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院校专门用途英语 (ESP)教学的实证研究

2012-09-06 13:11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英语教学教材

刘 悦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其使用越来越广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以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世界上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文书写或用英文写地址;绝大部分的国际会议以英文作为第一通用语言;大多数跨国公司的产品说明书、测试报告等都采用英文……可见英语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英国文化委员会对近百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为了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对英语的需求,有87.7%的人要求将英语课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恰好可以满足这个需求[1]。

所谓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指基于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特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工作的能力[2]。国际上有关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的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自然科学、国际商务、工程技术等发展,ESP才开始在国内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学习者最终使用英语的目的可以分为学术英语(EAP)和职业英语(EOP);根据学科门类可以分为社科英语(ESS)、商务英语(EBE)、科技英语 (EST)。

ESP教学不仅包含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还具有显著的专业型,其主要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有明确的教学目的。ESP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围绕专业交流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在特定工作环境中能够运用英语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第二,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ESP教学是建立在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基础上,根据学习者的需求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第三,着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ESP更注重教学的实践过程,努力提高学习者在自己专业范围内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ESP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ESP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ESP教学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普通的英语教学只是把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对专业术语等涉及较少,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人才外语知识的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企业对员工外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其专业领域内的外语能力。ESP通过专业化的外语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掌握其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能迅速的吸收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和资讯,并将其运用到工作中,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英语主要是强调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对口语和听力的要求达不到要求。在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上面,也比较缺乏,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开设专业英语或者双语教学,造成社会对通过ESP教学培养出的具有较强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生具有很大的需求。

ESP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以统一通用的书本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对英语的专业应用性关注较少。采取大班教学的形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比较缺乏。ESP教学将根据学生的需求,对不同的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ESP教学有利于学生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个英语基础再好的学生在步入自己的专业领域后,由于对专业词汇、句法结构、表达方式等的不熟悉,并不能读懂英语专业文献或者立即适应自己的工作。ESP教学是一种以专业需求为基础的实用性较强的英语教学,通过ESP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对专业领域的英文掌握得更好,有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2.ESP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ESP是建立在深入和扎实的学术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在研究数量上,对ESP的研究论文有很多。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工具,以主题为检索项,将检索范围设定为文史哲和经济与管理。以ESP和英语为检索词,从2000-2010年共有828篇符合条件的文献;以专门用途英语为检索词,从2000-2010年共有800篇符合条件的文献,其中含有ESP的为359篇。故从1994-2010年共有1269篇符合条件的文献,可见有很多学者开展了对ESP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现有文献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教育等多角度进行研究,具有深入的学术理论研究基础。

其次,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技能。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经过大学通用英语的学习后,大部分学生都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英语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技能是学生学好ESP的必要条件。再次,大多数学校有能力开展好ESP教学。ESP教学是建立在学习者需求分析基础上,围绕专业交流的实际需求开展的,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开展小班教学的模式。目前大多数学校的通用英语教学采用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满足ESP教学要求。此外,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专业教师的外语水平,有些学校将教师有海外留学或者访问学者的经历作为评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些措施提高了高校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也为ESP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师资资源。

三、ESP教学现状分析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ESP教学的开设情况以及学生对ESP教学的需求,观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不匹配现象,通过ESP教学对大学本科英语教学改革提出可行性方案,本课题组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调查问卷》,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河南理工大学4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年级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调查对象入学前家庭生活区域包括大中城市、县级市、乡村;调查对象专业包括土木工程、电气、机械、统计、金融等专业;调查问卷涉及ESP的开设情况、教学设施、教材以及学生对教师总体满意度、对ESP教学的需求等问题。

关于ESP的开设情况,有20.3%学生所在院系已经开设ESP教学课程,有59.7%学生所在院系没有开设ESP教学课程,有10%学生所在院系将要开设ESP教学课程学习。将调查对象所在的专业分为理工科和文科,理工科专业中有78.64%没有开设ESP教学,21.36%已经开设或者即将开设ESP教学;文科专业中有53.25%没有开设 ESP教学,46.75%已经开设或者即将开设ESP教学。可见,多数专业并未开设ESP教学课程,ESP课程在本科教学中没有得到普遍实施,同时,理工科专业开设ESP教学课程的情况远远不如文科专业。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目前ESP教学的现状,本调查从英语课程对就业的针对性、教师、学校设施、教材等方面进行调查打分,10分为最满意,1分为最不满意。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ESP教学现状

ESP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特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工作的能力,目前开设的英语课程安排对未来就业针对性的平均得分为5.82分,即目前开设的英语课程对未来就业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并不是很强。英语课程对未来就业针对性的方差最大,为6.528,即学生对就业针对性满意度的差异是最大的。

将学校ESP教学条件分为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硬件条件主要包括教学设施、教材等,软件条件主要包括教师的授课水平、英语学习氛围等。学生对英语教学设施和教材的满意度分别为5.79分和6.66分。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总体教学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平均得分达到6.91分,平均得分最低的是英语氛围,大多数的学生对学校的英语文化氛围感到不是很满意,究其原因,可能是学校的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活动等比较缺乏,学生感觉英语的学习氛围比较淡薄。

总体来说,对通过学校英语教学而提高英语水平的程度这方面,47.3%学生认为目前的英语教学效果比较好或好①,26.6%学生认为目前的英语教学效果不好或者比较不好。已经接受ESP教学的学生对通过学校英语教学而提高英语水平的满意度为5.35,没有接受ESP教学的学生(所在专业未开设ESP课程或者将要开设ESP课程的学生)对通过学校英语教学而提高英语水平的满意度为6.26。接受普通英语教学的学生比接受ESP教学的学生满意度要高,这说明目前开设ESP教学的专业对ESP的教学效果并不太好。

四、ESP教学需求分析

对ESP教学进行需求分析是为了让教学者和管理者了解学生在ESP教学中的要求,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环节,以便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因此,需求分析被认为是有效实施ESP教学的首要步骤[4]。

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包括为将来工作需要、为通过学校英语课程考试、为方便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等。将需求程度分为1-10十个等级,10为需求程度最高,1为需求程度最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工作或者学习专业知识,其得分分别为7.58和7.57;为通过课程考试需求相对较低,为6.95。因此,教学者和学校管理者在进行英语课程设计时,应该着重考虑开设与学生今后的工作或者学生专业联系更加紧密的英语课程,通过该英语课程的学习,更好的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服务。

图1 对于英语老师知识结构的选择

学生希望开设ESP课程的需求程度为7.71,而希望开设专门针对四、六级考试课程的需求程度仅为6.72。对理工科和文科的学生分别分析,理工科学生对开设ESP课程的需求程度为7.65,文科学生对开设ESP课程的需求程度为7.79,文科学生对开设ESP课程的需求程度略高于理工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教材的内容方面,21.8%的学生希望与所学专业结合,7.5%的学生希望与现行的科普知识结合,15.4%的学生希望与现行的时事结合,55.4%的学生希望上述各个方面结合。关于英语课程授课老师知识结构选择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42%学生希望由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专业教师担任授课老师,只有15.6%学生希望由英语专业毕业的英语老师担任授课老师。目前英语课程实际授课情况与学生对于英语老师知识结构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差距。大多数专业的英语课由外语学院老师授课,本专业能够教授ESP教学的师资资源还比较缺乏。

五、基本结论

本文通过首先对ESP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高校ESP教学的现状和学生对ESP教学的需求情况,得到如下结论和建议:

1.现有的ESP教学课程开设没有达到学生的需求,且理工科专业开设ESP教学课程的情况远远不如文科专业。有59.7%学生所在院系没有开设ESP教学课程,而学生对开设ESP课程的需求程度达到7.71分。因此,学校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经过详细的分析,尽快研究出一套合适的ESP教学模式。此外,学生需求分析是一项长期工作,在该课程完成之后,可以跟踪了解学生完成该课程后的使用情况和学习感受,为今后的课程设计提供宝贵的经验。

2.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今后的工作和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教学者和学校管理者在进行英语课程设计时,应该着重考虑开设与学生今后的工作或者学生专业联系更加紧密的英语课程,通过该英语课程的学习,更好的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服务。

3.加强ESP教材建设。ESP课程的专业方向各异,具有跨学科性质,在教材的选择上各个专业需要采用各自专业的教材[5]。ESP教材需要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相结合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教材。

4.注重师资力量的提升。ESP教学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老师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专业知识,还要求老师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大纲、改编教材等。因此,必须注重师资力量的提高,加强对教师的相关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王鸣阁.论ESP教学发展的必要性 [J].高等农业教育,2001,(6):80-81.

[2]王友良.专门用途英语 (ESP)研究综述 [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11):108-110.

[3]谭菊英.高中英语有效教学中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6):5-7.

[4]李玲,叶文红,李慧.ESP学习者的 EBP需求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178):207-208.

[5]王蓓蕾.同济大学ESP教学情况调查[J].外语界,2004,(1):35-42.

注释:

①将1-10分划为5个等级,分别为不好、比较不好、一般、比较好、好.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英语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教材精读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