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育人职能的丧失及其对策研究

2012-08-15 00:48李运庆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职能大学学校

李运庆

(国家林业局职教中心,江苏 南京210046)

浅析大学育人职能的丧失及其对策研究

李运庆

(国家林业局职教中心,江苏 南京210046)

大学职能的不断拓展以及大学办学水平衡量标准的不断变化,使得高校人才培养的职能日渐式微,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各高校必须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并从管理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评价体系建设等层面着手重塑大学人才培养职能的核心地位,以此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大学;育人职能;丧失;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大学在社会中地位、作用及影响的不断扩大,使得当今社会对高校的要求不断增加和提高,与之相适应,大学自身的职能也在不断分化和扩展,由最初单一的人才培养职能,逐渐演变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并举的格局。如今,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知识社会、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在职能构成以及对国家、社会以及公众的影响方式方面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和转变,并最终导致其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日益彰显及人才培养职能的日渐没落和式微。由此,使得高校一方面在办学规模和社会影响方面不断发展和扩大,取得了以往大学所无法比拟的巨大成就,但另一方面,其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以往相比却有所下降。这种状况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更重要的在于其从长远意义上损害了大学自身及国家、社会以及学生个体的根本利益。因此,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

一、大学育人职能式微的基本表现

(一)教学质量不再是大学办学水平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导致高校教学质量的下滑及对高校教育质量建设的忽略

大学创办之初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联合体,其最初的职能也主要是人才培养职能,因此,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最基本、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和标准。但随着大学职能的不断拓展以及当前大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的日趋多样和复杂化,使得真正体现大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因素所占比重越来越少。而且,从当前高校评价体系来看,与其说其重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毋宁说其更加重视科研成果、师资队伍以及院校规模等可以进行数字化、操作化的衡量指标和因素。由此,使得各高校以加强教学质量建设为名,日益追求科研成果和院校规模等的不断扩大,由此,最终造成大学人才培养职能的日显没落和教学质量的不断下降。教学及人才培养不再成为大学的核心和基础,而逐渐沦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附庸。

(二)教授不愿承担本科教学,难以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教授作为大学教育教学力量的精华和核心,其不仅是大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最高代表和集中体现,而且是整个学校学术水平和社会声誉的象征和代表。因此,教授授课、尤其是对本科生的授课,其所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学科、对专业、对知识的深层解读和祛魅,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人生道路的引导。但由于当前我国高校对教学与科研不同的重视程度以及教授授课所获得的利益较少等缘故,使得很多教授不愿承担本科教学,如今,“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教学现在不像过去那样重要了;研究已经更加重要了。就出现了所谓的‘非教师’(nonteach-er)——‘地位越高,与学生关系越少’。”[1](P24)这不仅不能使本科生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不能使学生受到高水平的学术熏陶、养成良好的学术兴趣。同时,这也导致部分教授忽视其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造成高校教学氛围淡薄、教学地位削弱。

(三)师生关系异化,人才培养内涵发生质变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其短短一句话道出了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职责和使命。但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理念和思维方式在高校校园的扩散,使得高校教师逐渐忘记了自身的基本职责和任务,而将自己的本职工作打上了经济利益的烙印,很多教师,尤其是研究生导师们招生的主要目的不是人才培养,而是为了满足学校的招生任务要求和自己的课题及工作需要。很多教师没有将招来的学生当作学生看待,而是将其作为“打工仔”而使用;许多学生也不将自己的导师视为真正的导师,而是视为“老板”,以前纯洁、高尚、胜似亲人的师生关系变成了雇佣关系,这不仅失去了师生关系所应固有的“传、帮、接、带”的知识传授、人格养成等功能,而且,造成了师生间矛盾的激化和感情的丧失,有许多师生因为利益冲突而视为仇人,有的甚至引起纠纷,诉诸法律。

(四)行政办学色彩浓重,教师地位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大学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智力中心和咨询中心,其不仅是现代知识的主要传播地和发源地,而且应是现代社会价值理念和学统、道统的引领者和规制者。而教师作为学校的两大主体之一及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和核心,其本身即是大学文化及大学精神的核心代表和创造者、传播者。因此,各大学理应给予处于大学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有的自由和相应的地位,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但从当前我国高校管理模式来看,行政办学味道较为浓重,很多理念及规章制度和办学行为,不仅扼杀了师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而且,导致了教师主导地位的沦丧和教师主人翁意识的匮乏。由此,使得很多优秀的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行政职务的追逐和行政事务的纠葛上,而用在教学和研究上的时间则越来越少,有的教师的学术事业甚至完全荒废,由此,造成了学术氛围的荒芜及学术资源的严重浪费。

(五)大学课程设置过专、过窄,大学成技工培养中心

大学课程是进行大学教学的主要载体和途径,课程内容的结构和层次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由于我国当前就业压力较大,很多高校将就业率作为自身办学的根本目标,在课程设置上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培训,因此,很多高校虽然课程门类较多,但大部分课程内容狭窄,仅仅局限于个别领域和层面,视野不够开阔。而且,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不分专业、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仍然采取应试教育的授课方式。这种课程设置和教授体系既不能使学生形成宽博的知识基础,也不能使学生得窥知识殿堂的全貌,更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整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充分发展和人格的健康成长与进步。由此,导致很多学生仅仅沦为技工和职业的奴隶,无法培养顶天立地、能够应对现代社会要求的现代人才。

(六)学校规模过大,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照顾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以及高校合并潮流的不断推进,使得很多高校在师生人数及院校规模方面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这虽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的规模,为适龄人口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与此同时,由于很多高校招生人数增长过快,使得其在教师数量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学生的增长速度,由此造成学生人均教学资源的减少和师资力量的匮乏。这种状况的持续存在,一方面,使得高校授课班级规模不断扩大,造成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下降;另一方面,使得教师面对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远远超过教师的承载能力。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使得很多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指导而放任自流,很多学生不仅无法学习和掌握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反而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和思想,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和初衷,造成了教育资源及人力资源的双重浪费。

二、大学回归人才培养职能的基本举措

(一)教学管理部门进一步转变思想认识和职能定位,树立并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包括教学管理人员在内的教学辅助人员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学生对于学校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充分尊重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努力树立并践行“以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时时处处以学生为重。具体而言,可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建设。其一,教学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定位,不断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教学管理部门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机构,其本身除了应具备管理、组织、协调和指导功能外,其更应具备服务功能,尤其是应具备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和功能。因为,无论从师生数量还是从学校自身的人员构成及日常运转方式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的绝对主体和核心。教学管理人员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宏观组织和规划者,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为学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和支持。因此,各高校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明晰自身在学校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能定位,坚决祛除行政化的办学思想和理念,真正树立并践行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管理理念和思想。二,教学管理部门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树立服务意识和思想仅仅是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开始,其关键还在于服务能力的养成和建设。这就需要各管理人员一方面不断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掌握高校办学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另一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的培养和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其三,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吸纳学生参与日常教学管理。学生作为学校的两大主体之一,其不仅是学校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对象和根本目的之所在。而且,从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情况来看,学生是最直接的参与者和接受者,因此,在高校日常管理、尤其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征求、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学生督察队、学生会以及各团体建设等途径,积极吸纳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中去,以此,确保学校的健康发展及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并保障教师积极参与教学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实施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对学业、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与形成,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及对教学的参与程度对学校及学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因此,学校必须一方面采取多种举措,鼓励并保障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具体而言,可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开展工作。其一,采取多种举措,鼓励并保障所有教师积极参与对学生、尤其是对本科生的教学和辅导,以此,在保障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传统。在此过程中,学校要出台具体的举措,给予授课教师更多的经济补偿和政策倾斜,一方面从经济上、政策上给教师上课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出台具体措施对教师、尤其是对教授授课进行详细、具体的硬性规定,并严格执行,以此保障全体教师、尤其是教授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和授课。其二,任课教师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受制于其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因此,各任课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专业研究和探索,系统、深入的掌握本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尤其是专业课任课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实践和锻炼,掌握本学科专业领域最前沿、最核心的知识和技术,以此保障教育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时效性。其三,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努力构建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任课教师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教学工作对教师的重要意义,从思想认识上加以重视和强化,树立对教学工作的敬畏感和崇高感,形成健康、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另一方面,要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真正将学生作为自身职业生涯的核心和根本目的之所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对其尊敬的唯一来源是他的人性和理智品质”[2](P8)。其四,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任课教师要根据自身所授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选择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此外,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师生比及教学设施情况,尽量探索、实践小班化教学及学生导师制等教学和管理方式,以此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三)进一步改革、完善高校综合评价体系,确保教学在大学中的核心地位

学校评价体系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指标和指引性规范,其不仅决定学校的现有地位和发展方向及趋势,而且,决定学校的发展定位以及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态势。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大学评价体系的评价、衡量、引导、协调和反馈功能,重新树立教学在大学的核心地位。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其一,进一步加大教学在高校综合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确保教学在大学中的核心地位。国家及高校自身在对学校的综合评价中不能仅仅从院校规模、师生数量、科研成果等可量化的因素出发进行大学、学科、专业的排名和定位,而应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建设、考察和评价,并将人才培养过程及结果纳入到高校综合水平的评价中去;要进一步加重教育教学在总体评价中的比重,凸显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和具体效果,进一步确立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在大学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职能定位。其二,构建分类多样的大学评估制度和标准,准确评估大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有学者指出,“如果研究一下其他国家以不同院校的不同使命而区别衡量院校成功的情况,我们就发现我们所运用的评估方式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的评估就有失偏颇。”[3](P16)而且,从我国现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来看,其尚存在指标体系偏重水平评估,没有充分考虑学校的发展速度;部分指标可测性较差,没有充分考虑专家评估时的可操作性;以及部分指标独立性不强,没有充分考虑指标设计的科学性等问题[4](P51-52)。因此,国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学科、行业组织应根据自身的职能定位,结合学校、学科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分类、多样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以此在促进高校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构建齐全多样的高等教育体系。其三,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由于现代知识的突飞猛进,使得大学自身的所具有的学科门类不断增多,而由于各学科研究对象和能力培养目标的不同,使得其对学生的要求也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但从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来看,大部分考核方式千篇一律,既没有根据学科特点设计考试考核办法,也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用这种评价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沦为记忆的工具,导致了学生学习能力的丧失,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无法达到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更不能培养合格的现代社会的建设者。哈贝马斯指出,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是文化超越自然的标志,而认识是由兴趣促成和推动的,兴趣贯穿于人类日常的工具行为和交往行为中。梁启超也认为,趣味是生活得原动力,趣味丧失,生活便成了无意义。因此,教育的精髓,不是灌输知识量的多少,而是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和自觉[5](P107)。因此,必须改革现有高校的考核办法,真正从学生出发、从学科结构出发,制定适合学生和学科、专业特点的考核方式和方法,有效的保障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美)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第五版)[M].高铦,高戈,汐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周国平.周国平论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英)夏托克.成功大学的管理之道[M].范怡红,主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伊继东,张绍宗,铁发宪.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何家栋.学统和师道的重建——不能回避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A].丁东,王彬彬,等,编.大学沉思录[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Brief Analysis of the Loss of University’s Education Fun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LI Yun-q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Nanjing210046,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university’s functions and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its measure,making the university’s personnel training function is declining,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personnel training.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establish a real health-oriented concept,and from the construct of management ranks,the ranks of teachers and evaluation system,and so on to rebuild the func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s core position in the universities,so as to protect the personnel training’s quality and lev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iversity;the functions of educating;lose;countermeasure

G640

A

1009-9735(2012)01-0025-04

2011-10-19

李运庆(1980-),男,山东淄博人,国家林业局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职能大学学校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职能与功能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学校推介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