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兴奋剂结合氧疗治疗慢阻肺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0例

2012-08-20 08:23
中外医疗 2012年36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阻塞性

杨 莉

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山东青岛266112

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首先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累及肺脏[1]。COPD是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呼吸系统疾病,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而且该病会带来较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而慢阻肺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是COPD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并发症,其死亡率高达49%。为探讨可拉明结合经气管导管氧疗法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2009年3月—2011年3月该院采用呼吸兴奋剂-可拉明结合氧疗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88例COPD并发II型呼衰而入院接受治疗患者,均符合诊断纳入标准。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5.2岁。对照组48例,男 25例,女23例,年龄 59~79岁,平均年龄65.2岁。

1.2 诊断纳入标准

①符合2007版copd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

②伴有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③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提示PaO2<60 mmHg,PaCO2>50 mmHg;

④符合Ⅱ型呼衰的诊断标准[3]。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80岁。

②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等,全身情况比较差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患者以常规治疗法,如抗感染、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平喘、祛痰、改善通气、通畅气道等常规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行强心、利尿、维护体内微环境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经气管导管氧疗法,并给予可拉明0.25~0.5 g/d,1次/d,静点。比较治疗3 d,治疗10 d后各项检查结果。

1.5 疗效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10 d呼吸频率、心率。②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10 d血气分析、电解质。③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生命状态、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1.6 疗效评价标准

①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血气分析Hp升高,二氧化碳分压下降。

②无效:治疗结束后,呼吸困难加重或未见改善,意识状态恶化,血气分析检查无明显改善。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各组之间比较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呼吸频率及心率变化

治疗组在治疗后3 d,治疗后 10 d,呼吸频率、心率均有下降,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比较

治疗组在治疗后 3 d,治疗 10 d,Hp升高、PaCO2下降、PaO2升高,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两组在各阶段呼吸频率、心率变化(±s)

表1 两组在各阶段呼吸频率、心率变化(±s)

组别 样本量 呼吸频率(次)治疗前 治疗3 d治疗10 d 心率(次)治疗前 治疗3 d治疗10 d治疗组对照组40 48 29±7 30±8 25±4 28±6 19±3 26±5 110±14 112±11 95±9 107±10 82±6 102±7

表2 两组各阶段血气分析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各阶段血气分析结果比较(±s)

组别 例数Hp值疗前3 d10 d PaCO2(mmHg)疗前3 d10 d PaO2(mmHg)疗前3 d10 d治疗组对照组40 48 7.19±0.14 7.21±0.11 7.32±0.12 7.24±0.16 7.39±0.09 7.34±0.07 70±2.10 68±1.70 61±1.20 72±1.50 57±2.10 76±1.20 57±2.20 58±1.90 70±3.10 60±2.70 82±3.20 63±2.40

2.3 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有效 35例,有效率 87.5%;对照组39例有效,有效率 81.2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由于气道阻力增加及肺动力型过渡充气使呼吸肌纤维被拉长致收缩效率下降,会引起呼吸机负荷而进一步加重呼吸肌疲劳,形成缺氧和CO2储留。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会出现呼吸肌疲劳,或肺部感染、咳痰无力等呼吸道不畅时,便会引起 PaO2下降 ,PaCO2升高,当 PaO2<60 mmHg,伴 PaO2>50 mmHg时,造成缺氧和CO2储留形成呼吸衰竭,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危及生命。

可拉明是临床常用的呼吸兴奋剂,通过直接兴奋延髓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能够加深加快,提高延髓对CO2的敏感性,在呼吸中枢处于抑制状态时,可达明的兴奋作用更为明显。经气管导管氧疗法,采用导管经鼻进入呼吸道中,可以大幅改善肺通气,且只需较低的流量就能达到较高的通气效果。具有较舒适、低消耗、容易接受等特点。主要适宜COPD所致的呼吸衰竭需要长期吸氧且一般氧疗方式不佳的患者。该研究显示采用该方法治疗后呼吸频率及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 Hp升高、PaCO2下降、PaO2升高 (P<0.01),治疗结束后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采用该方法治疗,具有消耗小,效果好的优势,尤其是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1] 林汤,张兰兰.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88-89.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3]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阻塞性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