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贪官有潜伏空间

2012-10-27 05:07沈栖
检察风云 2012年12期
关键词:布氏州长贪官

文/沈栖

风云杂谈

不让贪官有潜伏空间

文/沈栖

在我国官场,少数贪官“带病任职”、“越腐越升”并不乏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潜伏期”才败露。

新近曝光的江西省南昌市委常委、南昌县委原书记汤成奇颇为典型。此人1991年涉足仕途,从镇长助理到镇党委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再到副市长、市委常委,直至2009年受到查处,走过了19年的贪腐之路,近日才被一审判处死缓。《法制晚报》曾撰文分析,1991年以来的20年间,审判后经媒体公开报道的腐败官员案例中,60%的贪官潜伏期都在5年以上,其中43%潜伏10年,11%潜伏15年,1.4%潜伏时间竟长达20年。真可谓:“长年贪腐巧掩饰,两面人格难识别”。

少数贪官多年潜伏“难识别”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制约权力的机制不够完善,在任用、考核、监督、政务公开等诸多方面存有“短板”现象。这些贪官责、权、利三者失衡,个人所作所为失控,再加上组织部门失察,便自然为其提供了一个“潜伏空间”。如何不让贪官有这般“潜伏空间”?这为当前的反腐工作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且极为现实的严峻问题。

在此谈论一下2011年12月7日被判处14年监禁和2万美元罚金的美国伊利诺伊州州长罗德·布拉格耶维奇腐败案,也许对我们思索这一问题有所启迪。

布拉格耶维奇有着与我国某些贪官极其相似之处,如出身清贫,早年有政治抱负,初涉政坛也算清白,一度被称为“干净先生”,并是以“改革者”的姿态出任州长的。自2003年年底前任州长乔治·赖安腐败落马,他接任,发誓“当个守法的州长”。伊利诺伊州的公民并没有相信布氏的信誓旦旦,他从宣誓就职的第一天起就被死死“盯”住,恰如当年小布什所说:“权力被关在笼子里”。直至2008年12月9日被铺,布氏任职五年,时时处于监督之中,使之压根儿就没有一个“潜伏空间”。

这种监督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申报家庭财产受到质疑。布氏本人在非营利组织担任年薪50万美元的职务,以及其妻帕蒂谋求某公司年薪15万美元的董事职务;二是包括推荐联邦参议员在内的政务全部公开透明。布氏为官员的指定权贴上“出售”标签,像个急于完成年度销售任务的促销员一样四处兜售,以牟私利,结果所荐者被参众两院“拒之门外”;三是重视公民举报。一名儿童医院院长称,布氏曾索要5万美元竞选资金以换取“政府支持”,有关部门即立案审查;四是媒体的“扒粪”。《芝加哥论坛报》始终追踪对布氏和州政府的腐败调查,布氏气急败坏,威胁该报的母公司撤换“州长批评者”,否则州政府将取消对其财务援助,但舆论监督依旧;五是司法提前介入。如布氏卖官待价而沽的电话,全被联邦调查局窃听了,从而其贪腐的证据铁板钉钉,等等。

布氏咎由自取,此案让我们体悟到:美国官场的政治运作有如此强大的制衡力量和严密的监督体系,贪官心存侥幸谈何容易,企图潜伏——没门!

大量事实雄辩地证明:贪官的潜伏期越长,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破坏就越大,党的执政资源也就流失得越多,压缩乃至杜绝贪官的“潜伏空间”,确实“任重”,但“道”决计不可太“远”呵!■

图:季平 编辑:程新友 jcfycxy@sina.com

猜你喜欢
布氏州长贪官
一句玩笑 让州长下了台
一句话成就的州长
布氏菌病患者抗体测定与细菌学检验结果的比较观察
2016贪官墙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特赦,对贪官说不!
羊种布氏菌043强毒株BRA0434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与毒力的初步评价
布氏菌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
最美贪官
贪官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