接收语言输入的同时,更多地了解目的语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增强文化输入。有针对性地结合语言教学,结合语境有选择地介绍文化知识,将文化知识真正融于语言教学之中(刘春芬,2000)[5]21,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对文化的敏感性。同时,对教师自身而言,还必须扩大知识面,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敏感性。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同学随时随地地获取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理解,培养文化意识,促进文化习得。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必须意识到文化学习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如果不掌握该国的文化知识,就会导致文化间的误解和冲突。曹文(1998)提出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即文化知识层和文化理解层,以及连接这两个层次的文化意识层,提出文化教学应超越文化知识层,通过对学习者文化意识的培养,达到文化理解[6]10-1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应加大对其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敏感性。

其次,在选用教材时,应该挑选一些可以反映目的语国家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社会面貌等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篇章的讲解,不仅教授语言层次的知识,如词汇和语法,还应逐步自然过渡到较高的文化层面上,获得文化知识,并能理解文化现象,通过一系列课堂组织与活动在学习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重视文化教学,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接触文化,让学生阅读英文原著,观看原版电影,收听英语广播,除大量文化输入外语,也要把学会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进行输出。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便学会了使用英语思维,透视深层文化,从而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化,达到语言学习的最高阶段,促进民族文化的沟通(孙维,1998)[7]72-74。

再次,胡文仲,高一虹(1997)对于全国26名“最佳外语学习者”进行调查后发现:“调查对象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对待母语,母语文化的态度与对待外语,外国文化的态度是互动的;对于母语,母语文化和对于外语,外国文化的掌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转自刘正光,何素秀,2000)”[8]64。因此,母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外语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了解母语文化也是促进文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英语的文化教学离不开母语文化的教学。只有了解了本民族的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化,培养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密不可分,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一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急需一些既能灵活运用语言技能又熟知文化差异的交际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培养文化意识,增强文化的敏感性;学生应有意识地积累文化知识,促进文化的习得;在课程的安排上,应更突出文化的重要性;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挑选一些可以反映目的语国家的民族文化的材料。除此之外,加强课外阅读,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英语的输出和输入;同时,强化母语文化与外语文化的关系,加深对母语文化的理解,使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学习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钟华,樊蔚蔚,秦傲松.非英语专业学生社会文化能力调查[J].外语界,2001(4).

[2]徐正华.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

[3]戴卫平.词汇与文化[J].山东外语教学,1999(1).

[4]苟红岚.文化知识与阅读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

[5]刘春芬.浅谈语言教学与文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

[6]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

[7]孙维.外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学习[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3).

[8]刘正光,何素秀.外语文化教学中不能忽略母语文化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

猜你喜欢
母语外语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母语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母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