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生调研能力的培养
——以“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为例

2012-09-15 11:45吴小建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调研方法

吴小建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安徽 合肥230022)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生调研能力的培养
——以“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为例

吴小建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安徽 合肥230022)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并依据个人经验逐步构建的,建构主义理论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操作技巧的传授和调研能力的培养。但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如何科学的组织调查、如何优化运行机制等诸多问题,通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过程监控和以学生为本等措施完善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调研的能力。

建构主义;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改革;调研能力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建构主义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1]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地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地主动吸收,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大学生调研能力的获得和提高将是其受益一生的能力培养。调研能力培养需要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只有方法、理论的学习,而不去实践应用,就是纸上谈兵。但调查实践再多,没有科学、系统的调查理论知识指导,只能是低水平重复;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寻找理论,再对实践进行总结、提炼,进而帮助学生探索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是实践性与理论性都很强的课程,是一门基础性、交叉性学科,可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和具体的理论指导,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通过对社会调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构建起工具性理论思维,了解和掌握社会研究的方法,在学习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结合社会的现实问题,设计相应的社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工作,提升大学生调研的能力。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以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在自我构建过程中掌握、理解知识,提升大学生调研能力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改革的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尝试

根据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改革中“坚持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探索社会调查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与开展大学生社会服务的新功能和新领域”的精神,采用边实践、边研究、边归纳总结提高的工作模式,推进社会调查教学改革。力争使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如何使课堂理论讲授与调查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相辅相成;(2)如何能提高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积极性,选择调研课题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努力应用所学知识,使其真正提高调研能力;(3)如何在调查实践中真正体会到科学方法与程序的魅力,培养其良好的调查研究习惯与素养[2]。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链式实践教学模式,并由过去的自选题目调整为现在的定向题目,将选题确定为:“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调查”三个专题,设计调查问卷,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任意选择一个选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输入数据库,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将方案的研讨、实地问卷调查、机房数据分析和最终实践总结串联起来,将教与学有机联结起来,构成社会调查方法链式教学与实践模式。根据一环套一环的链式原理将教学与实践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以达到教与学最优状态的模式[3]。(见图1)

图1 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流程图

为更好地开展社会调查工作,召开了社会调查工作培训会,培训会明确了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原则、具体的操作办法和要求,以确保尽量减少调查的实际操作误差,保证调查质量;制定并颁布了《社会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编写了社会调查操作指南,每位参加社会调查的学生人手一册,对社会调查改革的组织与管理、实施方法、具体步骤、服务与指导、调查问卷的内容等及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有效开展调查工作提供了保障。为加强对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的调查样本的适度调控,保证调查样本分布的相对均衡,指导教师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了认真审核和验收,以确保调查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在成绩评价过程中,采取平时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任务评价方法,重视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素质的提高,侧重考察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

二、改革的成效:理论知识与调研能力双重提高

尽管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改革本质上属于一项教学改革,但对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实现《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与综合实践环节改革的无缝对接。它使参与调查的学生在掌握《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操作,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应用和转化,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了社会,掌握了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达成课程学习、集中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等多重任务,有效解决了以前《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缺乏实践,社会调查流于形式,社会实践活动难以监控和落实等长期困扰理论与实践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使《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真正体现其实践性。

其次,提升学员的实践能力。定向调查的问卷是根据调查主题设计的,调查对象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在调查的过程中需要和调查对象沟通,需要走访、座谈、做记录、听辅导、统计、写作等,在完成调查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调查统计的方式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调查情况撰写调查报告,将之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写作的能力。无形产出可通过有形产出得到一定的体现。“这是一种全方位的集课程学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于一身的系统性训练,真正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4]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觉创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三,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探索各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搜集大量有价值的教学参考资料,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独立完成的整套调查的原始资料、统计分析资料和研究报告等,为今后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案例,有针对性地对存在大学生调研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研究的成果将指导《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最后,充分发挥《社会调查方法》的课程特点,搭建社会化服务的平台。以社会调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为契机,探索出一条结合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使课程的独特优势和功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应用,也可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项调查提供资料收集的平台。三个专题都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与政府关心的课题,调查的数据与总结报告,都向社会公开。“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其潜在功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教育之外的其他服务,而当前社会调查方法实践环节的改革,就为此提供了一种可能”[5]。

三、困境与挑战:理论与实践如何并重

从目前社会调查改革实施的情况来看,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调查选题既要新颖,有意义,又要具有可行性,不能光凭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合理的、准确的操作性“任务”。在组织调查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的实地调查不能精确评价个人在团队中所作的贡献,出现个别学生“搭便车”的现象,以学生个人单独进行实地调查则不利团队精神的培养,存在着是以小组还是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实进行实地调查的两难选择。

其次,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在实施方案中对分工合作机制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辅导员与学生基本上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责任分工架构不尽相同,具体效用有待进一步观察,合理的责任架构尚有待创新与确立。相关的考核验收办法不健全,特别是对学生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调查结果的考核验收,尚无统一的标准和详细的操作办法与措施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的质量。

最后,社会调查的改革有助于综合实践环节工作的规范化,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与以往的社会调查形式相比较,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增大,尤其在试点改革初期,负责参与此项工作的教师需要思考推进此项工作的制度安排,协调各方力量,还要做大量的学生培训以及问卷质量监控工作,教师的工作压力一般都比较大,容易出现畏难情绪。而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调查的指导质量。对于学生特别是没有参与调研方案和问卷设计工作的学生,在前期参与度不足的情况下,对于问卷调查的热情和认知会受到一定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和学生有一个心理调适的过程。

四、完善与提高:建构主义引领下大学生调研能力提升之道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学习活动发生后,学生通过交流、沟通和实践,在自己原有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对社会调查方法理论的介绍要本着“广、博、精”的原则,使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脉络。方法的传授则本着“简单易懂、可操作”的原则,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将理论教学与调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充分了解学习者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自己应用调查方法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最终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及提高调查研究的理论知识。

首先,构建合理的社会调查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社会调查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和教师首先需转变观念,树立起以培养“用得上、干得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和一定创新精神人才的教育理念,确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其次,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规范,形成较为合理、科学的教学规范、教学指标和考核标准,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用,建立健全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用制度规范实践教学活动。最后,把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改革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形成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社会调查实践教学质量关键的要素。教师是提高社会调查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改革对教师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付出许多努力,要与学生互动,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点评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得与失,好与坏。教师应该熟悉各个环节的做法与应用知识,应该耐心细致,还要具有较强的临时反应能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管理的水平,形成长效机制,并适当予以奖励。“对教师参加专业实践、指导实践教学要采取鼓励政策,在工作量计算、酬金分配、职称评定方面都要有所体现,成绩卓著、表现突出的教师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6]

同时,注重过程,监控全程是提高社会调查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通过全程监控,一方面可以强化社会调查实践教学管理意识和质量意识,推动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改革,使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同时也能及时地肯定成绩和发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不断提高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改革的质量。在正式调查之前要认真完成对参加调查的学生的培训,在调查中,教师要适时对调查情况进行检查,并制定相关的考核验收制度,按照社会实践考核标准,对完成调查数据采集和撰写总结报告的学员做出评价,成绩合格者,给予相应的社会实践学分。

最后,以人为本,方便学生是提高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改革质量的根本途径。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调研能力的提高出发点和归宿点。首先,在社会调查实践环节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和形式上,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调查题目和调查方式。让学生能相对独立自主地运用他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针对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面上分散,点上集中,在教师统一的指导下,既可以进行宏观上的协调,又可以加强指导和服务,确保每一个学员在社会调查老师的指导下参加实践活动。最后,在社会调查集中实践环节教学时间安排上,尽可能方便学生,调查时间安排在节假日期间便于学员利用假期完成调查问卷。

“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认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7]社会调查实践教学的改革不在于内容和形式有多么新颖,而在于能否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在于能否切实改善他们的应用能力,促进他们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提高,如何构建符合实践教学规律,在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改革中考虑到现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是我们在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

[1]李小东.从建构主义角度看美国文化的教与学[J].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2):48-49.

[2]聂玉梅.大学生调研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社会工作,2010,(9):18-19.

[3]帅友良.社会调查方法教学改革与实践模式探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73-75.

[4]丰云.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效分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9-11.

[5]王朝中.远程开放教育集中社会实践改革之我见[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5):44-45.

[6]马武玲.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12-13.

[7]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N].大公报,1944-12-16.

College Students’Research Ability Train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the Course“Social Survey Methods”Teaching as an Example

WU Xiao-jian
(Anhu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Heifei 230022,China)

Constructivism holds that knowledge is gradually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based on a learner’s experience.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for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the theory and practice should be well combinined in the course“Social survey methods”teaching.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training of the students’skills and research ability.But in the process of the teaching reform,there still exists such problems as how to organize surveys properly,and how to optimize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so on.By build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monitoring and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students-oriented,we can improve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research ability.

constructivism;social survey;practice teaching reform;research ability

G641

A

1009-9735(2012)01-0055-04

2012-02-16

2010年度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20101999)。

吴小建(1974-),男,安徽安庆人,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实践教学。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调研方法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用对方法才能瘦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