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斯越橘再生体系的建立

2012-09-20 00:25代志国迟夜朦梁晓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越橘茎段外植体

代志国,迟夜朦,梁晓晶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哈尔滨 150030)

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nosum L.)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 ssp.)植物,落叶小灌木,果实为蓝紫色小浆果,又名蓝莓,果实中含有较多的花色素苷、黄酮等生理活性成分,有缓解视疲劳、防治高血压、抗癌等功效。笃斯越橘由于生于林间腹地,无污染,是绿色纯天然食品,极具开发利用价值。我国笃斯越橘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等地区,是东北地区宝贵的森林资源和重要的山特产品之一。近几年,随着我国笃斯越橘果实的大量出口和国内越橘系列产品的开发,目前鲜果市场价格逐年上升,果实供不应求。笃斯越橘因其常规繁殖难度很大,开发和利用受到限制。目前利用植物组培技术进行快繁体系研究较少。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极具经济价值的珍贵野生资源,试验研究利用植物组培技术建立高效、遗传稳定的快繁体系,为笃斯越橘快速繁殖、种质资源保护、遗传转化与创新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1-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笃斯越橘来源于黑龙江省伊春地区,是由伊春市农业推广中心经多年选育的笃斯越橘优系,在每年4月份笃斯越橘休眠期,采集一年生枝条带回实验室。

1.2 方法

1.2.1 外植体的处理

将一年生笃斯越橘枝条在室温条件下,采用室内水培法促使腋芽萌发,然后将萌动的枝条在10℃条件下预处理7 d。将经过室内水培及10℃条件下处理的枝条,剪取1 cm茎段及长势饱满的单芽为外植体,在流水状态下冲洗1 h后,采用两种方法处理:①外植体为带芽的茎段时,采用75%酒精浸泡1 min,无菌水冲洗3次,0.1%升汞浸泡10 min,无菌水冲洗6次,并用无菌滤纸吸去表面水分备用;②以单芽为外植体时,采用75%酒精浸泡30 s,无菌水冲洗3次,0.1%升汞浸泡8 min,无菌水冲洗6次,并用无菌滤纸吸去表面水分备用。

1.2.2 培养条件

以改良WPM为基本培养基。制备时,将原WPM 培养基中的 K2SO4、CaCl2、FeSO4和Na2EDTA以 Ca(NO3)2·4H2O 684 mg·L-1、KNO3190 mg·L-1、C10H13FeN2NaO873.4 mg·L-1和盐酸硫胺素0.1 mg·L-1代替。添加蔗糖20mg·L-1、琼脂6~8g·L-1用1mol的NaOH调节pH 4.8左右;培养基在121℃、131 kPa条件下灭菌15~20 min。在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 500 lx,光周期为16 h黑暗、8 h光照的条件下培养。

1.2.3 不同激素对茎段及单芽生长的影响

试验采用两种激素处理:以改良WPM为基本培养基,ZT设三种浓度,分别为1.0、1.5、2.0 mg·L-1;NAA设三种浓度,分别为0.2、0.3、0.4 mg·L-1。培养4周后,观察芽的生长状况,统计成活率。

1.2.4 不同外植体类型对增殖效果的影响

以茎段和单芽为外植体培养的无菌苗长到2 cm以上时,进行转接,继代增殖。将绿色幼苗的茎剪切成单芽或1 cm长的带芽小段,接种到添加ZT 1.5 mg·L-1的改良WPM培养基上。培养4周后,观察生长状况,统计增殖系数。

1.2.5 适宜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将增殖培养获得的健壮幼苗从茎基部切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基采用改良1/2WPM为基本培养,IBA设三种浓度,分别为0.05、0.1、0.15 mg·L-1;IAA设三种浓度,分别为0.1、0.3、1.5 mg·L-1。培养4周后,观察生长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激素处理对笃斯越橘茎段萌芽及单芽诱导的影响

笃斯越橘茎段的萌芽及单芽增殖率受到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的调控,在添加ZT及NAA的培养基上,外植体接种7 d左右开始生长,首先在外植体节处萌生绿色嫩芽,基部产生黄绿色愈伤组织块,但是茎段基部形成的愈伤组织最终不会产生幼芽,20 d后为腋芽开始迅速生长,叶片为新绿色,无黄化叶和枯死叶,1个节可萌生1~4个芽,芽体长至1 cm后,在其叶腋萌发新芽形成较多分枝。由表1和表2可知,对于茎段和单芽而言,ZT浓度为1.5 mg·L-1时,萌芽数多,且增殖倍数最高;NAA为0.3 mg·L-1萌芽数最多,随着NAA浓度增加,增殖率也增加,但在生长过程中幼苗易玻璃化,效果并不理想。

表1 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对笃斯越橘茎段萌芽诱导的影响Table1 Influence of different hormones on stem segments induce buds of Vaccinium ulignosum

表2 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对笃斯越橘单芽诱导的影响Table2 Influence of different hormones on single induce buds of Vaccinium ulignosum

2.2 不同外植体类型对笃斯越橘继代增殖效果的影响

以茎段和单芽经初代培养诱导的丛生芽为外植体,进行继代增殖培养,采用的培养基为WPM+1.5 mg·L-1ZT+1.5 mg·L-16-BA+15 g·L-1蔗糖+8 g·L-1琼脂。由表3可以看出,茎段诱导的丛生芽转接3 d后腋芽开始膨大,1个节萌发1~4个芽,萌芽数与营养生长的外植体相比要少,2周后新芽长达2 cm以上,新芽叶腋再萌芽形成分枝,增殖倍数达到8.6倍。单芽经初代培养诱导的丛生芽接种1周后可伸长生长至1.5 cm,基部产生少量的愈伤组织,2周后可达到5 cm以上,继代增殖率可达9.4倍。因此,经营养生长培养出的茎段和单芽的丛生芽苗都可用于继代增殖。

表3 不同外植体类型对笃斯越橘继代增殖效果的影响Table3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explants on Vaccinium ulignosum L.proliferation

2.3 生长素组合对笃斯越橘生根的影响

以改良的1/2WPM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IAA和IBM组合,比较不同浓度的配比对笃斯越橘生根的影响(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处理6的效果最好,差异显著,根系发达,叶色浓绿,其生根成活率最高,为82.3%;生根效果最差的是处理1,生根成活率为29.7%,它与处理7差异不显著,其特点是IAA的浓度偏低。通过比较发现,IAA浓度为1.5 mg·L-1,IBA浓度为0.1 mg·L-1的组合最好,其最佳培养基为:1/2WPM+1.5 mg·L-1IAA+0.1 mg·L-1IBA。

表4 不同生长素组合对生根的影响Table4 Influence of different hormones combination on rooting

3 讨论

本试验采用的外植体均采用室内水培及10℃预处理,使外植体处于旺盛的生长状态,减少褐变的发生,增大芽体存活率,与Wolfe等研究结果相符合[3]。本试验采用的改良WPM基本培养基与马艳丽以改良WPM为基本培养基培养矮丛越橘相比效果更好[4]。

有效控制污染是植物组培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试验中从不同外植体类型筛选结果中的污染率来看,两种外植体都有污染现象的发生,其中以单芽的污染率最小,且启动率最高;带芽茎段污染率较高,其原因是越橘茎上生有绒毛,因此携有的病菌及微生物较多,在消毒过程中很难彻底除掉,如果消毒时间过长则发生褐化现象严重。所以为了保证较高的存活率,用升汞灭菌时间不能过长,从而导致污染率提高[5]。选用越橘单芽作外植体可降低污染率并能有效提高启动率。

本试验采用两种方法针对单芽和茎段两种外植体,与董朝莉研究结果比较,75%酒精浸泡茎段延长1 min,75%酒精浸泡单芽延长至30 s;0.1%升汞浸泡单芽缩短至8 min效果好[6-7]。试验中用茎段作外植体接种培养,发现有部分分化形成愈伤组织,但生长很慢,所得苗生长细弱。而以单芽为外植体接种培养,发现在愈伤化的同时,保持有强烈的分生能力,产生丛生芽,可以不经过愈伤组织脱分化阶段和壮苗培养阶段,所获得的丛生苗质量好,茎叶粗壮,从而简化培养程序,因此,用单芽作为外植体较用茎段为外植体繁殖笃斯越橘具有快速、高效特点。

4 结论

枝条经过室内水培和10℃处理后,以单芽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伸长生长效果明显,可减少褐变的发生,增大芽体的存活率。

茎段及单芽的离体增殖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WPM+1.5 mg·L-1ZT+0.3 mg·L-1NAA+30 g·L-1蔗糖+8 g·L-1琼脂。最佳培养条件为pH 5.4,光照时间为每日8h,培养温度为25℃/15℃(日/夜)。

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WPM+0.1 mg·L-1IBA+1.5 mg·L-1IAA+15 g·L-1蔗糖+8 g·L-1琼脂。最佳培养条件为pH 5.6,光照时间为每日8 h,培养温度为25℃。

[1]李亚东.越橘(蓝莓)栽培与加工利用[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张彩玲,朱延明.矮丛蓝莓再生体系的建立[J].农业科技通讯,2001(9):78-82.

[3]Wolfe D E,ECK P,Chin C K.Evaluation of seven media for micro propagation of high bush blueberry[J].Hori Science,1983,18:703-705.

[4]马艳丽.越桔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05,34(l):3-5.

[5]李丽容,金开正,赖联森,等.不同灭菌条件对蓝莓组培影响试验[J].中国园艺文摘,2012(2):10-11.

[6]董朝莉.蓝莓芽诱导与再生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3):293-295.

[7]马怀宇,李亚东,刘庆忠,等.高丛越橘离体叶片再生植株研究初报[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5(2):129-134.

猜你喜欢
越橘茎段外植体
红豆越橘酵素发酵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HgCl2 和84 消毒液在月季组培中消毒效果的研究
外植体差异对植物组培苗无性快繁的影响
不同激素对甘草带芽茎段诱导丛生芽的影响
不同激素配比对紫花苜蓿幼苗4种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效果的影响
Attitudes, knowledge levels and behaviors of lslamic religious officials about organ donation in Turkey:National survey study
不同消毒处理及保存时间对蝴蝶兰外植体脱毒效果的影响
石灰水浸泡不同部位茎段对木薯苗生长的影响
濒危植物单性木兰外植体启动培养
红豆越橘果汁及发酵果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