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2012-10-16 08:13
科技传播 2012年22期
关键词:解剖学生物学教授

第十六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在厦门大学召开

11月2日~11月5日,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金属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力学学会断裂与疲劳专业组、厦门大学、同济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十六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共50多个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会。

11月3日,大会开幕式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举行。开幕式由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第十六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主席、同济大学仲政教授主持。厦门大学副校长张颖教授致欢迎辞并介绍会议情况。中国力学学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代表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致辞。

本届会议采用大会邀请报告、分会场报告等多种学术交流形式。清华大学黄克智院士、空军装备部张福泽院士、浙江大学杨卫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张统一院士、中科院力学所洪友士研究员、中科院金属所韩恩厚研究员、郑州大学赵明皞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李晓刚教授等8位学者作了大会报告。分会围绕“疲劳与断裂的力学基础理论和方法”、“材料疲劳与断裂的物理机制”、“复杂环境下的材料失效与破坏分析”、“典型材料与结构的破坏理论研究”、“疲劳与断裂理论的典型工程应用”等五大主题进行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的深入探讨与交流。共收到理论研究、工程应用方面的学术论文196篇。

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已召开15届。本届会议旨在提供一个广泛的学术与技术交流平台,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学科交流,推动我国疲劳与断裂研究领域学术与应用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第13届国际断裂大会的召开奠定基础。

中国力学学会

中国解剖学会召开2012年学术年会

10月19日~10月22日,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重庆召开。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李云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罗长坤、政委高占虎,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蔡文琴,重庆市副市长吴刚等,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新西兰、日本等国家以及国内的专家学者共520余人出席年会开幕式。

大会邀请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孔吉明教授作了《神经元凋亡的BNIP3通路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的报告。荷兰Wout Lamers教授围绕女性尿失禁这一临床问题,分别用中国和美国的数字人数据集,探讨了女性盆底随着年龄增加发生的结构变化,并对尿失禁的发生提出了新的假说。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Gareth Jones教授则从解剖学历史视角,探讨了解剖中尸体应用的伦理问题,他的同事张铭教授和George Dias教授分别作了《高等脊椎动物器官形成中的细胞群动力学研究》和《食物对下颌骨髁突生长和形态影响》的研究报告。

香港中文大学的王平安教授和陈活彝教授分别就虚拟手术的研究进展和Dab2对骨骼肌发育正性调节作用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日本理化脑科学研究所运动学习控制实验室的永雄总一教授就小脑依赖的运动学习记忆的建立和强化机制进行介绍。

美国肯塔基大学邴国英教授介绍了帕金森病感染机制的研究,提出阿司匹林对预防帕金森病有一定作用。

会议期间召开的北美医学教育专场报告会,特别邀请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的Patrick Choy教授、李新民教授和孔吉明教授介绍了北美基础医学课程设置、医学本科教育的临床课程、临床型科学家在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中的地位等内容。

通过与国内医学教育的比较,对国内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建议。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了2012-2013年学科发展研究项目—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第二次工作会议、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和十四届三次理事会。

中国解剖学

第七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在上海举行

10月25日~10月27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在上海举行。

“伴随着日趋增长的乳腺癌发病率,我们仍然欣喜地看到乳腺癌的治疗手段越发多样,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说,“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一方面是早期筛查的工作得到各级政府和医院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分子靶向治疗的高速发展。”

邵志敏坦言,过往以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作为治疗参考的观念已经逐渐改变,取而代之的是,除参考复发转移风险外,更重要的是弄清乳腺癌分子分型特点以指导不同治疗方式。乳腺癌分子分型是乳腺癌的固有特点,代表了乳腺癌本质生物学特性,也是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综合治疗最为主要的参考指标。如激素受体为阳性的患者对内分泌治疗较为敏感,而一批极易发生复发转移风险的HER2阳性乳癌患者,在实施靶向治疗后,便能有效降低40%~50%的复发风险,与此同时降低30%的死亡风险。

以个体化治疗为主导,兼顾个体化治疗和生存质量的治疗理念已经成为如今乳腺癌临床治疗的发展方向。除了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会者还就乳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论坛召开之前,面向全国医师的乳癌患者乳房重建学习班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召开。“乳癌患者是一批特殊的群体,他们遭受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医师给患者在根治疾病的同时,给予形体的重新塑造,使她们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心灵创伤。这是一名乳腺外科医师的责任,更是一大批患者内心最真挚的诉求。”邵志敏教授说。

中国抗癌协会

2012 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在陕西杨凌召开

10月10~10月13日,2012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National Congress of Plant Biology, NCPB-2012)在陕西省杨凌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此次会议主题是“从植物科学到农业发展”,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中国遗传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联合举办,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植物器官发生分会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协办。来自全国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近9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校长裴钢,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中国农业大学武维华院士,河北师范大学孙大业院士,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态所林鸿宣院士,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副校长吴普特出席会议。

开幕式由大会组织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春明主持,孙其信致欢迎辞,介绍了杨凌的特色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历史,并且欢迎青年学子到杨凌工作;裴钢致开幕词,对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做出了充分肯定,希望植物生物学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应用发展,为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和能源发展提供保证;本次大会主席许智宏代表学术委员会发表讲话,对全国各大专院校和研究所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代表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对本次大会按照学术专题组织专场的方式表示认同,并且提出科研人员要用自己的影响促进公众对科学的普及,使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加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

猜你喜欢
解剖学生物学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刘排教授简介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