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孕中、晚期纤维蛋白原水平的研究分析

2012-10-10 06:45郑金艳安金俊
哈尔滨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高凝凝血因子抗凝

郑金艳,王 敏,安金俊

(天津市西青区中医医院,天津300380)

纤维蛋白原增高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的一个实验室诊断指标。纤维蛋白原的测定,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与观察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疗效的常用检测方法。为了解孕中(20~28 W)、晚(36~40 W)期纤维蛋白原的正常范围,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对正常孕妇孕中、晚期纤维蛋白原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1.1.1 孕中期组:2009至2011年来我院检查的孕中期(20~28周)妇女共264人,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合并症,年龄21~30岁,平均24.6岁。

1.1.2 对照组:我院门诊就诊女性,选择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凝血机制异常及血液系统疾病,未怀孕女性(口服避孕药及月经期者除外)190例,年龄19~38岁,平均25.4岁。

1.1.3 孕晚期组:2009至2011年来我院检查的孕晚期(36~40周)妇女共198人,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合并症,年龄21~30岁,平均25.2岁。

1.2 方法:抽取受检者空腹坐位静脉血1.8 mL置于109 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0.2 mL的真空采血管中(9:1)混匀,充分抗凝后以3000 r/min,离心10min,取血浆测定(血浆无脂血、溶血及黄疸,采血后2 h内检测完毕)[1]。所用仪器为普利生C2000-2血凝仪,所用试剂为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试剂盒(凝固法)。

2 结果

孕中期组、对照组及孕晚期组Fg(FIB)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孕中期组、对照组及孕晚期组Fg值

表1 孕中期组、对照组及孕晚期组Fg值

例数 Fg(g/L)孕中期组264 3.94 ±0.64对照组 190 3.01 ±0.31孕晚期组198 4.55 ±0.70

从表1得知,实验组与对照组的F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3 讨论

人纤维蛋白原是由肝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和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的凝血因子。除了作为凝血因子直接参与凝血过程外,纤维蛋白原还可介导血小板聚集反应。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与应激、动脉血栓形成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病理过程关系密切。妊娠期,绝大多数凝血因子浓度及活性均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可增加2~3倍[2]。妊娠期妇女的血液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既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又是导致妊娠期及围产期血栓性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是导致妊娠期高凝状态的主要原因。纤维蛋白原增高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的一个实验室诊断指标。妊娠期盆腔下肢血管受子宫压迫和激素影响而扩张,血流缓慢,静脉压升高,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高,纤溶系统活性降低,以致孕产妇发生DVT的机会增加,妊娠晚期及围生期更易发生。孕产期DVT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延误诊治,后果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对于孕中期妇女纤维蛋白原异常且持续升高者,要引起重视。现代围生医学报道,随着医学的发展,产科死亡率高的四大疾病,包括妊娠合并心脏病、严重妊高征、产后出血以及产褥感染的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死亡率下降。然而,由于妊娠末期纤维蛋白原大幅度升高所形成的生理性高凝、高粘度状态,再加上胆固醇及脂代谢异常,导致胎盘血管粥样硬化,影响血流量,损伤血管内皮,促使微血栓形成。凝血与抗凝系统的失衡,形成的深部静脉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常常措手不及,造成严重的后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表现LDL和TG水平增高。特别是高TG血症时,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加时,亦伴有凝血因子合成增加,富含TG的脂蛋白的凝血因子接触后,可使凝血因子合成处于激活状态,血液则处于高凝状态。因此,了解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早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降低和干预孕妇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对于预防和避免发生血栓性疾病以及其它的严重并发症,提高孕产妇的生存质量将有较实用的临床价值。

[1]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31.

[2]李家增.血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84-289.

猜你喜欢
高凝凝血因子抗凝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