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影响英语篇章听力理解的几个方面

2012-09-19 05:42徐承萍
关键词:工作记忆图式句型

徐承萍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400130)

分析影响英语篇章听力理解的几个方面

徐承萍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400130)

探究了图式、语篇结构、修辞、“花园路径”句型和工作记忆如何影响篇章理解,并对篇章听力教学提出了建议。

听力理解;篇章;影响因素

篇章的理解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对学习者来说都会意味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结构上,它比句子、对话更复杂;意义理解上,信息容量更大,信息间的关系更多样;记忆问题上,需要大负荷的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同时参与。

一、影响篇章理解的几个因素

影响听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如听力材料的清晰程度、外在环境的干扰程度等,又有主观因素,如动机、焦虑等。本文以一篇听力文章为样本从语篇角度出发探究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听力样本来源于《研究生英语听力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1-22)。

(一)图式

图式是指大脑语义记忆中关于事件一般性顺序的结构,有助于理解语篇的全篇性连贯问题。图式又分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后两者称为超语言图式。图式的功能主要有预示、告知、组织管理的功能,它直接影响理解和记忆效果[1]。在听力样本中,语言图式的概念脉络呈现为:

此脉络展示了篇章的概念联系网。扮演关键词功能的概念网络把纷繁复杂的信息有机地串联起来,预示着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用语言图式联系的这张网缩小了信息范围,有利于捕捉篇章的详细信息。如果说听力图式中的语言图式在帮助锁定语言信息,提供宏观背景,而内容图式起着构建意义的作用。内容图式揭露不同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样本的内容图式表现为:

(二)语篇结构

篇章作为更大的语言信息单位,不但包含了音素层、词汇层、短语层和句子层等出现的听力问题,同时还囊括诸如衔接、连贯等篇章理解难点。篇章是概念网络(network of propositions)[1],具备明晰的信息框架,通常以信息流(flow of information)的方式得以建构,即如同波浪般新信息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得到阐释然后转变为下一个新信息的已知信息,最后形成具有明显阶梯的信息传递结构。参考文本具有十分清晰的语篇结构:

每一个已有信息都是新信息的基础,已有信息使得新信息的阐释变得具有条理性,从而增强了整个篇章的逻辑性。

这种环环相扣富有逻辑的关系使得新信息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之上,一旦某一信息的理解出现困难,很有可能波及到下一信息。例如,信息体Starbucks'big bet是过渡到Starbucks'advertising和Starbucks'uphill battle in China的有效基石,对Starbucks'big bet的错误理解容易导致无法准确建立语篇结构。如果说图式为我们指出了信息的大致方向,而篇章结构则提供了具体合理的信息框架。

(三)修辞的理解

人的经验活动具有连续性,而词汇是具体的,学习者往往把词汇同某一个具体的概念等同起来。由于人类经验的连续性、活跃性和创造性,词汇和所需表达的思想、情感、经验等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为了弥补语言先天的不足,修辞的创造性特征正好扩展了语言的功能,使得两者的差距得到缩小。修辞可分为暗喻、转喻、谚语、成语、间接言语行为等。日常使用的句子有很多是修辞句型。研究发现,英语中每 25 个单词就会出现一个修辞[1],Ortony[2]认为修辞常用来表达连续的尤其是通俗语言无法表达的经验信息(continuous experiential information)。修辞不受体裁的限制,采访、文章或是日常交流均很常见,而文本中出现的修辞则包括这样的句子和语言单位:

(1)It sounds like Mission Impossible;

(2)stores are sure to seduce the see-and-beseen set;

(3)China,a coffee frontier steeped in nearly 5,000 years of tea;

(4)build hip hang-outs that tap into a new taste for China's emerging middle class;

(5)it's taking a big bet;

(6)Yet Starbucks faces an uphill battle

(7)While retailers say a top marketing weapon in urban China is to charge more for public consumption

可以说修辞手法已不是语言的点缀,它是一种强大的交流方式。此外,以上七个单句的准确理解依赖对整个篇章解读,否则修辞失去了原本的色彩和意义。因此,本人认为修辞也是影响听力的篇章因素之一。

由于修辞不具有完全意义上概念与语言的一一对应关系,它对一般语言理解理论的解释提出了一些问题,而修辞的理解对学习者提出了更大、更多的挑战,比如文本中的Mission Impossible,seduce the see-and-be-seen set;China,a coffee frontier steeped in;build hip hang-outs that tap into a new taste。修辞本身带有极强的文化、地域、政治等色彩,对本土文化的人而言,修辞的理解较一般语言表达的理解不存在明显差异,也不需要额外的时间解读其内涵[3],但作为外语学习者,情况就不一样了,修辞句中的文化内涵往往具有隐秘、难以捉摸和不可翻译的特性,因此需要对目的语文化及该修辞使用语境的理解。

(四)“花园路径”句型/歧义句

一方面,“花园路径”句型或歧义句的理解容易导致出现最近处理特征(immediate processing of sentences),如“The computerized mapping databases that the company used to test a potential street corner in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be little help in Chinese cities”.

听力的不可回溯无法使听者有时间利用句法知识分析句法结构,容易导致对这类句子的误解。另一方面,中国学生在阅读中对复杂句型划分句子成分的习惯也影响了本来不属于“花园路径”句型但存在从句的句子,常常出现的“花园路径”效应(garden path effects),如 But in fast-changing Chinese cities,finding locations that will embody the right lifestyle is more akin to gambling than science,学生理解句子的时间往往是播音时间的三到五倍,这极大的影响了听力的速度,质量和效果。

(五)工作记忆、长时记忆与篇章信息存储

篇章所包含的信息量大,且信息间的关系复杂,需要更大更强的存储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然而,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呈现此强彼弱(trade-off)的关系。当工作记忆为了储存信息而不得不牺牲信息处理能力的时候,就产生错误的推导和理解;反之,工作记忆为了增强信息处理能力就会不得不以信息的储存做为代价。例如听力样本为400字左右,它不仅仅是400个单词或是由这些词汇组成的句子,其中还包含更为复杂的信息信息如Starbucks市场现状、它的跨文化营销策略、在中国的市场前景以及中国消费者对它的态度等。因此,当存储和信息处理需求与工作记忆出现失衡时,就出现两者都无法很好完成的局面。这正好解释学习者为什么能听懂信息内容而无法正确回答听力问题这一困境。

二、五大因素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一)图式

语言图式是听力理解的基础,初学者的听力学习开始于语言图式,注重对每个音素、词、句子的正确理解,然而篇章的理解不但强调单个的词、短语、句子的理解,还要求对文章的逻辑关系的做出正确的推理、归纳、总结。由于注意力资源和记忆力资源的有限性,过多的资源分配给语言形式的理解则意味着语言意义理解的不足,对语言图式的过度投入则相应的削弱了超语言图式的功能。因此,学习者进入高一级的学习后,以语言图示为重心的听力习惯给篇章理解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同时,图式的重要性意味着在恰当的时间激活恰当的图式。听力篇幅一般控制在3—5分钟,字数不超过千字(本文为近400单词),学习者能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激活适当的图式成为理解篇章的关键,否则容易产生焦虑、困惑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听力理解。

图式的缺失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英语对中国学生具有跨文化学习的特性,一些涉及目的语文化事实、特征和信息的缺席直接导致无法有效地激活恰当的图式;(二)拥有相关恰当的图式,但没能及时有效地被激活。由于听力具有不可重读和回顾的特点,听力中可以激活图式的有效信息一旦被错过,恰当图式被激活的机率相应减小,即使后来图式被激活,其帮助理解的效果也大打折扣。由于听者在背景知识上的差异,图式的激活并不总是那么顺畅,例如,有学生对Mission Impossible和Starbucks很陌生,即使知道汉语的“星巴克”和电影“谍中谍”,但当以英语形式出现在听力文本中时,他们就不知其为何物了。

(二)语篇结构

信息流是理解篇章的关键。由于信息流具有很强的层次性,某一层次的断裂极容易影响其后的理解。语篇结构由不同的连贯方式(如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主位和述位;可复原的与不可复原的;连续的和对比的等)得以实现,因此,对不同的方式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策略,如直接配比(direct matching),桥连(bridging),重复已有信息(reinstating old information)等,正确的使用连贯方式体现了学习者使用听力策略的能力。虽然听力文本按照概念与信息结构划分出了段落,而在听的过程中这是无法体现的,信息结构需要听者根据经验和文本知识重新构建。因此,篇章的理解不但考验单个信息的构建同时也考验信息网络的构建。

(三)修辞

修辞是一个笼统的称谓,包括暗喻、转喻、谚语、成语、间接言语行为等。在听力过程中准确地判断听力目标是否是核心意义还是修辞意义,这是修辞为听力提出的一个难题。

修辞的使用,拓宽了语言的功能,但也导致了语言与意义并非一一对等,这为听力理解增加了新的负担。同时,修辞的使用带有很强烈的跨文化色彩,对修辞的理解不但需要语言知识作为基础,还需要准确把握隐含其内的文化信息。因此,听力能力考察的不只是听的能力,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听者的综合能力,这是修辞为听力提出的又一个难题。

(四)“花园路径”句型

“花园路径”句型是听力最容易产生问题的地方之一,最近处理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对此类句子的理解。而语法知识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听力中过度依赖语法容易产生“回读”这类理解现象,出现延时的解码而影响通篇的理解。因为“花园路径”句型甚至对英语为母语者也存在一定的挑战,这不仅仅是二语习得的问题。听者如果利用好篇章所提供的优势,善于推导,“花园路径”句型也能迎刃而解。

(五)工作记忆

记忆影响听力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工作记忆负荷有限,由于语言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低,中国学生对单词、短语、句子、语调、重读、语用语义等诸多信息在短时间内需要得到处理,复杂句子的理解效果差也就情理之中的事。另一方面,工作记忆的信息没有有效地转化为长时记忆,难以形成连贯的篇章。

篇章是以主题网络(network of propositions)的方式存储于记忆中,主题表征和情景表征随时间流逝而发生的遗忘很少,而形式表征的记忆随时间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4]。对语言形式的记忆在12.5秒后就会急剧的减退,而相应的对意义的记忆所持续的时间却长得多[1]。停留在对信息的表层表征(surface representation)而无法过渡到对概念的主题表征(propositional representation)和情景表征(situational or causal representation)是记忆影响听力方面最关键的问题。

四、结语

篇章的听力理解具有信息含量大、结构复杂、语言形式多样的特点,较之单句和段对话理解,难度自然上了一级。根据篇章的特点,完全依赖逐字逐句的理解是难以实现理解目标的,多角度地考虑影响听力的篇章因素如图式、语篇结构、修辞、“花园路径”句型和工作记忆便于多途径地解决听力中的问题。

[1]Carroll,D.W.Psychology of Languag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76-188.

[2]Ortony,A.Why metaphors are necessary and not just nice[J].Educational Theory,1975(25):45 -53.

[3]Gibbs,R.W.Understanding and literal meaning[J].Cognitive Science,1989(13):243 -251.

[4]Fletcher,C.R.,&Chrysler,S.T.Surface forms,textbases and situational models:Recognition memory for three types of textual information [J].Discourse Processes,1990(13):175-190.

On factors influenc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of English discourses

XU Cheng-p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400130,China)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role played by schemata,structure of discourses,rhetoric speech,gardenpath sentences and working memory in the process of discourse comprehensi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discourse;influencing factors

G41

A

1009-8976(2012)01-0082-03

2011-09-23

徐承萍(1980—),女(瑶),湖南江华,讲师,硕士主要研究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工作记忆图式句型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工作记忆怎样在大脑中存储
典型句型大聚会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情绪影响工作记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
语言研究新视角*——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