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 创和谐型数学课

2012-10-13 13:20刘怡娣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4期
关键词:幂级数数学课运算

刘怡娣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基础教学部,辽宁 大连 16600)

以学生为中心 创和谐型数学课

刘怡娣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基础教学部,辽宁 大连 16600)

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的几个案例,浅谈一下如何构建和谐型数学课堂,构建和谐型数学课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旨在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和谐型教育;和谐型数学课;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中心;生本教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构建和谐型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构建和谐型数学课又是和谐型教育的一部分.

和谐型数学教学顺应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旨在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那么,怎样开展和谐教学呢?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的几个案例,浅谈一下如何构建和谐型数学课堂,构建和谐型数学课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 如何构建和谐型数学课堂

数学教学过程涉及备课与设计,导入与结尾,启发与提问,组织与管理,指导与解题活动等,下边我就具体案例谈一下.

1.1 新课的导入

一堂数学课,导入和导学至关重要,能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是一堂“和谐”成功的数学课堂的基础.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能起着组织教学、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促进课堂教学实现最佳状态的积极作用.导入的表现方法可以由实例导入,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例如在讲矩阵的运算这一小节中,矩阵的乘法运算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运算定义本身复杂难懂,为了让学生能很好的接受,我设计了一个小例子.甲乙两计算机有限公司,三种产品月产量台数如下表

公司产品 I II III甲25 20 18乙24 16 27

每台产品的利润如下表

0.5 II 0.2 III 0.7 I

求甲乙两公司这三种产品的月利润是多少?

这是一道小学应用题,只需加法、乘法就能求出答案,所以同学们很快很轻松的说出答案:

甲公司利润:25×0.5+20×0.2+18×0.7=29.1

乙公司利润:24×0.5+16×0.2+27×0.7=34.1

此时提示大家,仔细观察,当对这两个表格用矩阵这一工具来表示的时候,这一运算其实就是对于两个矩阵中的元素进行数学运算.很显然,我们知道矩阵就是个数表,能否用矩阵的运算来表达这一计算过程呢?这一悬念使得大家就开始思考,怎么计算,并付诸到矩阵身上,能够表达同样的运算功能.师生一起将每一个数据进行演示演算,并排列于黑板上,老师适当的对着演示的算式,将其中蕴含的矩阵乘法的运算法则顺理成章的铺设出来,解决大家的疑惑并总结出运算法则,课程的导入顺利结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原来数学不是那样的高深,原来我们也可以研究出数学公式,从而达到“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创造出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

1.2 授课中的启发提问

教授新课时,我们说这是一个新知识的传授过程,如何让学生运用主观能动性学习新知识,而不是教师一味的灌输,就需要在讲授中进行的恰当的提问.提问时要注意把握问题安排的时机,在恰当的铺垫后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如果不思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提问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思考,不要为难学生,要贯穿“和谐”.

例如在学习幂级数的运算这一节中,同学们已经会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了,所以我在讲授时用习题引入,先让大家在习题中回顾所学的知识,然后在学生都感觉会做的时候,我出了一道题:

学生从一开始就会疑问,一个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会求,那两个幂级数和的收敛半径呢?很显然,这是幂级数的加法运算.此时,老师讲问题抽象出来,提出问题:如何进行幂级数的加法运算,让学生自己推导.原来两个幂级数的加法就是对一般项进行加法运算.然后问大家,每个幂级数的收敛半径都知道了,两个收敛区间都能求出来,那么幂级数和运算的收敛区间在哪里呢,学生便会知道公共区间就是两个幂级数和的收敛区间,进而对这种加法运算也就会求了.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提出设问,让教学环节自始至终围绕着“疑”字展开.以“疑”诱导、以“疑”引思,充分挖掘知识本身的魅力,让学生试图自己推导演绎出答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从而培养学生积极设疑、主动探索、归纳、推理、提炼的发展性学习.

1.3 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主要包括对教学的组织与调节,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等.整个教学的组织要贯穿“和谐”,对于课堂的问题行为的处理更要注意“和谐”.

例如我在讲课中有时会有笔误或说错的地方,这个时候便会有同学大声的说,错了.然后我就会停下来,问大家那里有问题?然后看到自己真的错了,这个时候,我便微笑的对大家说,对不起,老师错了,然后鞠躬一下.学生便在和谐的气氛中原谅老师的失误,在和谐的气氛中锻炼自己的勇气,敢于提出问题,进而有信心学好这节课.

1.4 指导学生解答数学题

首先在提出问题阶段可以层层设置悬念,促进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路,提出新发现和新想法.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估计出学生可能遇到的层层障碍,并适当的做好一定的铺垫及提示.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师生一定要一起,互相融入对方,教师应仔细观察、倾听并收集学生的反应信息,适时进行引导,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见解及时给予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教学生,教的不仅仅限于这一个知识点,不仅仅是哪一道题,而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我们设置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得出正确结论,而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在这样一个个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才会更加和谐.

例如在利用幂级数的性质求幂级数的和函数一节中,我出了两道题.

然后让学生思考,在习题中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是怎样分析问题的以及这么分析的理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想到方法.首先第一道题我们会做,而第二道题不会,那么这两道题有没有联系呢?我们发现如果第二道题中能把系数去掉的话,就是第一道题,那么我们就会求了.问题是如何把系数变没呢?我们就想所学的知识,发现如果对xn求导的话,能把n约掉.想到了途径方法,那么能不能对它求导呢?我们说幂级数的性质告诉我们幂级数的和函数在其收敛域上连续、可积、可导,这样就分析出了方法.直接求和函数求不出来,但可以走迂回道路.先求和函数的导数,然后对和函数的导数再求积分就可以求出和函数.

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和过程,分析题目之间、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适当的发现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提示和一定的纠正,并不时地鼓励学生.

1.5 精讲多练

我们说“精讲多练”,关键在于讲到什么程度才是精,练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在讲课过程中怎样才能适当的把握“精”呢?在这里,“精”决不仅仅是“少”的意思,“讲”和“练”的关系也决不仅仅是时间分配的关系.“精讲”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做精辟讲解,准确地、有针对性地、有步骤地、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从复杂的课程内容中理出头绪,抓住中心.要讲透教材的重点,知识的内在联系,非重点内容可以略讲,学生能够自行理解、掌握的问题可以不讲,不必面面俱到,腾出更多时间加强基本训练.“多练”不仅仅是大量的操练,而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练习机会,并加以指导,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练”,逐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当然,多练还应体现在练法上的“活”,从能力培养着眼,注重讲、练结合,保证练的比重,加强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微分方程与级数的教学中,我在每堂课的习题联系上都会注重分层次练习,由简入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一到综合.其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在具体练习时,我会在每到题目前注明学生需要掌握的难易程度,这样分层次练习,分层次教学,每一个学生都会受益.

例如新旧知识的综合:在讲交错级数判定定理莱布尼茨定理时

分析这道题,这是一个交错级数,需要用莱布尼茨定理,而莱布尼茨定理包含两个内容:1单调递减的数列2一般项极限为0.学生容易求出极限,但判定数列的单调性时就需要将新旧知识综合到一起,用函数的导数判定单调性.

例如跨学科的综合:在学完空间解析几何与矩阵的秩、线性相关性后,可以将微分方程与级数和线性代数两门课程联系到一起,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

问:直线s1与s2的关系?那么这道题将空间直线间的关系及矩阵的秩、线性相关无关等知识综合运用到一起.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于一体,综合运用,达到知识的和谐、生生的和谐、师生的和谐、生本的和谐,在和谐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

1.6 总结分析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和谐就是恰到好处的课尾小结.好的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回味无穷的作用,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数学课的结尾常有以下表现方式:概括式结尾、悬念式结尾、发散式结尾、串联式结尾、激励式结尾等.总结分析,可以让学生对整堂课的知识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概括,并掌握课程的重点及难点,且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机地复习,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例如在讲常数项级数的审敛方法时,讲了那么多的方法,学生容易糊涂,在课程最后,我将各种方法作了一个总结,针对不同的常数项级数给出用什么判别方法来做,对于每种判别方法又给出什么样的类型题适合用这种方法,这样学生就会恍然大悟,拿过一道题来不会说不知道从何下手,而是心中有数!

2 创和谐型数学课应注意的问题

2.1 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数学课堂的前提

和谐教育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数学家哈代(G.H.Hardy)说到:“My eyes were first opened by Prof Love,who first taught me a few terms and gave me my first serious conception of analysis”.好的教育要求老师必须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则需要师生情感融洽,从而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时代在进步,我们的观念也在与时俱进,必须转变教师高高在上,只有严厉才是好老师这样的一种观念,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关爱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感受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有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2.2 进行生本教育是创造和谐数学课堂的基础

什么是生本教育?它是相对于现行师本教育而言的.传统以教师的教为本的教育体系可以定义为师本教育,生本教育则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喜爱,情感,性格等引导学生学习,要依靠学生,教师要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教”的基本理念,设计“教”的基本程序.从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体现“和谐”,创造和谐课堂.

2.3 精炼、平易近人的教学语言是创造和谐数学课堂的催化剂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感情、交换思想的桥梁,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和谐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炼、要平易近人.教学语言精炼是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素质,用词的准确性,用语的严谨性,用句的逻辑性,不仅能使学生体味数学严谨周密的学科特点,更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良好思维,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平易近人的语言可以走进学生心田,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平易近人的语言要求教师走入学生,将自己作为学生的朋友,共同讨论学习.

总之,构建和谐型教育是一个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我们需要不断去尝试、探索和实践.用和谐的方法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培养善于和别人和谐相处的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张伟跃.试论作为心理治疗学家的政治教师[J].政治课教学,1986(3).

〔2〕任绪斌.略论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的功能[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2).

〔3〕龚玲.探索和谐的中学教育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5-4-25.

〔4〕周作云,罗好裕,刘笃诚.教师心理学概论[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

G642

A

1673-260X(2012)07-0262-03

猜你喜欢
幂级数数学课运算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有趣的运算
幂级数的求和方法总结
矩阵环的幂级数弱McCoy子环
有趣的数学课
幂级数J-Armendariz环*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网红”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