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浅井套管钻井防斜打直技术探讨

2012-09-20 07:40吴义发秦雪峰张远军史玉才刘梦飞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年3期
关键词:稳定器钟摆稠油

张 宇,吴义发,秦雪峰,张远军,史玉才,刘梦飞

(1.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2.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勘探局钻井工程公司;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稠油浅井套管钻井防斜打直技术探讨

张 宇1,吴义发2,秦雪峰1,张远军2,史玉才3,刘梦飞4

(1.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2.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勘探局钻井工程公司;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由于套管钻井工艺的特殊性,防斜钻具组合设计和井眼轨迹监测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河南油田套管钻井实际情况,应用模拟计算分析方法,研究了稠油浅井套管钻井防斜打直技术,给出了防斜钻具组合设计及钻进参数优选方案。根据理论计算分析结果及现场实践,建议研制套管钻井防斜专用稳定器,采用单稳定器钟摆组合来提高套管钻井直井井斜控制技术水平。

套管钻井;井斜控制;钻具组合;钻进参数;稠油浅井

鉴于合理应用套管钻井技术有助于降低钻井成本和钻井风险[1-2]的优点,国外公司已研发出较成熟的套管钻井系统,国内也有多家石油院校和油田开展了套管钻井技术研究和实践[3-7]。由于套管钻井工艺的特殊性,下部钻具组合多采用无稳定器钻具组合(类似光钻铤组合),且不能用测斜仪测量或监测井的轨迹(陀螺测斜仪费用高、效率低),造成套管钻井防斜打直工程效率低、效果差。这些已成为套管钻井工程急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此河南油田专门开展了稠油浅井套管钻井技术研究和实践,探讨防斜钻具组合设计及钻进参数优选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1 模拟计算方法及条件

参照文献[8]推荐的纵横弯曲连续梁法,建立了油田套管钻井钻具组合力学模型,并利用“井斜趋势角”指标,综合评价防斜打直效果(建模和求解过程略去),进而优化套管钻井防斜钻具组合设计和钻进参数。

根据河南油田稠油浅井套管钻井实际情况,模拟计算条件为:①单稳定器钟摆钻具组合:244.5 mm牙轮钻头(或241.3 mmPDC钻头)+177.8 mm套管(壁厚9.19 mm)+240 mm稳定器+177.8 mm套管(壁厚9.19 mm);②套管参数:外径177.8 mm,壁厚8.05~13.72 mm;③井眼条件:斜直井眼,井斜角为3.0°;④钻进参数:钻压在10.0~80.0kN,转速在60~90 r/min之间;⑤钻井液密度为1.10 g/cm3;⑥其他条件:钻头各向异性指数为0.3,井眼扩大率为0。

2 套管钻井防斜打直技术研究[8-9]

2.1 钻具组合类型与防斜打直技术分析

套管钻井的下部钻具组合多采用无稳定器钻具组合(类似光钻铤组合),该组合与单稳定器钻具组合的防斜打直技术对比分析见图1,从中可看出,当钻压大于20 kN后,无稳定器钻具组合已基本上没有纠斜能力,鉴于此,重点开展单稳定器钟摆钻具组合的防斜打直技术研究。此外,由图1还可看出,由于套管柱的重量和刚度均小于同尺寸(外径相同)的钻铤,使得套管钻井时钟摆力和井斜趋势角均较小,无论是无稳定器钻具组合还是单稳定器钟摆钻具组合,其防斜打直能力均十分有限。因此,必要的时候,必须牺牲钻井速度,采用小钻压吊打来控制井斜。

2.2 稳定器位置与防斜打直技术研究

稳定器的安放位置是单稳定器钟摆钻具组合设计的关键。在稳定器直径为240 mm,钻压为30 kN,稳定器安放位置对防斜打直效果的影响见图2。从中可看出,稳定器位置对井斜趋势角影响较大,只有稳定器与钻头距离超过某个值(约为12.0m)后,井斜趋势角才小于0,钻具组合才有纠斜能力,且适当加长第1跨套管的长度,才有利于提高纠斜能力。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选取第1跨177.8 mm套管的长度为18.0m,且将稳定器与钻头的距离控制在16.0~20.0m。建议第1跨套管选择“一长一短”两个单根套管,较长的单根接钻头,使套管接箍位于该跨套管中部位置,这样可避免套管接箍提前接触井壁并提高防斜打直的效果。

图1 两种钻具组合防斜打直能力对比分析

图2 稳定器位置与防斜打直效果

2.3 稳定器直径与防斜打直技术研究

图3 稳定器直径与防斜打直效果

2.4 套管壁厚与防斜打直技术研究

第1跨套管柱壁厚对单稳定器钟摆钻具组合的防斜打直效果的影响见图4。从中可看出,增大第1跨套管柱的刚度和重量,均有利于提高井斜控制效果。对于244.5 mm的井眼和177.8 mm套管,根据计算,第1跨套管应采用11.51~13.72 mm的厚壁,这有助于增加钟摆力,提高直井井斜控制效果。

图4 套管壁厚与防斜打直效果

2.5 钻压与防斜打直技术研究

钻压对单稳定器钟摆钻具的防斜打直效果的影响见图5,从中可看出,钻压对井斜趋势角影响较大。钻压较小时(50 kN以内),井斜趋势角小于0,且当绝对值较大时,防斜打直效果较好;钻压较大时(大于50 kN),井斜趋势角略小于0,防斜打直效果的较差。根据研究结果,考虑套管钻井实际情况,推荐钻压不超过30 kN;这样能明显提高单稳定器钟摆钻具组合的防斜打直效果。

图5 钻压与防斜打直效果

3 实际应用及分析

2011年,河南油田完成了Y8305井、Y8306井、Y8401井和Y8403井的稠油浅井套管钻井试验。采用单行程套管钻井技术和无稳定器钻具组合方式,完钻井深550~600 m。

4口井的井斜角和方位角随井深变化情况见图6,从中可看出,各井的中下部井段,井斜角达到了3°~4°,井底水平位移在12~16 m之间,井斜控制效果不够理想,与前文的无稳定器钻具组合的防斜打直分析是一致的。

由图6还可看出,4口试验井的中下部井段的方位角基本上都在210°~300°范围内,井斜角随井深变化规律也比较接近,说明试验井所在区块的地层造斜能力较强。

图6 试验井井身质量控制效果

4 结论与认识

(1)对于套管钻井来说,无稳定器钻具组合的防斜打直能力比较弱,建议研制套管钻井防斜专用稳定器,采用单稳定器钟摆组合来提高套管钻井井斜控制效果。

(2)河南油田稠油浅井套管钻井试验区块地层造斜能力较强,建议采用单稳定器钟摆钻具组合,且第1跨套管采用厚壁套管,使用小钻压来提高直井井斜控制效果。

[1]王俊芳,曹鸿斌,孙朝林.国外套管钻井技术综述[J].断块油气田,2001,8(6):67-68.

[2]宋金初,孙坤忠,蔡清.套管钻井新工艺[J].断块油气田,2004,11(5):77-79.

[3]Tommv M.Warren.Casing drilling application design considerations[J].SPE59179,2000.

[4]Skinazi E.Development of a casing/drilling system improves the drilling process[J].SPE62780,2000.

[5]魏春禺,张宇,李海庆.稠油浅井套管钻井技术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23(2):85-87.

[6]袁建强,魏春禺,孙中伟.套管钻井技术在楼31927井的应用[J].钻采工艺,2010,33(3):117-119.

[7]何树山.套管钻井技术研究与试验[J].钻采工艺,2005,28(6):7-9.

[8]管志川,史玉才,夏焱.底部钻具组合运动状态及钻进趋势评价方法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5,33(5):24-27.

[9]史玉才,管志川,夏焱.以井斜趋势角为指标优化防斜钻具设计[J].石油钻探技术,2004,32(5):30-33.

编辑:刘洪树

TE21

A

1673-8217(2012)03-0091-03

2011-12-05;改回日期:2012-03-21

张宇,高级工程师,1970年生,1994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钻井工程专业,现主要从事钻井科研与管理工作。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河南油田稠油浅井套管钻井技术研究”(PO6O66)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稳定器钟摆稠油
相变换热技术在油田稠油开采中应用
稠油不愁
智云稳定器
境内外汇供求继续保持基本平衡 汇率“稳定器”作用正常发挥
钟摆
电力系统稳定器抑制低频振荡的原理与应用
生化微生物技术在稠油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实验器材改进方法--以钟摆制作为例
辽河油田破解稠油高温调剖难题
PSS4B型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