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录学看艺术学学科的独立与建设

2012-09-17 09:04
关键词:分类法图书分类

尹 文

(东南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目录学在中国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目录学一词始见于十一世纪《苏魏公谭训·卷四》:“此儿有目录之学”语。早在唐代,僧人智升《开元释教录序》曰:“夫目录之兴也,盖所以别真伪,明是非,记人代之古今,表卷帙之多少,庶拾遗漏,删夷骈赘,提纲举要,历然可观也。”十八世纪晚期史学家王鸣盛(1727-1797),在《十七史商榷》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张之洞《輶轩语》说:“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读书要“因类以求,各有专注。”是所谓“有专门之书,才有专门之学”。

目录学属于文献学的范畴,具有“条别学术异同”,“考镜学术源流”①章学诚《校雠通义》序:“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辩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于此。”的作用。从文献学的目录学可以得知艺术学科在中国目录学中的历史形成与学术位置。学科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不断成熟、发展、壮大,提出新的学科分类要求,明确学科概念与学科位置。当文献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建立新学科的文献目录。在古代目录学中,艺术门类于南宋形成门类文献目录以后,一直延续到现代。20世纪图书目录有艺术门类,但是在学科目录中则隶属于文学,显然这是一个不合乎学理的现象。本文研究的目的,试图从文献学的目录学,梳理艺术学科的历史形成与学科位置。

一、“术艺志”、“杂艺”、“杂艺术”

1.西汉刘歆《七略》之六艺略

《七略》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古籍文献目录,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参与校书,刘歆编成《七略》。《七略》原书已经佚失,其基本内容保存在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据载《七略》:“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辑略》是全书的总要,颜师古注:“辑与集同,谓诸书之总要。”《七略》的图书分类实际上是六大类。《七略》将《六艺略》放在图书文献门类目录之首的位置。六艺是中国学术的总汇,是中国古代思想理论的源泉,所以位于图书文献之首。六艺之中包含有艺术的内容,如《礼记》中的《乐记》;《诗经》中的音乐。但是没有艺术略(表1)。

表1 西汉刘歆《七略》

2.刘宋王俭《七志》之术艺志

《七略》经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创造以后,仿造其图书分类法的不乏其人。影响较大的有刘宋王俭《七志》分类法,王俭(452-489),字仲宝,琅琊(山东临沂)人,公元473年,王俭依照《七略》之体,增加道、佛二经,编撰了《七志》四十卷,《南齐书·王俭本传》作四十卷,实为九志,上表献之。据《隋书·经籍志》称《七志》,《七志》经典志、术艺志、图谱志含有艺术文献的成分(表2)。

表2 刘宋王俭《七志》中“术艺志”纪方技

七曰图谱志 纪地域及图书道、佛附见 合九条

3.南朝阮孝绪《七录》之杂艺

《七录》是一部私人著作,与政府藏书无关,南朝梁阮孝绪撰。阮孝绪(479-536),字士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附近)人。“年十三,偏通五经”,家有百万遗产却坚辞不受。终身隐居不仕,“博极群书,无一不善,精力强记,学者所宗。”著有《七录》12卷,总集众家,创为新的图书目录,在刘歆《七略》,王俭《七志》的基础上又推进了一步。阮孝绪《七录》分类法中依然没有明确艺术的位置。只有“杂艺”与杂占、医经、五行、历算等并列。由于《七录》失传,杂艺的书目难以查考(表3)。

表3 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分类法中有“杂艺”

4.《旧唐书·经籍志》之杂艺术

《旧唐书》修成于941-945年之间,《旧唐书·经籍志》全部删节于《古今书录》,以四部甲乙丙丁分录图书,在丙部子录有“杂艺术类十四”图书门类目录,出现了艺术图书门类目录,并且从“兵家类”中抽出《棋势》《象经》、《投壶经》等图书归于艺术类(表4)。

表4 《旧唐书·经籍志》丙部子录有“杂艺术类十四”

二、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明确了艺术学科的独立分类

两宋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繁荣的时代,绘画、陶瓷、建筑、书法、金石艺术,图书典籍出版收藏均达到鼎盛的高峰。艺术图书文献取得了独立的学科位置。

著名史学家郑樵(1104-1162),字渔仲,福建莆田人,因居夹祭山,号夹祭。南宋高宗时,担任过图书管理员“架阁”和编修。毕生从事学术研究,无书不读,对诸经、各史、天文、地理、音乐、艺术以及金石、考古、草木、鱼虫等等都有钻研。郑樵是一位大目录学家,他说:“类书,犹持军也,若有条理,虽多而治,若无条理,虽寡而纷。类例不患其多也。”将图书分为十二大类,八十二小类,四百四十二种,尽收古今图书著录于一编。郑樵认为:“类例既分,学术自明”。郑樵《通志》卷七十一《校雠略·编次必谨类例论》:

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例之不分。有专门之书,则有专门之学;有专门之学,则有世守之能。人守其学,书守其类。人有存殁而也学不息,世有变故而书不亡。以今之书校古之书,百无一存。其故何哉?士卒之亡者,由部伍之法不明也;书籍之亡者,由书类例之法不分也,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虽亡而不能亡也。

用郑樵的这段话看中国艺术学的发展历史是非常精当的,艺术学科没有独立以前,艺术是客观存在的,艺术学科独立以后,艺术学的学科位置得到了确认。《艺文略》十二大类图书中有了“艺术类”的明确位置,其十二大类列表如表5。

表5 南宋郑樵《艺文略》有“艺术类第九”独立分类

这是中国历史上音乐与艺术类图书文献第一次明确单独分类。“乐类”分为第三,“艺术类”分为第九,在此基础上再分其艺术小类。郑樵的“乐类”、“艺术类”独立分类法卓有远见,是两宋艺术繁荣的必然(表6)。

表6 南宋郑樵乐类、艺术类具体内容

南宋时期的艺术包含了体育骑马射箭、打马球、下棋、杂戏、绘画等内容。南宋郑樵的艺术分类法,射箭、骑马又回到了艺术之中,投壶、博赛、弈棋、弹棋 、打马、双陆 、打球属于体育游艺。书法篆刻艺术分在《金石略》中,音乐为《乐类第三》。南宋时期艺术的具体内涵以绘画、游戏、体育为主。

南宋端平中,郑樵的族孙郑寅“以所藏书为七录:曰经,曰史,曰子、曰艺、曰方技、曰文、曰类。”[1]3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称郑寅七类“在分类学中,颇尽合理。……类书包含一切,更不宜屈居子末。今郑寅能拔艺、技、类与四部抗颜行,真可谓目光如炬矣”[1]4。经、史、子、集的集部内容,具体成为了艺术、方技、文学、类书,这样艺术图书典籍的地位得到了确认与提升。

南宋尤袤(1127-1194)《遂初堂书目》以经史子集四部类,在子部有(9)杂艺。集部分五类:(1)别集,(2)奏章,(3)总集,(4)文史,(5)乐曲。杂艺之说沿用了《旧唐书·经籍志》的方法。其中“乐曲”的独立分类值得注意,是南宋时勾栏瓦舍词曲音乐繁荣的记录。

三、《四库全书总目》的艺术分类

1.三国郑默《中经》第一次四部分类

四部分类法与三国郑默有关。郑默,字思元,任魏国秘书郎,考核旧文,删省浮秽,编典籍《中经》,分图书为四部,总括群书,是完善四部分类法。秘书监冒勖为中经编制《中经新簿》分天下图书为四部,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四部分类体系的目录(表7)。

表7 三国魏·郑默《中经》四部分类法

2.《隋书·经籍志》没有艺术分类

东晋著作郎李充在编《四部目录》时,把次序进行了调整,成为“秘阁以为永制”的经、史、子、集四部,确定了四部分类法的正统地位。四部分类法将图书分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经书是在六艺经典的基础上,加上孝经、论语、纬书、小学,与历史书区分开来。子部是诸子百家之书。《隋书·经籍志》的分类中,没有明确的艺术文献的位置。《隋书·经籍志》的分类如下表8。

表8 《隋书·经籍志》图书分类

3.《四库全书总目》书画、琴谱、篆刻、杂技艺术

清代乾隆年间修成《四库全书总目》,建立了系统的图书文献分类法,艺术书目文献的门类位置再次得到肯定(见表9)。

(1)确立子部艺术的分类

中国艺术包含书法、绘画、音乐、戏曲、曲艺、篆刻、杂技。书法篆刻作为艺术,这是中国艺术学的特色。而古代“艺术”,包括一般所称的美术和游戏在内。书画之属是讲写字、绘画艺术的书籍文献。琴谱之属是关于古弹琴的乐谱与琴论的书籍,篆刻之属是讲篆刻艺术与论印章的书籍。

“杂技”一词的含义比较不确定,在术数类有“杂技”,在艺术类也有“杂技”。占卜命象、五行阴阳的杂技与表演杂技应该是有所不同的。艺术类的杂技之属大体是关于游戏方法的书,与现代的杂技艺术相近。杂技作为艺术,需要引起艺术界的足够重视。杂技是艺术,是四库全书总目中已经界定的艺术类型,是典型的表演艺术。中国杂技艺术水平非常之高,杂技表演的历史又非常之悠久,在汉代画像石中有大量的杂技表演画面,在今天的国际杂技舞台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全世界富有盛名,与此同时,中国杂技的理论总结工作还远远的滞后于艺术实践,缺少应有的重视。中国杂技艺术的学说地位还有待于提高。

(2)《四库全书总目》对经部与子部艺术分类的观点

艺术是发展的、变化的、运动的,人的观念和认识也在变化,经典文献具有正统的地位。在编撰《四库全书总目》时,就存在着艺术文献入经部还是入子部艺术的分类问题。在封建社会制度的正统观念下,诗、礼、乐、小学属于经部,是经典文献之大道,艺术还是小道末技。《四库全书总目》凡例说:

表9 《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

古来诸家着录,往往循名失实,配隶乖宜。不但《崇文总目》以《树萱录》入之种植为郑樵所讥,今并考校原书,详为厘定。如《笔阵图》之属旧入小学类。今唯以论书者入小学。其论八法者不过笔札之工,则改隶艺术。《羯鼓录》之属旧入乐类,今唯以论律吕者入乐。其论管弦工尺者不过市俗之音,亦改属艺术。

乐类在经部,《乐经》已经失传,六经仅仅存五经。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乐经》。历来都把音乐理论和器乐理论有关的著作来填补这一类的空白。关于较后的乐器使用技术图书,则入子部。《四库全书总目》在经部的礼、乐,与子部艺术类的图书分类方面遇到了《乐》、《诗》、《礼》三者之间艺术整体性关系不可分割的问题。乐是乐曲,《礼记》中有《乐记》,而诗的文字又是乐曲的歌辞。《经部·乐类序》说出了其中的关系:

沈约称《乐经》亡于秦。考诸古籍,唯《礼记·经解》有乐教之文。伏生《尚书大传》引辟雍舟张四语,亦谓之《乐》。然他书均不云有《乐经》。大抵《乐》之纲目具于《礼》,其歌词具于《诗》,其铿锵鼓舞则传在伶官。

《乐记》原有二十三篇,其中十一篇保存在《礼记》和《史记·乐书》中。其余十二篇仅存目录。相传作者是战国时人公孙尼子。音乐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流变已经不是《乐经》原谱。为了维护礼教的尊严,高雅的庙堂音乐放在经部,文人士大夫的古琴为大雅放在子部艺术类,民间小唱南北曲通俗音乐放到词曲类。绝不能入经部。戏剧艺术在《四库全书》中只能放在词曲类。

礼教经典音乐与市井民间流行音乐,在艺术文献的分类法上,前者属于经部,后者属于杂艺与词曲两类以维护封建礼教社会次序。但是古琴是大雅,大雅的古琴曲也面临着在文人墨客之中通俗化的问题。在《子部·艺术类序》说:

琴本雅音,旧列乐部。后世俗工拨捩,率造新音,非复《清庙》、《生民》之奏,是特一技耳。

高雅的庙堂音乐,产生了新的变化。带来了山人墨客的音乐潮流,高贵的庙堂音乐成为文人墨客“识曲赏音”的雅事。《四库全书总目》在艺术类杂技之属案语说:

《羯鼓录》、《乐府杂录》、《新唐书志》皆入经部乐类,雅郑不分,殊无条理。今以类入之于艺术,庶各得其伦。

唐代歌舞音乐繁荣,受西域胡人和各民族的艺术影响,音乐创作有了新的发展,正统的汉族古典音乐已经不再纯正,揉进了西域胡人音乐的成分。为了区分纯正的大雅之声与郑声,同样是音乐文献,但是分别收入经部、子部,以示其雅正与野逸。《四库全书总目》艺术类琴谱之属案语说:

以上所录皆山人墨客之技,识曲赏音之事也。若熊朋来《琴谱后录》、汪浩然《琴瑟谱》之类,则全为雅奏,乃列乐类中,不与此为伍矣。

《四库全书总目》的音乐门类书籍,在分类方面遇到的问题,正是今天的艺术学工作者解决的问题。音乐由庙堂大雅向市井通俗的发展,一方面是保护经典音乐的正统地位,一方面是鼓励新的音乐流派的发展。古今中外音乐艺术的交融、创新、发展,给艺术带来旺盛的生命力。今天的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可以同台演出。说明了艺术的发展与变化。

以《四库全书》的类目而言,集部词曲类有南北曲之目,是关于曲的批评、方法与史料,以及作曲时关于格式与用韵检查的书。戏曲今天属于艺术,戏文又属于文学,戏曲的剧本具有文学的特征,曲牌具有音乐的属性,演员的表演具有艺术表演的属性,所以说戏曲具有文学和艺术的双重属性。

艺术的多样性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的谱录类中也出现了问题。《墨经》、《砚谱》是文房四宝,《云林石谱》是观赏雅石,与《荔枝谱》、《笋谱》、《酒谱》同归与谱类,没有能够按照图书的内容进行分类,显得不够精当。学习的入门,需要专门的图书,各行各业的不同,入门的图书也不同。

由于《四库全书》典籍繁浩,又有《四库全书提要》,提取其精要篇章,引领群书。张之洞说:

《四库提要》为群书在门径,《汉学师承记》为经学之门径,《小学考》为小学之门径,《音学五书》为韵学之门径,《史通》为读史之门径,《历代帝王年表》为读史之门径,《古今伪书考》为读诸子在门径,《文心雕龙》、《诗品》为读诗文之门径,《声调谱》、《说诗啐语》、《四六丛话》、《历代诗赋》为诗赋四六之门径,《书谱》、《续书谱》、《艺舟双辑》为学书之门径。

张之洞依照《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分类法,著《书目问答补正》,艺术列于子部艺术第九,“举其典要可资考证者,空谈鉴赏不录”[2]151。开出专论书法的书目为:唐张彦远《书法要录》十卷。收入梁庚肩吾《书品》、唐张怀瓘《书断》。宋朱长文《墨池编》二十卷。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九卷,《补遗》一卷。唐孙虔礼《书谱》一卷。宋姜夔《续书谱》一卷。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六卷,《附录》三卷。

专论绘画的书目为: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十卷。唐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一卷。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六卷。宋邓椿《画继》十卷。元夏文彦《绘图宝鉴》五卷。清周亮工《读画录》四卷。清张庚《画徵录》三卷,《续》二卷。清胡敬《南薰殿图像考》一卷。

统论书画的书目:清《佩文斋书画谱》一百卷。

论法帖的书目: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三卷。宋董逌《广川书跋》十卷。宋曹士冕《法帖谱系》二卷。清王澍《阁帖释文考正》十二卷,《虚舟题跋》十卷,《补原》三卷。清翁方纲《苏斋题跋》二卷。清姚鼐《法帖题跋》二卷。

专论印章书目:元吾邱衍《学古编》一卷。清桂馥《续三十五举》一卷。清周亮工《印人传》三卷。

专论乐的书目:宋朱长文《琴史》六卷。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一卷。

四、清代孙星衍《孙氏祠堂书目》中的金石、书画分类

孙星衍(1753-1818),清经学家,字渊如,又字季仇。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乾隆进士。历官编修、刑部主事、山东督粮道。对经史、文字、音韵、诸子百家、金石碑版都曾涉及,工篆隶,精校勘,将群书分为十二类,将小学、金石、书画单独列出门类,从艺术学的角度,将文字学、音韵学、金石学与书画单独成为艺术的门类,与经学、小学、史学、医学并列。其分类目录如下表10。

表10 孙星衍《孙氏祠堂书目》金石、书画独立分类

孙星衍《孙氏祠堂书目》以十二分类,列金石为第八,书画为第十一,具体的金石、书画子目尚且没有列出而独立成为门类学科。金石有史学价值又有书法艺术价值,史学第七,金石第八是有其道理的。书画列为第十一,乐仍然在经学之中。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与礼教并列,诗书传家,礼乐不分,音乐艺术教育是诗礼教育的重要形式。

五、近代中国图书分类中的艺术类名称变异

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四部分类法”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科学的分类要求。《中国丛书综录》对艺术分类进行了补充,在《四库全书总目》的基础上,打破子、史、经、集的四部分类法。在专录之属中,进一步细分为仕宦、学林、文苑、名医、艺术几项。艺术又分为书画、印人、音乐、伶人、列女、隐逸、孝友、杂传、释道。

1.工艺、美术门类的确立

《中国丛书综录》分类法又在子部设立了工艺类,工艺类分为日用器物之属、文房器物之属、食品制造之属、格致之属。日用器物之属又分为陶瓷、炊具、几、锦、绣、衣服、香、游具、船、琉璃、髹饰、雕刻、丛录。以弥补四部分类的不足。

1904年浙江省绍兴人徐树兰刊印《古越藏书楼书目》,分学、政二部。将旧书与新书合为一体,引进了西方生理学、物理学、美术等概念,其分类如下:

学部:易学、书学、诗学、礼学、春秋学、四书学、孝经学、尔雅学、群经总义学、性理学、生理学、物理学、天文算学、黄老学、释迦哲学、中外各派哲学、名学、法学、纵横学、考证学、小学、文学。

政部:正史兼补表、补志考证、编年史、纪事本末、古史、别史、杂史、载记、传记、诏令、奏议、谱录、金石、掌故、典礼、乐律、舆地、外史、外交、教育、军政、法律、农业、工业、美术、稗史。

其时翻译西方的美术概念,相当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含义。但是,西方的美术主要是造型艺术与音乐舞蹈艺术,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美术是外来词汇,《辞海》美术条:

美术,亦称“造型艺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欧洲17世纪开始用这一名词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以区别于具有实际用途的工艺美术。中国五四运动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

表11 1917年沈祖荣、胡庆生编《仿杜威书目十类法》

欧洲17世纪的“美术”一词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艺术”。后来的图书文献目录出现了以美术、音乐代替艺术的分类方法。音乐终于从“经部”回到了独立的艺术门类,从礼教经典门类回到了音乐艺术的本身。所以说,从艺术到美术、音乐,是近现代的概念转变,也是西方观念的传入后的变化。中国传统文人艺术是琴、棋、书、画、诗、书、画、印,与后来的西方美术、音乐分类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1910年,美国图书馆杜威书目法传入中国,1917年,沈祖荣、胡庆生仿杜威体系,编《仿杜威书目十类法》:①杜威(Melvil Dewey,1851-1913),美国图书馆学家,以创制“图书十进分类法”著名。

2.艺术与文学分科

1922年,杜定友出版《世界图书分类法》,1925年改为《图书分类法》,以杜威分类法体系为依据分图书为十大类,艺术列为第四大类,提高了艺术学科的位置。认为凡有人群的地方,即有艺术的存在,其分类如表12。

表12 1925年杜定友《图书分类法》艺术列为第四大类

1929年,刘国钧编制出版了《中国图书分类法》,以新旧图书统一的原则,《中国图书分类法》法为九个大类,仿造杜威分类法以美术为艺术,蔡元培先生以美术代宗教,也是西方美术观念的影响(表13)。

表13 刘国钧《中国图书分类法》的美术部

其时的美术一词具有艺术的含义。其他具有一定影响的书目分类法,还有1919年,南洋中学陈乃干《南洋书目》,共十四个大类,将具有中国艺术特色的金石、书画列为“金石书画书目”一个大类。1934年,皮高品编制出版了《中国十进分类法》,其艺术门类目录乃以美术为名称,列为第七类。②图书文献的分类原则是:一,图书文献的分类原则是按照图书的内容进行分类,而不是按照图书的作者进行分类。二,同类图书必须归入一类。三,图书分类不能单凭书名归类。四,各入其类,即类求书,以便于图书查寻。五,凡注释原书,必须随原书归类。

六、近现代中外图书文献分类中的艺术类

国外通行的图书分类法中,以美国麦维尔·杜威(Melvil Davei,1851-1931)创造的《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影响最大。艺术在杜威法中是美术(Fin Art),位于第七大类。应包含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门类,美术是西方艺术的大类学科,其基本分类以美术为艺术见表14。

表14 《杜威十进制分类法》

1895年,在国际目录学会(后改为国际文献学会)主持下,编制《国际目录学手册》,1905年出版第一版,恢复艺术名称,7为艺术,其分类如表15。

表15 1905年版国际文献学会《国际目录学手册》

《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简称《国会法》,是以1891年发表的《克特图书分类法》为基础编制的,是世界上最大型的列举式图书分类法。以音乐、美术代艺术。《国会法》的基础大类是:

A总类;著作集

B哲学、宗教

C历史;辅助科学

D历史;世界史

E-F历史;美洲史

G地理、人类学、

H社会科学

J政治

K法律

L教育

M音乐

N美术

P语言、文学

Q科学

R医学

S农业及其他

T工业技术

U军事科学

V海军兵学

Z书目及图书馆科学

从国际图书分类法可以看出:1.艺术与史学有明确的区分;2.艺术与文学有明确的分类。而且美术、艺术总是排名在文学的前面,这符合人类认知世界的规律,也符合人类情感与审美的需要,更表现了对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3.艺术学科的分类从美术到艺术,从艺术到音乐、美术,有门类艺术学科逐渐细分的倾向。

七、新中国图书分类中的艺术大类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人大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于1952年10月编出《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分类法初稿》,1954年第一版出版,1982年出版第五版,其大类图书分为四大部十七大类:

总结科学 1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

2 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科学

3 社会科学、政治

4 经济、政治经济学与经济政策

5 国防、军事

6 国家与法、法律

7 文化、教育

8 艺术

9 语言、文字学

10 文学

11 历史、革命史

12 地理、经济地理自然科学

13 自然科学

14 医药、卫生

15 工程、技术

16 农业、畜牧、水产

综合图书17综合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法,将艺术安排在语言、文字、文学的前面,符合艺术发展历史的程序,也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程序,表现出艺术大类在图书文献中的应有位置。文化教育要重视艺术,要寓教于乐,艺术教育有助于陶冶情操,开启智慧,培养创造能力,也有助于认识人类的艺术文明史。

1956年,由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与专家共同讨论、拟定方案,1957年8月公布的《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简称《中小型表》。其基本序列是五大部类,再由五大部类扩展为二十一大类:

1、马克思列宁主义

2、哲学

3、社会科学

4、自然科学

5、综合性图书

A 马克思列宁主义

B 哲学

C 社会科学总论

D 历史

E 经济

F 政治、社会生活

G 法律

H 军事

I 文化、教育

J 语言文字

K 文学

L 艺术

M 宗教、无神论

N 自然科学总论

P 数理科学和化学

Q 地质、地理科学

R 生物科学

S 医药卫生

T 农业技术

U-Y 工业技术

Z 综合性图书

《中小型表》艺术由文学的前一位置,排到了文学的后一位置,简略为“文学艺术”的并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特定历史时期内,出现了艺术学科从属于文学学科的现象。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1954年由中国科学院编制1958年正式出版,1974年2月出版了自然科学部分修订版。1979年社会科学部分修订了第二版。图书分为五大部,二十五大类,其顺序如下:

00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0 哲学

20 社会科学

21 历史、历史学

27 经济、经济学

31 政治、社会生活

34 法律、法学

36 军事、军事学

37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41 语言、文字学

42 文学

43 艺术

43 无神论、宗教学

50 自然科学

51 数学

52 力学

53 物理学

54 化学

55 天文学

56 地质学、地理科学

58 生物学

61 医药、卫生

65 农业科学

72 技术科学

90 综合性图书

以上三种图书分类法,具有的共同点是:1.大类名称统一,全部用“艺术”一词,不再以美术代艺术,美术、音乐不再分为两类。2.艺术大类在社会科学中,与文化、教育、语言、文字、文学相毗邻。但是艺术的位置开始后移。为“文学艺术”的连称铺下基础,以至于艺术成为文学的二级学科。以至于长期以来简称为“文学艺术”。

七、结 语

从目录学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艺术学的形成过程,看到中国艺术学独立为门类学科的学理依据。张道一先生指出:艺术要从文、史、哲中独立成为大类学科,艺术既不是文学,也不仅仅是艺术史,更不是美学所能够代替的学科,艺术应该有独立的学科位置。应该恢复一级学科艺术学目录。2011年国家学科目录明确了艺术独立为大类学科,有一级学科艺术学,二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音乐舞蹈学、电影戏剧学,体现了国家学科分类的细化与学科的独立、完善。

[1] 胡道静.中国古代的类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 张之洞.书目问答补正[M].扬州:广陵书社出版社,2007.

[3]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图书分类》编写组.图书分类[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4] 孟宪恒.史学文献检索[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 高路明.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分类法图书分类
分类算一算
图书推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求坐标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班里有个图书角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贝叶斯分类法的股票选择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