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2-09-07 09:15陶莉赵传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巴利格林入院

陶莉,赵传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沈阳 110001)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临床特点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腱反射消失,面瘫及周围性感觉障碍等。严重者累及呼吸肌出现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功能不全;累及自主神经系统可致心律失常[1]。积极而稳妥的早期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临床护理路径是从大量护理实践工作中总结提炼,针对某种疾病特点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详细的护理计划,患者进入临床路径后,护士将按照路径表的标准实施护理工作。为探索这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对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是否比常规护理更加有效,我们进行了1组临床对照研究,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改善格林-巴利综合征预后的护理效果和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08年10月至2010年7月间入院的患者设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间入院患者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的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29例,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19~53岁,平均(37.5±16.9)岁;观察组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1~54岁,平均(36.8±17.8)岁。经统计学检验,2组一般情况及药物治疗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我科现已成立临床路径制订小组,根据格林-巴利综合征常规诊治过程的进度,参照现有国内外格林-巴利综合征护理标准,结合临床经验,整合成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兼顾经济成本的临床路径,内容包括:入院指导、检查、治疗措施、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康复锻炼、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方面。

1.2.2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进入临床路径,由责任护士接待患者,做入院宣教的同时介绍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及作用,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护士需每日按照路径表上的时间要求与内容实施护理计划,执行医嘱,观察病情变化情况并做出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在路径表上做出标识。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

1.2.3 评价指标: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 hel指数(M BI)进行ADL评定),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静脉血栓、便秘),医疗护理质量(疾病知识掌握率、健康知识掌握率)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Bart hel指数按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独立程度进行评分,可以有效地测定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敏感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或功能进展,适于作为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工具。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前后2组M BI评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别,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M BI评分比较(±s,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M BI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后差值观察组(22例) 24.18±17.93 66.33±18.26 42.15±18.22对照组(29例) 25.09±16.77 62.15±22.09 37.06±19.36 t 0.228 0.231 0.276 P>0.05 >0.05 >0.05

2.2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4项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神经内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病情相对较重,治疗费用高,护理难度大,而护理工作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预后及康复十分重要。如果治疗积极,护理措施得当,患者的预后较好,后遗症发生率低。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质量,能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医疗成本,为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创造有利条件。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成效管理模式正在引起医学管理界的关注[2],本文首次采用临床对照试验方法评估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效果。2组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较为可靠。

本文中观察组患者入院即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与对照组相比,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同时护理人员严格按路径程序实施有效的护理,减少了无效住院日,使患者在有限的时间和医疗资源中获得快速治疗和康复,从而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费用,节约了医疗资源。达到了最大程度减少格林-巴利综合征给患者造成的损害,减少医疗费用、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3,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使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标准化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方法,避免传统的经验型护理带来的弊端,促进专病护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护理质量[5]。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6]。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整体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临床护理路径从时间和护理项目两个方面规范护士的每日工作,要求护士更多的深入病房、接近患者,在实施各项治疗、护理工作中讲明道理,从而极大满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Hardy TA,Blum S,Mc Combe PA,et al.Guillain-barré syndrome:modern theories of etiology[J].Curr Allergy Asthma Rep,2011,11(3):197-204.

[2]黄薜燕,陈洁.临床路径的研究现况及特点[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5):1-3,9.

[3]王侠,凌晓华,吴焕林,等.冠心病非手术病人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8):1986-1987.

[4]刘晓燕,臧渝梨,娄凤兰.临床路径的经济学特征及其对临床护理的启示[J].护理学杂志,2009,24(18):85-87.

[5]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9-61.

[6]任慧,王敬荣.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0):23-25.

猜你喜欢
巴利格林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中医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麻辣老师
我喜欢小狼格林
绿毛怪格林奇
格林的遗憾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