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四)(地理卷 江苏)

2012-09-01 02:16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13101江苏省盐都区教研室224005王成勇
地理教学 2012年3期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13101) 金 春 江苏省盐都区教研室(224005) 王成勇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均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多选错选均不给分,共50分)

北京时间11月3日1点36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中国上空完成交会对接,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完全掌握空间自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留学生小王在食堂吃晚餐时观看了CCTV-4的直播,小王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A.悉尼 B.纽约 C.伦敦 D.旧金山

2.“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此时中国领土均处于夜半球

B.阿根廷的海边孩子们正在欣赏落日余晖

C.实验航内的动物们会听到巨大碰撞声

D.“天宫一号”的太阳能受热板正处于工作中

读海陆间热力环流形成的海风示意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信息可知,此时为

A.夏季 B.冬季 C.白天 D.夜晚

4.图中①②③④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 处气压最高 B.②处等压面凹陷

C.③ 处气温最低 D.④ 处等压面隆起

读某地区水系分布和七月份气温分布图,完成5~7题。

5.①地的7月均温可能为

A.18℃ B.16℃ C.14℃ D.10℃

6.②地的自然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温带荒漠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7.该地区

A.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B.气温的年较差大

C.河流众多,水系发达

D.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

下图为近40年来山西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回答8~9题。

8.该市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正确的是

A.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盆地地区年均寒潮5次以上

C.太行山区发生的频率最高

D.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

9.当地菜农以浇水的方法防御寒潮,主要作用是

A.增强地面辐射,防霜冻

B.增大地表热容量,减小地温下降速度

C.减弱紫外线对农作物的危害

D.增加CO2含量,促进蔬菜生长

2011年11年月3日河南义煤集团公司千秋煤矿发生一起冲击地压事故,地面震感强烈。当日,4人遇难,7人被困井下。读图回答10~11题。

10.近年来矿难事故频繁发生,下列关于矿难说法正确的是

A.a处不易发生瓦斯爆炸

B.丁处易发生井喷事故

C.b处易发生透水事故

D.冲击地压完全是人为造成的

11.下列有关图示地质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为向斜成山 B.乙处为背斜成谷

C.丙处为地垒成山 D.丁处为地堑成谷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上图中人类健康发展的演变体现出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演变,三阶段中c>b>a一定成立的是

A.自然增长率 B.出生率

C.总死亡率 D.健康水平

13.c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

A.环境污染加剧 B.城市化加速发展

C.社会负担加重 D.劳动人口过剩

道路密度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道路网的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平均车行速度是指某地区各种汽车的平均行车速度。下图为某特大城市道路密度等值线与平均车行速度等值线示意图,读图后完成第14~15题。

14.与图中MN一线地价分布相符的是

15.图中各处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A.①卫星城 B.②十字路口

C.③绿地 D.④商业区

读1915-1934年美国气候变迁图,回答16~17题。

16.导致1915~1934年美国气候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活动加强

B.工业发展导致全球升温

C.过度开垦、放牧

D.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17.对美国各地气候及其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①地 盛行西风,降水丰富

B.②地 地形阻挡,气候干燥

C.③地 大陆东岸,季风显著

D.④地 飓风活动,洪灾频繁

所谓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指一定区域其自身的水资源条件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并能维持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读“区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关系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下列对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最不明显的是

A.跨流域调水 B.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C.人工生态需水量 D.区域行政区划的调整

19.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集中表现在改变

A.地表状况 B.空气质量

C.生物种类 D.城市数量

读1995~2007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图,回答第20~21题。

20.1998年至2003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呈递减趋势,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 B.农民负担过重

C.生产结构调整 D.土壤污染严重

21.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A.粮食播种面积扩大 B.生态环境的改善

C.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D.农业实现了现代化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据此回答第22~23题。

22.为了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B.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

C.逐步淘汰煤炭等高污染能源

D.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能效工业

23.对于公众提倡过“低碳生活”,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多乘公交车,少开私家车

B.少购买单独小份包装食品

C.学生课本的回收利用

D.禁止购买轿车等高档生活用品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和新垦区土地服务功能构成雷达图,回答24~25题。

24.由甲图中信息可知,县政府驻地的分布特点是

A.集中分布在垦区周围 B.沿铁路线线状延伸

C.位于各区域几何中心 D.分布在河流沿岸

25.依据甲乙两图可知,该区域处于

A.初期发展阶段 B.成长发展阶段

C.转型发展阶段 D.再生发展阶段

二、综合题(本大题有4小题,计50分)

26.2011年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于当地时间7月9日0时宣布正式独立,成为非洲第55个、全球第193个国家。(14分)

(1)图示A区域形成非洲最大的沼泽地—苏德沼泽地,试分析其成因。(3分)

(2)假如A、B两处,有一处石油资源丰富,可能是在何时处?说明判断理由。为什么B区域多狭长型深水湖泊?(4分)

(3)说明C大坝建成,对其所在河流下游地区的影响。(3分)

(4)试以南苏丹地理环境诸要素为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4分)

27.关于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读下图,完成的以下题目。(12分)

(1)图示区域跨我国______、______、_____等省(直辖市),该区域城市的绿化树种主要为______树种。(2分)

(2)近几十年来A、B两岛屿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A岛明显__________(“快”或“慢”)于B岛,试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

(3)B、C两新区建设,共同的区位条件有哪些,其在发展方向上有什么不同?(3分)

(4)B岛东北海域形成我国最大的________渔场;D处有我国大陆最早建成的核电站——________核电站,分析其建设的主要意义。(4分)

28.在我国制造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读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简述我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分布特点(3分)。

(2)上述地区有利于制造业总部集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3)在我国东部,资源型企业(如钢铁、重化工业)的总部的分布多与________条件有关,因此沿_________、沿的城市最具吸引力。(2分)

(4)简述近年来我国部分制造业的总部迁移的原因(2分)。

29.阅读下列3幅图,完成以下题目。(13分)

图1 (京沪高铁路线示意图)

图2 (南京城区新格局示意图)

图3 (南京高铁南站位置示意图)

(1)读图1,影响京沪高铁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_,京沪高铁沿线地区农业易受_________(自然灾害)影响,80%以上的线路使用高架以桥代路,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简述其全线运行的主要意义(5分)。

(2)读图2,京沪高铁选线南京城南而非城北,其主要考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南京高铁南站建设对南京城市建设的主要影响(4分)。

(3)南京高铁南站具有___________等区位优势,必将拉动其周边小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的发展(4分)。

参考答案

1.C 北京时间(东八区)11月3日1点36分时,伦敦(中时区)是11月2日17时36分,正值用晚餐时间段;悉尼(东十区)值11月3日3点36分时,纽约(西五区)值2日12时37分,旧金山(西八区)当地区时值2日9时37分,均不属所在地晚餐时段。

2.A 中国领土均处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京时间(东八区时间)11月3日凌晨1点37分时,中国领土均处于夜半球,可信。阿根廷大致处于西四区,且此季节昼长夜短,此时约为正午前后,海边孩子们正在欣赏落日余晖,不可信;声音的传播以空气为媒介,大气外界空气非常稀薄,即使交会碰撞,实验仓内的动物也听不到巨大的碰撞声;两者交会对接时,处于中国上空,即处于联合飞行器处于日地之间地球阴影一侧,太阳能受热板此时不能正常受热工作。

3.C 近海岸海陆热力环流,不一定是在夏季。由图看出,此时陆地增温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热低压;由于热容呈的差异,海面增温慢,空气冷却下沉,近海面形成高压,风从海面吹向陆地,反推其为白天。

4.D 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气压值总要高于高空,由图看出,④ 处气压最高,等压面向高处隆起;由于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导致②处气压高于同高度的③,②处等压面亦向上隆起;此热力环流图中,③ 处气压最低,但因为1与4处的海拔高度不一致,难以比较在同一高度2、3两处的气温。

5.D 由图看出①地为多条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气温低,每两条等温距之间相差4℃,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法则,①地处12℃等温线圈以内,为8~12℃之间。

6.C 由图中经纬度推断,②地处蒙古戈壁、大漠地区,其自然带只能是温带荒漠带。

7.B 该地区深居内陆,大陆性强,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气温的季节变化剧烈,相对干旱,河流稀少,水系简单,因其北侧接近副极地多雨带,年降水量自南向北有所增加。

8.D 由图看出,该市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增;以40年计,盆地地区年均寒潮3~4次,发生的频率最高的是在山西高原西北部;从图上明显可看出,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

9.B 干旱地地表热容量小,降温快,当地菜农通过浇水来增大地表热容量,减小地温下降速度。浇水与紫外线强弱、CO2含量等无关。

10.C 读图可知,a处为背斜穹隆顶部,可能蕴藏着油气资源,易发生瓦斯爆炸;b处为向斜槽部,为地下承压水的汇水区,易发生透水事故; 丁处为断层,即使有油气资源,也易渗漏,所以不会发生井喷事故,本次微震是形成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属于地内力的释疑放,非人为因素造成。

11.B 读图可知,乙处地表略低于两侧,为洼地或谷地地形,地处背斜顶部,受张力多裂隙,易侵蚀成谷。

12.D 读人类健康发展的演变图可知,a曲线中儿童的死亡率最高,人均寿命也最短。c则与a相反,因此从a到c阶段,实际是从生产力水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c阶段的所有年龄的人口存活率高,说明人口整体的健康状况提高。

13.C 从图中看出,从b到c变化最大是c曲线中老年人口的死亡率降低了,这说明c阶段的医疗技术提高,社会负担的加重。

14.B 从图中看出,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分析,MN线先后穿越图中心区的道路密度最高值与次高区,其剖面图自然只有B符合题意。

15.B 就等道路线密度图与等行车速度线图对照分析,其高值区对应等行车速度较低值区,说明其通达性相对偏低,推知等行车速度较低值区往往是市中心干道及主次干道交汇处的十字路口区域。

16.C 导致近百年来气候变迁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合理造成的,尤其1915~1934年美国气候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的过度开垦、放牧,造成地表原生植被的破坏,使得气候趋于干旱。

17.C ①地处于西风带内,终年盛行西风,降水丰富 ②地处落基山地之间高原盆地内,因地形阻挡海洋气流的深入,气候干燥;④地处于墨西哥湾地区,飓风活动频繁,洪灾频繁;③地处于美国本土东北部,大陆性气候显著。

18.D 影响区域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良性的生态系统,合理的经济结构、人们的节水意识、跨流域调水能扩大区域水资源的相对数量,这些因素对水资源的承载力影响是比较明显的;相比较之下,区域行政区划的调整并不会直接导致水资源数量的变化,因而它是影响是最不明显的。故选D。

19.A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改变地表状况,实现对地表径流的干预;空气质量的优劣、生物种类的多少对水循环没有影响;只要有完善的排灌系统,城市数量的多少对水循环影响不大。

20.D 1998年至2003年间,引起我国粮食产量呈递减之势的原因有: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引导下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化肥、农药等价格上涨及征收农业税等,使从事粮食生产利润的降低;土壤污染可能会引起粮食品质与产量的下降,但不是主要原因。

21.C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相结合的道路,退耕还林、还牧、还湿地等举措实施,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可能在短期内影响粮食生产总量的提高,农业实现了现代化,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使近年来粮食产量持续上升的最主要仍是国家减免农业税、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等政策扶持力度的得力有效。

22.C 煤炭作为常规能源,在世界能源结构中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低炭经济倡导的“三低模式”,并不意味着能淘汰摈弃煤炭能源工业。

23.D 多乘公交车,少开私家车,少购买单独小份包装食品,学生课本的回收利用,均可起到节能降污减排的作用;低碳生活作为一种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生活理念,并不意味着放弃使用轿车等高档生活用品。

24.D 该新垦区地处我国新疆伊犁谷地地区,水成为当地聚落与城市分布的限制性因素,河流沿岸水资源相对丰富,图示表明,县政府驻地多分布于河流沿岸。

25.A 从新垦区土地服务功能构成雷达图中,可看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废物处理、水文调节、气候调节、空气调节诸指标均较高,推出该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而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相对较低,说明其空间结构相对简单,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26.(1)该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多为粘土质平原;水系密集,青白尼罗河交汇,降水集中;其下游排水不畅,易泛滥;河道多水生生物,潴水性强。(3分)

(2)A处(1分);地下可能为背斜构造,有利于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储存(1分),B处于东非裂谷带上,地壳活跃,不利于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储存(1分);B区域多地处东非裂谷带上,板块张裂凹陷处易积水成湖(1分)。

(3)C大坝建成后,对其下游的有利影响主要有洪涝灾害减轻,下游河道航运条件得到改善,沿岸农业灌溉条件得以改善(2分);不利影响主要有沿岸土壤盐碱化明显,河口三角洲地区海水入侵现象加重(1分)。

(4)其一,地理环境诸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1分),南苏丹共和国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稀疏草原面积广大,多为粘土质平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有随干湿季变化而迁徙的特征(1分);其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1分),随着南苏丹人口的增加,稀疏草原的大面积开垦,必将导致其北部沼泽湿地的丧失,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加大,含沙量的增加,从而使整体环境趋于恶有恶化(1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7.(1)苏、沪、浙(1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分);(2)快(1分);长江携带大量泥沙至河口地区,沉积作用显著,A岛面积增长快(1分);B岛因港口建设、填海造陆等,面积也有所增长,但相对有限(1分)。

(3)均位居我国东部沿海南北航运的中心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连接海外的最大口岸群(1分);B新区的发展方向是国际金融中心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分),C新区的发展方向是长三角地区的国际物流枢纽基地、自由贸易港区(大宗商品国际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海上开放门户)、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与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1分)。

(4)舟山(1分);秦山(1分);为附近地区提供丰富的电力,缓解当地能源紧张的压力(1分);有利于改善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附近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1分)。

28.(1)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1分);②以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经济区最为集中(1分);③特大城市是企业总部的集聚地(1分)。

(2)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区域协作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资金、技术条件优越;市场广阔(4分,答出任4点可给全分)

(3)港口(1分); 江;海(1分);

(4)交通运输与通讯网络条件的改善(2分)。

29.(1)社会经济因素(1分);旱涝灾害频繁(1分);减少占用土地资源(1分);缓解两大城市带之间客运紧张状况,密切两大城市带间的联系与协作;拉动沿线经济的发展(2分)。

(2)城南区城市发展余地较大,城北靠近长江,交通状况相对完善,其辐射作用不如城南明显(2分);南京高铁南站布局在新城区,有利于南京新商业中心及多核心城市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南京城市的合理规划与健康发展、环保等(2分)。

(3)与老城区交通联系便捷,发展空间较大(2分);房地产开发业、商业、服务业等(2分)。

(本成果依托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网络教研平台由河北省卢龙县中学鲁爱华策划、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