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相关概念探究

2012-10-13 13:19卢玉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名胜区风景概念

卢玉平

(武夷学院 旅游系,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旅游规划相关概念探究

卢玉平

(武夷学院 旅游系,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旅游业的发展使对旅游景区的旅游规划业得到迅速发展,学术界和实业界对旅游规划看法不一.如果要做好旅游规划业,提高旅游规划的可操作性,我们有必要对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本文就通过对当前学术界和实业界有关旅游规划相关概念的探究,探讨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又符合实际需要的旅游规划相关概念.

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规划;旅游规划;旅游定位;概念探究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成为许多地方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也正是发展旅游给各地带来的经济利益的驱使,许多新的旅游目的地逐步被开发出来,再加上各地发展新的旅游景区的需要,旅游规划业就开始发展起来,同时学术界也开始了对旅游规划的相关研究.

旅游规划在我国的发展,无论是实业界,还是学术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总体而言,旅游规划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需求.为了更好地研究旅游规划,使旅游规划更好的适应旅游规划行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旅游规划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相关概念的辨析,为进一步做好旅游规划打好理论基础.

为此,本文主要对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规划、旅游规划、旅游定位等与旅游规划业密切相关的概念进行辨析.

1 风景名胜区相关概念探究

从当前旅游业发展现状来看,旅游区的发展离不开风景名胜区,所以,在本部分,我们首先研究当前学术界对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规划等概念进行辨析.

1.1 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是中国自然文化遗产及其资源的一个特有概念,最早见于1978年3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城市工作会议上.在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有关风景名胜区的各种定义也不断涌现.国内最早对其做出较权威定义的文献是《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随后,《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199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999)》等国家重要文件也对其做了相应定义.此外,不少专家学者的著述中也涉及风景名胜区的定义.但根据本文研究需要,本文对风景名胜区的研究是基于我国对风景名胜区规范和条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故本文对风景名胜区概念的界定主要依据国家有关风景名胜区条例、规范进行分析.对于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暂行条例(1985)》中指出,凡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应当划为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中指出风景名胜区系指风景名胜资源集中、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供人游览、观赏、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999)》中的风景名胜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所称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郝晋在2007年曾经专门对风景名胜区定义进行研究,通过收集风景名胜区定义,提出所谓的风景名胜区是源于古代的名山大川和郊邑游憩地,是以自然和人文景物为核心、包括其他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环境优美、有一定规模、范围明确的地域.它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美学和游览观赏价值,能有效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供人观赏和休憩、推动文化和教育事业①.

从以上的对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分析和表1显示,我们认为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第一,风景名胜区应该是风景资源比较集中的区域.《风景名胜区暂行条例(1985)》和《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指出风景名胜区应该是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比较集中,《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999)》明确指出风景名胜区是风景资源比较集中.从上可以看出,称得上风景名胜区的区域必须具有集中的风景资源可供观赏.

第二,风景名胜区均具有一定的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环境优美.规范或条例和郝晋定义提出,这一点是风景名胜区得以设立的前提条件.

第三,风景名胜区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并且具有一定的游览条件.

第四,旅游是风景名胜区的功能之一.风景名胜区有关的条例和规范均提出了风名胜区必须能够具有观赏、文化、科学等功能,说明旅游不是风景名胜区的唯一功能,只是其功能之一,风景名胜区还要满足文化和科学研究等功能.

第五,风景名胜区的设立要政府部门批准,尽管只有《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中指出了要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从我国风景名胜区实施的实际来看,最低级别的风景名胜区必须为县级人民政府设立.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将风景名胜区概念界定为:由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风景名胜资源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环境优美,能有效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可满足人们游览、文化和科学等需要的特定区域.

表1 风景名胜区概念界定一览表

1.2 风景名胜区规划

1.2.1 风景名胜区规划概念界定

风景名胜资源是风景名胜区赖以生存的基础.风景名胜区之所以能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旅游者,就是因为那里有无比美丽、独具特色的自然风景和珍贵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开发建设风景区是为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提供游览条件,供人们观赏.为此,必须加强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研究.

我国学术界关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之后逐渐形成了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在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研究的过程中,学术界和产业界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学者谢凝高认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以风景资源的调查研究及其鉴定评价为基础,根据资源的价值及其分布规律,在保护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按照相关法规确定其功能、性质、建设及其可持续利用原则,编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②.产业界对风景名胜区概念的界定,以《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999)》为代表,指出风景名胜区规划也称风景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名胜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风景区规划实施手册(2003)》指出,风景名胜区规划为提炼概括风景特色,把合理的社会需求融入自然之中,优化成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

从以上对风景名胜区规划概念来看,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概念界定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谢凝高提出了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要在保护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分区保护利用,并使之可持续发展③;《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指出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而做的安排,同样提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

第二,规划以风景资源调查和评价为基础.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必须在了解现有风景资源类型、性质、特点、丰度、等级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规划,故风景名胜区规划必须以风景资源调查和评价为前提.

第三,按照有关法规、规范和社会需求进行编制.通过对风景名胜资源风景特色的概括,把合理的社会需求融入自然之中,在有关法规允许下,按照有关规范进行编制.

因此,本文界定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概念为: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在保护风景资源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对风景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按照有关法规和规范来确定风景名胜区性质、功能,为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而做出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1.2.2 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

随着学术界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研究的深入,对风景名胜区规划渐渐的向多层次、多类型的方向发展,形成了包含风景名胜区战略规划、风景旅游体系规划等在内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依据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对风景名胜区规划内容的总结分析,可归纳出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如图1.

图1 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图

2 旅游规划相关概念探究

2.1 旅游规划

岗恩(Gunn)1989曾指出:“规划作为对未来的预测,处理可预见的事件,是唯一能使旅游业获得好处的方法.”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对旅游规划的定义,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研究观点不一.

墨菲(Murphy)在1985指出,旅游规划是在预测和调节系统内的变化,以促进有秩序的开发,从而扩大开发过程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因此,规划是一个连续操作的过程,可以达到某一目标或者平衡几个目标④;盖茨(Getz)在1987指出旅游规划是在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寻求旅游业对人类福利及环境质量的最优贡献的过程⑤;岗恩(Gunn)1988年指出旅游规划是经过一系列选择决定合适的未来行动的动态的、反馈的过程,未来的行动不仅指政策的制定,而主要是目标的实现⑥.

我国学者卢云亭将旅游规划定义为“对区域旅游发展的未来状态的科学设计与设想”;孙文昌将旅游规划定义为“以旅游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为出发点,以旅游项目设计为重点,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当地旅游业发展基础,对旅游消费六大要素及相关行业进行科学地安排和部署的过程”;吴必虎提出,旅游规划是以旅游市场开发为宗旨,实现国家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依据.旅游规划明确提出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规模、速度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对策和措施⑦.

从以上不同学者和产业界对旅游规划概念的分析,我们认为,旅游规划是对旅游业及相关行业未来发展的设想和策划.其目标是:尽可能合理和有效分配与利用一切旅游资源以及旅游接待能力、交通运输能力、社会可能向旅游业提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旅游者完美实现旅游目的,从而获得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所以,本文对旅游规划的概念界定为: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

2.2 旅游定位

定位的英文是“positioning”,意思为“put something in a particular position”,即把某物放在一个独特的位置上.国外的“定位”这个概念发端于广告业.20世纪60年代,Al?Ries在纽约开设了第一家广告公司,即后来著名的Trout-Ries公司,20世纪 70 年代以来,Al·Ries与 Jack·Trout创造了“定位”理论.1972 年,Al·Ries与 Jack·Trout在《广告时代》中以《定位的时代》这篇论文在商业实战领域开创了“定位”理论.“定位”理论随即被学术界的“现代营销学之父”Philip Kotler所重视和引用,其在1980年为《定位》一书撰写前言时,即申明了定位的意义,定位是指公司设计出自己的产品和形象,从而在目标顾客心中确定自己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地方;后来的“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也将“定位”理论引入到其战略研究中,开创了竞争战略.Al?Ries指出:“‘定位’是一种观念,它从产品开始,可以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于是一个人,也许可能是你自己.从以上可以看出,“定位”不仅仅局限于产品营销,而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范围.定位不是对产品本身作实质性改变,而是强调对市场的实现.

旅游定位是定位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具体应用。“旅游定位”种类很多,有旅游市场定位、旅游产品定位、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开发定位等.旅游开发定位要求对当地旅游资源全面认识,找准资源特性,进行合理利用,准确进行开发定位,集中突出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旅游市场定位是从目标市场特点分别进行市场类型定位和空间定位;旅游也是一项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要进行旅游产业定位;旅游产品是一切旅游活动的基础,旅游地开发中要对适合自己资源特色的旅游产品进行定位.总之,不同定位的目的不同.本文研究的旅游定位是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的定位,不同的目的地发展旅游的前提和基础不同,从而造成规划开发的旅游定位不同.

通过以上对旅游定位的分析,结合本次研究的目的,本文对旅游定位的概念界定为:在旅游资源调查和旅游发展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按照市场需求和规划目的、原则确定的规划地域的发展方向和侧重点.

注 释:

①郝晋.风景名胜区定义探究 [J].中国园林,2007(4):22-26.

②谢凝高.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J].规划师,2005(5):5-7.

③谢凝高.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若干问题探讨[J].规划师,2003(7):21-26.

④Murphy P.Tourism:A community approach.New York and London:Methuen,1985.

⑤Getz D.Tourism Planning and Research:Traditions, Models and Futures. Paper presentedat the Australian Travel Research Workshop,Bunbury,1987.

⑥Gunn C A.Tourism P lanning,2nd edu,Tayor and Franeis.New Yo rk,1988.

⑦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1〕肖云.风景名胜区景区规划概念及其模式初探[J].山西建筑,2007,33(9):28-29.

〔2〕吴剑锋.走出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误区[J].风景园林,2004(3):55-56.

〔3〕朱观海.论风景名胜区的“合理开发”[J].规划师,2005(5):12-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S].1994.

〔5〕GB/T 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6〕高波.风景名胜区规划汇中若干问题之我所见[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0,17(1):42-44.

〔7〕李景奇,秦小平.风景名胜区与旅游区辨析[J].中国园林,1998(5):17-19.

〔8〕GB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9〕谢凝高.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J].规划师,2005(5):5-7.

〔10〕Murphy P.Tourism:A community approach.New York and London:Methuen,1985.

〔11〕Gunn A,Var T.Tourism Planning:basics concepts cases.Washington DC:Taylor&Francis,1994.

〔12〕Gunn A.,Var T.Tourism Planning:basics concepts cases-4th ed.Washington DC:Taylor&Francis,2002.

〔13〕Getz D. Models in Tourism Planning:Towards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TourismManagement,1986,7:21-32.

〔14〕Getz D.Tourism Planning and Research:Traditions, Models and Futures. Paper presentedat the Australian Travel Research Workshop,Bunbury,1987.

〔15〕吴人韦,旅游规划的发展[J].经济地理,2000,20(3):101-104.

〔16〕吴人韦.(全国旅游院校统编教材)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

〔17〕范业正,胡清平.中国旅游规划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03(6):25-30.

〔18〕刘中艳,王捷二.旅游规划综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1):130-134.

〔19〕吴人韦.旅游规划理论的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0(2):61-64.

〔20〕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1〕厉色.风景名胜区行业与旅游行业的区别及其关系(1)[J].中国园林,2006,22(6):37-41.

〔22〕厉色.风景名胜区行业与旅游行业的区别及其关系(2)[J].中国园林,2006,22(7):17-20.

〔23〕郝晋.风景名胜区定义探究[J].中国园林,2007(4):22-26.

〔24〕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S].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7.

〔25〕风景名胜区条例[S].国务院,2006.

〔26〕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国家统计局,2002.

〔27〕邹统纤.旅游开发与规划[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28〕周慧.市场定位理论在城郊旅游地中的应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29〕苏清斌.品牌定位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4.

〔30〕谢凝高.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若干问题探讨[J].规划师,2003(7):21-26.

〔31〕Gunn C A.Tourism P lanning,2nd edu,Tayor and F raneis.New York,1988.

F590

A

1673-260X(2012)05-0098-04

猜你喜欢
名胜区风景概念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文化教育园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某风景名胜区悬索吊桥检测探讨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