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短学期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2-10-26 08:55李丽丽郭龙峰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学期学院

王 倩,李丽丽,李 玲,郭龙峰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8)

社会的发展靠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所以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命题,是对高等院校提出的新挑战,是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难以发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竞争优势。

学期制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等院校组织、管理教学行为的坚实基础。高等院校传统冗长的两学期制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空间,导致了教育资源严重浪费,不利于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而三学期制改革是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所必经的途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随着众多高校学期制改革的涌现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缩减传统的两学期制教学时间的基础上增加出的一个4~8周独立学期的三学期制应运而生,而这个4~8周独立的学期被称为“短学期”。

本文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研究体育院校短学期的开展现状。上海体育学院自2003年实行“短学期”改革,已有九年有余。但是在实施效果上却表现出“换汤不换药”的局面:空有响亮的短学期制改革口号,实施效果却与之背道而驰,几乎异化为学生挣学分、部分教师休长假的捷径,出现了预期目标与实施效应之间的巨大落差。本研究试图从上海体育学院短学期的实施状况入手,通过对经历过三个短学期课程的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试图对短学期制的实施状况进行查缺补漏,在源头上完善上海体育学院“三学期制”的改革壮举。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体育学院短学期实施状况为研究对象。上海体育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了解国内外已经实施三学期制学期改革的知名大学的实施状况。

1.2.2 问卷调查法 向上海体育学院大四学生发放问卷30份,其中男生15份,女生15份,收回28份男生15份,女生13份,有效问卷25份,男生13份,女生12份。回收率为93.3%,有效率为 89.3%。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 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院校“两长一短”的学期划分

所谓“两长一短”的学期制就是指:在保持一学年总教学周数40周和假期周数12周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原有二学期的基础上从每学年的春、秋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一个为期6周短学期。上海体育学院自2003年起将原来两个冗长的教学周数缩减,增加了一个短学期的教学时间。经过调查,“两长一短”的学期设置与传统的两个长学期相比较,44.0%的人认为上海体育学院“两长一短”的学期划分比较合理,16.0%的人认为两者一样。但是当提及对上海体育学院短学期改革时,有52.0%的学生对短学期的改革持反对意见,8.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由此可见,虽然有很多人认同短学期改革,但由于上海体育学院短学期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以至于很多学生反对上海体育学院的短学期制改革。因此,上海体育学院要积极改革,并向学生表明学期划分的意图,为学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 体育院校短学期的课时安排

实行短学期制意味着学校课程的总量增加、每日课程内容更为丰富,因此体育院校合理有效的课时安排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保证每天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以及为学生提供更大范围的自由选课的空间,于是上海体育学院实行了课时改革:将原来的每学时四十五分钟改为每学时四十分钟,以两学时为单位组成一节课;每周开课4~5节。但是经过调查,72.0%的人认为短学期的课时每学时应为四十五分钟,72.0%的人认为短学期每周应设9~12节。由此可见,上海体育学院学时时长的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由原来的每周4~5节课变为每周9~12节课可能更有利于学生短学期的学习。

2.3 体育院校短学期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检验短学期开设质量的关键指标。实施短学期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学期教学时长上的加减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课程设置状况上的变化。因此,体育院校对短学期的课程设置要统筹规划,突出短学期教学的优势,使课程结构体系更为灵活、多样和日趋完善。经调查有60.0%的学生认为短学期的课程设置要比传统的两学期好,并且76.0%的学生认为应当开设诸如按摩师、保健师等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72.0%的学生认为应当开设跨校辅修、双学位的课程,44.0%的学生认为应当开始诸如羽毛球、网球、健美操等得技术类课程,100%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短学期开设本校公共选修课。(见表1)由此可见,上海体育学院在短学期的课程设置上,要考虑是否应该增设反响比较大的跨校辅修、双学位课程、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等以及缩减短学期的校内公共选修课课程比例。

表1 短学期应当开设的课程(n=25)

2.4 上海体育学院短学期的师资力量

只有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的人才,因此,教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其科研基础之上。而体育院校短学期的开设克服了两学期制下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冲突,为教师教学与科研在时间和条件上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基础。当提及在短学期网上自主选课最担心什么时,64.0%的学生认为教学质量是他们担心的首要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看重。为此,上海体育学院在短学期师资配备上,要做到量才而用,用人所长,充分发挥每一名本校教师的优势,同时又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学校开讲座,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但是在调查该聘请哪些研究方向的专家来学校开设讲座时,84.0%的学生认为应当邀请运动生理、生化方向的专家来学校讲座,56.0%的学生认为应该邀请竞技体育攻关项目的专家(见表2)。由此可见,上海体育学院在短学期的教师选择上,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所任教课程的本校教师,还要邀请运动生理、生化、竞技体育攻关项目以及公体育教学等领域的校外知名教授来学校开设讲座。

表2 邀请专家的研究方向(n=25)

2.5 体育院校短学期学生的选课情况

选课问题是上海体育学院短学期亟待解决的一个严重问题,学生选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选课的盲目性。经调查52.0%的学生对网上自主选课并不满意(见表 3),并且80.0%的学生从实用角度出发、56.0%的学生从个人兴趣出发来选课的(见表4),但是只有4.0%的学生十分了解学校所提供课程的总体情况,并且在仅有40.0%的学生对所选课程的任教教师大致了解,在这种情形之下做出的选课必然具有盲目性。这些统计数据显示的情况说明上海体育学院短学期的网上自主选课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是在选课时仅有8.0%的学生得到了教师的指导。由此可见,上海体育学院短学期的自主选课需要教师花大力气积极引导学生的合理、规范的选课。

表3 对自主选课的态度(n=25)

表4 您在短学期的选课中倾向的角度(n=25)

2.6 体育院校短学期需要完善的环节

体育院校开设短学期课程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不断的完善。上海体育学院开设短学期虽然已有九年有余,但是仍然需要在很多环节上进行完善。就上海体育学院需要完善的环节笔者对上海体育学院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依照选择人数的多少依次为(见表5):增加实践的时间和内容,组织娱乐活动,调整课程设置,挑选短学期的任课教师,增加每门课程的授课时间,增加名家讲座,增加自习教室的开放数量,调整或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改善后勤食堂服务,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这说明三学期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完善,图书馆/食堂等公共机构的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亟待改善,但是仅有4.0%的学生认为要改善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由此可见上海体育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肯定。

表5 上海体育学院短学期急需完善的环节(n=25)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虽然上海体育学院短学期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以至于很多学生不赞同上海体育学院的短学期制改革,但还有很多人认同短学期改革。

(2)上海体育学院学生多数学生不赞同学校每学时45分钟变为每学时40分钟的改革,且大部分认为在短学期每周应开9~12节课,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学习。

(3)上海体育学院要统筹规划课程设置,增设反响比较大的跨校辅修、双学位课程、诸如保健师、按摩师等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等以及缩减短学期的校内公共选修课等学生普遍不喜欢课程的比例。

(4)上海体育学院在短学期的教师选择上,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所任教课程的本校教师,还要邀请体育教学、竞技体育攻关项目以及公共体育服务等领域的相关专家来学校开设讲座。

(5)学生在选课中的盲目性问题是上海体育学院短学期亟待解决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学院要花大力气让学生知道如何选课。

(6)上海体育学院在短学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改善图书馆、食堂等公共机构的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增加学术报告和专业讲座的次数满足学生的需求等。

3.2 建议

(1)体育院校短学期的改革应当要循序渐进,适度进行。因为原来的长学期制尽管与现代教学管理体制的推行存在矛盾,但是毕竟它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已实施了多年,人们对它已经具有某种程度的心理依赖,而且多年来的各种教育资源的设置与安排均按照长学期运行,并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所以,如要调整的幅度过大,势必会造成大的震动,效果会适得其反。

(2)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体育院校短学期的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改变传统的两学期制,推行更具活力的短学期制必然会遭遇一系列难题,面临如教学观念、课程设置、管理考核、后勤服务等多方面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必将影响学期制改革的效果。

(3)欲开设短学期课程的其他体育院校要因地制宜,充分调研,防止盲目跟风。在多吸取兄弟院校的经验的同时,又选择适合自身院校实际情况的短学期实施方案,将本校短学期改革落实到实处。

[1]王兴,司虎克,吴瑛.体育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管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7):72~75.

[2]孟瑾,林夏珍,徐达.我国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的意义及其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6.

[3]邓学国.高等学校推行“三学期制”的必要性[J].科技资讯,2007(35):111~112.

[4]钟义红,张慧兰,林桂娟.高校推行三学期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10):42~44.

[5]邝小梅.高校推行三学期制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9(12):1~2.

[6]陈霞妹.浅析我国高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利于弊[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5):91~93.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学期学院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西行学院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