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与管理体系—专访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梁露教授

2012-11-08 01:11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年7期
关键词:课题组课题教授

□本刊记者 安 健 张 鹏

☆高职专题: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与管理体系—专访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梁露教授

□本刊记者 安 健 张 鹏

编者按:

2008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局和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实施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的意见》,“从2008年至2012年,市教委继续深化实施‘人才强教’计划,加大对杰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资助力度,加强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力度”。2009年,北京市财贸职业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梁露教授申报的“高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管理研究”课题获批。作为同批次课题中唯一一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梁露教授带领她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研究队伍,对北京地区相关院校、企业等展开深入调研,到“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参观学习,了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课题组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我刊(www.cmee-online.com)本期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希望对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所启发。

梁露,教授,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广告艺术学院院长。编辑出版《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实践(第2版)》《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实践上机指导教程(第2版)》《多媒体案例教程》《中小企业网站建设与管理》等多部教材。撰写发表《结合财贸特色培养广告设计人才》《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是教育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用庄子的哲学思想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的科学管理》等多篇论文。近3年来主要承担“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管理研究”“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示范校建设方案”等课题。2005年获“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10年获“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称号。

课题申报背景:外部机遇+个人准备

2008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局和财政局决定在“人才强教计划”基础上,实施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通过5年的重点建设,努力创造条件,引进、聘请150名杰出人才到北京市属高校工作;为50名高层次人才、150名创新人才和300个创新团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1 00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提供国外访问、进修或攻读学位的机会;为20 000名左右的教学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教育培训、更新教育观念的机会。”在详细了解了该计划主要内容和各项要求后,北京财贸职业学校广告艺术学院院长梁露教授结合自己在学校网络中心工作时的切身体会,决定申报此课题。

梁教授在学校网络中心工作时经常做采购项目,她发现有些资金花得不够“精致”,虽然大部分资金用于教育设备配备与教学条件改善,但还存在小部分资金使用“不严谨”现象。例如在做计划时由于时间仓促,使得计划不够精准。“那时,我已经认识到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是值得研究的课题。”2007年,担任艺术学院院长一职后,梁教授发现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而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于实践教学环节。联想到在网络中心工作时的经历,梁教授开始思考将之前在实验室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与人才培养中所需要的实践条件相结合,构建一种新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当机遇来临时,梁教授由于准备充分成功申报了该课题,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预期目标:构建科学的高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与管理体系

1.课题研究的三个依据

(1)首都北京的发展定位。北京市“十一五”规划提出,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将带动此领域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2)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模式取决于培养目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非常切合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根据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拓展“工学结合”的途径,深化“工学结合”的层次,因而需要建设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3)高职教育管理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还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有必要改革当前的管理体系,使高职教育更科学、更高效。“作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者,我们不能乱管、乱建、乱花钱,而应该将资金用在实处,使管理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梁教授这样告诉笔者。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课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情况;(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情况;(3)管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实际内容。梁教授希望通过三项研究解决高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的三个关键问题:(1)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能力培养的作用有哪些?(2)一个标准的培养高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包括哪些要素?(3)如何做到科学的管理,发挥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大效用?“这三个关键问题都是我比较关心的,解决这三个问题将解开我之前工作中遇到的困惑。”

3.预期目标成果

通过调查法与案例分析法,梁教授拟达到三个目标:(1)撰写一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现状的调研报告;(2)完成一个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方案;(3)编写一套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管理制度。

广泛调研,为创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收集资料

目前,高职院校中有多个专业涉及文化创意产业,如广告设计、动画制作、摄影摄像、印刷出版。考虑到高职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的多样性,梁教授决定将课题放大,发动10名教师成立课题组,开展广泛调研,力争使最后的研究成果具有普适性和推广价值。

通过调查,课题组了解到目前北京地区开设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职院校有25所,课题组分批次对这些学校进行了调查。“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12所学校的调查工作,问题涵盖学校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师资水平、主要课程、现有实验实训条件、管理制度等。”据梁教授介绍,2012年,课题组除完成25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外,还将收集与整理北京地区开设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的中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为构建突出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奠定基础。

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脱节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之一。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社会环境中,学校人才培养不能“闭门造车”,应当了解企业的需求,使学生掌握行业先进技能。在对学校进行调查的同时,课题组还组织师生对北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进行了调查,了解企业规模、主营业务以及员工来源和能力要求等。在调查过程中,他们了解到北京市创建了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个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关设施及配套服务,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展调查,也成为梁教授2012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使人才培养有的放矢,缩短培养与使用之间的距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针对毕业生个人发展的案例研究。课题组不仅关注学校和企业的发展和需求,还跟踪研究毕业生的职业生涯与个人发展。通过了解毕业生的薪金待遇、对某些能力的认同度、工作体会等,调整课程设置,完善培养模式。“调查研究不是目的,课题研究的所有工作最终要归结到人才培养中来,这既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也是研究的目的。”

深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尝试生产性实训

截至2012年3月底,课题组已完成50多个分析表,公开发表6篇(含本次专题中的5篇论文)学术论文。梁教授并不满足于这些阶段性成果,她领导的课题组正在着手实施一项大工程——将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引入学校,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

梁教授介绍,可以将生产性实训理解为另一类“工学结合”,它是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从事不同的工种,例如同一个班的学生在企业中有的负责营销,有的负责策划,有的负责设计,等等。在传统的“工学结合”教学中,校企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在生产性实训教学中,校企之间将成为一个经济实体,双方将在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和企业经营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比‘工’和‘学’的问题复杂得多。如果顺利,到2012年年底,我们就可以使广告公司开起来,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将生产性实训引入高职教育体系,“完成了从一般的课堂教学到实训室实训再到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三个阶段,学生的能力相比只在机房模拟训练将有很大提高。”

编后语:

梁露教授以前曾主持过省部级科研项目,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与组织能力;多年的实践教学和管理经历,使她有丰富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管理经验;同时,在本课题中,她还获得了广泛的企业支持、同行支持和本校领导及同事的支持。相信,她负责的“高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管理研究”课题将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我刊将继续关注课题最新进展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猜你喜欢
课题组课题教授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刘排教授简介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课题组成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