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的出路在于自身的发展——专访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

2012-09-30 08:05李冰漪
中国储运 2012年4期
关键词:物流园区土地物流

文/本刊记者 李冰漪

近两年,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和国九条问世,应该说为物流业带来了福音。近日,针对减轻仓储企业土地使用税的新政策又出台:自2012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对物流企业自有(包括自用和出租)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按所属土地等级适用税额标准的50%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政府为什么会针对物流企业出台这样的利好政策?物流企业在发展中究竟又遇到了哪些问题?新政出台对物流企业来说能够起到哪些积极的作用?未来物流企业发展的根本点何在?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请他谈一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新政出台 落到实处

最近,物流圈子中常常提到“入世十年”一词。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WT O,作为竞争性服务领域的物流业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和危机。有人说,入世十年,“狼来了”,使中国物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严峻。也有人说,入世十年,是“与狼共舞”的十年,也是中国物流业发展最快的十年。争议虽然存在,物流业却是一直在踉跄前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政的出台对物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为此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姜会长对记者说,“前一时期热议的国九条,我们看到很多政策已经落到实处,这些都是可喜的方面。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的消息,因为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政策发布前向相关部门提供了很多建议与意见,我印象颇深。总体来看,土地使用税的修改是个漫长的过程,各地区政策也各不相同。时至今日,终于有了利好消息,对仓储业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可以看到政策已经落到实处。”

“记得早在2006年底,对于个别仓储企业反映的税负重的问题,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专门进行过问卷调查,从底层了解最实际的情况。调查采用问卷方式,发出了调查表数量在110家左右。当时共收回34份调查表,数量虽不是很多,但由于回表会员单位分布广、企业效益相差大,层次拉得开等特点,使这次的调查还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协会认为可以以此为依据,反映土地税上调后对我国物资仓储业的影响。”

据了解,在当时反馈上来的调查表中,通过对其地域特点、缴纳新征土地税额以及综合情况等方面的统计,可以看出,除了极少数利润尚可的企业,其余大部分仓库几乎丧失了土地税负税能力,不能够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即使有负税能力的企业,经营负担也突然加重。

对此记者问道,既然土地税对于企业来说造成了这么大的负担,国家为什么还要多次上调土地使用税呢?姜会长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认为,国家出台调整土地税费的政策是有其道理的,国家到2020年保有18亿亩耕地红线的决心很大,而且任务艰巨,全国耕地形势不容乐观。其次,出于对中国房地产业的考虑,房价不断上涨,房地产用地不断增加,并且部分开发商囤积土地。为了抑制开发商的行为,采取增收土地税的措施,或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目前国内违法占地的行为比较严重,仅2006年,就查处土地违法行为131077件,涉及土地面积138.4万亩。

基于以上的理解,国家几次调整土地使用税费标准,是为了制止土地非理性流失,整顿房地产市场不正常的状况,保证国家整体的耕地保有量。

虽然国家每颁布一项政策都是从全局出发,但确实给物流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1988年,我国颁布了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并于2006年做了修订,其目的是促进集约和节约使用土地。对大宗商品物流用地的直接影响是:大幅度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用地成本,平均税负增加3倍,部分地区增加10倍,相当一部分企业因此而陷入亏损。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物流用地面积大,物流企业利润率过低,城镇普遍调高土地等级。

据悉,当时物流企业因税负过重向税务部门反映情况,税务部门的第一反应是物流企业为何不搬到土地级别低、土地使用税少的地方去。姜会长告诉记者,他们不知道,物流企业异地搬迁困难重重。一是有无可用的土地,有无土地指标。二是有无道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三是会不会造成客户流失。四是搬迁补偿是否到位。五是土地增值税、所得税征收过多等。

企业出路 创新才是根本

新政出台后,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些物流企业家。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新政出台为仓储企业带来利好消息,但物流企业的生存环境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企业经营仍然十分困难。当记者将这样的信息转述给姜会长时,他认为,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物流企业负担,只靠政府的优惠政策是不够的,还需要靠企业自身的创新和多元化经营。

姜会长对未来仓储企业的盈利模式提出建议,如果是新建的物流园区应在选址上考虑到如何更有效节约土地的问题,更加集约化。如果是原有的仓储企业也要考虑怎样在有限的土地上做附加值更多的业务,多元化经营。比如,物流园区的规划要有利于多式联运和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另外,制定并推行基础物流标准。当前应制定的标准是:物流中心设计规范、仓储行业规则、金融物流业务规范、物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仓储业统计体系、仓储企业评估安全标准、货运车辆设计标准等,此外,还要改变仓储业土地使用办法。很多企业以物流名义拿到土地,改作商业,缺少约束机制。要保证仓储企业用地,禁止企业转让土地,改变用途,同时研究和制定租地建库的相关管理办法等。

物资储运仓库使用土地的特点是占地面积比较大,为了适应钢材等生产资料的储存和运输,物资仓库有自己突出的特点,集中表现在露天货场面积很大,还配套有适合大型运输车进出的库区道路、直接进入库区的铁路专用线、大型起重设备等。最大仓库占地为120万平米,最常态的在15~20万平米左右,最小的也有5万平米占地。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过去处于城市边缘的仓库,渐渐成为市中心的建筑物,已经与城市发展不匹配,需要迁移到新的物流园区或置换地块重新建设。

仓储业,似乎从古代起就注定了微利企业的身份——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多,家属等关联人群庞大,企业创收能力相对较弱,职工平均收入水平偏低,但也是国民经济命脉中重要的支柱环节。流通一直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商流与物流是流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流通事业,对发展物流给予了高度重视,物流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流通的速度、质量和成本。而运输和仓储业,是物流的支柱环节,中国物资储运行业的仓库,作为物资周转的中间站,发挥着重要的调剂作用,应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

为更好地增加仓储企业盈利模式,姜会长认为,可选择仓储与运输配送企业融合的趋势。根据对34家五A级物流企业和33家两业联动示范企业的调查,有64家企业拥有自己的仓库和仓储业务。同时大型电子商务公司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都在大规模建设自有库房;快递企业和网络性运输企业也在建设自己的货物集散中心。越来越多的物流活动需要在仓库中进行,上述67家企业的仓储服务项目,多达40多项。此外,特种仓库的需求量也会增加,如冷库、医药、化工危险品、煤炭、食品类仓库等。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 姜超峰

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布局将会调整和规范,这是因为:一方面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较大,中西部物流增速加快:另一方面大宗商品的流量和流向及货品结构也发生变化,使物流设施也相应变化。但无论何种变化,都需要认真解决物流园区科学规划问题,园区规模应该与其承担的功能相匹配,物流园区的选址应该与综合运输体系结合在一起。当前最大的危险是借发展物流园区的名义造城,不顾实际需要盖高楼、建大厦办市场、造酒店,而基础物流设施建设被忽视——全国铁路专用线已从1.8万条减少到9700条,能进行海铁联运的码头屈指可数,公路主枢纽规划早但落实少,值得担忧。

仓储业将进入高技术时代。具体体现在:一是更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增加计算机应用的覆盖面。二是更广泛使用机械化、自动化的装卸搬运技术和分拣技术。这是因为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必需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来取代人力。同时货物的精细化,要求设备和作业的精细化,以提高效率和准确度。三是引进和应用先进的仓储管理技术,如看板管理、精益管理、持续改进、平衡记分卡等。当前一个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同样是物流设施调整的关键时期,调整好了,会对经济有促进作用,调整不好将会拖经济的后腿。物流布局不当会加大物流成本,从而会增加商品流通费用,推高物价,造成浪费。

商贸与物流出现融合趋势。一是物流企业更加主动为商贸企业服务,二是越来越多的商贸企业开始进入物流领域,比如厦门建发、象屿集团、开滦物流等;也有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展商贸活动,如中储股份、中铁物资、厦门嘉晟等。商贸企业做物流,可以增加服务功能,争取更多客户,保证货物安全。物流企业做贸易,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增加信贷额度,分得商业利润。但也有专家担心,商贸与物流一体化会降低专业化的高效率。

仓储物流与制造业联动。根据发改委运行局的联动案例分析,两业联动的广度、深度都有较大进展。联动的模式主要有:供应商管理库存、越库操作、入厂物流、采购物流、销售物流、加工、组装、质押融资、巡回取货、调达物流、项目总包、区域总包等。有许多物流企业还与制造业合资成立物流公司,为原厂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

公共物流园区和租地建库的模式将被重视。在广东等建设土地稀缺地区,已出现了租地建库的趋势。即土地所有者不再将土地50年使用权一次性出让给物流企业,而是采取土地租赁方式,租期一般在20年之内,租金每年支付。这样做的好处是土地利用灵活适应了城市发展的需要,政府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物流企业一次性支出成本降低等,但也使物流企业的投资缺乏安全感和长期性。有关部门应研究完善公共物流园区和租地建库并行的方案,即在适合建物流设施的地区规划物流园区,土地属国有,用途为物流,政府建物流设施,物流企业租用。也可由企业租地建库,租期为30年,租金每月或每年支付。到期后如果土地规划不变,原租地企业优先续租。如果变更,则依法收回土地,并给予补偿。应规定:土地只能用于物流活动,不允许随便改变用途,不允许转租,物流设施占地面积需超过用地面积的50%。这样的好处是使城市拥有较为长期的物流用地和物流设施,减少对土地的炒买炒卖,降低物流企业的负担等。

猜你喜欢
物流园区土地物流
我爱这土地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基于改进物流量分摊模型的物流园区竞争关系研究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基于AHP-TOPSIS的物流园区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