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强化施工现场监管数字建筑市场推动河北建筑业健康发展

2012-09-06 05:40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2年15期
关键词:实名制劳务建筑业

“在系统中,我们可以方便查询到企业近年来的业绩,有违法行为记录的企业,在审核过程直接取消其投标资格,保证了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工作人员说,“以前查询企业信用和违规行为记录,涉及很多部门,得挨个部门打电话,挨家收集资料。现在方便多了,一键直达。”在我省某重点项目的招标公告发布后,负责投标企业资格审核的工作人员登陆河北省建筑业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系统,方便的查出了所有投标企业的市场信用排名,以及近年来是否发生过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等信用情况。

“还有10来天工地就全部停工,我可以安心地回老家了。”邢台某建筑工地工人范学科笑着说。往年到了临近停工时,他就发愁,怎么把一年的工资足额要到手。现在,他已没了这个顾虑,“从去年4月开始,施工单位给我们办了工资卡,每月按月领工资,现在卡里足足有1万多块。”我省推行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工作以来,在邢台反响强烈,给农民工吃了一颗权益保障的定心丸。

随着建筑业发展的不断壮大,在建筑活动中骗取资质、虚假招标、违法分包、工资拖欠及质量纠纷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监管脱节严重,如何让建筑业发展走上良性轨道呢?经过十年的尝试与探索,河北省初步形成了“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有机联动、闭合管理的机制,建立了“以信用为核心、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以实名制为手段、强化施工现场监管”的河北省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有效推动了全省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以信用为核心,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近年来,河北省按照“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和统一奖惩”的原则,以信用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合理有效使用信用信息为目的,大力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引导、鼓励企业诚实经营和创先争优,完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经过多年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统一制度、统一标准,加强信用法规体系建设

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市场环境、市场监管有着密切关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因此,统筹规划,全面考虑,坚持制度先行,统一信用标准是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2004年我省修订颁发了《河北省建筑条例》,在《条例》中把信用体系建设确定为市场监管的一项基本制度,第十二条规定“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和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专业技术人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布”。随后,我省先后出台了《河北省建设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河北省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河北省建设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记分办法(试行)》、《关于试行建筑业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的通知》、《河北省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编发《河北省建设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记录范围目录》、《河北省建筑业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内容和计分标准目录》、《河北省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动态管理量化记分标准》、《河北省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标准(试行)》等标准规范,有效保障了信用体系建设的开展。

统一平台,多方征集,着力建立信用档案数据库

信用信息征集和信用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针对信用信息广泛、市场主体众多、实效性强等特点,必须做到“数据有来源,来源有保证”,确保信息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唯一性,才能保证整体数据的权威性。

行政审批管理信息系统的启用,实现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建设工程各类企业以及各类执业注册人员的资质(资格)申报与审批管理,扩大了行政审批的监督范围,实现了阳光审批,杜绝了借资质、借人员或私刻公章等造假行为,确保了企业和人员基础信用信息采集的有效性。截至目前,我省已初步建立了6000多家建筑业企业、4000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300多家监理企业、500多家勘察设计企业、27000多个执业注册人员、45000多个从业人员的基础信用信息库。

建筑市场监管系统的实施,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合同备案、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等业务环节的网上管理,对建设工程责任主体及相关责任人员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责任进行量化记分,自动生成了企业和人员的市场交易及合同履约、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生产等市场行为信用信息。

建设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记录系统的推广,分别对工程建设、城乡规划、房地产市场、城市管理(市政公用、园林)四大类共计466项违法行为进行记录,具有录入、计分、查询、统计分析和出具守法情况证明等多项功能,实现了全省违法信息“实时记入、自动计分、信息查询、准确分析、三级共享”的阶段性目标,促进了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了执法工作效率。系统启用至今,共征集违法行为记录430余条,建立了企业和个人“黑名单”。

信用综合评价系统的建立,通过全省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和综合评价方法,多渠道、全面、准确的征集信用综合评价内容,实现了对省内注册和进冀施工的各序列、各专业、各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实时动态的综合评价、计分汇总、信用排名、查询分析、信用档案管理,并将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多形式发布,能够在不同业务间、不同地域间实现信用评价结果的共享互查。

统一奖惩,注重应用,推进信用评价开展

信用信息征集是基础,使用是关键,奖惩是手段。在当前信用缺失严重的情况下,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作用十分重要。但同时又要兼顾当前实际,坚持合理使用的原则。一是对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行为,要严格实行惩戒。二是区别情节、性质和主客观等因素,实行差别化管理。三是坚持企业和个人信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对个人的惩戒力度。

作为对企业行为奖惩的手段,我省信用评价结果已在招投标活动、资质(资格)管理等方面得到应用:政府投资占主导地位的工程项目采用资格预审的,依据信用综合评价结果,择优确定投标人。政府投资占主导地位的工程项目采用综合评估法评标的,信用综合评价分值占投标得分的10%—20%。采用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方式的,参考信用综合评价总分排序确定中标人。按承包序列,并依据信用综合评价排名,加大对重点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作为纳入省重点扶持优势企业名单、政府投资建筑工程项目预选承包商名录和行业协会评先的重要依据。

以实名制为手段,强化施工现场监管

作为建筑市场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现场监管落实略显薄弱,恶意拖欠、恶意讨薪,因不履职履责,造成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从我省建筑劳务实名制的推行实践和经验看,实名制管理不仅是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有效手段,而且是一项规范施工现场管理、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制度。通过实名制管理,构建起动态监管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其定岗定责、信息共享、适时监控和“两场”闭合管理的作用,切实解决好当前“以包代管”以及现场人员不到位、不履职尽责等突出问题。

同时,针对企业管理粗放、质量效益低下等问题,推行建筑实名制管理,从某种意义讲,是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信息化平台,能够帮助和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协同化和精细化,实现对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筑劳务实名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让企业和建筑劳务从以往的被动接受管理变为主动承担责任,让管理部门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从源头上规范了建筑劳务市场秩序。通过建筑劳务备案和更新,确认了建筑劳务的真实身份,形成建筑劳务档案数据库,实现全省劳务信息共享和有序监管。同时,强化了企业责任,促进用工精细化管理,督促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有利于形成诚实守信的环境,解决“以包代管”、“欠薪有理”等突出问题作用明显。从根本上破解了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恶意讨薪问题。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通过规范企业工资发放流程、记录现场考勤从业情况、设定工资发放异常情况提示信息和银行代发工资四个环节,把原来农民工工资的清理和追缴变为现在的预防和监控,使农民工工资能够按月即时发放,也防止了恶意讨薪行为。从宏观上加强了建筑劳务市场的管理服务。各级主管部门通过查询和统计分析,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全省建筑劳务的人员素质结构、分布、总量规模等信息,为农民工管理服务找到了抓手,对于实施宏观管理提供了重要手段。从促进行业发展上提升了建筑业产业队伍素质。建筑劳务实名制发卡是以岗位职能培训和持证上岗为前置条件。在推行工作中,通过大力实施建筑劳务岗位培训,有利于持续提高建筑劳务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将会极大改变农民工文化程度低的现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从责任落实上防止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实行建筑实名制管理的工地,对建筑劳务人员、项目经理、安全员、质监员和现场监理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和工作经历记录,落实了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和施工现场主要责任人员的质量安全生产责任,主管部门对其是否到位和履职尽责可实时进行监控,有效防止了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邢台市来看,全省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推广,已经为该市建筑市场管理带来了三个可喜的变化。变化之一:农民工投诉案件明显减少。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邢台市凡推行实名制管理的工地,没有发生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变化之二:行政部门和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通过推行实名制,引入信息化管理,提高了行政部门和企业对施工现场实时有效动态监管的能力,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变化之三:农民工素质大幅提升。通过推行实名制,强化了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和持证上岗率,为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邢台市的实名制管理实践,得到了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张德江两位副总理的肯定性批示,人社部、住建部、工信部,宁夏、安徽、内蒙古等13个省、自治区,45个市、县(市)及有关部门先后到邢台市考察调研。

河北省通过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将企业资质范围、招投标确定的工程项目管理、监理等法定人员信息与施工现场的考勤记录信息进行比对检索,核查工程项目责任主体承诺和主要责任人履职情况,对不到位、不尽职的行为记入企业或人员的信用档案,实现了“市场”和“现场”准确对接联动,形成了对建筑市场全面有效的监管,从而激发建筑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实名制劳务建筑业
张小燕:代言“洪洞三保” 提升劳务品牌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青岛市构建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实名制验证快速闸机通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浅谈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过错责任归责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