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军工科技年终盘点

2012-10-17 16:58
科技传播 2012年2期
关键词:武器

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21世纪已进入第二个十年,距离冷战结束和被视为第一场“高技术战争”的海湾战争爆发也刚好过去了20个年头。在这一年里,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之下纷纷忍痛裁减军备,拉登和卡扎菲两张“老面孔”或命丧特种袭击或内战兵败身亡,中国军工的成就和中小军事强国的崛起令人瞩目,一些多年来只存在于科幻中的武器技术更加接近现实……尽管国际格局加剧变动却仍不明朗,武器研发换代也依然缓慢曲折,但一个不同于传统印象中飞机大炮、前线拼杀的新军事时代,在2011年中已经释放了越来越多的先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军事工业屡有重大突破,多项国产武器装备已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而在其背后,折射着国家经济、科技实力的稳步增长,以及军队作战思想的不断进步。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防信息透明度也在2011年得到了更多体现。

2011年初,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席卷国内外媒体——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隐形战斗机歼-20首飞!不仅是通过国内网民自拍和网上疯传,官方也几乎在试飞成功后的第一时间予以确认,透明程度堪称前所未有。不同于美国F-22和俄罗斯T-50,歼-20的鸭式布局和DSI进气道令人耳目一新,意味着中国战斗机结束了仿制时代,也体现了中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发能力近年来的巨大进步。当然,距离完善量产并形成战斗力,歼-20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航母梦”是国人多年的心愿,更曾令无数海军人、军工人为之殚精竭虑。仅仅一年前,“航母八月上船台”还是军迷间流传已久的笑谈;然而就在今年8月,历经多舛后蛰伏大连、一度被视为废船的前苏联未成舰“瓦良格”号航母在惊讶声中开始出海试航。未能效命于北方红色帝国的遗腹子,20年后终于在万里之遥的东方找到了归宿。也是在这一年里,中国海军舰艇频繁挺进三大洋,并有多艘新型战舰下水或服役,一支强大的海军离现实越来越近。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空间交会对接,将中国航天实力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引起了外媒对其军事用途的种种猜测。尽管这些猜测均牵强附会不值一驳,而且中国一贯坚持太空非军事化立场,但军事领域向航天延伸在国际上已是大势所趋。北斗二号卫星系统的基本建成,东风-21D弹道导弹打击航母能力的部分证实,空军“建设空天一体力量”的提出,或许会为某些企图凭借航天技术优势打破全球战略平衡的国家打上一针清醒剂。

传统强国各有难处

进入冷战结束后的第三个十年,美国和西欧国家依然把持着全球经济、科技的高端和军事工业领导者地位。然而金融危机的持续及其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加剧,使降低财政负担成了各国政府的第一要务,开销不菲的军队自然成了首要开刀对象。

美军向来以财大气粗著称,2011年预计军费超过7000亿美元,超过排名随后几位国家的总和。但可谓大户有大户的难处,堆砌过多高技术的新式武器问题不断、成本攀升,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大包袱也直到年底才甩掉。今年以来,不仅EFV两栖突击车、IFV步兵战车等项目因严重超支被叫停,F-22因技术问题几度停飞,F-35进度缓慢备受质疑,作为国家力量象征的航母也计划从11艘减至10艘,还有9艘宙斯盾巡洋舰和3艘船坞登陆舰被列进了退役名单。“不差钱”的时代对于美军,在可预见的未来怕是一去不复返了。

冷战后紧随美国积极投身海外战争的英国,尽管海外战绩颇佳,军工实力强劲,却抵不过入不敷出的国内经济“肃杀”。在快要结束的2011财年里,卡梅伦政府削减了47亿英镑的军费开支,包括三军裁减1.75万人,所有航母和舰载战斗机全部退役,空军作战飞机总数降至不足200架。甚至连军人的专业训练内容也被大幅压缩。英国防部长曾承认,若战斗力下滑局面还不遏止,今后英国去“教训”塞尔维亚、伊拉克之类的二流国家都会非常吃力。

经过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两位铁腕领导人多年治理与军队改革,2011年的俄军更加精干和充满活力,S-400防空系统开始正式装备,四代战斗机T-50继续推进,新一代战略导弹和水面战舰的研发也步入正轨。然而经过20年的颓废,俄罗斯军工早已与世界先进水平拉开了距离,T-90主战坦克、米-28武装直升机等冷战遗产都变得落后,曾经的产能优势也荡然无存。为此,俄军不得不放下身段向西方采购武器装备,如法国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以色列的无人机和意大利的装甲汽车等。

高技术扩散与低技术战争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使潜在冲突热点地区从欧洲彻底转移到亚非拉,一些地区强国更是不吝资金购买先进武器,而本国订单减少的西方军火巨头自然不会放过这块新兴市场。但在2011年全球最受关注的战场——利比亚内战,唱主角的却是皮卡等各种低技术“山寨”武器。

谈及当今新兴军事强国,除了中国最惹眼的便是印度了。不过或许是国际环境太好以致缺乏紧迫感,印度的本土军工总是不给力,武器主要依靠外购。有报告称,印度已是全球头号武器进口国,今年又迎来了俄罗斯造苏-30战斗机和米-17直升机、美国造C-17运输机和P-8巡逻机、法国鮋鱼级常规潜艇,而本国武器从LCA战斗机、歼敌者级核潜艇到阿琼主战坦克和刚撤装的国产步枪,却越来越像笑话……尽管分散武器来源可以减少被“卡脖子”的危险,但来源过杂过滥不仅冲击本国军工,也会极大增加后勤和指挥的负担。

比起吸引眼球的大宗军购,美军几乎遍及全球的侦察监视计划要低调得多,直到12月4日一架RQ-170“哨兵”无人侦察机坠毁伊朗为其揭开了冰山一角。伊朗、阿富汗、伊朗、韩国、保加利亚、埃塞俄比亚、土耳其,乃至近年不断传闻被击落在中国的美国无人机,不知多少国家已被这些诡异暗影频繁“光顾”。无人机比卫星侦察时效性更强,使用更灵活,风险又低于有人驾驶飞机,自阿富汗战争以来深为美军倚重。而年底坠机事件让美军担忧的,不仅是隐形等核心技术可能泄密,还可能暴露了无人机易受干扰的死穴。

高技术武器扩散的同时,利比亚内战又是另一番情景。反对派从坦克或者飞机上拆卸下来的大口径机枪、百般改装的装甲皮卡、甚至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古董枪以及砍刀石块,与政府军冷战时期购置的苏制火炮、坦克、装甲车,还有北约国家的先进战机、巡航导弹“交相辉映”。虽然真正打倒卡扎菲政权的并非粗制滥造的山寨武器,但这场持续半年之久的内战再次告诉世人,无论武器水平如何,战争对所在国的人民都一样是残酷的。

新军事革命渐露端倪

2011年是多国社会动荡的一年,微博和社交网站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令人印象深刻,背后则若隐若现着网络战的身影。一些大国以打击黑客和网络犯罪为名,竞相发展网络部队和网络攻防军事能力,美国甚至明确提出要在网络战中先发制人。另一方面,网络战的后果难以控制也增加了其风险性,如利比亚战争中美军曾计划发动网络袭击,却遭到了国内一些军政官员的反对而未果,原因是担心开创一个易被他国效仿的“危险先例”。

不仅是单纯的网络战,对传统武器平台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也是冷战以来军备技术革新的重点。而在2011年,美军的HTV-2、X-51高超音速飞行器和高超音速导弹纷纷试飞,仿佛又告诉人们“暴力美学”并未随冷战结束而停滞不前,只是这次要将速度大幅提至5倍音速,将高度带到大气层的边缘。这让曾经互不搭界的航空、航天两大领域趋于模糊,美军的“一小时精确打击全球”概念似乎已离现实越来越近。但或许是由于技术跨度太大,目前为止美军的高超音速飞行器项目基本是失败多于成功,尚属于高风险的试验性项目。

继去年年底成功试射电磁炮后,美军又在今年4月首次在海上试射激光炮,成功击毁一艘目标小船;年内又启动了能由战斗机、无人机和装甲车辆搭载的“高能液态激光领域防御系统”(HELLADS)和舰载“战术激光系统”两大项目的开发。有预计称,美国海军的激光炮最快2014年6月完成研发。激光武器的优势,在于将精确制导能力与激光束的极高速度相结合,有望让各式各样的导弹、火炮不再独领风骚。

猜你喜欢
武器
仿生武器大揭秘
本期主题:“虎”族武器欢乐颂
“魔改”的武器
武器有名号
杀敌无形中——稀奇古怪的波武器
尴尬武器大集合
克敌制胜的“绝密武器”:无线电侦察
退役的武器都在哪儿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请放下你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