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用“数字”增添新动力

2012-09-06 09:24陈桂龙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2年17期
关键词:珲春数字化数字

◎ 本刊记者 陈桂龙

近年来,吉林省加快推进“数字吉林”建设,使信息化工作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突出,扩大信息化成果惠及民生的覆盖面。其中,珲春的数字化建设最具代表性。

珲春市2007获得国家级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资格,是吉林省第一个被列入试点的城市,也是省内唯一列入试点的县级市。

“大事小情,一拨就灵!”这是珲春向全国描述的珲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日前,本刊记者参观了珲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系统平台,观看了案卷处理流程的完整演示,从城市数字化平台建设、系统运行、无线技术应用、体制机制建设、数字珲春建设远景与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了解,并与吉林省珲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主任李洪瑞就“数字珲春”建设话题进行了采访。

“泛城市管理”概念

《中国建设信息》: 春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李洪瑞:十二五珲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打造立体化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格局。我们提出“泛城市管理”的概念,目的是使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服务范畴更广,受益群体更多,服务内容更深。一是完善大城管理念,确定国际化、城乡一体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目标,上接12319“中、朝、俄、日”多国语言数字服务平台和数字普查,下接数字执法和数字督查。我们有意聘请常驻外国人为义务监督员,把普查工作常态化,提高普查工作精度和督查督办能力,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决策水平。二是推动三大创新工程。创新管理手段,加快数字城管扩展系统建设;创新管理方式,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与市民互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创新管理机制。完善数字化监督、城市综合管理、相对集中行政执法、设施设备处置、党建与社区服务、党员领导干部包保、社区志愿者服务、应急管理等“八位一体”的数字化监督管理机制。三是以数字化建设为载体,抓好创建工作。四是推广物联网技术应用,提高市政管理养护水平。五是实施城市经营战略,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市场化参与水平。

《中国建设信息》:您认为“数字春”建设已具备了哪些必要的基础条件?“数字 春”的顶层设计是什么?

李洪瑞:“数字珲春”建设是承接长吉图规划纲要的重大项目,是数字图们江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具备了全面启动的条件。一是国家出台了长吉图规划纲要,把珲春确定为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的示范区,推动数字珲春项目时不我待。二是高端关注氛围浓郁,数字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而珲春的数字化建设已经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省政府和省相关厅局、州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三是积累了市场化运作的良好经验,我们提出相关需求,由投资商代资建设,运营分成,和中国移动、华为公司、启明公司等一大批明星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四是数字城管建设为数字珲春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地区,政府驱动,推动数字化平台建设至关重要。珲春的数字城管一开始建设的就是一个大的综合平台,城市管理仅仅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我们充分考虑了企业应用、市民服务等多方面内容,功能性强,扩展性强。五是珲春市启动了多个涉及信息制造、软件开发等方面的重大数字化项目,形成了数字珲春快速发展的良机。六是省政府确定珲春为无线城市试点,为数字珲春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

数字珲春建设,将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企业、商务、教育、医疗、金融、社区、市民及行业服务等主要应用领域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运营场所、基础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图们江国际数据交换中心,构建沿边数字口岸联盟;发展物联网和智能产业,建设图们江国际电子商务和数字物流平台,完善配套认证、语言、金融等相关功能,建设国际物流基地和国际交易中心,打造数字产业发达、数字贸易繁荣、数字服务完善的图们江国际数字化园区。

数字改变观念

《中国建设信息》:有了以上这些基础条件与优势,在建设“数字 春”中,需如何发挥 春建设行业优势?

李洪瑞:建设行业是涉及重多民生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数字化建设最终的目标是服务百姓,服务民生,在数字珲春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建设行业为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我们在数字珲春平台建设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数字城管起步,我们重点建设了市政设施管理平台、12319呼叫平台,把涉及民生的“事”、“物”管理纳入进来;在这些基础上,我们建设数字社区,重点打造数字房屋和数字家庭管理平台,把小区物业、房屋房产、公共设施及其建筑装修、防火防盗、敏感监控、水、电、热、气等涉及民生的广域项目纳入到数字化建设中来;我们进一步打造数字化社会管理创新平台,建设呼叫服务中心,综合管理、监控预警、指挥协同、综合服务等平台,充分发挥建设行业资源优势,把更广域的缴费、便民等市民生活服务纳入到数字化平台中来,使我们对民生事务的响应更迅速,处置更快捷,管理更精细,服务更智能,极大地提高百姓对数字珲春建设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中国建设信息》:经过发展,“数字 春”为 春带来了哪些新变化、新格局和新机遇?

李洪瑞:数字珲春建设给珲春带来的首先是观念的变化,举个例子,在数字城管建设之前,大家对环卫和执法等城市管理工作总有微辞,发现哪有垃圾了,哪有市容管理的问题,就好像环卫、执法等部门工作不到位了,而实际上,可能环卫工人已经打扫了许多遍,执法队员也已经例行巡查的好几遍。处理完了,又出现了不文明的行为,而且有的问题反复出现,环卫工人、执法队员觉得很委屈,所以怕被发现问题,有时甚至遮盖问题。通过数字城管建设,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问题不是我们产生的,有没有问题没关系,有多少问题也没关系,有关系的是你及时解决了多少问题,你解决的多,说明你工作干的多,说明你辛苦,而这一切都在数字城管系统里记录着。同样,通过政务系统建设,公务人员服务能力更强了,因为有政务监察全程监督;通过服务系统建设,市民感觉到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简单。

春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委姜佰俊陪同国家园林城市考察组视察中心(前排左三为姜市长)

数字珲春建设形成了珲春数字化建设的新格局,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你涉及数字化建设方面的需求都可以提出来,由一个部门站在全市的角度综合协调,统筹安排,集中了资源优势,极大地节约了成本。比如我们的视频监控建设,公安、城建、城管、人防、综治、武装、水利等多部门共同参与,提出建设要求,由数字化部门统一组织,最后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了资源浪费。

数字珲春建设为珲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珲春位于东北亚几何中心,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自1992年开始对外开放,集中了中俄、中朝四个国家一级口岸,形成了国家级边境经济区、出口加工区、互市贸易区三区合一的独特区域,国家出台了长吉图规划纲要,批准设立了唯一的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可以说珲春的发展更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我们的周边,日本、韩国、俄罗斯,甚至朝鲜等国家或者数字化程度非常高,或者在某些领域有独特的优势,日、韩等先进国家数字化建设已经普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企业合作、国际贸易等方面,数字化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珲春数字化建设虽然已经起步,但是整体水平还不是太高,所以我们必须借助数字珲春的建设,迎头赶上,缩短差距,形成平等合作的关系和机会,打造新的经济发展引擎,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推动经济贸易向更深层次发展,促进图们江区域合作的成功和繁荣。

《中国建设信息》:数字城市的建设带给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什么?

李洪瑞:我觉得在现阶段,数字城市建设对老百姓影响还是很大的。一个是数字城市建设就像是百姓身边多了许多双眼睛,帮助监督百姓方方面面的问题,解决百姓的实际需求,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二是数字城市为百姓和政府之间搭建了一座连心桥,百姓身边的小事变成了政府案头的大事,百姓不明白的事变成了公务人员需要服务明白的事,诉求渠道畅通了,矛盾减少了,民心贴近了。三是数字城市建设改善了百姓的生活,信息获取更权威,民生服务更细致,各项成本更低廉,大事小情更方便,娱乐生活更精彩,创业就业更容易。四是数字城市建设促进了百姓和谐,各种体制机制的创新,切实改善百姓生活质量,尤其是对老、残、弱、幼、低等人群照顾的更贴心,关怀的更细微。

体制创新

《中国建设信息》:站在您的角度,如何看待推进“ 春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呢?

李洪瑞:信息化建设,我觉得体制是基础,制度是保障,政策是支撑,人才是关键,资金是命脉,合作是动力。珲春市的信息化建设在体制方面有所创新,珲春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一方面承担着数字城管的组织实施等职能,另一方面还承担着全市重大信息化项目的组织推进职能,现在更在党务服务民生、社会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整合,这为珲春的信息化发展起了重要的组织保障。我们正在完善相关领导机制、市场推进机制、项目组织机制、招商引资机制、人才引入机制和项目开发机制,相关制度的完善,必将进一步促进珲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国家在物联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我们正在加大研究力度。我们面向社会招聘了一批研究生、本科生,储备了一定的人才资源。国家和省、州在珲春信息化项目建设方面对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我们在电子商务建设、第四方物流平台搭建、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社会化数字医疗平台建设等方面和相关公司、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我相信,珲春的信息化建设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中国建设信息》:当前需要解决哪些认识问题?

春数字城管二期工程签约

春市数字城管验收启动会

李洪瑞:对数字化建设的认识问题是数字化建设能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数字化建设专业性比较强,需要基础扎实,而且对续航能力要求较高,后续建设投入很大。结合珲春数字化建设的实际,我愿意在如下方面提出一些工作建议:一个认识问题就是在数字化项目建设上下决心的问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不容易。对珲春这样一个特别依赖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区来说,数字化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助推力,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必须大力发展数字化建设。起步不容易,如果没有决心,数字化建设必将昙花一现,成为流星,而且还得需要解决很多遗留问题。再一个认识问题就是数字化规划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为蓝本,各自为政搞数字化建设,最终不仅极大地浪费了资源,而且产生信息孤岛,不但不能促进工作的进展,反而可能制约工作的进展。第三个认识问题是资金的问题,数字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有许多渠道可以提供资金,但使用资金需要慎重,需要摸清投资目的,否则必将影响我们建设的初衷。第四个认识问题是安全的问题。不能保证数字化建设安全,做数字化没有意义。第五个问题是人才问题,人才的引进、人才的培养、人才的消化、人才的服务,这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第六个问题是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没有核心竞争力,数字化建设永远受制于人,所以实施本地化策略非常关键。最后一个问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在不同的时期需要理顺不同的体制机制。如果数字化建设不能突破体制机制的束缚,就会受到部门的限制,必须创新才能发展。

数字城市管理的体会

《中国建设信息》:干了这么些年信息化建设,您对数字城市管理有什么样的体会?

李洪瑞:数字城管解决了管什么的问题。珲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可以管理市政公用、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建设、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等11大类158小类问题。

数字城管解决了管哪里的问题。“数字珲春”采用网格化管理,把市区划分为533个网格,把网格确定为管理人员的工作区域,实现城市管理无空白、无盲区。把城市管理的对象,按实际坐标位置分布在数字地图的每一个网格上,明确了属性特征,赋予管理对象唯一的“数字身份”,实现管理内容数字化。重点强化了对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旅游目的地城市创建目标的管理。

解决了谁在管的问题。在数字化网格中共有八类人员密不可分,形成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应急管理等一体的综合管理机制。这八类人员包括:数字化监督人员;专业部门管理人员;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执法人员;一线处置人员;社区服务人员;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包保人员;应急突击队伍。

解决了怎么管的问题。一是管理手段创新:从“人”管到“人+科技”管理。计算机、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了城市的综合管理中。二是建立了两轴化+闭环的案卷式管理新模式。监督采集、指挥发派、系统管理为一体,形成监督轴;部门监督、市级督查、领导督办为一体,形成指挥轴。三是建立社会监督新机制:数字化监督员日常巡察上报问题;市民群众通过12319热线等方式举报问题;社会各界反映问题;网络等媒体收集社情民意问题。四是多级指挥轴。从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到问题处理部门的上级部门二次发派,然后至问题处理部门,到具体处理责任科室、班组,最后到现场处理员。

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了多级监督机制,把处理部门和处理部门的主管部门同步纳入监督体系;建立了综合指挥机制,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联席会议,调度全市80多个城市管理专业部门;建立了科学决策机制,针对一定时期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形成专项普查,并分析原因和对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建立了大调研工作机制。强化调研和翻译能力,收集城市管理难点热点课题,借鉴韩国、日本和国内其他城市的先进管理经验,提出破解之道,为五城同创等重点工作提供工作参考;建立了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实施“7+1”工作模式,实现长态化工作目标;建立了大宣传工作模式。印制《天天快报》,创办《数字珲春》杂志,借助网络等新媒体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建立簿弱环节同步监管机制。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加强对北山景区等主城区外围的监管,实现了对管理人员、管理事件的精确监控;建立全效督察工作机制。强化督察大队职能,把工作人员行为、工作状态、工作能力、协同能力、沟通能力、工作技巧等方面纳入全面督察范围。

猜你喜欢
珲春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珲春:管窥长吉图的窗口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