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与鱼虾高产高效生态混养

2012-09-04 06:18李为学张士罡
四川农业科技 2012年12期
关键词:伊乐藻青虾全池

□李为学 张士罡

依据青虾、黄颡鱼、塘鳢等品种与河蟹共生互利、优势互补的生物学特性,适当降低蟹种放养量,提高青虾、黄颡鱼、塘鳢等优质鱼类放养量,发展蟹虾、蟹虾鱼高产高效生态混养,可较大幅度提高河蟹养殖池塘的综合产出率和综合效益。

一、蟹虾高产高效生态混养

1.池塘清整 冬季抽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留淤1 5 c m,用于种植水草和培育底栖生物。修护池埂池坡,使坡比达到1∶2.5以上。池塘冻晒1个月后,上水4 0 c m,用生石灰2 5 0 k g/亩化水后全池泼浇,消毒杀菌。

2.种草投螺 栽种水草须做到“三草同塘”,即蟹池中种植伊乐藻、黄丝草、苦草等3种以上水草,利用不同水草的优势互补,实现蟹池“四季常青”。2月上旬,按2 m×1.5 m(行距×株距)全池种植伊乐藻,在伊乐藻间隙撒种黄丝草;4月初,在水草空隙处,撒播用泥土拌匀的苦草草籽1 0 0 g/亩。清明前后,投放鲜活螺蛳6 0 0 k g/亩,除作为河蟹的活体饵料外,还能净化水质。

3.种苗放养 2~3月,投放规格1 4 0只/k g的当地自育蟹种8 0 0~1 0 0 0只/亩。放苗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种苗3~5分钟杀菌消毒。3月份,套放春虾(青虾)种5~1 0 k g/亩(或7月份,套放虾苗3~6万尾/亩)。

4.水位水质调节 水位调控遵循“春浅夏满秋适中”的原则。春季水位控制在4 0~5 0 c m;5月以后水位逐步增加,夏季高温期水位加至1.2 m左右;进入9月以后,水位保持在1 m左右。7~9月,每7~1 0天使用1次生物菌和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 0 c m左右,维系藻相平衡,促进物质良性循环。

5.水草管护 黄丝草、苦草被河蟹夹断浮于水面后应及时人工捞除。伊乐藻易生长过旺,在4月底5月初,及时采取割茬和开通风道等措施,促进其根系、茎叶生长,防止高温季节伊乐藻上浮腐烂而败坏水质。

6.饵料投喂

(1)基础饵料培养 3月份,种草投螺之后,立即施肥培水,施用生物有机肥5 0~6 0 k g/亩;4、5月份,每月各施肥1次,用量2 0~3 0 k g/亩,培育水体中的红虫、水蚯蚓、小螺蛳等生物,使池水呈微红色,为青虾、河蟹提供适口的活性饵料,促进生长。

(2)优质饵料投喂 养殖期间,全程投喂冻鲜鱼,在养殖中期搭配投喂蛋白含量3 0%~3 5%的优质颗粒饲料,后期搭配投喂煮熟的小麦和黄豆。投喂时间在每天下午4时左右,投喂量以当天吃完为度,并视天气、河蟹吃食活动情况灵活掌握。

7.适时增氧 青虾对溶氧要求较高,安装并适时开启微孔管道增氧设施是蟹虾混养取得高产高效的关键所在。具体须做到晴天凌晨开,闷热天气傍晚开,阴雨天气全天开,用药调水及时开。即,晴天凌晨1:0 0~2:0 0开机至早晨7:0 0;闷热天气,傍晚开启增氧设施至次日8:0 0;高温季节,半夜增氧至翌日上午9:0 0;阴雨天全天开启增氧设施;在使用药物消毒、调节水质及投喂饵料时,也应及时开启增氧机。

8.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4月底和9月底,分别用纤虫净5 0 0g/亩,对水泼洒全池,以达到杀虫的目的;高温季节,投喂添加2%中草药、1‰氟苯尼考粉和适量的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制成的药饵1 0 0 k g,连续投喂5~7天。用药时,应严格避开河蟹、青虾的蜕壳期。

9.捕捞收获 4月上旬起至年终,常年使用虾笼捕大留小,及时把长到4~5 c m的青虾起捕上市。1 0月以后,根据市场行情,将河蟹起捕销售。长荡湖周边地区,采用蟹虾混养模式的高产高效养殖池塘,河蟹单产在1 0 0 k g/亩以上,平均规格达1 5 0 g/只,青虾单产可达4 0 k g/亩,亩均效益在5 0 0 0元左右。

二、蟹虾鱼高产高效生态混养

1.清整池塘

(1)塘口要求 池塘有效蓄水深度1.2 m,护坡完整,坡比1∶2.5,淤泥深1 0 c m,注排水系统完善。

(2)清塘消毒 冬季抽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亩用生石灰1 5 0 k g对水化浆后全池泼洒,以彻底消毒、除野,并暴晒1 5~2 0天,氧化底层有机物,清除有害病原菌。

2.种草投螺 清塘消毒两周后上水种草。1~2月,种植黄丝草、松毛草、轮叶黑藻、苦草,4~5月种植伊乐藻。种草时,在池中央用围网圈设水草移植保护区,其面积约占池塘面积的3 0%。水草移植保护区内种植轮叶黑藻,水草移植保护区外种植伊乐藻、黄丝草、松毛草、苦草等复合型水草。围网在5月底前后轮叶黑藻成势后拆除。清明前后,投放鲜活螺蛳4 0 0 k g/亩。

3.苗种放养 2月中上旬,在水草移植保护区外,放养规格为1 2 0只/k g的优质蟹种8 0 0~1 0 0 0只/亩,随后即套放青虾5 k g/亩、黄颡鱼苗0.5 k g/亩、鲢鳙鱼1 0尾/亩。水草移植保护区内,套放塘鳢亲本5~8尾/亩(雌鱼7 0 g以上、雄鱼8 0 g以上,雌雄比1∶1.2左右)或塘鳢苗种3 0 0尾/亩。

4.水质水位调节 高温季节,每隔7~1 0天注水1次,每次1 0~2 0 c m,保持池塘水位在1 m左右。5~9月,交替使用底质改良剂2 k g/亩和E M菌源露5 0 0 m L/亩,对水全池泼浇,保持池塘良好水质。具体用量、时间应视水质情况作相应调整。

5.繁殖育苗 端午节前后是塘鳢产卵季节,这时可在塘中放置“三合瓦片”、大口径竹筒、蚌壳、灰色塑料管等作为其产卵的巢穴,让其自然繁育。繁殖孵化期间培肥水质并坚持增氧,可有效提高塘鳢孵化率。

6.饵料投喂 利用施肥的方法,培育水体中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为青虾、黄颡鱼和塘鳢鱼苗提供适口饵料。饲料应以河蟹、青虾、塘鳢均喜食的冻鲜鱼和颗粒饲料为主,并适当搭配南瓜、蚕豆和玉米等青饲料,满足养殖动物各生长阶段的摄食需求;有条件时,投喂河荡里捕捞的小鱼虾,以满足塘鳢、黄颡鱼的摄食营养需求。

投喂方式为全池均匀撒投,投喂量以存塘河蟹重量的4%~6%计算,并视天气、蟹虾鱼等养殖动物活动情况灵活掌握。

7.病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河蟹为主,全年采取“防控保”措施。“防”:5月上旬亩用纤虫净2 0 0 g泼洒消毒1次,同时内服2%的中草药和1%的痢菌净制成的药饵,预防病害发生。“控”:梅雨期结束后,亩用1%的碘制剂2 0 0 m L对水泼洒全池,并内服2%的中草药和1%的硫酸新霉素制成的药饵,控制病害抬头。“保”:水体消毒用药按药物的休药期规定执行,保证水产品健康安全上市。

8.捕捞上市 8月起,即可视市场行情用抄网在水草下抄捕塘鳢上市。1 0月份以后,用地笼逐步捕捞河蟹和塘鳢,其他鱼类清塘时捕捞上市。

若先出售河蟹,则自制网眼较大、塘鳢可自行游出的地笼,适时捕捞河蟹上市。捕捞过程中,注意挑选体质健壮、性腺发育成熟、体型匀称的塘鳢作为亲本,为来年保种。

在长荡湖周边地区,采用蟹虾鱼混养模式的高产高效养殖池塘,河蟹单产可达1 0 0 k g/亩(平均规格1 5 0 g/只),青虾和塘鳢各1 0 k g/亩左右,黄颡鱼和鲢鳙鱼各5 k g/亩左右,亩均效益在4 5 0 0元以上。

猜你喜欢
伊乐藻青虾全池
北方高寒地区淡水青虾孵化育苗试验
Autosomal recessive 333 base pair 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lpha subunit deletion in very early-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小精高”模式下不同水草搭配种植模式对河蟹营养品质的影响
蟹池中的伊乐藻如何养护
青虾有价无市,塘口价卖到看120元/斤!这个小品种为何没有得到重视?
蟹塘伊乐藻高效生态管护技术
蟹塘伊乐藻高效、生态管护技术
草鱼病防治咋用中草药
越冬青虾放养管理三要点
淡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28)——鳗鲡疾病(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