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街道立块故事牌

2012-10-31 05:57文/柳
北京观察 2012年9期
关键词:旅游者胡同街道

文/柳 萌

给街道立块故事牌

文/柳 萌

千年古都北京,无街无故事,无巷无传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随便走到什么地方,一条胡同一个院落,都是一本美丽的书。可是,在城市的改造扩建中,随着推土机隆隆轰鸣声,有的街道转瞬夷成平地,故事和传说也跟着消失,最多留在老人的记忆里。倘若是个旅游者外来人,或者是未来的晚辈居民,站在平地建起的高楼大厦前,他们会知道那些故事吗?相信十有八九会摇头。即使街道建设得再漂亮,给人的感觉也只是外形,灵魂和情感却不复存在。不能不说这是街道的悲哀。

我最早居住和熟悉的街巷,如羊管胡同、王大人胡同、金台路,光听名字就会猜想有故事,可是你要想真正知道,却只能问老年人或查书,这对于一个短暂停留的人,实在有点苛求和为难了。就是对于像我这样的居民,知道的也只是似是而非,想从书本里找个准确答案,查过几本书都没有相关记载,因为有的胡同太小太不起眼。我的朋友、学者王彬先生著有《北京地名典》一书,我曾多次翻阅寻找上述地名,结果只有关于金台路的条目。书中说:“金台取自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以延揽天下贤士的典故。”书中还说:“燕京八景之金台夕照在朝阳门外”,“位于金台路南口东侧今邮电所位置”。不必多说,仅此三条,读后置身金台路南口,遥想当年“揽天下贤士”“金台夕照”,此情此景就会让人感慨无限,眼前定会幻化出美丽画面。

北京地安门交道口街道板厂胡同

且不要说那些负载着历史的街道,就是新建的一些新街道新地区,又何尝没有新的故事和传说呢?比如我现在居住的亚运村地区,是随着亚运会召开建起来的,往日的田野成了繁华地带,这本身就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对于未来的居民不也是故事吗?何况亚运会召开期间,场地的故事,运动员的故事,奖牌的故事,友谊的故事,在当时也是蛮吸引人的,远比建筑物本身更显灵动。一旦结合起来欣赏景致,在人们心中激起的情感,引发出的遐想和思索,就显得越发温馨和美丽。我有时在亚运村里散步,看到那座颈挂金牌的熊猫雕像,就不由想起那届亚运会上,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情景。这时眼前的建筑群,座座都有了活力,每个窗口和楼台,仿佛都有了欢声笑语。可是对于不知情的旅游者,这熊猫只是体育圣会标志,绝不会引起丝毫情感波澜。

北京后海大金丝胡同

北京东华门街道西堂子胡同

是的,想象的情景,美丽的故事,就是这样富有魅力。由此我想到,倘若城市把重要街道,还有那些重要的建筑,竖立一块石制的碑牌(当然铜牌更好,只是容易丢失),用文字讲述故事传说,让那些旅游者和外来人,一接近就如临情景世界,那该是多么有人情味。他们最后带走的不光是静止的建筑,更有着鲜活的街道历史和轶事,无论什么时候回忆起来都很惬意。现在的北京名人故居,大都有墙牌的标志,不过只是关于个人居所指向,并没有多少故事的讲述,如果在竖立街道碑牌时,顺便讲讲名人故事传说,就会更增加街道的文化内涵。我们不妨试着想想看,走一条街一个故事,过一条道一个传说,那时的整个北京城,将会是多么美丽的所在,文化味儿会有多么浓郁。

尽管由于城市的改造扩建,街道的格局变化了破坏了,但是只要有文字碑牌在,借助介绍的故事和想象,相信仍然会感觉往日辉煌。当然,这里必须得有个先决条件,这就是街道的定位和名称,一定要真正做到准确无缪,不能误导旅游者和未来人。比如我前边说到的王彬先生,介绍“金台”时就非常准确地说,在“位于金台路南口东侧今邮电所位置”。对有兴趣凭吊遗址的人来说,就会轻而易举地找到。这也表现出学者治学的严谨态度。但是对于一般的城市管理者,有的就缺少这样的态度,他们在街道起名和定位上,随意性和牵强性有时很大。随便举个例子来说,我居住的亚运村本来很出名,公交车站就在亚运村东门口,附近有邮局有北辰购物中心,临近的居民区就是安慧里,公交车站前几年偏偏叫“安慧北里” ,结果让不熟悉的人产生误会。其实安慧北里距此相当远,放着明显标志不起站名,非要给人造成不便,这不能不说是对北京地理的扭曲。现在,此站改成安慧桥北,只能勉强说得过去(大屯往北也是北),最准确的叫法,我以为应该是安慧里,因为车站紧挨着安慧里。

作为北京的市民,我太爱这座城市了。尤其是她的街道历史、民俗文化,在我看来就是一本厚重的大书。不管未来城市如何改造,甚至于有的街道会黯然消失,但是绝不能让非物质遗产灭亡。最好的办法就是竖立块碑牌,记载街道的传说和故事。

作者系《小说选刊》杂志社原社长

责任编辑 刘墨非

猜你喜欢
旅游者胡同街道
热闹的街道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街道生活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风居住的街道
东明胡同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