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2012-09-20 06:42王东霞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脂肪性甘草酸酒精性

王东霞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本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且起病渐趋低龄化。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B超检查发现脂肪肝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0%~16%,在肥胖患者中脂肪肝的检出率高达38%[1]。本病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常见的肝病之一。目前本病无明确有效的治疗药物[3]。主要采取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合理膳食、增加运动量、酌情选用药物等加以治疗[4],但总体效果欠佳,且药物治疗过程中往往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常伴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5]。为此,探求脂肪肝的有效治疗药物尤为重要。我们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资料 选择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9~60岁,平均年龄为43.2±5.1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 27~59岁,平均年龄为41.6±5.2岁。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照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的标准[2]。入选的患者,无严重心、脑、肺及肾等功能障碍者,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Wilson病、全胃肠外营养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肝病,无饮酒史或酒精摄入量小于40g/周,无严重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二、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6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4周。4周后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3次/d,同时服用中药汤剂:柴胡 12g,泽泻 15g,山楂 15g,丹参 15g,陈皮12g,茵陈15g,炙甘草6g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患者单用复方甘草酸苷制剂,剂型、剂量、疗程同治疗组。两组均治疗8周。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

三、观察指标 血生化指标采用日本OLYMPUS AU 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常规行B超检查。

四、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定标准拟定[8]。基本治愈: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和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肝脏 B型超声检查恢复正常,症状基本消失;显效:TC、TG和肝功能检查结果改善50%,肝脏B超检查明显好转,症状明显改善;有效:TC、TG和肝功能检查结果有所改善,肝脏B超检查有所好转,症状有所减轻;无效:TC、TG和肝功能检查和肝脏B超检查无改善,症状改善不明显。

五、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果

一、肝功能及血脂变化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及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及血脂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改善肝功能及血脂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的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的比较

ALT(U/L) AST(U/L)治疗组(n=30)治疗前 111.6±21.1 83.1±12.6治疗后 31.1±11.2 41.2±0.8对照组(n=30)治疗前 108.2±24.8 79.8±16.7治疗后 61.8±12.6 54.9±13.6 TC(mmol/L)6.9±1.5 5.2±1.2 6.6±1.3 5.5±1.1 TG(mmol/L)2.9±1.6 1.5±0.7 2.8±1.8 1.8±1.0

二、总疗效比较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讨论

NAFLD是一种与IR和遗传易感性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FL)、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的肝硬化。NAFLD除直接或通过促进并存的其他肝病的进展,导致肝衰竭和肝细胞癌(HCC)外,还参与2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的发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二次打击学说”较为流行。该学说认为IR导致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改变,引起脂肪代谢失衡,肝脏内脂肪积聚,这是脂肪肝的主要启动因素,成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过程中的一次打击;而在肝脏脂肪沉积基础上所发生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LP)则形成二次打击,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键。其中营养性、代谢性、内分泌性、药物性、外科手术后等均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其中年长(>40~50岁)、重度肥胖、糖尿病或高脂血症,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导致肝脂质代谢异常、反应性氧体系(ROS)生成增多、肝脂质过氧化增加、肝星状细胞活化及细胞因子产生异常等。目前,临床上缺乏可用于有效治疗脂肪肝的化学药物。西医治疗NAFLD主要针对病因及相关因素治疗,效果不甚满意,而中医药具有很大的优势。中医药在治疗NAFLD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实验研究证实中药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氧应激与脂质过氧化、脂质代谢紊乱、促进NAFLD逆转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7-9]。我们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结合中药汤剂治疗NAFLD,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复方甘草酸苷活性成分主要是甘草酸、甘氨酸、半胱氨酸,甘草酸有保护肝细胞膜、降低转氨酶、抗炎、调节免疫、抑制病毒增殖等作用。中药汤剂组成成分有柴胡、泽泻、山楂、丹参、陈皮、茵陈、炙甘草,其中茵陈成分经研究证实具有降血脂作用,对肝细胞炎症微观病理变化有较强的针对性,有促进或增加胆汁分泌和较强利胆作用,增强胆固醇及胆汁排泄[10];陈皮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和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泽泻有多种降血脂药理活性的成分,影响胆固醇吸收,阻止胆固醇在肝脏沉积;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肝血流量作用,促进脂肪在肝中的氧化,降低肝组织中脂肪的含量,同时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生山楂消积降脂,减轻脂质在器官沉积,抑制胆固醇合成。柴胡可降低肝脏中甘油三脂含量,具有抑制纤维增生和促进纤维吸收的作用。甘草调和诸药。本观察结果表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NAFLD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张声生,王垂杰,沈洪.特色专科实用手册·消化病.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14-221.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1):1-3.

[3]陆伦根,曾民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行为纠正、饮食和运动.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2):138.

[4]李羽佳,孙小单.脂肪肝的治疗进展.辽宁医学院学报,2OlO,31(3):278-280.

[5]曹爽. 脂肪肝的并发症.肝博士,2OlO,(4):38.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8-89.

[7]范建高,贾继东.脂肪性肝病诊疗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9-87.

[8]黄欣,张哲永.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2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07;48:524-525.

[9]赵文霞,张玉禄.消脂护肝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瘦素水平的影响.中医研究,2005;18:21-23.

[10]范建高,曾民德.脂肪性肝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6-387

猜你喜欢
脂肪性甘草酸酒精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成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新药的研发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