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以厦门为例

2012-10-12 06:19陈婧妍郑行洋
关键词:滨海厦门权重

林 燕,陈婧妍,郑行洋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滨海旅游资源是指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景观资源为依托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近年来,我国关于滨海旅游的研究日益深入,国内学者对滨海旅游城市的旅游竞争力[1-3]、发展模式[4]、目的地选择行为[5]、经济价值[6]等都做了相关研究.而滨海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7],其评价与开发管理始终是滨海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上,除了定性分析[8-9]外,常用的有RS和GIS技术[10-11],层次分析法(AHP法)[12-13]、TOPSIS求逼近理想解方法[1]、动力系统研究方法[14]、模糊数学法[15]等.滨海旅游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虽然我国已建立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但是该评价体系是按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子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价值和程度评价,无法充分体现滨海旅游的特色.鉴于滨海旅游的日益重要性,构建滨海旅游资源专门评价体系非常必要.滨海旅游资源具有其地域性,其评价系统必须因地制宜.本文在前人基础上,尝试拟定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厦门市滨海旅游的问卷调查情况加以分析,以求为我国滨海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日益完善提供参考.

1 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构建

旅游资源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多种因素紧密相关.本文按照实用性、综合性、代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不仅注重滨海旅游资源自身潜力,还综合考虑资源组合状况、知名度、开发和保育状况、开发效益、支持开发利用的设施等,将其分为A、B、C、D 4个层次构建滨海旅游资源评价模型(见表1).

表1 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育评价指标体系Tab.1 The system of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for coast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utilization and conservation

滨海旅游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只有在一定地域上较集中、多类型旅游资源协调分布组合,才会具有高价值.对于滨海旅游来说,资源的协调性尤其重要.可持续发展是滨海旅游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其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发展滨海旅游时应坚持开发与保育并重.知名度是旅游地的宣传目的,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因此,在B层综合评价层五大指标中,除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外,还选取资源协调性、开发与保育及知名度三个指标.

根据兼顾性、系统性的原则,选取11个和滨海旅游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C层项目评价层评价因子.自然资源是滨海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旅游活动和开发海洋旅游项目的基础,根据感受类和观赏类将其分为环境状况和自然景观.人文资源是古代人类社会活动的遗迹和现代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当代人认识滨海历史、了解滨海文化的重要媒介[16],根据其有形和无形状态,将其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旅游业是涉及食、宿、行、游、购、娱等方面的综合性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多种用途,而开发的关键取决于所带来的效益,可以说,开发效益的高低促进或限制了滨海旅游的发展.因此除了要在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注重其保育外,还需要测算开发效益,并辅以良好的配套服务设施.

D层因子评价层,针对C层项目进行具体扩展,共有39个指标.四个层次划分标准更利于统计、定量化和分类归一.

1.2 评价方法

AHP法(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at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是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17].旅游开发实践表明:AHP法简单易行,是较成熟且常用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18].

通过特尔菲法,邀请地方高校的旅游、经济、建筑、环保等相关专家20人,以表2为标度,用填表方式进行评分,得出各因素之间比较标度值.据此建立构造判断矩阵,然后进行因素权重计算,经上机运算、通过一致性检验后,求出权重值.

2 计算结果与分析

2.1 指标权重分析

计算指标的相对权重,表示各指标因素对实现上级目标的重要程度(见表1).

表2 因子相对重要性标度值Tab.2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scales of AHP

从表1可以看出,要提高滨海旅游资源价值,主要在于优美的自然资源(权重:0.384),这与我国旅游发展水平尚处于观光欣赏阶段的事实相符.同时人文资源和知名度也不可忽视,权重均为0.20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正从观光型向着体验型跨越,这与人文资源息息相关.许多滨海旅游区的迷人风采都与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蕴涵分不开的.因此,各地在开发滨海旅游资源时,要注意挖掘和保护当地人文特色,增强景区的宣传.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提倡,使得旅游资源在开发的同时,保育状况亦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2.1.1 自然资源

对自然资源而言,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权重:0.667)相比于环境状况(权重:0.333)重要.

在滨海环境状况中,水体质量(D2)最为重要(权重:0.256).而在自然景观中,人们最看重的也是海水景观(权重:0.158),这说明对于滨海旅游资源而言,水资源最为重要,在开发的时候,要注重保持水环境的清洁与美观.一般而言,人们更看重海水(Sea)、滩地(Sand)、阳光(Sunshine)3S指标,以及岛礁(D11)和港湾(D13)这些滨海特色自然景观.

2.1.2 人文资源

对于人文资源来说,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同等重要,这与我国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相符.

滨海风土人情(D21)是当地居民长期适应海洋环境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很符合游客求新、求异、求知的旅游需求,因此在非物质文化资源中相对重要(权重:0.667).

2.1.3 资源协调性

从资源的区域协调性上看,区内资源协调性权重为0.667,可见人们比较注重区内建筑及设施与景观整体布局的协调性.而区域之间旅游景观的通达性也不容忽视,要注意加强滨海区域间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2.1.4 开发与保育

滨海旅游资源稀缺、脆弱,且多数不可再生,其开发和保育(权重均为0.286)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关于滨海旅游的产品开发,人们较为重视文化产品和休闲度假产品(权重均为0.291),其次是生态产品(权重:0.245),这与吴必虎所预见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3E导向(娱乐性Entertainment,兴奋性Excitement、教育性Education)和生态化的需求日益明显”[19]相一致.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使得在其配套服务设施(C8)中,交通网络的建设尤其重要(权重:0.333).从本质上看,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经济活动,在开发效益中,追求经济效益(权重:0.413)至关重要,但是生态效益(D34)和社会效益(D35)也不容忽视.否则,迟早会失去经济效益,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是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准则.

2.2 滨海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

依照滨海旅游资源评价指标总分,将其分为5个等级.五星级旅游资源为≥9.0分,国际知名度高,滨海自然景观丰富,环境优美,卫生状况良好,气候温和,拥有深厚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沉淀,区内各类建设设施与景观具有较强的协调性,跟附近景观具有良好的通达性,拥有多样的旅游产品以及便捷的通讯交通条件,具有较为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四星级旅游资源为7.5~8.9分,三星级旅游资源为6.0~7.4分,普通级别旅游资源为3.0~5.9分,低于2.9分的则是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各级旅游资源质量依次递减.

3 实例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厦门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具有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是闽三角的经济核心地,位于广深、上海、台湾大三角的中心位置,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

通过实地调研并发放问卷,结合专家打分法,对上文D层因子进行赋值,每项满分为10分.计算见公式(1)、(2)和(3),对于上级的指标得分,采用加权求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求解,即将各指标的权重值(W)和得分值(S)代入公式:

经过计算,最终得出厦门市滨海旅游资源的情况(见表3).

表3 厦门市滨海旅游资源评价结果Tab.3 The evaluation value of coastal tourism resources of Xiamen

由表3可知,厦门气候温和舒适,全年都适宜开展旅游活动,环境状况很好(S:8.17),但是自然景观得分相对较低(S:6.66),这是由于其资源单体大多较小,缺乏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景物,而且北有大连、秦皇岛等地,南有海南,景观可替代性强,加上地处亚热带,空气层密度较稳定,缺乏海冰和海市蜃楼等特殊景观所致.

厦门民众文明、好客,城市氛围温馨,历史曲折性与延续性留下丰富多样的文化遗存,出现众多的杰出人物.厦门与台湾久远的历史渊源、敏感而令人关注的现实联系,再加上音乐、钢琴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节事活动与多样的宗教文化,组成了深厚的非物质文化底蕴(S:7.76).鼓浪屿岛上成片的租界风格建筑和中西合璧的华侨家宅,为其赢得了“建筑博物馆”的美称.厦门周围亚热带岛屿风光之美及幽雅的氛围,使其充满了小资情调.厦门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和发展,使中山路位列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榜首,但是其文物古迹缺乏单项具有国际影响的顶尖吸引物,因此其物质文化因素得分较非物质文化低(S:7.53).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厦门受访游客中有30.88%以欣赏其滨海自然景观为主要目的.其次是休闲度假和游览名胜古迹、体验风土人情,这与厦门市良好的环境条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其亚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不谋而合.由于厦门整体环境休闲舒适,给人温馨娴静之感,致使探险的人最少,这是因为厦门虽具有多元的宗教文化,但是都没有主导性,不够出名的缘故.

图1 厦门游客旅游目的比重图Fig.1 Tourism purposes proportion in Xiamen

厦门旅游资源以海湾、山林、湖库、温泉等自然生态资源为主体,以侨乡名人文化、宗教历史文化和对台关系为亮点,与台湾一水相隔,拥有鼓浪屿等8个国家4A级以上知名景点,附近有土楼、泰宁大金湖、武夷山等世界遗产,功能互补,资源协调性强(S:8.66),知名度高(S:9.00).

近年来,厦门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基础设施涵盖高中低档次,多数设施和建筑大气、大方,且海、陆、空立体交通发达,这使厦门的配套服务设施质量相对较高(S:7.88).厦门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优异的生态环境,使其拥有良好的生态、文化产品,但其策划包装不够,博物馆和展览馆的表现力较差,寓教于乐程度稍显不足.旅游产品大多属观光型,体育娱乐这类专项体验产品较少.厦门以海洋为主题的产品虽然丰富,但活动单调,缺少大型现代主题游乐园.虽然厦门气候舒适,全年适合游玩,但其旅游产品的单一导致其旅游淡旺季分明.问卷调查显示93%的游客选择在夏天和秋天来此游玩,造成旅游设施闲置,资源浪费.因此,厦门应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大力创新,开发季节性要求低的旅游产品.

旅游消费结构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消费的各类旅游产品及相关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反映着旅游者消费中旅游产品的质量、数量及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0].从厦门游客旅游花费最多的项目上看,24.32%的游客表明,餐饮是其旅游支出最多的项目.其次是购物,占21.26%.基本旅游消费包括餐饮、住宿、交通、景点门票,占66.49%.非基本旅游消费包括购物、娱乐等其他项目,占33.51%.这表明厦门市旅游消费结构中基本旅游消费仍是旅游消费的主体,非基本旅游消费尚嫌不足,旅游消费结构尚不够合理,旅游消费层次较低.

图2 厦门游客花费最多旅游项目比重图Fig.2 Maximum cost of tourism projects in Xiamen

总体而言,厦门市滨海旅游资源相对优异,为四星级旅游资源(S:7.83),应突出其资源优势,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与特色,调整旅游产品结构,通过创新理念或思维引导消费者增加非基本旅游消费,使旅游消费结构合理化.特别要加强区域旅游协作,形成以武夷山、鼓浪屿、土楼、泰宁大金湖为一体的“山海楼湖”四大旅游品牌联合,打出“温馨厦门”产品主题,全面开发海上花园、人文侨乡、闽台之门、滨海之城四大基本主题产品,实行绿色环保管理标准.

4 结语

滨海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理论和实践等研究方面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本文针对滨海旅游资源的特点,选取39个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斐法相结合测算权重,并以厦门为实例进行分析评价.

层次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弥补AHP法的随意性,使评价结果更为符合实际.由于作者的理论水平、能力有限,指标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而且滨海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复杂多样,若能针对不同类型的滨海资源,将其分类分区,如分为生态类、人文类等,并采用不同的评价权重,结果会更为科学.

[1]岳川江,吴章文,郑天翔,等.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1,25(5):705-801.

[2]姜鹏鹏,王晓云.中国滨海旅游城市竞争力分析——以大连、青岛、厦门和三亚为例[J].旅游科学,2008,22(5):12-18.

[3]程宝英.滨海旅游竞争力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4]罗彦.滨海地区旅游城市化发展模式探讨与深圳借鉴[J].特区经济,2010(3):145-147.

[5]李星群.滨海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10(6):144-147.

[6]李作志,王尔大,苏敬勤.滨海旅游活动的经济价值评价——以大连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0):158-163.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总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出版,2003.

[8]丁红春.泾川县吴家水泉沟小流域农业景观生态旅游资源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2009,9:53-54.

[9]王楠.少数民族小区域原生态旅游研究——敖鲁古雅乡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初探[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7):65-70.

[10]谭英.RS和GIS支持下景区生态脆弱性研究及旅游资源评价——以大富庵景区为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11]张瑞英,何政伟,张雪峰.遥感技术在黑竹沟风景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中的应用[J].干旱区地理,2006,29(6):909-914.

[12]王吉华,郭怀成,Richard Dawson,等.层次分析法在西藏日土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2):287-295.

[13]贺伶俐,季青,袁书琪,等.基于AHP和GIS的福州晋安区旅游资源评价及空间分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5):102-107.

[14]翁钢民,贾苗苗,徐晓娜.河北省滨海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的因子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1):80-83.

[15]刘美娥,刘金福,林光美,等.基于模糊聚类的泰宁各乡镇旅游资源评价[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9(4):426-430.

[16]陈扬乐,王琳.海洋旅游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35.

[17]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4.

[18]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0-36.

[19]吴必虎.旅游研究与旅游发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63.

[20]张向旺,陈波,唐建荣.海南省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16-17.

猜你喜欢
滨海厦门权重
厦门正新
滨海白首乌
权重常思“浮名轻”
滨海顶层公寓
岳滨海 藏石欣赏
“偶”遇厦门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