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范张鸡黍》元刊本与臧本的差异对比

2012-08-15 00:43盛宗凤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曲词刊本范式

盛宗凤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死生交范张鸡黍》是元代剧作家宫天挺的代表作,说的是太学生范式、张劭辞归故里时约定两年后在张劭家杀鸡炊黍相聚,两年后范式践约而来,告别时又相约于范式家再聚。不幸张劭于其间病逝,范式得托梦迢迢千里前来送葬。后经举荐,范式做官,张劭也被封官职。《死生交范张鸡黍》有元刊本(《元刊杂剧三十种》)、脉本(脉望馆《杂剧选》)和臧本(臧懋循编订的《元曲选》),剧情梗概基本一致,在揭露元代卖官鬻爵的同时也歌颂了生死不渝的朋友信义。曲词内容上,脉本与臧本没有出入,但是臧本对元刊本则做了许多增删改动。

一、楔子的差别

1.人物出场顺序的变动

写范式与张劭还乡,王韬与孔嵩二人相送时,人物出场顺序有所改动:

这秀才姓王名韬,字仲略,洛阳人也。乃今天官主爵都尉兼学士判院门下女婿。……这个是小生同乡人,先圣之后,姓孔名嵩,字仲山,事母甚孝,待朋友甚信。(元刊本)[1]586

这一个秀士。是小生同乡人氏。姓孔名嵩。字仲山。是孔宣圣一十七代贤孙。……这个秀士。姓王名韬。字仲略。洛阳人氏。乃天官主爵都尉兼学士判院门下女婿。(臧本)[2]950

范式介绍同学时,两个版本的次序不同。孔嵩是孔子后代,人品佳。王韬则人品差。元刊本将王韬置前,孔嵩置后,本无褒贬区别。臧本将孔嵩移前,王韬弃后,明显是要扬孔嵩而抑王韬。

2.人物性格塑造的不同

剧中张劭是个不愿做官的人,但其原因却有些差异。元刊本张劭“耻为州县之职”。臧本则是“耻为州县。又见谄佞盈朝,辞归故里。”显然臧本中的张劭较为愤世嫉俗。曲文也表现出刚直力度。

此外,在臧本的楔子里,范式让孔嵩把万言长策交给王仲略,让其利用王仲略的官场关系来“谋得一官半职”,可见臧本中的范式熟稔官场,城府颇深。

二、臧本对元刊本曲词的润饰

1.原有曲牌不变,部分用词的改动

元刊本中存在许多脱字、别字和误字现象,且语句跳跃性大,令人费解,臧本对个别词语的改动,一来纠正了错误,二来更适合舞台演唱和传唱。例如楔子中的【幺篇】曲:

【幺篇】后岁今朝来探汝,三升白头堂上母。何必要酿云腴,若但蒙杀鸡为黍,岂避千远宿途。(元刊本)[1]586

【幺篇】直等到后岁今朝来探汝,参拜白头堂上母。何必酿云腴,若但杀鸡炊黍,岂避千里远程途。(臧本)[2]950

元刊本中,“三升”和“宿途”都是形误,而像“千远”这种省略搭配,也是欠妥当的。臧本对此加以润饰,使曲子更加口语化,也易被普通观众理解。

2.原有曲牌不变,曲文内容的改动

这种修改在全剧中占得不多,如第四折中的【煞尾】:

【煞尾】死的坟墓上封赠了官,活的殿阶边颁赐与赏。(元刊本)[1]608

【煞尾】我为甚觑功名不在心。也则念穷交不忍忘。因此乞天恩先到泉台上。才留的这鸡黍深盟与那后人讲。(臧本)[2]967

元刊本有一种无心插柳,水到渠成的功名思想,是一个皇天不负德才兼备之人的完满结局,而臧本中范式是想主动追逐功名利禄的,之所以不把功名放心上的原因是“念穷交不忍忘”,这一点有别于原著的思想。

3.内容同,曲牌名变

通过比较发现,两种版本有些曲文内容基本相同,但曲牌名不同。如第三折,两支曲牌不同,元刊本【高平煞】,臧本作【高过浪来里】;元刊本【尾声】,臧本作【随调煞】。再如第四折,元刊本【幺篇】,臧本作【二煞】:

【幺篇】微臣犬马年虽长,学问索持幡纳降。……如此公国士无双。(元刊本)[1]610

【二煞】犬马年虽是长。论学问他更强。……论此人国士无双。(臧本)[2]969

幺篇是前一曲白的第二曲,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而写作“幺篇”,“二煞”指此折的倒数第二句。也就是说元刊本中的【幺篇】实是【耍孩儿】的第二曲,后面还有多曲,臧本中【耍孩儿】后接着是【二煞】,全曲接近尾声,这实际上是删曲所带来的一个变化。

4.删曲和增曲

臧本增删了元刊本的部分曲文。第二折中,臧本删去了元刊本中的【牧羊关】【隔尾】2支曲;第三折中,臧本18支曲,比元刊本多1支【柳叶儿】;在第四折中,臧本删去了元刊本【满庭芳】【普天乐】【快活三】【鲍老儿】【幺篇】【墙头花】【九煞】【八煞】【七煞】【六煞】【五煞】【四煞】【三煞】13支曲,增加了1支【一煞】。如果说臧本加入宾白和改动一些曲词是为了戏曲舞台演出的实际需要,那么删除第四折的13支曲子,则是臧懋循不同于宫天挺的戏曲态度与政治态度。

三、臧本对元刊本宾白的增修

元刊本《交范张鸡黍》仅7支曲子包含宾白。臧本针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剧情发展的需要,校勘、增添了诸多宾白。

1.定场诗的增加

定场诗就是人物出场时根据剧情和身份,念的一首类似顺口溜的打油诗,可在不同剧的类似人物中通用。如臧本在第一折张母上场时加入的一段定场诗:

〔老旦扮卜儿同张元伯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2]954这种诗词,不同剧中的中老年妇女可通用。上场诗词念完,就自我简介姓名、籍贯、身份、家世,或交代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也有的代为介绍同他一起上场的剧中人。

2.下场诗的增加

“下场诗”,通常为五言或七言诗,人物在每折或全本结束下场时所念,念罢下场。如臧本在第二折末加入的一段第五伦的下场诗:〔诗云〕世人结友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直待巨卿亲葬张元伯。方表悠悠生死心。[2]962这种诗一般都是与当时的剧情有关联的,既是总结,也是评价。

3.独白的增加

臧本的每折前都增加了一段宾白,这些曲白多描写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仅衔接了剧情的发展,还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如臧本第一折中开头王仲略独白:

〔王仲略扮孤上诗云〕朝为田舍郎。暮登抢撞窗。跌下狮子子來。骑上吉里羊。小官王仲略。自从前岁孔仲山所央我与他献的万言长策,不曾替他出力。谁想贡院中有这等利害……我连夜将孔仲山的万言策改了头尾。则做我的文章,有我泰山与众官见了甚喜,就除我杭州佥判。走马赴任。[2]951

这里经臧懋循的增订,通过王仲略口述,揭露了王盗用他人文章去做官的丑陋嘴脸。便于读者了解剧中人物性格和对剧情发展的把握。

4.旁白的增加

宾白还有特殊用法,臧本中就有〔背云〕——心中所想而不欲对方知道,却要观众明白的用法,即现在所谓的旁白。如臧本第一折中开头描写王仲略:〔做背科云〕嗨!谁想撞将他来?若问起孔仲山的万言策呵,我可怎生支对?……他文才高似我万倍……我偷学他几句,到杭州去好和人说。”[2]951臧本加入的旁白对于刻画人物心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增强了剧本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也为下文范式与王仲略的对话作了铺垫。

5.对话的增加

如臧本第一折【那吒令】里加入的宾白:

【那吒令】……〔带云〕且莫说甚麼好文章。〔唱〕則春秋不知怎的发〔王仲略云〕春秋这的是庄稼种田之事。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咱秀才每管他做甚麼。〔正末云〕不是这等说。是读书的春秋。〔王仲略云〕小生不曾读春秋。敢是西廂记。〔正末唱〕周礼不知如何论。〔王仲略云〕这的是所行衙门事。自下而上的勾当。县里不理州里去理。州里不理府上去理。俺秀才每管他怎麼。……〔正末云〕一发说到那里去了。贤弟。你怎生得这一任官来。〔王仲略云〕这是各人的造物。你管他怎麼。谁不着你学我做官来。[2]952

这段曲词中加入的宾白,借王仲略的插科打诨,把其一窍不通不学无术却熟谙官场作风的嘴脸刻画得栩栩如生,相比元刊本更加诙谐风趣,更适于舞台的实际演出,也更易赢得普通观众的接受和欣赏。另外在剧情发展方面,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剧情的发展更合乎情理。相比而言,元刊本则显得衔接不够紧凑,剧情极具跳跃性。

四、臧本音释的增加

音释就是给通俗文艺作品注音的方式,臧本《范张鸡黍》的楔子和每一折后面都多了音释,为唱词念白中某些字注明读音或声调。被注音的字大部分是唱词,少数是念白。注音的字基本上是常见易识的字。注音方式有:1.直音:甲音乙。如楔子后的:辟音壁。2.反切:甲,乙丙切。如第一折尾:白,巴埋切。3.注声调:甲,某声;甲,乙某声。如第一折尾:华,去声。4.其它方式:甲与乙同,甲声乙,甲是乙等。如第三折尾:邨与村同。

臧本音释的增加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语音材料,这些语音材料是由一百个杂剧流传、搜集的地区范围所决定的。不仅清晰复原出当时演唱杂剧时的语音,也反映出当时北方社会通行语语音的实际情况,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材料。

五、两种版本差异的原因及其价值所在

元刊本重在唱词,说白简约,遵守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的体制,类似脚本;而臧本说白繁复,更接近于剧本大纲。之所以有这些差异是因为:

第一,元代“以曲为本”,曲名统一规范,笔墨简洁,宾白则可随场增删,因此剧作家注重曲词的写作而不在意说白。第二,戏曲演员考虑到舞台效果会现场发挥一些趣味性、搞笑性的故事情节及说白,日后书会才人又据此写出新的曲词定本。第三,古籍在流传时难免会出现一些脱衍讹误,比如在传抄时出现的误写,在口耳相授中出现的误听误记等。

王国维在评价元刊杂剧时曾说:“此本虽出坊间,多讹别之字,而元剧之真面目,独赖是以见,诚可谓惊人秘笈矣。”[3]237作为戏剧文学,曲词毋庸置疑是元杂剧的精髓,元刊本诚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其曲词更能显露元杂剧的真实面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至于宾白,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其从推广角度来说的价值,“苟去其白,则其曲全无意味。[3]82臧本如此详尽的科白不仅有利于我们清楚地了解剧情的整个始末,也给后人带来阅读与治学的方便。此外,臧本的释音部分也具有相当大的音韵研究价值。因此,我们在研究元杂剧时不可只取其一,还是应该对比研究,在把握原貌的基础上做出更多解读。

[1]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臧晋叔.元曲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王国维.王国维戏曲论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猜你喜欢
曲词刊本范式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从刊本到手稿——王建中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研究(上篇)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明代戏曲刊本插图的非叙事与图像重构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戏曲曲词的抒情、叙述与代言三大功能
论元代【天净沙】曲词的特点及意义
论元杂剧曲词的叙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