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缺血后的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2012-11-20 08:21杜会博陈彦静马建伟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2期
关键词:桂枝汤全血高脂血症

杜会博 姜 华 陈彦静 马建伟 焦 宏 (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桂枝汤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缺血后的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杜会博 姜 华 陈彦静1马建伟 焦 宏 (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目的 观察桂枝汤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缺血后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丙硫氧嘧啶及大剂量VD3多因素联合诱导方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大剂量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造成心肌缺血。检测各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桂枝汤可以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缺血后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与相对黏度、血浆黏度,改善红细胞流变性。结论 桂枝汤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缺血后的血液流变性异常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心肌缺血;桂枝汤;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药治疗冠心病(胸痹)多从“气血阴阳失调,脏腑虚损”或从“络病”论治,发病机制集中于寒、痰、瘀、虚〔1~3〕,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4〕。本研究根据冠心病的致病因素及发病特点,建立高脂血症、维生素D3-垂体后叶素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观察桂枝汤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探讨调和营卫治疗冠心病的机制,为丰富“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理论内涵奠定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50~270 g,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提供。高脂饲料配制:由10%猪油、2%胆固醇、0.5%胆酸钠、0.2%丙基硫氧嘧啶、0.1%钙片和87.2%普通饲料配制成。桂枝汤制备: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所有药材均购自北京同仁堂药店。按原方比例10∶10∶7∶10∶10 配齐药物(生姜切片,大枣剖开)混合,水浴浓缩成10 g/L、20 g/L 浓度。

1.2 动物模型建立

普通喂养动物1 w,使其适应环境。1 w后眶内采血检测血脂,在正常范围者则用于下一步实验,否则弃去。高脂血症模型:高脂饲料喂养12 w,每天15 g,期间按70万IU/kg的总剂量肌肉注射给予VD3,于第1、4、8周初分次给完,于实验第12周末大鼠禁食12 h断尾取血,检查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根据前期实验结果证实高脂血症模型是成功的〔5〕。心肌缺血:末次给药前72 h,除对照组外,于灌胃给药30 min后,各组动物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30 U/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3次,每间隔24 h,诱发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心肌缺血,根据前期血脂、心电图缺血改变以及主动脉和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证实心肌缺血复制成功〔5〕。

1.3 实验分组

待实验组动物出现高脂血症后,根据体重排序,随机均分为5组:即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桂枝汤10 g治疗组(桂枝汤低剂量组)、桂枝汤20 g治疗组(桂枝汤高剂量组)。于第13周起开始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6 w;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5.0 mg·kg-1·d-1,为成人剂量的20倍,10 ml/kg灌胃给药;桂枝汤治疗组:桂枝汤大、小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0、10 g·kg-1.d-1(含生药量),10 ml/kg 灌胃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相应量的生理盐水灌胃。

1.4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

各组动物分别于实验18 w,20%乌拉坦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经肝素抗凝后,取2 ml应用3-9D型血流变、微循环、红细胞变形、参数分析四用仪(成都麦赛)应用综合传感法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指标〔6〕;将制备好的电泳液和电极液(配制方法见参考文献〔7〕)用吸管和加样器加入电泳板的电泳槽和电极槽中,将血沉检测中的红细胞加到电泳板上,测量红细胞单位时间内移动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记录数据,计算红细胞迁移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血黏度指标的变化

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全血相对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以及血浆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阳性对照辛伐他汀组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除低切全血黏度高于对照组外,其他各指标均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桂枝汤组除低浓度组在低切下的全血黏度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的外,其他各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

2.2 各组大鼠红细胞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模型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红细胞电泳时间长于、迁移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辛伐他汀组和桂枝汤低、高浓度组与模型组比较红细胞电泳时间、电泳长度迁移率差异显著(P<0.01或P <0.05),见表2。

由表1可见,模型组在高、

表1 各组大鼠血黏度的变化 s,n=12)

表1 各组大鼠血黏度的变化 s,n=12)

与对照组比较:1)P <0.01;与模型组比较:2)P <0.05,3)P <0.01,下表同

7±0.03 0.88±0.09模型组 3.95±0.101) 4.57±0.201) 13.36±0.941) 4.33±0.181) 0.23±0.011) 2.19±0.151)辛伐他汀组 3.22±0.303) 3.60±0.252) 10.82±0.851)2) 2.87±0.243) 0.16±0.023) 1.20±0.113)桂枝汤组低剂量组 3.40±0.232) 3.64±0.412) 11.30±0.851) 3.06±0.353) 0.18±0.022) 1.27±0.093)桂枝汤组高剂量组 2.42±0.323) 2.82±0.423) 8.25±1.143) 2.34±0.323) 0.15±0.023) 1.04±0.153)血浆黏度对照组 2.71±0.13 3.30±0.31 6.41±0.63 2.96±0.32 0.1组别 全血黏度(mPS)3 001/s 1 151/s 1 001/s 相对黏度 还原黏度

表2 18 w各组大鼠血液红细胞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s,n=12)

表2 18 w各组大鼠血液红细胞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s,n=12)

组别 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s)细胞迁移率(%)7.65±1.05 24.45±4.39 10.91±1.35模型组 9.33±1.461) 45.25±6.902) 5.52±0.641)辛伐他汀组 8.73±0.88 33.19±4.202) 7.05±0.982)桂枝汤组低剂量组 8.48±0.88 29.29±2.453) 8.11±0.952)桂枝汤组高剂量组 8.02±1.152) 27.68±11.323) 8.62±1.013)对照组

3 讨论

本实验从冠心病的易患因素高脂血症着手,依据冠心病的发病机制,采用高脂饲料、丙硫氧嘧啶及大剂量VD3多因素联合诱导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改变,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大剂量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的方法,造成心肌缺血(胸痹)模型。此方法复合造模,更符合冠心病发病特点〔8,9〕。结合前期血脂、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说明本实验性大鼠模型符合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缺氧等的病理改变,结果证实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损伤(胸痹)模型是成功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桂枝汤对该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本实验发现,提示血液黏度的异常参与了心肌缺血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桂枝汤组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相对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桂枝汤降低血脂的作用有关。由于血液黏度与氧供有直接的关系〔10〕,氧供又进一步与血管内皮细胞、红细胞的结构密切相关,是影响细胞膜泵功能与氧化应激的重要因素〔11,12〕。因此,本研究提示,桂枝汤改善大鼠心肌损伤的机制与改善血液黏度有关。

研究表明,成熟红细胞是血液循环中数量最多的细胞,除了参与呼吸、免疫功能外,它还具有参加能量代谢的遗传物质基础,红细胞的功能状态对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发生与转归有重要影响〔13〕。同样,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变化也参与了冠心病以及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发生〔14〕。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反映红细胞流变特性的指标均出现了异常,表现在红细胞电泳能力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增高,说明红细胞流变性异常是引起血液黏度异常的因素,也是加重心肌缺血的原因;而桂枝汤对红细胞流变性异常具有明显的校正作用,这可能是桂枝汤改善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缺血的机制之一。

总体来看,高、低浓度的桂枝汤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缺血后的血液流变性异常具有不同程度的干预作用,研究结果为桂枝汤冠心病的临床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1 姜 萍.周次清教授辨治冠心病思路谈〔J〕.中医研究,2006;19(4):48-50.

2 刘正泉,侯亚利,牛春雨,等.中药干预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J〕.微循环学杂志,2010;20(1):56-9.

3 曹洪欣,张 华.痰瘀互结与冠心病发病机理辨识〔J〕.中医药学刊,2001;19(9):544-5.

4 侯亚利,李 桢,李宝亮,等.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自由基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450-1.

5 焦 宏,陈彦静,鞠大宏,等.桂枝汤对高脂血症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3):279-81.

6 刘春艳,赵自刚,张玉平,等.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急性失血大鼠血黏度的影响〔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9;19(3):335-7,341.

7 赵自刚,张玉平,刘春艳,等.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急性失血大鼠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0;26(4):470-3.

8 温进坤,韩 梅,杜玮南,等.一种快速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实验方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21(1):50-2.

9 郭延松,吴宗贵,杨军柯,等.三种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复制方法的比较〔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3;11(5):465-9.

10 吴 忧,冯静茹,张 赛,等.不同容量液体对失血性休克家兔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9;19(3):338-41.

11 韩 瑞,李志鹏,鲁 蓓,等.休克肠淋巴液对大鼠红细胞膜泵活性及氧自由基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8):454-7.

12 Zhao ZG,Niu CY,Zhang YP,et al.The mechanism of myocardium and pancreas injury in rabbits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 might be related to myeloperoxidase and membrane pump activities〔J〕.Ren Fail,2010;32(10):1216-22.

13 鲁 蓓,赵自刚,牛春雨.失血性休克时红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变化?〔J〕.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4):62-5.

14 李俊杰,姜丽杰,侯亚利,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红细胞流变性特征在红花注射液干预后的表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20):3912-5.

R256.22

〕 A

1005-9202(2012)22-4947-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2.043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008103)

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陈彦静(1966-),女,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病理生理学研究。

杜会博(1982-),男,助理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心血管病理生理学研究。

〔2011-09-23收稿 2011-12-12修回〕

(编辑 曹梦园)

猜你喜欢
桂枝汤全血高脂血症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微量全血彗星试验检测电子制造业不同工种人群DNA损伤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