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的技艺——读《为历史学辩护》有感

2012-08-15 00:43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布洛赫史学家历史学

高 壮

(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为历史学辩护》是马克·布洛赫的代表作,在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是作者将自己的著史经验和对历史学的认识写入其中,对于当代社会历史学研究而言,更像是本入门必备的参考书。

有人将《为历史学辩护》称为“年鉴派史学的宣言书”,也有人说布洛赫的过人之处不在于对传统的批判,而在于对传统的继承,哪怕这一传统来自他的论敌[1]302。但他本人对自己的这部著作的评价却说:“我所呈现给读者的,只不过是喜欢推敲自己日常工作的手艺人的工作册,是一位技工的笔记本,他成年摆弄直尺和水平仪,但绝不至于把自己想象成数学家。”[2]15他的谦逊态度着实让人感动,正如本书中的译者所说:“书中没有令人望而却步的理论体系,只是些娓娓道来的治史心得。”[2]2这些平实的语言表述了作者一生的治史心得,特别对于当今年轻的史学工作者而言,这种心得更是宝贵的经验,在漫长的历史研究中,找到自己的治史门路。正如布洛赫所描述:“我但愿,职业的历史学家,尤其是年轻的一代,能就史学的徘徊和不断的自我反省问题加以深思……假如我的书能对他们有所帮助,我就算没有白费精力,我得承认这也是本书的部分目的。”[2]14的确,他让年轻史学家心中的很多问题和疑惑在这部著作中找到了解释和答案。

一、认识历史的相关问题

面对作者儿子的“历史有什么用”的这个问题,这种质疑换句话而言,就是质疑史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面对这个问题,布洛赫并不是从历史本身的专业角度给予解释,而是从人民大众和专业史学工作者的主观角度来切入。“即便不能证明历史的其他用途,至少还可以肯定,人各有所好,历史无疑具有娱乐价值,或者更确切地说,至少人们确实对历史感兴趣……只要不是白痴,任何人都会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然而,每一个学者必然对某一门学科特别感兴趣,他们选中这门学科,以便为此奉献自己的一生,这就是所谓的‘使命’‘天职’。”[2]4这段话包涵两个角度,第一是大众角度即强调娱乐价值,这也是历史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在网络电视发达的今天,让人们津津乐道的《百家讲坛》就是鲜明的例证。第二是对专业史学工作者而言,许多也是因为对历史的兴趣才投入到历史的研究队伍中,这种兴趣源于史学的魅力,如作者总结的那样:“历史自有其独特的美感,历史学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2]3这句话对于解决史学存在价值提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的主题问题,“历史的主题就是人类本身及其行为”[2]7,当代西方学者 C.Behan McCullagh指出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生活,所以它是由能思考的、痛苦的、有活动能力的人找到探索过去的现实利益而产生出来的。[3]中国学者李勇指出历史学本来就是对现实非常敏感的学科,这样史学就不能不研究这些关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4]211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指出的历史的主题就是人类本身及其行为,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显然在于增进人类的利益。[3]为什么这样的一个关于旨在增进人类利益的学科遭受到质疑甚至冷落呢?布洛赫一语道破这个原因:“如果一门科学最终不能以某种方法改善我们的生活,就会在人们眼中显得不那么完美”。[2]7这种情况在当代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正如《保卫历史学》书中介绍的,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人们主要把主要热情倾注于经济建设,由于史学的滞后性,在这个关键时期没有完全展现出它的作用,史学开始慢慢受到冷落,现代科技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业余人士在追求轻松自在的生活中,宁愿去选择MTV武打影视与KTV,历史作为一门严肃的学科受到了冷落。[4]91正如作者所言“一种根深蒂固的秉性使人们几乎本能地要求历史指导我们行动,一旦历史在这方面无能为力之时,我们就会愤慨。”[2]7面对历史的“无能为力”,布洛赫很坦然地说:“我旨在阐述史学家为什么怎样来从事历史研究,至于是否值得干这一行,就得由读者决定了。”[2]7

二、史学工作者的相关问题

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说:“任何人都难以避免因为无知而犯下的错误。”[5]91在序言中,布洛赫谈到历史认识中会出现的错误时说:“理论问题和其他事情一样,怕负责任是有损于信誉的。”[2]9作者指出了史家的态度,同时指出历史的认识问题,史家要做到“如实直书”。历史学在某种程度上不存在对与错,正如布洛赫所指出历史是历史学的暴君[2]5,许多问题的认识被牢牢地埋在尘土中,正是如此,历史学家才会一层一层地揭开历史的真面目,用布洛赫的语言就是:“历史认识在渐渐的深化,这种认识时常变化并日益完善。”[2]50

许多年轻史学家喜欢埋头于古文献中,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考证而考证。布洛赫戏称这是卖弄学问而已,真正的历史学家不会这样去研究历史,这种行为更像是“古董迷”的表现。布洛赫主张“由古知今”和“由今知古”双向研究历史,要求史学者认识现实和历史的一致性,“前半句是强调史学的社会功能,史学即是通过理解历史而让人们更好的理解现实生活;后半句构成当代法国新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6]194-195吕厚量先生曾写到“要了解现实,就必须要超越现实,要探讨历史亦不可囿于历史,古今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曲解往往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默然无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7]布洛赫举关于他和著名史学界皮雷纳游览斯德哥尔摩的经历的例子,皮雷纳对布洛赫说:“我们先去参观什么地方呢?”似乎为了打消布洛赫的疑惑,他又说:“如果我是一个文物收藏家,眼睛就只会光盯着那些古老的东西,可我是个历史学家,因此我热爱生活。”[2]37正是因为我们隔断现实和以往之间的关系,才造成在我们周围一直有人听到历史就是考古,甚至是摆弄古尸……

三、史料的保存和运用问题

在谈到史料运用和考证之前,作者对于史料的整理收集保存,体现了忧患意识,史料的范围很广。查尔斯·比尔德认为作为记录的历史即史料,“即能提供我们已经或能够找到的保存过去实况的知识的纪念物、文献和象征。”[5]91但是现在许多人都缺乏这种“档案”意识,作者举的例子仍然在当今社会存在,暂且不论灾难对史料流传保存的影响,在和平的年代,我们仍然会有这种情况:如银行对于当时公司的贷款多少,农村村委会处理的各个家庭矛盾的文件等,当时过几年甚至是就荡然无存,对于后时代的经济史学和农村史学家而言,无疑不是遗憾的事情。我们该怎么样来保存,至少更多得给我们后人留下相关信息呢?布洛赫的意见不失为一个办法,社会应当有组织地来控制有关资料[2]64,如果有一个组织管理,集中信息汇总并独立于社会其它机构来运行,在中国社会,档案馆存在正在这条路上慢慢发展,但还是很缓慢,作为与史料会打交道的我而言,我很期盼在史料的流传和保存中能早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运用史料时,布洛赫提出将史料分为“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不仅扩大史料的范围,对于考证史料来讲,具有特殊意义。“有意史料”指成文的历史著作、报纸报道、回忆录等。“无意史料”指政府的档案、文件、文物古迹、个人信件等。布洛赫提出的显然是就可信度程度而言,“无意史料”显然高于“有意史料”。“无意史料”存在很广泛,但是需要史学家自己去发现,考证。如一个语言符号,一个体现在文献上的法律条款、石器时代匠人制作的斧子等,我们细加分析,并不需要借助别人来代为解释,这也是史学家更忠爱“无意史料”的原因。“无意史料”与“有意史料”的关系,类似于中国传统金石学和历史学的关系即正经补史的效果。因为“无意史料”相对于文献记载的“有意史料”,缺少整体性和连贯性。这个特点造成它在史学研究中,并不能占到主体地位,面对“有意史料”,如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会大量出现讹误,如错字,少字,衍文甚至有假史料等,在开始研究时,要进行大范围的考证,让史学家们望而却步。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有意史料”的价值,我们应该秉持布洛赫的观点:“一旦我们不再完全相信前人的文字记载,而执意从中发现他们不愿说出的东西,那就更有必要质疑问难,反复论证,这肯定是正规的历史研究的首要前途。”[2]55

四、结语

这本书让我们摆正了对许多问题的认识的态度,就单纯的历史研究法而言,作者提到比较法,心态史观,跨学科,总体史等,但是作为史学家必备的素质而言,我们更应该知道历史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专业史家怎么去看问题和怎么样去认识和运用史料的原则。具体方法而言,借助马克布洛赫的话语“不应该草率地运用检验证据的方法,任何合理的原则,任何指导鉴定的经验,若加以滥用,必然达到极限而走向反面。”[2]102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方法只应该是促进研究的有效手段,而不应该是束缚自己的缰绳。我们更应该谨记库恩那句话:“既然科学在不断发展,就不可能有一种施之百世而皆准并且为每一科学家都欣然同意的‘规范的方法论’”。[8]27

[1]陈启能,等.八十年代的西方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

[2]马克·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M].张和声,程郁,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3]王科.马克·布洛赫理解观试析:与同时代法国批判历史哲学家的比较[J].宜春学院学报,2010(7).

[4]李勇.保卫历史学[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5]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M].上海:三联书店,2007.

[6]何兆武,陈启能.当代西方史学理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7]吕厚量.试析马克·布洛赫总体史观中的人本主义思想[J].法国研究,2010(2).

[8]朱本源.历史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布洛赫史学家历史学
素材任意门·法国年鉴学派的抗争之路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布洛赫“黑暗瞬间”的深意
论马克?布洛赫的比较史情怀
历史学
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裸婚”背后的历史学思考
军事历史学的形成及其内涵
芬兰军事史学家与军事科学院进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