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分析

2012-11-14 09:34王秀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22期
关键词:五苓散利尿顽固性

王秀娟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 扬中 212200

五苓散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分析

王秀娟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 扬中 212200

目的:观察五苓散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心功能IV级患者30例采用中药五苓散治疗,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EF等指标,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心功能改善有效率达96.7%。超声心功能指标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均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五苓散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要优于常规治疗。

五苓散;顽固性心力衰竭

五苓散为著名经方,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名著《伤寒论》,五苓散由猪苓三分,泽泻一两三分,白术三分,茯苓三分,桂枝二分 (去皮)五味药组成,具有健脾利水,通阳化气之功,兼以解表。《伤寒论》主治太阳蓄水证,《金匮要略》主治下焦饮逆,膀胱气化不行之小便不利等病证。根据仲景原文可以看出,五苓散证是以口渴,小便不利为主证,其因太阳表邪未解,随经入腑,致使水蓄膀胱,气化不利,证属表里同病,以膀胱气化不利为主要病机,但陈瑞春在运用时认为:无论有无表证,凡符合“气化不利”之病机者均可运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2007年1月~2010年5月心内科住院以及门诊病人,年龄在46~89岁之间,男性38例,女性22例,病程最短5年,最长36年,年龄平均71岁,心功能均为IV级,其中扩张型心肌病36例,冠心病1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风心病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标准委员会1994年修订的[NYHA]分级。心功能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部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症状;心功能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症状;心功能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度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心功能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也有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中药,组方如下:猪苓、白术、茯苓、泽泻、桂枝。水煎200ml,早晚各服100ml,随证加减,见心悸,气短胸闷,小便不利,下肢浮肿,按之凹陷,乏力者,宜本方与生脉饮合方治之;若肿甚者,加车前子;虚甚者加黄芪,酌加西洋参。连续服用两周,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常规应用强心、利尿、ACEI或ARB等扩血管药物。

1.4 疗效标准 治疗两周后,记录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EF。临床心功能的疗效标准,显效:临床心功能恢复正常或提高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恢复 (或提高)1级以上;无效:临床心功能无变化、恶化或临床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

2 结果

见表1。治疗组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EF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两组超声检测心功能疗效比较

表2 两组临床心功能疗效比较

3 讨论

顽固性心力衰竭又称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经过各种治疗措施心衰仍不见好转,甚至还有进展者。其发生机制很复杂,当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或心肌病时,心肌发生局部或弥漫性坏死,纤维化,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以及心肌顺应性下降,而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西药治疗采用联合用药方法,对难治性心力衰竭往往难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有很多病人甚至需要安装ICD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控制心衰,治疗费用昂贵,极大浪费了医疗资源,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且长期应用利尿药物容易引起严重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血症,高尿酸血症,甚至引起死亡。

曾有报导,中国目前住院病人中有5%~10%是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疾病发作住院治疗,故笔者采用中药复方制剂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根据中医辨证,心力衰竭导致的下肢甚至全身水肿类似于伤寒论中的蓄水证,小便不利是蓄水证的主症,蓄水证形成的机理,责之于水液代谢的失常。《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总之,水液代谢是由胃、脾、肺、肾、三焦五经之气,经过升、降、浮、沉的生理活动,才能形成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水液代谢的新陈更替作用。若水液代谢过程中,某一脏腑发生病理改变,皆会影响水液代谢的失常,临床上即表现出相关的证候表现,如心悸气喘,呼吸困难,小便不利,腹胀,下肢甚至全身水肿等症状,即现代医学所称之心力衰竭。

五苓散中猪苓色黑入肾,甘淡,主利水道,能化决渎之气,功与茯苓同,且淡利泄水之力,较茯苓更捷;泽泻味咸入肾,甘寒,利水渗湿泄热,最善泄水道,专能通行小便,透达三焦蓄热停水,为利水第一佳品,为具水之体。茯苓味甘入脾,色白入肺,为清水之源。桂枝色赤入心,辛温通阳,化气利水,外散表邪,通经发汗,为水之用。白术甘温,补脾燥湿利水,助脾气以转输,使水津能四布;合而为散,散于胸中则水精四布,上滋心肺,外溢皮毛,通调水道,一汗而解矣。现代许多医家对五苓散的药理学作了更深入的研究。如通过实验药理学的研究,冯氏[1]提出五苓散中仅茯苓一味表现较弱的利尿作用,而其它四味药都几乎没有利尿活性,但五味药组合提取剂却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利尿作用;泽泻单味药可显著改善动物的实验性尿毒症,而以泽泻为君的五苓散方却没有这一活性;茯苓、五苓散去白术或猪苓反而会加剧实验性尿毒症的恶化。朱氏的研究显示[2-3]:五苓散不能简单地视为类西药的利尿剂,它具有对尿液的双向调节作用,多尿时可摄尿,少尿时可利尿,应属于生物反应修饰剂。故心衰应用五苓散有了科学的依据。笔者相信,以后随着中医现代化的发展,对五苓散方更深入的研究,将不断揭示其更深层的奥秘,为人类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1]冯前进.五苓散方配伍作用古今谈[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4):36.

[2]朱海峰,朱同宣.五苓散的双向调节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1998,9(6):342.

[3]朱虹.五苓散小议[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9(2)35.

R287;R541.6+1

A

1007-8517(2012)22-0035-02

王秀娟 (1973-),女,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E-mail:merrymoonwxj@sina.com。

2012.10.19)

猜你喜欢
五苓散利尿顽固性
经方五苓散临床运用研究进展
基于数据挖掘丹葛五苓散治疗CHF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五苓散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分析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针灸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男性湿热上蒸型脂溢性脱发的效果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临床效果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36例
甘玉消胀散穴位贴敷联合常规保肝利尿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20例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旋降汤治疗顽固性梅核气2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