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2012-10-13 13:20韦新丹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4期
关键词:校企驱动技能

韦新丹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项目驱动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韦新丹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中国进入WTO之后,市场需求很大程度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学历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向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结合学科教学和市场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项目驱动为主导,市场与教学一体化为途径,探索一种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式教学;市场需要;人才培养;效果评估

1 引言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就业后工资不如农民工”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普遍反映动手能力不足,技能低,在工作中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缺乏企业文化,与同事沟通能力差,身份转型慢,对企业的适应时间较长.同时作为企业也在感叹不容易找到高素质、高技能、合格的人才.两种矛盾,实质问题都集中在人才的高素质、高技能上.高校教育者首先要认清学生最终需走向社会,人才的培养是为社会而培养,只有适合社会的人才才是好的人才,因此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转变,开展学校与企业的广泛合作.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参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人才培养的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风格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项目驱动为教学手段,使大学生通过项目式教学与企业教育中的实际技能操作相结合;把学生培养成满足社会与用人单位需求的综合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团队协作好、竞争力意识浓的应用型人才.

2 校企合作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校企合作培养目标中的“一个适应”、“两个高”决定了它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势必会使高校理论教育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与企业生产相结合;教师与技师相结合,来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发挥高校育人教育与企业实际工作技能教育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社会、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教学模式适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3 校企合作旨在人才培养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学校、企业、学生成为了三个主体,三个主体之间两两产生依赖关系.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受高等教育的环境,传授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就业辅导;学生在学校中,完成学校设置的课程,接受学校提供的教学与辅导,顺利拿到学分与学位;学校相对企业的关系,学校利用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经验,开创第二课堂,提升学生、教师的实际工作技能;企业相对学校的关系,企业可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将企业自己的产品打入学校市场;企业对学生的关系,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减缩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时间,利用学校教育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宣传自己产品的优越,给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映像;学生对企业的关系,在校企中,大学生既有学生的身份,又兼顾学徒、技术工人的身份,他们的学习为今后走向社会垫定了实践基础,提高了专业技能,把理论化为了实践,并且通过劳动给企业也带来了生产效益.

3.1 有利于实现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高校的扩招,从人才的精英教育到了大众教育,高校文化不断受到市场、网络等多种形式的侵袭,高校再也不是圣洁的“象牙塔”.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迎合市场经济的产物,充分地利用了学校、企业、工厂、研究组织机构等各方面优势的资源和环境来培养、塑造适合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堂中接受的间接理论知识与企业工厂直接获取的能力与技术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工作实践中去,将知识直接转换为生产力.

仅靠学校课堂教育来完成社会所需的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是难以实现的,还需要依靠大量学生自身的社会工作与实践.校企合作对于实现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技术型、技能型、多规格、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具有独到的优势,有效地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3.2 有利于实现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校企合作教学,要求学生要善于在工作中、学习中发现问题,积极吸纳企业的经验成果,在工作中善于同伙伴团结协作,这些都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校企合作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有四项优越.

3.2.1 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教会学生学的目的是用,用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从而激发学生炙热的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的学习动力.

3.2.2 有利于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科技前沿.在校企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接触现实生活,体验实践.在实际技术的操练中,遇到问题,发现问题,去想办法解决,创新的思想往往是通过问题的发现激发的.

3.2.3 在校企合作教学实践中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毅力,在实践中学生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学生必须要有坚韧的毅力才能顶住压力,完成任务.创新也是一种探索,探索就意味着前面有无数的未知,当面临压力的时候,这就要求学生咬紧牙关,屏住压力,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住,最终才有可能完成创新.

3.2.4 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不是光靠一人之力或一时的小聪明就能够实现的,他需要在与同伴的合作实践中不断的争辩、不断讨论、逐渐的探索,校企合作教学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有利的环境.

3.3 有利于实现对口人才的培养

校企合作教学,在企业、市场的共同参与下,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势必要进行调整,将教学内容紧贴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实际.

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把实践性、技能性的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组织教学和实习,培养能胜任未来企业岗位工作需要,并能迅速进入角色的人才,把培养出的人才直接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储备的最佳形式,实现了市场“对口人才”的培养.

4 “项目驱动教学”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效果.随着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与之相随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应运而生.在校企环境中,应用“项目驱动教学”能够把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结合最好的切入方法.

“项目驱动式教学”整个教学活动都在校企工厂中进行,当前主要采用工程项目课题、应用科研实例为牵引,在教师和企业驻校技术培训员的全程指导下进行专业学科课程的实践学习.项目驱动式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将学生的专业学习活动与工程的实际项目相结合,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课题,使得学生在目标任务明确的项目开发、研讨过程中,激发学生完成课题的欲望,迅速提高工程的技术开发、项目管理、实施和团队协作等专业实践能力.

4.1 项目驱动教学实施步骤

项目驱动教学实施的第一步是确定项目目标,项目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企业、市场需要来选取适合学生的项目,项目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决不能遥不可及.项目驱动教学实施成败的中心环节是要在项目开发、运行的过程中进行巧妙地深入剖析、把课程知识贯穿其中,引领课程学习的推进,带动课堂教学的开展.项目驱动教学的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驱动教学实施流程

实施过程大致分为五个步骤:项目目标确定、系统需要分析、方案设计论证、项目具体实施和最后对项目实施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不足与改进目标.

在项目驱动教学的推进中伴随着教师的辅导(提示、咨询、建议、要点讲授、辅导答疑、发现问题、指导点拨、总结、点评等)和学生的实践(分工负责、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学习提高、实践、交流、合作、自评、互评)等行为.

4.2 项目驱动教学实施策略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校企人才培养应用的具体实施中,要讲究合理策略,才能发挥出校企的资源优势,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

4.2.1 就业为引导,选择教学项目

学生在校学习最终面临的还是就业,一切要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带出学校,才是人才培养的目的.所以,项目驱动教学在实施教学的项目选择上一定要慎之又慎,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学生就业,实时掌握企业、市场动态,把社会最需要的技能引入到项目选题中.

4.2.2 调动一切资源,强化技能学习

学校和企业围绕着大学生项目开发实用技能培养目标,调动实验室、教室、工厂、设备、大学教师、企业技师等一切教学资源,共同创建具有教学工厂特色的实训室.让学生从项目调研、需求分析到项目开发、测试、维护、评价了解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增强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上岗能力和项目开发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遇到问题后举一反三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学会用20%精力掌握80%的技能,从而提高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时间.

4.2.3 建立专业特色,加强团队协作

不同专业的项目驱动教学有不同的特点,不能一味的照搬一种模式,要结合各专业特征,具体到不同专业,与该专业教学实践相一致,建立专业特色的项目驱动教学体系.

在专业特色项目实施中,老师把完整的项目具体分为多个不同的模块,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时要考虑到每个组成员的个人专业水平和学科活跃性,最好做到成员搭配时技术的合理以及男女比例的合理.积极组织项目小组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发挥个人的智慧发表意见,并与项目组中的其他成员协商解决各种难关,使得群体的智慧与创新为每个学生所共享,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4.3 人才培养效果评估

在校企合作环境下对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需要从教学实践后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知识水平”、“技术能力”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素质表现方面的评估,主要是看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个人智慧、个人能力、责任心、团队协作,是否具有钻研和创新的精神.

学生知识水平方面的评估,可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贯穿的学科知识考核来完成,考核方式可以是试卷或论文写作的形式进行展现.

技术能力方面的评估,采用项目答辩的形式来分析学生通过项目实践后是否具备了应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技术应对的能力.

总的人才培养效果评估成绩可以用百分制进行量化,评估成绩=综合素质表现*40%+知识水平*20%+技术能力*40%,量化后的成绩与学生的学分挂钩.

5 结束语

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背景下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抓住高校专业、学科的特色,以工程项目课题、应用科研实例为牵引,把学生就业作为引导,利用学校、企业、地方政府的各种有利资源,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1〕谢韶旺,朱晓明,董慧卿,等.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9).

〔2〕汪海滨,杨振宇.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12).

〔3〕徐雅斌,周维真,施运梅,等.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

〔4〕陈春玲,费宁.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

〔5〕俞林.高职院校“任务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8(5).

〔6〕唐进,龙瑜.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职业时空,2010,6(3).

〔7〕王永茂.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9).

〔8〕刘秀敏,石兰月.职业教育中项目驱动学习模式的构建策略探究[J].成人教育,2009,29(10).

G710

A

1673-260X(2012)07-0218-03

猜你喜欢
校企驱动技能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