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运动锻炼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观察

2012-11-06 13:08支秀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阻塞性出院护士

支秀琴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无锡,21402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且气流受限逐渐加重。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康复医学的发展,肺康复治疗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操锻炼,训练呼吸肌肉、延长呼吸时间、减少气道阻力,同时可纠正无效的呼吸形态,减轻焦虑,达到最佳呼吸形态。研究表明,通过对COPD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受试者各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证实了呼吸锻炼的有效性[2]。因此,护士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锻炼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对80例COPD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计划方式和运用知信行模式制定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不足,找到实际可行的方法,为进一步实施有效的健康方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的COPD患者80例,男性69例,女性11例,年龄50~79岁。入选标准:①所有调查对象均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并为自愿接受调查者;②同时除外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及神经、神经系统疾病、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3];③无交流沟通障碍。入选80例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在入院3d内进行护理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人口社会学资料(如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月收入、吸烟情况、居住地、病程、已住院次数等);评估患者对呼吸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习惯(如呼吸功能锻炼的意义、时间、频率、是否掌握等)、知识来源以及需求等。入院后1周内均予以常规呼吸功能锻炼健康资料的发放。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宣教,即在患者自我阅读呼吸功能锻炼资料的基础上予以讲解,护理人员利用接触患者治疗与护理机会进行随机教育。实验组患者由责任护士按照知信行模式及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相应呼吸功能锻炼健康教育计划,患者和护士各1份,责任护士按照健康教育计划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阅读。每天进行评估,再给予具体指导和及时纠正,直至患者掌握相关知识。组织治疗稳定的患者介绍呼吸功能训练的体会,互相学习、鼓励、借鉴好的经验,增强患者信心。责任护士在两组患者出院前2~3 d,予所有入选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出院后呼吸功能锻炼计划,并于出院后实施。

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前建立随访登记本,出院后连续3个月,电话回访1次/月。患者随时回访,随时登记。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经专业人员讨论修改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回访,包括:①患者在家时每天都进行呼吸功能锻炼;②患者每次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时间不少于20 min;③患者尽量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呼吸功能锻炼;④患者会提醒自己定时做呼吸功能锻炼;⑤患者会主动了解呼吸功能锻炼的知识;⑥患者会定时到医院复诊。记分方法:从来没有如此做过即为“从不”,有二、三成是这么做的即为“偶尔”,有七成以上都是这么做的即为“经常”,表示几乎都是这么做的即为“总是”。将两组患者出院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进行比较。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评定结果采用Wilcoxon Signed Ranks Test秩和检验。

2 结 果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综合应用知信行模式,强调健康信念的确立,使实验组患者的呼吸训练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后呼吸运动锻炼依从性比较(例)

3 讨 论

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低,主要表现在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和应对缺乏相应的能力[4]。本研究采用的知信行模式既注重知识的补充,又注重在信念上和行为上的干预。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包括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等行为改变过程)是目标[5]。本次通过对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疾病知识、行为等相关情况评估,对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实施系统性,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干预,促进患者及家属对病情、治疗、转归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并明白坚持呼吸功能锻炼的意义。常规健康教育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对内容告知非常肤浅,对于更深层次理解欠缺,因而患者对疾病及康复认知问题,很难上升到一种信念。患者愿意教育也愿意接受教育,但重要的一点是知识的来源可靠,内容也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可见医务人员注重对疾病的信息收集,同时对知识水平较低的患者用简洁、通俗容易理解的语言、文字甚至图画进行宣教,还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方法帮助患者理解及掌握。开展疾病信息指导工作,使患者明确疾病相关知识,建立积极地健康信念,并鼓励家属参与健康教育,使家属以乐观的态度、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去感染患者,督促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患者对自身治疗信心有了提高。

健康行为的转变是COPD患者行呼吸功能锻炼的关键。知信行模式理论指出: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危害健康的行为[6]。呼吸功能锻炼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治疗过程。本研究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来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根据肺功能改善定期修改计划。通过制订正确训练计划和明确目标,采用个体化功能训练,使患者不断实现若干小目标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了患者坚持训练的积极性;同时可利用病情稳定的病例鼓励患者,让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带动,以调节其积极性。护士一定要严格按照正确的呼吸训练方式指导患者,让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带动,调节其积极性。表1显示,实验组出院后呼吸运动锻炼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知信行模式对COPD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行为的建立。

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是确保知信行模式实施的保证。我国的健康教育运行了较长时间,护理工作者为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但大部分的模式呈现单一化,出现灌输多、反馈少,单向传播多、双向交流少的现象,并未真正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7-8]。患者可获得疾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有多种,例如书籍、电视、网络等。但是,医疗机构仍是患者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而护士不仅是护理者,还是康复训练的指导者和宣传教育者,护理人员应担负起健康教育职责,使得患者配合治疗,从而促进健康行为,提高生命质量。护士加强自身培训,了解COPD诊治、康复及护理的新进展,进行针对性宣教,科学指导,帮助患者制定适合自身呼吸功能锻炼方法,为患者联络病友使其共同锻炼,达到相互鼓励、共同提高的目的;患者出院后予以定时随访,适时给予指导。护士需进行人际沟通知识的学习,多与患者交流,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探讨,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进行修正,以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1.

[2]古彩英.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3):7.

[3]刘丽萍,赵庆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及教育需求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9):1041.

[4]刘喜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调查与对策[J].天津护理,2006,14(1):52.

[5]李 琛.用知信行理论指导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J].中医药导报,2007,13(03):70.

[6]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第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3.

[7]杨 骏.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4):56.

[8]石 洁.健康教育对肺结核并发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9,24(6):421.

猜你喜欢
阻塞性出院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