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管道人员疲劳风险管理标准差异分析*

2012-09-07 08:59马伟平吴凯旋臧宏伟张继霞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2年12期
关键词:班次调用管道

马伟平 吴凯旋 蔡 亮 钟 辉 臧宏伟 张继霞

1.中国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 (河北 廊坊 065000)

2.中国航油集团津京管道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 300300)

3.中国石油管道秦皇岛输油气分公司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4.中国石油管道北京输油气分公司 (北京 102488)

1 ANSI/API 755-2010简介

过度疲劳会导致人员操作安全风险,应补充必要的休息时间。2010年4月,美国石油学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API)出版了美国国家标准ANSI/API 755-2010《炼油和石油化工人员疲劳风险管理体系/Fatigue Risk Management Systems for Personnel in the Refining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第1版),该标准通过建立疲劳风险管理体系(Fatigue Risk Management System,FRMS)以减轻人员疲劳,FRMS核心内容是12h、10h和8h轮班制在正常工况、运行停止和轮班延长条件下的极限工作时间和极限休息时间,还包括员工工作负荷平衡、员工个人风险评估、科学睡眠和减缓疲劳培训、工作环境设计、临时调用以及疲劳事故调查等内容。

ANSI/API 755-2010适用于炼油、化工、化学工业和LNG接收站的设备运行操作人员,对油气管道行业具有借鉴参考价值。该标准理念比较新颖、技术内容先进,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标准的实施有助于管道运行操作人员减缓疲劳、降低操作风险和提高工作效率,对我国管道企业构建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国内标准简介

针对“石油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治、监测和评估”,国内标准比较完善,例如,SY/T 6284-2008《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监测、评价规范》规定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划分方法,以及监测点设置、监测频次、监测方法、监测结果计算和场所评价。Q/SY 74-2003《健康工作管理指南》规定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物理)识别和评估程序,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方法,并规定了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治理、监护和管理方案。

针对管道运行操作人员 “工作疲劳”、“轮班制度”、“允许工作时间和允许休息时间”等健康工作管理的内容,国内标准存在缺失问题,仅在下列标准中略有涉及,包括GB/T 24259-2009《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GB/T 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SY/T 6358-2008《石油野外作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和Q/SY 200-2007《输油站管理》等。

3 轮班制度

国内标准关于管道运行操作人员“轮班制度”比较简略,各企业做法也不相同。GB/T 24259-2009规定应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明确工作范围、安全措施和人员职责,例如,出示作业许可证、认知管道安全操作要求、管道停运时运行控制以及换班交接,但未规定换班交接的具体要求。Q/SY 200-2007规定运行岗位人员和值班管理人员应实行交接班制度,但未对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延迟等特殊情况进行阐述。

ANSI/API 755-2010针对“轮班制度”涉及的相关术语进行了严格明确的定义,主要有:

(1)轮班工作(Shift Work):一种工作组织方式,工人在同一地点交替工作,在一天不同时段完成相似的工作,以获得比单个工人更长的工作时间。

(2)工作周期(Work Sets):一组连续性的工作轮班,开始新一个工作周期之前,最少有36h的时间间隔。

(3)轮班延长(Extended Shifts):员工在正常轮班制规定的时间之外延长的工作时间,该时间已进入其他轮班制的时间。例如,轮班时间由12h增加至14h,或者轮班时间由12h降为10h,相当于计划性调整轮班制时间。

(4)轮班延时(Holdovers):一种周期性、临时性的班次延时,指由于参加培训、安全会议和其他类似活动而超出正常班时的工作时间,但不包括正常交接班所需的时间,相当于非计划性轮班制时间变更。

(5)运行停止(Outages):指设备单元或站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的计划性或非计划性停止,包括人员集合和遣散。运行中断包括但不限于周转、设备停机和操作响应等。

(6)公开性轮班缺勤(Open Shifts):指可预见的或者计划性缺勤,这类缺勤应至少提前一周通知,需要加班弥补缺勤(非紧急情况),缺勤示例有病休延长、特殊任务或者假期。

(7)临时调用(Call-out):传讯某一员工到工作现场,以执行一项他(她)日程计划以外的工作。

ANSI/API 755-2010规定基本的轮班制日程表的典型安排每周平均工作40~42h,正常的轮班制设置分为12h、10h和8h 3种类型,“轮班延时”时间不得超过2h,如可能,尽量在白班发生“轮班延时”。

4 极限工作时间和极限休息时间

针对“极限工作时间和极限休息时间”,国内标准存在缺失问题,国内标准侧重于划分劳动强度、工作环境温度和允许接触时间,例如,GB/T 4200-2008按照工作地点温度(25~43℃)和接触高温作业时间(2~6h)将高温作业分为4级,按照工作地点温度和劳动强度等级,规定了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制(10~80min),此外,还规定持续接触热后必要休息时间不得少于15min。SY/T 6358-2008规定了石油野外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见式(1),根据体力劳动强度指数,将体力劳动强度分为5级,但未给出针对每个体力劳动强度级别相对应的休息时间。

式中 I—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T—劳动时间率,%;

M—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

S—体力劳动性别系数;

W—体力劳动方式系数;

T3—野外作业时间系数;

P—劳动姿势系数;

Sh—工作班制系数;

E—作业区海波系数。

ANSI/API 755-2010的核心内容是12h、10h和8h轮班制在正常工况、运行停止和轮班延长条件下的极限工作时间和极限休息时间见表1。各种工况下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不得超过相应的数值,否则可能导致员工慢性睡眠障碍,并且避免长期的、频繁的处于或者接近极限工作时间和极限休息时间。

5 员工工作负荷平衡

针对 “员工工作负荷平衡”,国内标准无规定。ANSI/API 755-2010规定应开展初期和周期性的员工技术水平和工作负荷评估,考虑每个月、每个星期和每个班次的工作负荷变化,以及设备启动和停运,还包括非计划性事件(例如飓风后的恢复)和紧急状况等。国外标准考虑比较全面,更为科学、合理。

6 员工个人风险评估

针对 “员工个人风险评估”,国内标准无规定。ANSI/API 755-2010规定员工应持续关注自身疲劳水平,增强在工作岗位的警惕性。如果由于疲劳而无法胜任工作,应及时向管理人员报告。此外,还应关注其他人的疲劳状况。建议在员工之间建立反对疲劳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积极交流个人的睡眠和疲劳状况,以及寻求帮助。多次出现过度疲劳的个人应该向健康专家或者医生咨询,由于疾病、压力和身体机能原因导致疲劳,应考虑实施以预防疲劳为目的的康复计划。国外标准考虑的比较全面,更为科学、合理。

表1 12h、10h和8h轮班制的极限工作时间和极限休息时间

7 科学睡眠和减缓疲劳培训

国内标准侧重于对员工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进行培训,较少涉及健康工作知识,例如,Q/SY 200-2007规定定期对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定期进行员工健康体检,建立员工健康档案;AQ 2012规定应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的培训教育,但未规定具体内容;GB/T 24259-2009规定人员培训应包含以下内容:①熟悉管道系统、设备、管输流体潜在危险性以及操作维护规程;②作业许可证的使用;③防护设备和消防设备的使用;④应急救援措施;⑤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事故。

ANSI/API 755-2010中“疲劳”的定义是:由于被剥夺睡眠时间和/或在正常睡眠时间内熬夜而导致精神和身体的机能减退,可能是由于延长工作时间、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没有充分利用睡眠、或者睡眠障碍、服用了减少或者增加睡眠时间的药物造成的。

ANSI/API 755-2010规定应对利益相关方进行专门的培训计划和支持教育,讲授疲劳原因、风险和可能导致的后果,熟悉睡眠、睡眠障碍、警觉性、昼夜节律和疲劳等基本科学原理,并向利益相关方的家庭成员提供信息,以帮助利益相关方保持警惕、安全和健康。培训内容包括:①基本睡眠、昼夜节律和疲劳生理学知识;②获得高质量、恢复性睡眠的策略;③认识睡眠障碍的症状,以及如何得到合适的医学建议和治疗;④倡导警惕性和健康的生活方式;⑤了解自身工作环境和任务中特定的疲劳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⑥认知疲劳风险负面影响的特征,健康知识,以及减缓疲劳有效方法。

此外,管理层人员还应进行下列内容的培训:①员工技术水平对疲劳的影响;②工作和休息的日程安排对疲劳的影响,以及如何安排日程使得风险最小;③如何管理员工团队使得团队疲劳风险最小;④如何发现员工过渡疲劳;⑤了解由于员工疲劳,将其调离岗位的政策和程序;⑥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对FRMS进行评估、更新和提高FRMS有效性的持续改进过程。

8 工作环境设计

针对“工作环境设计”,国内标准无规定。ANSI/API 755-2010认为长期从事坐位作业的人员应具有持续保持警惕性的能力,避免出现“无意识行为”(执行任务时没有足够的注意力),建议工作环境设计应有助于提高警觉性,工作空间应该有明亮的照明、光照适度或者使用间接照明,以避免眩目和视力紧张。工作站设计应用人体工程学原理,以避免与重复性劳损有关的肌肉骨骼损伤。国外标准考虑比较全面,更为科学、合理。

9 临时调用

针对“临时调用”,国内标准无规定。ANSI/API 755-2010认为临时调用将导致不可预测的工作和休息状态,应保证临时调用人员在重返原工作岗位之前得到充分休息,并考虑以下因素:①夜间的临时调用将导致睡眠障碍;②一天内多次的临时调用可能导致员工无法得到有效的恢复性睡眠;③在下一个预定班次前的临时调用,或者是在一个班次结束后的临时调用,相当于班次延长,执行本标准相关规定;实际上等于是一个延长的班次,应该与相应的规定相符;④在一个工作周期之前或者是在一个工作周期之后的临时调用可能导致累积性睡眠不足。

10 疲劳事故调查

针对“疲劳事故调查”,国内标准无规定。ANSI/API 755-2010规定如果事故与疲劳有关,应确定疲劳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还是间接原因,调查下列信息:轮班模式、连续执行的轮班次数、事故前24h内的睡眠时间、轮班时间(包括加班时间)、事故是在正常班次还是延长班次中发生、是否存在停机等。国外标准考虑比较全面,更为科学、合理。

11 结论和建议

(1)综合ANSI/API 755-2010的适用范围、条款内容细化程度和适用性,建议ANSI/API 755-2010以推荐性石油行业标准采标比较合适,采标一致性为修改采用。

(2)参考 ANSI/API 755-2010,建议 GB/T 24259-2009针对“轮班制度”等相关术语进行定义,规定“轮班制度”的工作周期、设置类型和交接延时允许时间。

(3)参考 ANSI/API 755-2010,建议 Q/SY 200-2007规定管道运行操作人员极限工作时间和极限休息时间,增加“员工工作负荷平衡”、“员工个人风险评估”、“临时调用”等方面的内容。

(4)参考 ANSI/API 755-2010,建议 Q/SY 74-2003增加 “科学睡眠和减缓疲劳培训”、“工作环境设计”和“疲劳事故调查”等方面的内容。

猜你喜欢
班次调用管道
考虑编制受限的均衡任务覆盖人员排班模型①
接好煤改气“最后一米”管道
公交车辆班次计划自动编制探索
客服坐席班表评价模型搭建及应用
核电项目物项调用管理的应用研究
粗氢管道腐蚀与腐蚀控制
LabWindows/CVI下基于ActiveX技术的Excel调用
基于系统调用的恶意软件检测技术研究
MARK VIe控制系统在西气东输管道上的应用与维护
中缅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