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接触性肉芽肿15例诊治分析

2012-10-05 15:07刘晖王晋平杨颖景阳李世东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肉芽肿肉芽性反应

刘晖 王晋平 杨颖 景阳 李世东

(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陕西 西安 710068)

喉接触性肉芽肿发病原因复杂,临床比较少见,容易误诊,治疗比较棘手,易复发。我院2006年6月—2011年6月收治15例喉接触性肉芽肿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例喉接触性肉芽肿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例;年龄22~61岁,平均39岁;病程2个月~2年;其中教师8例,干部4例,农民2例,学生1例。临床表现包括:咽部异物感14例,声音嘶哑9例,咽喉痛5例,刺激性咳嗽4例,胃食管反流3例。病因包括:过度用嗓10例,吸烟10例,饮酒6例,反酸3例,有插管病史2例。喉镜检查:肉芽肿均位于喉腔后部,呈灰白色或粉红色,基底广,或呈分叶状,双侧声带运动正常;其中位于左侧8例,右侧5例,双侧2例。

1.2 治疗方法 13例患者在显微喉镜下用CO2激光切除肉芽肿,术后在切除灶局部用激素雾化治疗2周;2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对肉芽肿用激素雾化,同时口服奥美拉唑,每天20 mg,持续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均同时注意声带休息,戒除烟酒及避免刺激性饮食。所有患者均定期门诊复诊,随访时间1~5年。

2 结 果

行手术治疗的13例中,术后3个月内复发5例,行二次手术,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典型病例见图1。术后病理学检查:均可见明显肉芽组织,炎性反应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增生;复发者的病理学检查还可见组织纤维化,并伴有黏膜上皮溃疡。2例经保守治疗患者,门诊病理学检查可见肉芽组织及炎性反应细胞浸润,随访观察1年未见明显好转,其中1例为溺水后插管双侧肉芽肿患者,见图2。

3 讨 论

1928年,Jackson[1]首次报告了喉接触性肉芽肿,其为一种非肿瘤性肉芽增生性慢性炎性反应病变,好发于声带突顶部及其附近,也称为声带突肉芽肿、非特异性肉芽肿或消化性肉芽肿。

喉接触性肉芽肿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其可能的病因有:(1)用声过度:发声时,杓状软骨不断与破损的黏膜组织接触,使之难以愈合,导致肉芽组织增生。本组15例中,有10例为用声过度,说明肉芽肿形成与用声过度有明显关系;(2)气管插管:全麻时气管插管于后联合处,与双侧声带突接触,造成声带突黏膜的损伤。长时间留置插管是引起声带突黏膜损伤的重要因素。本组中2例有插管病史;(3)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至喉咽部,可在其皴裂及声带后部产生类似消化性溃疡的黏膜炎性反应,引起刺激性咳嗽,最终形成肉芽肿。本组有3例患者发病与此有关;(4)其他:习惯性清嗓、吸烟、变态反应、感染及鼻腔分泌物下流入咽喉等。

本组15例患者中14例为男性,以中年人为主。说明喉接触性肉芽肿好发于中年男性,与Carroll等[2]报告一致。其认为男性的嗓音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较大,导致声带活动增加,从而加重了声带突原有的病变。

喉接触性肉芽肿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有:咽喉异物感,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声音低沉,咳嗽,不自主的清理咽喉动作及咽喉部疼痛等,尤其在发声、咳嗽或清理咽喉时疼痛更明显。病灶局部表现为杓状软骨声带突内侧或上方边缘苍白色或淡黄色带蒂的肿块,也可呈深红色、分叶状、基底广的肿块。病变也可呈一张口的龛状,恰好容纳对侧的声带突。

喉接触性肉芽肿的病理表现为黏膜被覆复层鳞状上皮,固有层内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各种炎性细胞浸润,肉芽形成[3]。柯朝阳等[4]报告18例喉接触性肉芽肿患者的病理表现均呈典型炎性肉芽肿,表现为黏膜溃疡、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其中1例尚见少量异型细胞。所以,对于诊断为喉接触性肉芽肿的患者仍应重视病理学检查,以防止漏诊有恶变倾向的病例。

由于喉接触性肉芽肿手术后的复发率高,其早期治疗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声带休息、嗓音矫正治疗、抗胃食管反流治疗等。手术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仍需手术。如何提高手术的治愈率一直是耳鼻咽喉科医师所关注的问题。本组13例患者采用CO2激光手术及术后保守治疗,虽5例复发,但再次手术后疗效满意;而经保守治疗的2例,随访1年,病变未见明显变化。说明手术联合保守治疗是临床有效的方法。

在甲杓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也是喉接触性肉芽肿早期的治疗方法[5],其原理是麻痹同侧的甲杓肌,减轻双侧声带突的撞击;缺点是注射后数月会有一侧声带麻痹,患者不易接受,目前应用较少。对于反复复发的病例,采用手术配合小剂量放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6]。

综上所述,喉接触性肉芽肿的病因多样,应根据病因制定综合治疗方法才能有效防止肉芽肿的复发,提高治愈率。

[1]Jackson C.Contact ulcer of the larynx[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1928,37:228-230.

[2]Carroll TL,Gartner-Schmidt J,Statham MM,et al.Vocal process granuloma and glottal insufficiency:an overlooked etiology?[J].Laryngoscope,2010,120(1):114-120.

[3]Garcia Martins RH,Hernandes Dias N,Carvalho dos Santos D,et al.Clinical histological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aspects of vocal fold granulomas[J].Braz J Otorhinolaryngol,2009,75(1):116-122.

[4]柯朝阳,罗树青,刘明,等.18例喉接触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12(21):545-547.

[5]Orloff LA,Goldman SN.Vocal fold granuloma:successful treatment with botulinum toxin[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9,121(4):410-413.

[6]Wang J,Shi M,Xia Y,et al.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for refractory laryngeal granuloma[J].Tumori,2011,97(3):345-349.

猜你喜欢
肉芽肿肉芽性反应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新型吸切器切除吻合口肉芽组织的疗效*
基质金属蛋白酶对结核肉芽肿形成及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克罗恩病肉芽肿检出率相关因素分析
多层螺旋CT诊断在以多发结节、肿块为特征的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中的意义
品读快乐
美容点痣扫斑笔
美容点痣扫斑笔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microRNAs在炎性反应与肿瘤关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