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市政”:让人民生活更幸福

2012-09-06 09:24黎林峰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2年17期
关键词:公用长春市供热

◎ 本刊记者 黎林峰

长春。三九寒冬。供热温度是否达到要求?某个小区的锅炉房供水温度、回水温度是否正常?具体是多少度?在以往,供热暖不暖基本靠感觉,要想取得实时供水、回水温度,差不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长春市市政公用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成功,使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为可能。日前,记者在长春市建设系统12319服务监督中心亲身感受到了数字市政让城市管理变得精细,让城市管理变得智慧的魔力。

地上地下全覆盖,足不出户尽在掌控

长10.98米、宽2.75米,单屏0.6米见方,一共27块组成的大屏幕在长春市建设系统12319服务监督中心的监控室里显得格外壮观,屏幕上运行着供热、供水各项指标数据和线路图,如需查看某一点地下管网的详细情况,轻点鼠标,管道的口径、走向、埋藏深度等等各项数据一目了然,需要的话还可以进行三维展示,直观、生动、具体、翔实。

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左一)到平台检查工作

启动仪式

“12319热线被整合在系统里,值班员在接到电话投诉、反映情况的同时,左侧屏幕可以显示相关内容,右侧屏幕则可以显示出所属地点的地图,”长春市建设系统12319服务监督中心主任胡晓东指着正在运行的大屏幕告诉记者。“我们可以准确地做出反映。如果出现管网破损、泄露等情况,系统会报警,并实时显示压力数据,为判断事件状态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通过指挥调度系统,可以第一时间反馈到相关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抢险抢修。”

记者看到,在控制指挥中心,24个监控坐席,双屏幕工作平台,每天24小时不间断对长春市地上地下进行监控,悄无声息间一切尽在掌握。

据该中心工程师于海燕介绍,长春市市政公用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依托基础数据、指挥调度、综合监管三大平台,建设了八大专业,十四个应用子系统,覆盖燃气监管、供水管理、道桥管理、静态交通、应急指挥、网格巡查、电子政务等多个专业,实现多项任务功能。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建成的包括综合管线系统、供热监管系统、视频会商系统、12319呼叫系统、城区防汛指挥调度系统、照明监控系统、办公OA系统等七大系统。

综合管线系统。该系统分为二维管线系统和三维管线系统,二维管线系统包括扯旗标注、横断面分析、交叉分析等功能,三维管线系统包括三维浏览、开挖分析、地下管线浏览等功能,为地下空间资源的规划、管理、利用提供科学、合理的辅助决策依据。

据介绍,长春市市政公用局于2010年6月开始实施地下管线探测工作,探测区域由主城区及建成区构成,计划探测面积360平方公里,探测管线长度16000公里,分三个片区由三个管线探测专业单位同步开展探测工作。目前累计完成地下管线探测11486.7公里,剩余探测工作预计年内将完成。

供热监管系统。通过对全市供热热源、换热站、热用户供热参数的实时在线监控,并对历史监控数据进行统计,辅助领导决策,为调度计划提供事实依据。该系统包括天气预报、在线监控、统计分析、历史数据、调度计划、供热档案和短信平台几大功能模块,实现5座电厂、57座区域锅炉房以及200多座换热站运行数据的实时在线监控。目前,已经实现了对全市市区1亿平方米供热热源的在线监测,占全市供热总面积的56%。

长春市市委书记高广斌(中)到平台视察

长春市市长姜治莹(左三)到平台检查工作

据了解,长春市供热监管系统建设紧扣住房城乡建设部供热体制改革的要求,自2010年启动实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程以来,加强对热源、热力站、管网的改造和监控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供热监管系统的建设成功,实现了供热流程的实时监控,使热源和管网系统运行更加经济、合理,有效整合了供热资源,提高了供热质量,达到了节能减排增效的目的,充分调动了热用户的节能积极性。

据统计,截止到今年4月10日采暖期结束,长春市共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1000万平方米,改造后集中供热平均室温达20°C以上。

视频会商系统。将供热、燃气、天然气、水务集团、路灯、防汛等突发事件应急整合在调度中心实现视频调度,通过视频会议形式,更直观地与各相关单位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协调、指挥调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已完成一个主会场,52个分会场视频会商系统建设。

长春市建设系统12319服务监督中心主任胡晓东告诉记者,目前该局已经将视频会商系统用于接待上访、局长接待日等工作,进一步拓展了视频系统的运用空间和功能,最大化地发挥了该系统直观、快捷沟通的作用,为解决市政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问题,及时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如,2011年12月13日和2012年1月17日的局长接待日,市民代表与相关供应单位通过视频会议面对面沟通,对提出的有个供热、供气、供水等相关问题立即作出答复,减少了传递环节,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

12319呼叫系统。目前12319呼叫系统也整合在监管平台之中,受理市民群众、社会各界有关城市建设领域的投诉举报、咨询求助、险情信息和意见建议,协调城建相关部门和单位及时进行处理,并对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12319还担负着城市建设系统应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值班和信息处理工作,同时负责对市政公用产品质量进行实时在线监控。

城区防汛指挥调度系统。通过安装的水位监测、视频监控、整合的气象信息等资源,基于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完成的城区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对汛情的及时预警、快速响应,为城区防汛提供科学高效的手段。

目前该系统包括气象信息、预警发布、视频会商、应急指挥、在线监控、统计分析等几大功能模块。在2011年的汛期防汛指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照明监控系统。2011年5月,长春市市政公用局完成了对路灯计算机无线监控系统的整合,通过平台可以指挥路灯处监控室对长春市940个外围站、115445盏路灯、685座楼体亮化实现遥控、遥测、要信。指挥调度中心与路灯处监控室已经完成了视频会议互联,便于应急指挥。

视频会商系统

办公OA系统。基于协同工作流技术,建立起的全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日常办公电子化、公文流转无纸化、工作交互信息化、文档管理档案化,并逐步推广到局系统各单位。为局机关各处室、局机关与局属事业单位间的日常办公交互和信息传递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了该局的对外形象,为全面实现局系统政务信息化奠定基础。

胡晓东主任进一步介绍说,目前在建系统包括:

道桥管理系统。通过对市区桥梁进行检测,将数据整理入库,指导桥梁检修工作;通过安装超载超限系统及自动报警限高架,对超载超限现象实现在线监控、自动报警,减少因超载超限造成的公共财产损失。

供水管理系统。通过在水务集团安装前置机对水厂实时运行参数实现在线监控。目前系统正在建设供水档案,对水压水质进行在线监测,确保城区供水安全。同时对污水排放处理进行实时监控。

供气管理系统。通过在燃气公司、天然气公司安装前置机对门站、罐点的实时运行参数实现在线监控,并将在人群密集区安装的安全监控点接入到指挥中心,通过自动报警系统将可能存在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胡晓东主任表示,下一步将建设四大系统,进一步完善市政监管系统功能,包括:

网格化巡查。通过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创新城市管理、城市监督分开的管理体系,从而对城市部件、事件实施管理的模式,达到主动、精确、敏捷、高效的管理效果。

长春市供热管主干网

应急指挥。辅助主管领导对突发事件快速、准确、科学地决策、协调、指挥,及时向公众提供紧急救助服务信息,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静态交通。通过信息网络资源共享,对全市停车场进行实时监控、在线管理、停车位供应、停车智能化、停车收费系等系统管理,有效缓解动态交通负荷,实现全市车辆静态停放网络信息化监控管理。

电子政务。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运作模式,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与服务。

数字长春,智慧长春

长春市市政公用局局长刘东伟介绍说,长春市委、市政府在历经多年的城市改革探索实践后,对市政设施管理以及城市供水、供热、供气等公用事业管理职能重新认识,于2009年,在强化管理、服务民生的主基调下,决定组建长春市市政公用局。该局成立之初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及挑战,主要表现为:市政公用档案,收集难:档案多为纸质,归档存放不统一、档案缺失,收集难;市政公用设施监管难:对损坏市政设施、违章道路挖掘等难及时发现制止;市政公用突发事件调度难: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调度 缺乏有效的科技化手段;市政公用规划建设决策难:合理有序规划市政设施建设及养护计划,保障水、气、热等城市生命线的健康有序发展,面临决策难。

刘东伟表示,城市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有它的共性,鉴于此,长春市市政公用局迅速着手立项招标,大力推进,经积极筹建,多方协调,市政公用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于2010年10月23日正式启动。“数字长春”工程,是长春市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建设十大重点工程之一。“数字市政公用”是在“数字长春”总体框架下,面向市政管理的行业应用平台,是“数字城建”的核心部分。

刘东伟表示,长春市市政公用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打好基础,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统一标准,资源共享,重在应用”的原则,充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系统框架采用开放式、模块化架构,是未来数字城建和数字长春建设的基础。

长春市市政公用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的总目标是:对城市地上基础设施部件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地下管网数据库,对城市地上、地下实行一体化数字化管理,对市政公用产品质量实时在线监控,对突发事件预警预报、监控指挥、现场处置及评估,将市政公用系统的监管、服务、预警预报及应急抢险纳入平台实施统一调度指挥,建立长春市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刘东伟表示,从目前系统运行的情况看,基本达到了前期建设预定目标,未来的目标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拓展功能和手段,实现市政监管、服务的智慧化,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猜你喜欢
公用长春市供热
登泰山
近期实施的供热国家标准
供热一级管网水力计算及分析
奔跑的小浪花
浅谈直埋供热管道施工工艺
一个公用品牌的养成——横山羊肉是咋样“吃香”的
公用电梯自动取消停靠装置初步设计
医生私车公用撞伤人 医院担责
“私车公用”打错“方向盘”
拾荒助学子 温暖众少年长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