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C反应蛋、纤维蛋白原与进展性卒中的相关性

2012-11-21 07:12木崇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7期
关键词:完全性急性期进展

木崇仙

进展性脑卒中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6 h~7 d内虽经临床积极干预,病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本病发生率在26%~43%,预后较非进展性脑卒中差,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阻止其进展的方法,属于难治性脑血管病[1]。因此寻求进展性卒中的预测指标及诊治手段,及早干预治疗成为医患双方的殷切期望,本研究通过比较进展性卒中与非进展性卒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旨在探讨其作为预测进展性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24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附录中脑血管疾病分类的标准,行头颅MRI检查显示和症状体征相对应的责任梗死灶,入院时间距发病≤24 h;排除发病1个月内有明确感染史,发病后经溶栓和/(或)降纤治疗,有恶性肿瘤、凝血及慢性肝肾功能

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往有明确卒中史,半年内有手术、创伤史者。病程中依据临床表现分为完全性脑卒中组和进展性脑卒中组,其中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EPSS(European Progressing Stroke Study Group)推出的定义[2]。进展组44,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45~89岁,平均(68.9±9.3)岁。完全性脑卒中组42例,其中男22,女20例,年龄44~88岁,平均(67.8±8.7)岁,两组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发病第2、14天清晨抽取肘前静脉血4 ml离心(2000r/min)30 min分离并收集血浆,-70℃低温保存,以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厂商提供的参数以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血浆Fib含量通过ACL-1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美国Coulter公司)检测。根据我院检验科标准,血浆hs-CRP>5 mg/L、Fib>4 g/L为异常。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同时期完全性脑卒中组水平,见(表1)。

表1 进展性脑卒中组与完全性脑卒中组患者血Fib和hs-CRP水平比较(±s)

表1 进展性脑卒中组与完全性脑卒中组患者血Fib和hs-CRP水平比较(±s)

注:与完全性卒中组比较,*P<0.05

?

3 讨论

近几年来,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越来越受到临床神经内科的广泛关注。国外研究认为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可能为①原发动脉部位血栓蔓延产生新的狭窄或使原有狭窄的血管闭塞;或通过阻断侧支血管使侧支循环消失;②开始形成的新的血栓在动脉硬化伴狭窄的部位不足以引起闭塞,随着血栓灶的继续扩大使血管逐渐阻塞,梗死面积逐渐扩大,症状逐渐加重;③原有脑梗死面积虽未扩大,但是由于脑水肿逐渐加重使症状进行性加重;④由于心肺功能不全、合并严重感染、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而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一步加重[3]。

hs-CRP是全身炎症反应急性期非特异性标志物,是炎症的一种敏感性指标。机体受到创伤或炎症造成组织损伤时,由白细胞介素-6(IL-6)调控,肝脏合成释放人血。在急性炎症反应如感染、创伤和手术时可增加数百倍甚至上千倍。有研究显示[4]脑梗死急性期hs-CRP水平可以反映脑组织缺血梗死后的急性炎症反应,急性期hs-CRP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的严重程度有关.Muir等[5]认为hs-CRP是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标记物。急性期hs-CRP显著增高的患者具有较强的炎症反应,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一致,而较强的炎症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不稳定斑块的转变,使其严重程度、梗塞面积加剧,其未来卒中进展及再发血管病的风险增高,所以,hs-CRP在脑梗死的形成及进展中起关键性作用。目前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等事件发生的危险性与血液中hs-CRP的水平呈正相关,这已被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6-8]。

Fib是由肝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基化蛋白,Fib既是急性时相蛋白参与炎症反应,又作为体内重要的凝血物质参与凝血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及生理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学者认为血浆Fib增高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Fib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Tataru等[9]认为具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Fib水平明显高于不伴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且Fib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一项关于Fib的meta分析显示[10]血浆Fib水平每升高1 g/L,卒中事件的风险基本增加1倍。

本研究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在卒中患者急性期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进展组尤为显著,且在发病初期升高明显,经积极治疗后,随着病程进展渐下降,但进展组在14天仍高于正常值,说明提示hs-CRP和Fib作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反应产物,随着脑梗死面积的扩大,病情进展Fib与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两者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可以作为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往对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大多是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演进过程及影像学的改变,无法及时对脑卒中是否进展提供有效的预测指标。hs-CRP和Fib检测简便易行,可以在脑卒中患者中进行普查,对急性期明显升高的患者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并预测是否为进展性卒中,目前对高hs-CRP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但已有实验发现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清hs-CRP水平,还可以通过积极控制糖尿病、房颤、感染、稳固斑块等综合措施使其降低;临床已经开始运用降纤酶等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时Fib进行干预,但是否在高纤维血症卒中患者进行常规抗纤治疗,尚需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综上所述,hs-CRP和Fib作为卒中患者急性期的炎症反应产物,在卒中患者尽早进行检测,动态观察,预测进展性卒中,并及早进行控制病情、干预治疗,尽可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而提高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1]张秀玲,李庭毅.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卒中与神经疾病2010,17(6):369.

[2]马莉,张苏明.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13(3):190.

[3]Matsumoto N,Kimura K,Yokota C,et al.Early neurologicadeterioration represents recurrent attack inacute small non-lacunat-stroke.J Neurol Sci,2004,217(2):151-155.

[4]Rost NS,Wolf PA,Kase CS,et a1.Plasma concentr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risk of ischemia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he Framingham study.Stroke,2001,32:2575-2579.

[5]Muir KW,Wjir CJ,Alwan W,et a1.C-reactive proteinand outcome after ischemic stroke.Stroke,1999,30:981-985.

[6]Danesh J,Walkef M.Low grade inflamm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prospective study and updated meda-analysis.BMI,2000,321:199-204.

[7]Larard WK,Visser CA,Hermens WT,et al.C-reactive propein in cardio vascular risk gactor more than arteiphenomeona.Circulation,1999,100:96-102.

[8]Van Der Meer IM,De Maat MP,Hak AE,et al.C-reactive protein predicts progressive of atherosclerosis measured at various sites in the arterial tree:the Rotterdam study.Stroke,2002,33(12):2750-2755.

[9]Tataru MC,Schulte H,yon Eckardstein A,et a1.Plasma fibrinogen in relation to the severity of arteri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Coron Artery Dis,2001,12:157-165.

[10]Fibrinogen Studies Collaboration,Danesh J,Lewington S,et a1.Plasma fibrinogen level and the risk of maj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nonvascular mortality: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meta-analysis.JAMA,2005,294:1799-1809.

猜你喜欢
完全性急性期进展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数学直觉与数学实在性探析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围手术期护理