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道教授胆经五刺经验采撷

2012-11-13 07:40陈波张静莎郭义陈泽林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少阳经李教授一针

陈波,张静莎,郭义,2,陈泽林,2

(1.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 300193)

李志道,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会长,天津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师源针灸世家,临证针药,两法兼备,尤善针砭。临证取穴,独领一帜,“循按、劲推、重扣”,法从“三间三边”。博极医源,熔铸古今,师古不泥,西为中用,中西相彰,倡阅善本,校谬勘误,考证腧穴,提腧穴需标准化建设。精研医典,传承创新,探究针法,创遗留针感法、阻力针法、阳性出针、阴性出针,发挥“丘墟透照海”临床应用,认为针感的驾驭是针刺产生疗效的关键,配穴精巧,首创《针灸处方学》教材。曾承担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局院级科研课题多项,主编大学本、专科教材3部,编写学术专著20余部,培养研究生10余人,多次出国讲学,医疗。足迹遍及欧亚。从事教学工作和临床工作 40余年,擅长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失眠、抑郁症、前列腺疾病、脾胃病等各种疑难杂症。

李志道,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会长,从事中医教育和临床50余载,临证针药,尤善针砭。李教授学验颇丰,良著诸多,学生不才,得其教诲,现仅介绍胆经五刺之经验,医门拾贝,点滴成文,以飨读者。

1 传承创新 阐发胆经五刺之新义

李教授师古不泥、传承创新,确立胆经五刺之义。胆经五刺是指在侧头胆经第一侧线上,沿经选择 5个位置进行透刺。分别从颔厌进针经悬颅、悬厘平刺至曲鬓方向;从曲鬓进针平刺至率谷方向;从率谷进针平刺透过天冲;从浮白进针平刺至头窍阴方向;从率谷向下平刺至角孙。关于率谷的位置,现文献皆云“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李教授认为侧头取1.5寸很难把握,不便取穴,因此在取此穴时用“耳尖与颞顶角连线的中点”来定位,如此取穴操作简便。至于此取穴法是否可取,还请广大读者斧正。

2 探究针法,擅用透刺

李教授精研医典,探究针法,头部腧穴擅用透刺,胆经五刺一般选取长40 mm的毫针沿皮下透刺,进针后用捻转手法,使局部产生酸胀疼,四针皆进针1.2寸。

《灵枢·官针》中合谷刺:“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恢刺:“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一针多刺早在合谷刺、恢刺等有所涉及,但透刺法未明确立名,其名最早见于《玉龙歌》:“头风偏正最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可见此种一针两穴的刺法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新思路。李教授认为头面部腧穴操作以透刺居多,透刺分同经透刺和异经透刺,同经透刺指同一经脉上不同穴位之间的透刺,异经透刺指不同经脉上的穴位之间的透刺。胆经五刺的刺法既有同经透刺又有异经透刺,根据李教授临床体会,将上述腧穴以点连成线,作用范围大,具有穴经皆调的作用。担截法原为选穴、配穴的一种方法,始见于《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杂病歌》,《针灸问对》对其的解释为“截者截穴,用一穴也,担者二穴。”李教授将担截法理论应用到刺法操作,认为一针一穴谓之截,一针二穴谓之担。“担”意为挑,透刺法可一针担挑二穴或二经,故胆经五刺之透刺法当属“担”法的范畴。

一针二穴或一针多穴可扩大针刺范围,通经接气,使相表里、相对应的经络得以协调,达到一穴多效、一针数功,扩大针刺主治范围、提高疗效的目的。可使脏腑与经络、经络与经络、腧穴与腧穴之气得以沟通,营卫气血得以疏导,加强多经间的联系,增加刺激量和刺激面。透刺针法产生效应的部位不仅在刺入穴位和针尖所指穴位,还在此两穴之间穿越的区域。正如有学者认为透刺针法的穴性应用,不仅是“透穴”(先刺入的穴位)或“达穴”(应该到达的穴位)的单个穴性,更是两穴乃至“间穴”(透穴与达穴中间穿越的穴位)共同穴性的加强[1]。这些作用往往是单穴所不及的。

3 病例介绍

3.1 偏头痛

患者,女,38岁,间断发病8年,就诊时左侧头部剧痛,呈搏动痛,伴有恶心,呕吐,出汗,舌质较红,苔薄黄,脉弦细,自服止痛片效不佳,经中西医检查确诊为偏头痛。治疗选取胆经五刺,施以快速捻转泻法,患者自诉疼痛立即减轻,再取风池、足临泣、合谷、太冲穴,留针 30 min,疼痛消失。嘱其间歇期继续巩固治疗。针灸治疗1个月,随访半年未有复发。

按经穴所在,主治所在,胆经五刺善治偏头痛。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手少阳三焦经“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可知手足少阳经在侧头部分布甚广,几乎占据了整个侧头部。胆经五刺正处其位。偏头痛的发生与少阳经关系密切。少阳经循行于头两侧,少阳经经气不利,上扰清空,发为头痛。偏头痛之病位多在少阳,《儒门事亲》:“额角上痛,欲呼为偏头痛者,足少阳经也。”胆经五刺所在腧穴治疗偏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早有记载。《针灸甲乙经》:“偏头痛,引外眦而急,颔厌主之”,“头痛,悬颅主之”,“头痛,天冲主之”,“头痛如锥刺之,窍阴主之”,“目眩无所见,耳鸣,颔厌主之。”《百症赋》:“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玉龙歌》:“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备急千金要方》:“风眩,耳痛鸣聋,颔厌主之”,“风眩,两目眩痛,率谷主之。”《针灸聚英》:“目昏瞢瞑目,悬厘主之。”据临床体会胆经五刺治疗各种原因导致偏头痛效果显著,治疗因少阳气机不利、浊邪上扰清窍所致的偏头痛效果尤佳。

3.2 失眠

患者,教授,于2010年11月25日初诊,诉失眠2个月。因近期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而致入睡困难。初服安定片尚能入睡,近来失眠加重,虽加量药物亦仅能短暂入睡,晨起时觉头昏神倦,遂来求治。症见神倦眼红,舌红苔薄腻,脉细弦数。西医诊断为失眠;中医诊断为不寐。针刺取胆经五刺、四神聪透百会、神门、内关、三阴交、丰隆穴。针刺1个月后患者睡眠基本正常。

按《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足少阳经别“上肝,贯心”,手少阳经“散络心包”。心藏神,神之主在心,胆主决断,某些神志活动又决于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取少阳经的腧穴可治疗一些与神志相关的疾病,如失眠、神经衰弱等。《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汪昂也认为:“人之记性,皆在脑中。”说明人之头脑为精神意识所在。胆经五刺所选腧穴皆位于头部,是治疗诸神志病的常用组穴。若属肝胆气机不畅,心惊胆怯者,尤为适用。取胆经五刺不仅能疏理少阳枢机,还能镇惊安神。丰隆化痰,三阴交调三阴之开阖枢。四神聪透百会、神门、内关意在宁心调神。此组方精辟效妙。

4 讨论

李杲在《脾胃论》中明确指出“胆,风也,温也,主生化周身之血气”,“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清代沈金鳌认为“十一脏皆赖胆气以为和”(《杂病源流犀烛》)。《难经》:“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藏六府。”可见胆、三焦与其他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特别对气血的运行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足少阳胆经,络肝属胆,手少阳三焦经,络心包属三焦,胆经五刺所选腧穴位于手足少阳经上,具有疏利气机、和血宁神之功效,善治头部病症和神志病。李教授临床经验颇丰,本文仅以胆经五刺举例,以飨读者。

[1]冯木兰.冯润身教授透刺针法经验撷要[J].中国针灸,2009,29(4):299-301.

猜你喜欢
少阳经李教授一针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少阳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十 一针奇效,治疗儿童早期麦粒肿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吴一针
类风湿关节炎少阳经辨治探讨
育槐
医心
厨子救人
一张合影背后的故事
别人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