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的几种误区

2012-10-24 00:39杜儒虎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5期
关键词:角度古诗词多媒体

杜儒虎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结晶,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语文素养中的重要内容。随着高考对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要求的提高,教师如何处理在教材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古诗词的问题正日益被一线的语文教师、语文教育研究专家所关注。本文着力于探析古诗词教学中所出现的几种误区。

一、古诗词教学中的“文言文化”

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远远超过初中。因此,在实际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而采用了文言文教学的一些做法,我们把这种倾向称之为文言文化。如,借用文言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的方法来要求学生牢记古诗词中每字、每句的理解,甚至到了僵化的程度。曾经有位教师在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别出心裁地将全词用现代诗的形式翻译出来:长江啊,你昼夜不息地向东流去/把无数杰出的人物荡涤的无踪无迹/有人说:旧日营垒的西边/就是三国的周瑜打败曹军的赤壁/看,陡峭不平的岩壁刺破云天/听,惊心动魄的波涛把江岸拍击/江山多娇,如诗入画/一时间把多少英雄豪杰聚集/……可以看出,教师花了大量的精力来用现代汉语去描绘这首词,但效果如何呢?原词的意境又何在呢?

二、古诗词教学中的“科学化”

现在是讲究效率的时代,一切唯科学是尊,就连大学中的教育系也称为教育科学学院。同样,古诗词教学也在科学主义的浪潮中日益科学化了,在学习诗的时候,就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在学习词的时候,就有上片、下片。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诗词,只要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去教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如,杜甫的《登高》,首联展现雄伟壮观的江天秋色;颔联叹人生如秋,唯江流永恒;颈联抒发身世心境,尾联升华主题。其实每首诗词的入笔都有特色,有的从时空变换的角度抒情,有的从虚实相生的角度来营造意境,有的从情色的角度来烘托主题,有的从心性的角度来展现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因此,在解读一首诗词时,我们不妨就一点而体悟全篇。

三、古诗词教学中的“诵读化”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方法,在教学中适当地应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能够促使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但是,在古诗词教学中如果过分地强化诵读教学,则会使古诗词教学出现表层化。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语文教育年会,会议期间一位颇有声望的语文教师竟用了2/3的时间读一首小诗,并曰为体味。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有时为了课堂显得活一点,有时为了诵给领导看,有时是为了拖延时间等等。因此,这样的诵读要不得。

四、古诗词教学中的“多媒体化”

网络教学的兴起,多媒体资源的整合推动了语文教学的现代化,也再一次让课堂充满笑声。但是,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更是符号艺术。作者凭借语言传递心声,读者则借助符号解读作品。因為语言具有模糊性,所以对于作品的理解就具有多义性,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何况古诗词更是语言艺术中的精品呢?另外,由于多媒体更多的是给予学生感官上的刺激,长期下去,学生的思维如同人的受伤的肌肉一样会坏死。从表面上看,教师出示一幅图、播放一首歌曲有利于学生感悟课文,但从教学理念角度细想一下,就发现学生的所感、所悟依旧是在教师所限定范围内的所感、所悟,因为图是教师选的,音乐也是教师定的。所以,本质上,这依旧是教师中心论。

语文新课程改革已经走到台前,愿语文新课程研究走得更远、更好!

猜你喜欢
角度古诗词多媒体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本期主题:莲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猜诗词
角度不同
人啊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